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我的電廠,我的家 張俊魁


我的電廠我的家,寶貴青春獻給他。當年不到二十歲,風華正茂好瀟灑。扔下鋤頭進車間,工人身份顯光華。風雨無阻大半生,黨叫幹啥就幹啥。

數九隆冬,寒風凜冽,冰天雪地,刺骨逼人。一九七零年一月二十一日,我們五十多個來自本市各地農村的小青年來到了開灤林西發電廠上班,成為偉大的工人階級的一員,屈指數來已經整整五十年了。往事如煙不堪回首,但有好多事情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難以釋懷;有好多工友情誼深厚心心相印;更有甚者念念不忘,“相見時難別亦難”。我是一個重感情、講情義的人,在進入電廠五十年之際,我想把它寫出來,以饗好友,聊表寸心。

記得頭一天進廠,我穿著父親穿了多年的羊皮襖,活脫脫的一個小鄉巴佬形象,很顯眼,很多人都看著我,很好笑,也很可愛。大家集合後,是姚玉田和董連華兩位機關幹部給我們培訓的,我對他倆印象非常好,平易近人有水平。他們系統的給我們講了工人階級的使命,革命鬥爭精神和傳統,講了廠規和如何做一個好工人等常識。幾天以後,我們就開始上班幹活了。

開始領導讓我們三個人一組,挖高壓電線杆子坑,廠裡準備從林西發電廠到馬家溝礦架一條電線。我和魏金雙、劉全三個人一組,按要求每天挖一個坑的定額,挖好合格就算完成任務。當時時值隆冬,冰天雪地,凍土很硬,非常費勁,很不好挖。但對我們三個小夥子來說,那是小菜一碟不在話下。那時我們正年輕力壯,都是從農村來的棒青年,在家裡從小到大總幹活,這點活算啥?很輕鬆。我們三個不但在一起幹活,還很投緣,非常合的來。天天在一起勞動同甘共苦,同時也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感情。一天,我們三個效仿《三國演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也結拜為兄弟。按年齡他倆尊我為大哥,魏金雙為二弟,劉全為三弟。此舉是我從家門走出來後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一生自鳴得意的一步。從此我們三人親密無間,他倆非常敬重我,我也從心裡喜歡我的倆位好兄弟,大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覺。後來我被分配到汽輪發電機運行車間,他倆分到電氣維修車間,雖然不在一起幹活,但經常見面,多親多近。可惜,萬沒想到,我的三弟劉全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年僅二十四歲。當我和二弟知道後悲痛不已。自此,我和魏金雙二弟長達五十年的歲月裡經常聯繫,互相幫助親密如初,在電廠絕無第二,傳為佳話。 在電廠多年的生涯,在與領導、老師傅和同事的交往中,不管是誰,我都信奉一個“和”字,一個”義“字,廣交朋友,寬忍為懷,小略不記,因此我在電廠有好多朋友,更有知心朋友:如陳太、李建國、王春和、彭振軍、宋瑞和等許多人。這也是我在電廠的最大收穫,我也以此引以為傲。

開灤發電廠

是中國最早的火力發電廠之一,建於一九一五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在這之前不是現代火力蒸汽輪機發電,而是俗稱大甩子車帶動發電機組發電,功力很小,根本不適合現代化機械採煤作業。而我們的電廠是在灤州煤礦建礦後,採用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發電機組設備,有西門子、瑞士、英國等製造。這些設備確實先進,在我廠安全運行了七十年。不僅電廠設備優秀,更引以為自豪的是開灤工人階級具有革命鬥爭精神。據史料記載;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五年,開灤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兩次大罷工。一次,開灤電廠和林西礦工人在古冶火車站,同資本家派來的軍警對峙,工人且戰且退,把他們引進礦內。當軍警追到林西礦大院,工人們從四面八方將軍警團團圍得水洩不通,關門打狗,狠狠的教訓了他們,鬥爭取得了勝利。此消息經全國各地媒體大量報道,極大鼓舞和振奮了人心。毛澤東同志獲此消息給予高度評價。他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開篇就寫道,開灤工人階級“他們特別能戰鬥”,從此以後,這句名言也就成為唐山精神。我作為一個從農村出來的,能夠在這樣的國家要害部門工作,

感到無尚光榮和驕傲 !我的內心深處總在想,開灤發電廠,它是我們的,屬於我們這一代。我的電廠,我的家。自此以後幾十年,不管是電閃雷鳴,風吹雨打,我沒有缺過一天勤,任勞任怨,沒有二話。說心裡話,當時不管怎樣幹,其實都是為了掙點錢養家餬口,大的理想信念談不上。

可是,事情總在起變化,社會總在向前發展。其間,我們經歷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唐山大地震,我的多少朝夕相處的工友,兄弟姐妹都在地震中震亡了,我們的家園沒有了,我們需要奮鬥,需要重建。地震當天,我正在夜班,地震發生後,我和工友一起奮力搶險,救死扶傷,那天女工呂玉鳳和小孫在休息室受傷被救出,小孫不幸死亡;李增清、張鳳蘭頭破血流;和我同齡的張彥順慘不忍睹。我們這些萬幸的人不僅救人,還要保護國家財產安全,不受損失,真是無私忘我奮不顧身。一直到上午十點多鐘在領導的再三催促下才回了家。我的家距離廠裡有十幾里路,而我的自行車被地震砸壞了,我只好走著回家了,幸好半路上遇到石慶瑞老師傅,他把自行車給了我才趕快回了家。到家一看,傻了眼,我的妻子震亡了。“此天之亡妻,我之不幸,豈不悲哉” !

家家大多如此, 此事稍息。改革開放以後,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大力提倡學習,重用知識分子,特別看重學歷。我從小有一嗜好,就是愛看書學習。只是文革運動官方硬性令我們這一代輟學,不得已回家種地,枉費和耽擱了多少人間才俊棟樑?小時候,只要看見地上有張紙,紙上有字就非得看看紙上寫的是什麼?否則心裡總覺得不舒服,好像缺點什麼?另外,我在十一、二歲就在火車站租賃小人書,從小到大就養成了愛好學習讀書的好習慣,也可以說學習和吃飯睡覺同樣重要。多年以來,凡有空隙,茶餘飯後節假日,我都要看書。電廠的老友很多人都瞭解,我是圖書館的常客,就連圖書館的管理員呂瑞鳳和張小寧都說,“俊魁,你真行,沒有比你看書再泥腿的。(執著)”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國電大首屆招考時,我在全廠幾十位報名考試中名列第一,接下來在三年寒窗苦讀的學子生涯中成績優秀,給廠裡增了光。畢業回廠後,廠裡安排我做機關部門工作,後來又重點培養我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的入黨介紹人是電廠工會副主席陳慶利和黨委宣傳部長於德江。在這裡我要非常感謝他們對我的培養,使我有更大的進步和提高。一九九零年廠領導和黨組織又鼓勵和支持我報考國家公務員。此時,我又以考試和麵試答辯雙雙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調到唐山市委機關部門工作,至此,我才在電廠工作崗位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衷心的感謝開灤發電廠,電廠培養了我,電廠對我有恩,有大恩 ! 尤其是電廠的各位領導、老師傅、各位好友給我以極大的幫助、信任和培養。我真是從心裡捨不得離開你們,離開電廠,但是,我不管今後走到哪裡,我的心永遠不會離開電廠 !我永遠不會和好友說再見 ! 我的電廠,我的家 !特以此文紀念我進入開灤林西發電廠五十年,獻給我一趟車的工友們,獻給親愛的電廠好友們 ! (敬請電廠好友替我轉發)

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