04.30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大昭寺的早晨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大昭寺门前及金顶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母亲和孩子

每天清晨,无数藏民信众从各处涌向大昭寺。他们手执转动的玛呢轮,口中念念有词,默颂着六字箴言:“嗡、嘛、呢、叭、咪、唔”。并开始围着大昭寺转经。

大昭寺前整日烟雾燎绕。僧俗信众在大昭寺门前,五体投地,顶礼膜拜。藏传佛教已深深地根植在这个民族的心中。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不知有没有满周岁的孩子,也在五体投地地磕头,她们是在求佛的庇佑,佛的恩泽。难以想象佛在他(她)们的心中有着怎样无边的法力。

大昭寺是一座七世纪中叶的古建筑,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也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一座吐蕃时期建筑。

大昭寺是拉萨老城最醒目的建筑,金顶前面的金色法轮和两只卧鹿是它的重要标志。寺正面的凹形门廊里,有八根粗大的柱子,已被虔诚的信众摸得乌黑油亮。柱子右面是一个罕见的巨型玛呢轮。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大昭寺迥廊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准备进殿

大昭寺有着极其丰富和极有深意的故事:松赞干布迎取文成公主后,公主观察天象和地形,发觉吐蕃地形似仰卧的罗刹女,不利于藏王立国,应建庙镇之。公主认为:卧塘错(藏语:错就是湖)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是妖魔的血液,必填土以塞其血路,建庙以镇之。于是就有了白山羊背土填湖,这一蔚为壮观的景象。藏语中“山羊”叫“惹”,“土”称“萨”,因此,这座规模宏大矗立于卧塘错上的寺庙,就被人们称为“惹萨”。并把这个名字赐给了这个城市。

藏史书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制,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大昭寺从此成为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圣寺庙。

大昭寺原来供奉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后又把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12岁铜塑鎏金像移来,使得大昭寺的地位更加显贵。

寺内建筑由神殿、迥廊、庭院、僧舍、库房组成。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进入神殿和进入布达拉宫一样;不能进行拍摄,须摘掉帽子和墨镜,以示对佛的虔诚和尊崇。

神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殿,供奉着文成公主带来的佛祖12岁坐像,像高1.5米,体态丰满,表情亲切。它身后的护法神和众菩萨,是十一世纪的作品。

佛祖殿两旁是无量光佛和强巴佛殿;左边一排佛殿的正中,供奉着尼泊尔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不动金刚身。右边一排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殿。其它四座佛殿供奉的也是释迦牟尼及其化身。

佛殿里还供奉着许多活佛坐像,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活佛(没有记住名字,活佛太多),为了修桥,到处化缘。一天,化缘到一个村庄,有七位年轻美貌的姑娘,愿意和他一起化缘。他带着姑娘们边走边唱边化缘,终于靠化缘把铁索桥修成了。此后,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成为仙女(好象和四川七姑娘山有关),活佛便成为藏族修桥和藏戏的始祖。

另外,佛堂的一根柱子使我感到非常震撼,柱子上镶了不少人的牙齿和指甲。据说是遥远的朝拜者到大昭寺来朝拜时,不幸死在路上,便由他的同伴把他的牙齿或指甲取下来,带到大昭寺镶在柱子上,完成他的心愿,使他的心得到安宁,使他的来世得到佛的庇佑。

殿堂二层西侧是法王神殿,法王即松赞干布。殿内塑像均依人物原形塑造;松赞、文成、赤尊以及大臣禄东赞、吞米桑布扎都活灵活现。神殿内有一把铜制的鸟头大茶壶,是松赞干布时代的遗物。

门楼里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庭院,四周有转经迥廊,墙壁上绘满了千佛壁画,称为千佛廊。迥廊内侧有一圈精致的玛尼轮,这就是著名的“囊廓”。

我们登上大昭寺的金顶,从这里遥望布达拉宫感觉很特别。金顶上排列三个精致的金端,代替了汉式建筑的吻兽,这是大昭寺的一大特色。

大昭寺门口有几组著名的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蕃会盟碑”。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大昭寺。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三个金端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站在金顶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和布达拉宫遥遥相望

走进西藏:供奉着文成公主的神秘的大昭寺

虔诚的信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