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兩歲多孩子學說話慢?這樣引導輕鬆加愉快

記得半年前的一天週末,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碰到一位帶著小女孩的媽媽,正在跟一位阿姨聊天。


女孩媽媽說:“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了嗎?”

阿姨說:“一歲半呀,會是會,但會說的不多喲!”

女孩媽媽說:“跟我女兒差不多大啊,我女兒會說的可多了,她會說包子、杯子、梯子,吃飯的時候還會說,好燙呢 !”


聽到這,阿姨看著自己的孫子喃喃自語,怎麼我家孩子就不會說梯子杯子呢。。。


看到這情景,我不由得發笑,這屆家長也是蠻焦慮的嘛!


兩歲多孩子學說話慢?這樣引導輕鬆加愉快


1 孩子說話晚,是因為笨嗎?


孩子到了一歲或一歲半左右,如果還沒有開始說話,好多家長就開始焦慮了。還有不少人在網上提問,我家寶寶都一歲半了,卻只會叫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教的不對啊?還是天生寶寶就比較笨呢?


其實,我自己也曾經歷過這個階段,所以看到這些問題,好笑之餘也能理解為人父母的心情。


兒子在一歲半左右,其實也是基本上只會叫爸爸媽媽,最多說一些像拜拜、哎呀、星星、好吧等簡單的單詞,學說話並不快。


起初我也有過一絲擔憂,是不是孩子發育比較遲緩?


但事實證明,孩子發育情況是非常好的。


即使不太會表達,但是爸爸媽媽在日常中所說的話,孩子都能聽懂,還張牙舞抓的結合動作表達意見,尤其對於不喜歡不同意的事情,表達最為明確。證明理解力OK !


另外,每次體檢結果要麼都達標,要麼超標。就像身高發育中等偏上,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也都很好。證明發育也OK!


那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兩歲多孩子學說話慢?這樣引導輕鬆加愉快


2 為什麼我家孩子說話比別人慢?


人總是喜歡比較,尤其涉及到孩子的問題,就更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比。


但是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一歲多才開始走路,有的孩子9個月就能走路了。說話也是,同齡的孩子之間,相差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都是常有的事。


而說話早晚即表達力,屬於大腦語言區域的管控範圍,這部分根據性別和個體發育情況有所差異。


之前看到一本介紹孩子行為發育的書,講的挺有意思。內容大致,研究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發育結果表明,男孩大腦中,幫助控制行為和動作發育的區域比女孩大;女孩大腦中,幫助控制語言和情感的區域(尾狀核) 比男孩大。


即使同齡的孩子,女孩大腦先發育語言區域,而男孩大腦先發育動作區域。所以,男孩子常常會表現的比女孩更好動,更有力量和速度,而女孩相比男孩更擅長表達,學說話更早一些。


這也是為什麼好多女孩比男孩說話早的原因。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還會存在個體差異,還受遺傳因素、生活環境、運動和飲食習慣、營養補充情況等影響。


兒子屬於行為發育異常活潑的,玩積木、奔跑、跳床爬窗都不在話下,而說話就比身邊的女寶晚一些。大概在一歲半到兩歲階段開始說的比較多。


雖然我明白性別和個體差異的道理,但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語言環境也做了些努力。當然,並不是強迫孩子學習語言,而是想讓孩子接觸更加豐富的語言,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接受更多的愛。


因為,人類語言傳遞的就是情感呀!


孩子能從我的語言中,直接的感受到我的情感和能量。而且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也是在給孩子將來學習語言打下一個好基礎


兩歲多孩子學說話慢?這樣引導輕鬆加愉快


3 語言敏感期,怎樣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孩子1歲半到6歲這個階段,屬於語言敏感期。嬰幼兒到學齡前的孩子主要的活動範圍還是在家,最初對世界的啟蒙發源地也是在家中。所以,由父母來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是最重要的啦。


而我所理解的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孩子是否充分的接觸到了豐富的詞彙,父母是否積極地跟孩子對話,孩子的表達欲是否得到滿足等方面來構成的。


怎樣在育兒日常中,輕鬆的引導寶寶學說話,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跟大家分享下。


1. 多跟寶寶說話。


其實我在懷孕的時候,雖然知道對著肚子裡的孩子說話有胎教的作用,但覺得優點尷尬~哈哈 所以並沒有跟孩子說太多的話。感覺聽爸爸媽媽的日常對話應該也夠了吧~


等到孩子生下來之後,倒是很本能的總跟孩子說話,即使一開始我也知道孩子聽不懂,但是想著重複多了應該就懂了吧?


餵奶的時候說話,孩子會對你笑,雖然沒聽懂媽媽在說啥,但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呢。


喂輔食的時候,我每次都會告訴孩子今天的新菜式,比如對孩子說:“ 這裡有胡蘿蔔、牛肉、菠菜、捲心菜呢,寶寶吃完會長得壯壯哦!”


也常常跟孩子分享看到的東西,像樹啊花啊雲啊藍天等等,每次孩子都會用很新奇的目光回應你。直到後來,孩子慢慢地一個字、兩個字的回答你,還進行對話,越來越有意思。


另外,通過讀繪本講故事來豐富孩子接觸的詞彙,也是形成良好語言環境的好方法呢。


兩歲多孩子學說話慢?這樣引導輕鬆加愉快


2. 用心傾聽和及時反饋。


即使寶寶說出來的發音不正確,或者說的單詞指向性弱,但只要用心傾聽肯定能理解孩子的意思。


比如汽車,孩子比較難發音,可能會說成“qi he”,但是用心聽就能聽出來孩子是在說汽車啦~ 這時候只要回應,寶寶是不是說汽車呀,看到外面有汽車對不對?


這樣一來,孩子知道媽媽聽懂了自己的意思,有了互動,就更有興趣說話了。


再比如,孩子想看繪本,但不會說繪本或者故事書這個單詞,就會指著書架的方向說:“鴨子、青蛙。。。” 因為這些經常在繪本中看到,就用這些單詞表達想看繪本的意思啦!


這時候及時的理解孩子的意思,拿繪本過來,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就更想積極的表達了。


兩歲多孩子學說話慢?這樣引導輕鬆加愉快


3. 不要急於糾正。


對剛開始學說話的幼兒來講,發音不清楚是常態。但每次針對錯誤的發音進行糾正,但孩子就是發不出來那個音,就會本能的迴避這個單詞。這樣一來很容易影響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進而自信心受到打擊。

這時候我們不用急著去糾正,而是接著寶寶的話來講,通過反問的形式自然地重複那個單詞,加深寶寶的記憶力就好啦。


4. 常常鼓勵。


孩子不是不想說,只是還在醞釀,有些發音也沒把握,有時候就會挑有把握髮音的單詞來說。孩子有自己的注意,而且注意大著呢!這一點,也再一次得到了證明。


姥姥講韓文,娃爸講中文,而我兩個語言都會跟寶寶說,在單詞的發音上,兩種語言差別很大。而孩子呢,會根據自己能發的音,選擇性的挑一個語言來講。


比如“星星”這個單詞,用韓語說有點兒化音的感覺。孩子發不出來,就索性選擇用中文說星星,這個比較好發音。


經常鼓勵寶寶,尤其是發音標準或者積極表達的時候,及時的給與肯定和誇獎,這樣更加有利於培養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呢。

兩歲多孩子學說話慢?這樣引導輕鬆加愉快


4


剛剛兒子在客廳玩釣魚,不小心魚掉了,著急的說:“唉呀媽呀,掉下來了!“ (哈哈 我教的搞笑東北話)


到現在,孩子會說的話越來越多,剛剛還進來小房間,看到我正在敲鍵盤碼字,突然給我來一句:“好玩嗎?”


真是讓我哭笑不得,老孃這是在工作好吧。


無論是性別差異,還是個體差異,每個孩子到了一定時期,語言的迸發期都會來臨,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只要身心發育健康就好)。上了學以後,大家的差別就不大了。


事實證明,提前擔憂和焦慮,是完全沒有必要滴~ 反而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正面積極的引導和響應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父母的態度,不僅關乎學習語言,更影響著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塑造。


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自己選擇何時說,怎樣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