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論述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

1、山水畫作為繪畫題材,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巖畫上,秦漢畫像石、畫像磚及墓室壁畫中也時有出現,但僅作為圖符或宣教故事的襯景。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西漢壁畫《鴻門宴圖》

2、魏晉以後出現了獨立的山水畫和自覺的山水畫,反映出中國古代山水意識及相應審美觀的變化,體現出中國繪畫自身發展的性質和規律。

宗炳的《畫山水序》對以後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圖: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

3、隋唐時,山水畫從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獨立出來形成風格迥異的兩種流派。

展子虔、李思訓畫山水樹石筆格道勁而細密,賦色工緻濃麗,開創金碧山水一派;展子度的《遊春圖》是現存最早的山水長卷,開創了青綠山水的端緒。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隋朝 展子虔《遊春圖》

王維以詩入畫創“破墨”山水書寫文人情懷,創水墨山水一派。山水畫由此自立門戶,形成中國古代繪畫獨特的發展體系。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唐 王維《江干雪霽圖》

4、五代十國,山水畫步人發展期,並逐步走向成熟。

皴法完備、構圖以全景式呈現。一些畫家深入自然,形成兩種不同風格和畫派,北方以荊浩、關仝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為代表,體現了此一時期山水畫的巨大成就。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五代 荊浩《匡廬圖》

5、北宋山水畫主要沿襲五代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畫派,著重塑造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

宋初以李成、范寬成就最高。中後期山水名家有郭熙、王詵等,皆受李成影響,同時又出現以燕文貴的集山水界畫於一體的“燕家景緻”,以趙令穰為代表的富有詩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創造的表現江南煙雨迷濛的“米家山水”和以王希孟、趙孟堅為代表的臻麗細密著稱的青綠山水。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北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

南宋政權建立後,號稱“南宋四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以峻奇峭拔的形象和簡括的筆墨章法、截景式構圖開創了山水畫藝術的新天地。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南宋 馬遠《華燈待宴圖》

6、元代的統一促進了各民族融合,但統治者實行民族歧視政策,致使一部分漢族土大夫雖身在統治機構,政治上卻難以施展,只能寄情於詩文書畫,把宋金以來形成的文人畫繪畫推向新的高潮。

如元四家,藝術上直接或間接地受趙孟頫影響。以繪畫作品鮮明地表現他們的心境和生活情趣:他們的山水畫重於筆墨,講求風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據,通過山水抒發一定的理想,並願跋詩文加以闡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淺絳,形成不同的風貌: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可為代表一例。但情調上多流於傷感,淡泊,孤寂,反映了動亂中無可奈何的情緒。

藝術功能上標榜“寫胸中逸氣”,不趨附社會審美愛好。倪瓚的《六君子圖》即以六棵樹比擬為“六君子”,同時以喻自我。

元四家的藝術觀和畫風對明代江浙地區文人畫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7、明清山水畫是一個繼承與創新的時代:所謂繼承與創新是就明清時期畫家對待傳統的態度和表現方式而言。

(1)明初院體及浙派、吳門畫家的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了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明代初期山水畫中最著名者是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戴進的山水取法南宋李唐、馬夏為主,上溯北宋李、郭,並及元人,終自成家。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明 戴進《渭濱垂釣圖》

明中期吳門畫派則致力於表現寧靜典雅、蘊藉風流的藝術風格,進而體現元人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明 唐寅《騎驢歸思圖》

(2)以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為代表的畫家,在對待傳統的問題上,力主摹古。

董其昌進一步提純了繪畫語言,即把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從繪畫的綜合因素中突出出來,不再僅僅作為營造圖像的手段,而成為繪畫表現的重要目的。其結果便是使筆墨的組合成為了單獨的審美客體,使筆墨的精妙與趣味成為畫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畫面結構,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四王”是依董其昌開闢的道路、力圖集古人大成的代表。他們十分看重筆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挪前搬後,構成一種元人已達到的理想境界,表現平靜安閒的情感狀態,體現所謂“士氣”與“書卷氣”,但較少觀察自然,描寫具體感受。

由於他們能精研書畫表現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臨古為主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古人筆墨佈局上的成就,所以發展了幹筆渴墨層層積染技法的藝術表現力,審美趣味的表達更趨於精緻。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明 董其昌《遠山復岫圖》

(3)與“四王”對傳統的態度不同,“四僧”則著力於“借古以開今”。

四僧所繼承的傳統仍然是文人畫系統,十分重視感受生活,觀察自然和獨抒靈性,不以再現前人意境情調上的成就為滿足,不限於臨摹,不囿於挪用古法。

他們的藝術風貌雖然各不相同,但在當時都是十分大膽新穎的創造:石濤的藝術主張更證明了這一點,石濤主張“借古開今”,其藝術獨出心裁,張揚個性,其燦爛自由的藝術精神不僅開啟了“揚州八怪”的創新之風,而且對近現代畫壇產生了影響。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軌跡論述

圖:清 王原祁《仿大痴富春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