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晁蓋對宋江有救命之恩,為何上梁山後兩人的關係卻越來越差呢?

老黃聊遊戲


對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晁蓋和宋江都還沒上梁山的時候,晁蓋是宋江的心腹兄弟,二人都上了梁山後,宋江屈居晁蓋之下,二人關係變得更加敏感;第二,宋江打心眼裡看不起晁蓋,對他的素質和能力都挺鄙視的;第三,晁蓋對宋江有救命之恩,在宋江看來只不過是對自己私放晁蓋的回報而已,不需要感激晁蓋;第四,道不同不相謀,二人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情。

第一,晁蓋和宋江都還沒上梁山的時候,晁蓋是宋江的心腹兄弟,二人都上了梁山後,宋江屈居晁蓋之下,二人關係變得更加敏感。

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保正,相當於現在的村主任或書記,雖然他是本縣本鄉的富戶,那也只是在鄉下混得風生水起的小人物;宋江是鄆城縣押司,受到知縣大人的賞識,知縣大人對宋江極為倚重,而宋江做人八面玲瓏,在鄆城縣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風雲人物。雖然晁蓋比宋江年紀大了十來歲,但雙方一致認可的關係是“晁蓋是宋江的心腹兄弟”。換言之,宋江可以罩著晁蓋,晁蓋得聽命於宋江。晁蓋得到宋江通風報信,躲過一劫,上了梁山又做了梁山之主,這時候宋江仍在做鄆城的押司,兩個並不交集的領域,讓彼此保持著一種客套又生疏的關係,晁蓋欠著宋江一份重大的人情。後來宋江上了梁山,只能屈居於晁蓋之下,二人的關係顛倒過來,變得更加敏感。

第二,宋江打心眼裡看不起晁蓋,對他的素質和能力都挺鄙視的。

宋江自幼飽讀詩書,工於刀筆,頗有才幹,又有極高的情商,積累了廣泛的人脈,在江湖上享有盛譽;而且深諳權謀,洞察人性和人心,極富有謀略,胸懷大志,始終不甘平庸,不甘寂寞,一直在努力尋找出人頭地的機會。晁蓋則是鄉野村夫,只不過是仗著祖上積累的一些家財,爭取了一個保正的職位做著,平日裡依靠自己的孔武有力,博得“托塔天王”的美譽,為人豪俠、仗義疏財,因而在江湖上也頗有些名聲。但宋江內心是瞧不起晁蓋的,對他的素質和能力實在都不敢恭維。宋江從晁蓋這個不缺錢的主兒居然聽了吳用等人的唆使,跑去帶頭劫了生辰綱,就知道晁蓋是個沒主見的人,很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所以,宋江覺得晁蓋在他眼裡壓根就不算個人物,內心挺瞧不起他的。

第三,晁蓋對宋江有救命之恩,在宋江看來只不過是對自己私放晁蓋的回報而已,不需要感激晁蓋。

當初,宋江無意中得悉晁蓋帶頭劫取生辰綱,被官府追捕到了鄆城縣衙,宋江心中念及晁蓋是他的心腹兄弟,知道在這危急時刻,如果他不去給晁蓋通風報信,晁蓋一旦被官府捉住,必死無疑。宋江一邊穩住追捕晁蓋的何觀察,一邊自己冒險騎著快馬趕去給晁蓋通風報信。宋江此舉讓晁蓋死裡逃生,成功逃脫官府追捕,得以上了梁山。宋江此恩此德晁蓋一直銘記於心,總是尋找機會回報宋江。後來,宋江放棄主動上梁山的機會,老老實實到江州去接受改造,不料遇到了個冤家黃文炳,被黃文炳步步緊逼,險些死在了他手裡。幸虧聽聞消息的晁蓋馬不停蹄帶人奔赴千里之外的江州劫了法場,救下了宋江。在宋江看來,晁蓋此舉不過是回報自己上次的救命之恩而已,不需要感激晁蓋。

第四,道不同不相謀,二人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情。

晁蓋和宋江本就是兩個層次和兩種理想的人,晁蓋是純粹的江湖豪傑、草莽英雄,而宋江更多程度上具有政治家的氣質,在政治家宋江的心裡,自然是瞧不上晁蓋這樣的江湖豪傑、草莽英雄的:首先是為人處事方面,晁蓋更多看重的是兄弟義氣,做任何事情都以義氣為重、義氣為先;而宋江則更多看重的是長遠利益,只要是有利可圖,即便是違背兄弟義氣也情有可原。比如對待來投奔梁山的楊雄和石秀,二人就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其次是在對梁山的定位和前景規劃方面,晁蓋把梁山定位為劫富濟貧的聚義之所,讓梁山告別了王倫時期打家劫舍的土匪窩時代。但晁蓋對梁山的前景缺乏一個明確的定位,在他心裡或許認為既然做了賊,那就終身都是賊;宋江對梁山的定位則是忠君重義,對梁山前景的規劃,則是要讓朝廷招安梁山,讓梁山眾兄弟們都能有個光宗耀祖的好歸宿。

綜上所述,晁蓋和宋江沒上梁山之前,晁蓋是宋江的心腹兄弟,宋江可以罩著晁蓋,晁蓋得聽命於宋江;晁蓋和宋江都上了梁山之後,晁蓋雖為宋江的帶頭大哥,卻始終為宋江所蔑視,二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晁蓋和宋江一直都是貌合神離的狀態,從來也不是真正的好關係。


喬鞅


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急公好義,仗義疏財,夠朋友、講義氣。未上梁山之前,已是名滿江湖,頗得好名聲。他胸有大志,不甘於人下。雖身為一個鄆城縣的押司小吏,卻在當地混得風聲水起,遊刃有餘。

晁蓋,江湖人稱“晁天王”,為人忠厚,義薄雲天,豪氣干雲,敢於伸張正義,劫富濟貧。是村裡的保正,本鄉財主。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

未上梁山之前,宋江與晁蓋交集不多,彼此只是慕名而矣,惺惺相吸,兩人做朋友還可以。但上梁山以後,作為上下級關係,彼此共事,兩人的優劣,自然越來越明顯,就會漸行漸遠,關係越來越差。

一、宋江的江湖名氣比晁蓋大,晁蓋卻當老大,宋江屈居第二。德才不配位,禍必殃災。

宋江上梁山後,很多人都是慕宋江之名而來。如:黃門山四傑只是因為聽到宋江的名字,下馬就拜,投奔梁山。段景住說,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隨著梁山勢力的日益壯大,宋江的心腹越來越多。而晁蓋,只有劫生辰綱的七人,還被白日鼠白勝出賣過,吳用雖為軍師,還不被重視。

二、晁蓋包容性差,偏以義氣為重,專愛結交天下好漢;宋江包容性強,三教九流無所不交,而且不但結交,還救人於危難,所以得“及時雨”之雅號。

晁蓋交友首重德行,喜結英豪,一旦認準了某人為兄弟,便會傾心相待,把情義擺放在第一位,但是缺乏深謀和遠慮。在他看來,梁山是一片人間淨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義、偷雞摸狗的人上山玷汙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相比之下,宋江,政治眼光就深遠得多了。未上梁山這前,他就以救人於危難,急公好義出名。上了梁山,對他而言,梁山只是一處暫棲之地,宋江更需要大批人才來助他實現人生抱負,所以他經常屈尊降貴,拉攏人心。梁山一百多位好漢,品行各異,宋江肯定也有不喜歡的人,但他都能夠包容他,且委以重任,換做晁蓋就做不到了。

三、晁蓋文化水平不高,易安於現狀,胸無大志;宋江雖是黑矮,卻是儒雅,胸有大志,不甘居人下。

晁蓋只是個村裡的保正、財主,好勇武,好打不平,並不想圖什麼大業。逼上梁山之後,他也只想在梁山上稱王稱霸,只是想與兄弟們永結情義,同享富貴,偏安一隅,並不圖謀大的發展。而宋江未上山之前,已是文武全才,雖身為小吏押司,上有縣令,但縣令卻無奈他何。發配江州之後,題反詩“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以抒心中抱負。

四、晁蓋性急、直爽,易為“義”所動,易衝動,易上當受騙,料事不周全,有軍師還不用,好義氣用事,認為武力能決定一切;宋江性穩重,有大將之風,有遠見卓識,殺伐決斷明快,決不優柔寡斷,而且料事周全,遇事還先問軍師吳用,認為文能勝武。

晁蓋劫取生辰綱是受了劉唐挑唆;攻打曾頭市,“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江保守山寨。” 並不讓吳用出謀劃策,丟在一邊不用。聽了兩個僧人的讒言,便草率發兵,結果中了埋伏,上了人家的當。而宋江率眾接受朝廷招安,並北上抗遼大獲全勝,迫使遼主動投降, 隨後又討伐了王慶、田虎,都取得了勝利,不折一將,立下汗馬功勞。每遇分兵,必與吳用一起,吳用大展才能,宋江指揮若定,已成絕配。


五、晁蓋不擅權術,疏於政治,短於謀略;而此正為宋江所長。 由此可見,宋江是個帥才,晁蓋只是個將才。宋江能包容了晁蓋,晁蓋卻包容不了宋江。宋江將晁蓋供為老大,如果晁蓋是個帝王之才,自然相安無事。可偏偏將才當老大,帥才當老二,兩人關係能融洽嗎?


開心之處即為家


其實,單說晁蓋對宋江有救命之恩是不正確的,準確來說,他們兩個是互相救助!而至於說他們兩人的關係從親密到後來的產生嫌隙,則主要是因為兩人的思想觀念不一樣。

我們知道,在晁蓋、吳用等人劫取了生辰綱之後,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通緝,而就在政府即將派兵去捉拿他們的時候,宋江穩住了州縣老爺,讓他們晚上去捉。而與此同時,宋江則快速趕到晁蓋莊上去給晁蓋報信。晁蓋等人這才逃過一劫。

後來宋江獲罪被刺配江洲,本來安然無事,但因為在潯陽樓寫下反詩受到了蔡九知府和通判黃文炳的陷害,差點死在牢獄之中。而這時候,晁蓋已經取代王倫成為了梁山新一任首領,為了報恩,便帶領梁山好漢前來江州救宋江!

所以,嚴格來說,他們兩個只是互相救助而已。宋江救晁蓋,是出於“小義”,而晁蓋救宋江救純屬的報恩了,當然,也可以稱為“義”,但也只是“小義”而已。

為何我說這兩人的“義舉”都是“小義”呢?原因很簡單,就宋江來說,他身為官員,私自給盜賊通風報信,這是什麼行為?說好聽點,這是道義使然。說難聽點就是“通敵”。當然了,你會說晁蓋等人截取的是不義之財,這難道不是一項義舉嗎?可問題是,晁蓋等人將這些財富截劫取,是不是也同樣傷害著這個社會的法律和秩序呢?再說,晁蓋他們也沒有將這些財富歸還給人民,而是佔為己有了呀!

再說晁蓋等人救宋江為何是“小義”。為了救一個人,就舉兵來救,不僅徒增死傷,還大大破壞了社會的安定。要知道,在救宋江的時候,死傷的人不僅是梁山好漢和宋朝軍隊,還有一些無辜的百姓!

當然了,《水滸傳》給我們的印象都是義薄雲天的好漢形象,所以這些東西不仔細分析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好,我們接著來說第二個問題:為何宋江上來梁山之後就和晁蓋的關係變僵了呢?很簡單,那就是兩人的思想觀念不一樣!

晁蓋的思想觀念是一個典型的綠林好漢的形象,在他看來,只要能擁有一塊地盤,能天天喝酒吃肉,把持著自己的首領地位,這就夠了。不用考慮山寨是不是會有更大的發展等等。用公司的角度來說,他不想融資,不想上市。

但是宋江不一樣,他做為梁山上有“遠見”的副CEO,他看到的是融資上市後的快速發展,也就是我們說的招安。宋江想招安,因為在他看來,只有招安才是梁山兄弟的唯一出路。的確,雖然我們對梁山好漢在招安後的悲慘下場感到惋惜,也對宋江這個決策大加斥責,但是不得不承認,它是一條正確的決策。

因為梁山好漢在當時是算得上是一大農民起義,但是卻也不是北宋朝廷的對手,別看《水滸傳》中,北宋朝廷派出的很多征討大軍都失敗了,但是這畢竟只是小說而已。在真實的歷史上,宋江等人造反的目的,實際上就是為了得到朝廷的招安。

此外,在梁山內部,有很多人以前都是當官的,特別是一些地位比較高的人,其原來都是當官的,要麼就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再者來說,有些人是被逼上梁山的,也有的人是被梁山害的,他們加入梁山是被逼無奈,畢竟沒有人願意當賊寇。

而對於這些人,他們內心還是希望能回到朝廷建功立業的。畢竟佔山為王不是長久之計!

但是晁蓋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宋江則更有遠見一些。所以兩種完全相反的思想觀念的碰撞,自然難以融合!

以上便是作者的答案,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討論!


方圓文史


這兩人觀點不同,一個快意江湖,一個效忠朝廷圖個一官半職。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翻臉不幸中萬幸,二人性格,能力有差別。觀梁山多數人不是真造反,對朝庭抱有幻想謀求一官半職。少數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梁山的軍師吳用就是典型的例子,通過造反引起朝庭注意將來謀個一官半職。托塔天王最大失誤不該拉宋江上山,害人害已,宋江有能力,有手段他知道梁山好漢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收賣人心,天王在這方面甘拜下方,守山讓我帶弟兄們去拼,去殺。提高了宋江的知名度,天王蒙在鼓中等他反應過來,為時已晚,曾頭市丟掉了性命,留下的遺言沒有實現!最終宋江勝了卻一杯毒酒丟掉了性命。天王,宋江誰對誰錯已無關緊要了,這就是朋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其它都是虛的!


雪山飛狐王紅


這就是問題所在,也是小說主線發展需要,特別安排的。這也造成了最終兩人結局的不同,晁蓋中箭離世,宋江取代晁蓋成為梁山共主,如果晁蓋不死,在這個義氣小社會,宋江也沒法成為首領,最後帶領大家投靠朝廷而招安。

兩個人關係最後走的越來越遠,主要還是理念和發展目標的不同,一個就想佔山為王,過著快活自在的生活,而另外一個是有著遠大目標和志向的,是高度不認同落草為寇的。宋江上山後,晁蓋內心是很壓抑的,他沒有宋江會籠絡人心,他這個首領也是做的很空,話語權基本被宋江佔有。

晁蓋悲壯的死去,在對首領位置安排的時候,就有端倪,如果他很信服宋江,是會直接傳位給他的,但他沒有,而是誰能為其報仇者,誰就來做老大。所以說,兩人關係的不和,就很顯而易見了。


大漠飛雪


小時候看水滸的時候不理解他們喊晁蓋為大哥後來宋江上山大夥都喊大哥,一個黑社會集團只允許一個大哥,不發生火拼就不錯了,試想關係還能好到哪去


沉默是金


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宋江想走仕途,想拿梁山當跳板;晁蓋地保出身,對仕途沒興趣,自由自在逍遙江湖就可以了。


看熱鬧不嫌事大是對滴


宋江有野心信心篡奪權位這是第一步,第二步策略在招安《水滸》中的梁山好漢;宋江雖然官位小但學識並不淺薄,而宋江有心計和計謀。而切有幾個人看透了宋江這個人骨子的本質,征服方臘後魯智深和武松選擇了出家步入空門。總而言之宋江落了個忠義難全的結果。


w大浪淘沙993


在利益面前沒什麼兄弟感情,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就是要擁有穩定且能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力,有誰永遠只想在別人之下呢?又有誰不想永遠在他人之上呢!


畫扇lf


一,都有一幫兄弟,實力都還行。在幫主的位置上互相較勁

二,朝夕相處對彼此的人性都有所瞭解。能夠混到大哥級別的,智商都不低。彼此的小動作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比如說宋江入夥後的收買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