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评价著名骑兵将领,五代名将高行周?

勇敢坚强ygjq


高行周确为五代时期著名战将,但同时其一生也体现了五代时期政客军人被后世诟病的典型特质吗,那就是曾效忠多个政权、政治上朝秦暮楚。


高行周出身于幽燕军人世家,其父、叔均是有名的山北豪杰,沙陀首领李克用击灭幽州军阀李匡筹后,曾收纳高氏兄弟的军队以监视其推举的新任幽州节度使刘仁恭。但不久后,因高氏兄弟与沙陀军将间的矛盾激化,李克用遂将三兄弟全部处决。当时年仅十多岁的高行周随其堂兄高兴珪投奔了正图谋反抗李克用集团的刘仁恭,被其收容、随伺左右。


十八年后的公元913年,因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自称燕王,李克用以大军猛攻幽州,高兴珪、高行周兄弟被刘守光派遣出军抗敌,不想这兄弟二人居然无视李克用与自己有杀父之仇,在武州阵前降敌,并配合周德威、李嗣源大败燕军主力元行钦部,直接导致了刘燕政权的覆灭。此后,高行周留在李嗣源军中,并很快成为其最信任的两大将领之一,(另一个是养子李从珂)。


在后唐灭梁的拉锯战中,高行周逐渐展示了自己的勇猛和指挥骑兵作战的技巧,不但屡屡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更作为923年李嗣源军的先锋,在奇袭郓州的战斗中,立下头功。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遇害,李嗣源称帝,高行周任复州刺史,镇戍一方。两年后,在镇压义武节度使王都之乱中,高行周配合王晏球、符彦卿大败叛军和来援的契丹军队,得以名声大噪。在李从珂继任帝位后,高行周升迁为昭义节度使。


然而,得李嗣源、李从珂父子一力栽培的高行周,在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军队的南下作战时,却表现得大失水准。其与符彦卿率领的骑兵作为全军先锋,在与契丹军初次交锋不利后,竟然丧失锐气,与主帅张敬达等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居然被契丹军围困于晋安寨、动弹不得,在其后石敬瑭河东军长驱直入、攻入洛阳的战事中,这支大军坐视后唐王朝覆灭而毫无作为,直到军心哗变,副帅杨光远杀死张敬达,倡议诸将投降,包括高行周在内竟无人反对,全军束手而降。


不过,投降的高行周,在石氏后晋王朝里依然官运亨通,先后担任东都留守、西京留守、归德军节度等要职,并率军参与了平定安从进之乱。公元943年,后晋新君石重贵不甘于儿皇帝的地位,与契丹关系破裂,两国战事爆发。高行周率符彦卿、皇甫遇等将,率骑兵集团与契丹战于戚城,不利,但守住了防线,并在其后参与了澶州会战,迫使契丹军北撤。946年,后晋皇帝石重贵主动北伐契丹,这次高行周没有随大军行动,而是与符彦卿一起驻守澶州。之后,发生了后晋大军北伐惨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率军紧追南下的事件,高行周等集军自守,并没有积极援助,导致汴京很快失守,后晋灭亡。当耶律德光号召诸节度使回汴京训示时,高行周未敢拒绝,前往觐见,因很快中原变乱丛生,使得耶律德光未敢扣押诸将,高行周等幸而归镇。


947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城称帝,中原各地将帅、义军蜂拥而起,痛击滞留中原的契丹军,耶律德光只好率军北撤,不想病逝于途中,这样刘知远的后汉王朝得以顺利建立。几乎一箭未发的高行周随即投汉,被急于安抚四方的刘知远,授予天平节度使、兼太傅、中书令,成为朝廷重臣。随后,率军平定了邺城杜重威之乱,因功被封为临清王。一年后,刘知远病逝,其子刘承祐即位,高行周更被加封为邺王、太师,两年后改封为齐王,达到了一生中的宦海高峰。


950年11月,因后汉隐帝刘承祐逼反了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后者被迫起兵讨伐朝廷,刘承祐的朝廷毫无准备,禁军宿将又已经被其清除,军心涣散、无人可用,只好紧急召唤高行周以及青州的符彦卿、永兴的郭从义、兖州的慕容彦超、同州的薛怀让、陈州的李谷、郑州的吴虔裕等七镇藩帅领兵入京护卫,可是最终只有慕容彦超和吴虔裕两人出兵,且因距离遥远,没有起到作用,郭威的军队顺利拿下汴京,杀死刘承祐,后周替代后汉顺利完成。


又一次按兵不动的高行周,再次政治投机成功,第二年郭威称帝后,加授高行周尚书令之职,且始终对他倍加尊重,每赐诏书都不直呼其名,只以齐王相称。952年,因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乱,郭威亲统大军讨伐,途径高行周辖境,得到了殷勤款待,君臣相处甚欢。不久,高行周病逝,郭威下诏追尊秦王,并给了谥号武懿。


高行周这一生,完成了从勇猛战将,到政治敏感、善于投机的军阀的身份转换,保住了自身及家族的荣华富贵,可谓五代十国官僚生涯中的又一个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