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晁盖对宋江有救命之恩,为何上梁山后两人的关系却越来越差呢?

老黄聊游戏


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晁盖和宋江都还没上梁山的时候,晁盖是宋江的心腹兄弟,二人都上了梁山后,宋江屈居晁盖之下,二人关系变得更加敏感;第二,宋江打心眼里看不起晁盖,对他的素质和能力都挺鄙视的;第三,晁盖对宋江有救命之恩,在宋江看来只不过是对自己私放晁盖的回报而已,不需要感激晁盖;第四,道不同不相谋,二人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情。

第一,晁盖和宋江都还没上梁山的时候,晁盖是宋江的心腹兄弟,二人都上了梁山后,宋江屈居晁盖之下,二人关系变得更加敏感。

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保正,相当于现在的村主任或书记,虽然他是本县本乡的富户,那也只是在乡下混得风生水起的小人物;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受到知县大人的赏识,知县大人对宋江极为倚重,而宋江做人八面玲珑,在郓城县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虽然晁盖比宋江年纪大了十来岁,但双方一致认可的关系是“晁盖是宋江的心腹兄弟”。换言之,宋江可以罩着晁盖,晁盖得听命于宋江。晁盖得到宋江通风报信,躲过一劫,上了梁山又做了梁山之主,这时候宋江仍在做郓城的押司,两个并不交集的领域,让彼此保持着一种客套又生疏的关系,晁盖欠着宋江一份重大的人情。后来宋江上了梁山,只能屈居于晁盖之下,二人的关系颠倒过来,变得更加敏感。

第二,宋江打心眼里看不起晁盖,对他的素质和能力都挺鄙视的。

宋江自幼饱读诗书,工于刀笔,颇有才干,又有极高的情商,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在江湖上享有盛誉;而且深谙权谋,洞察人性和人心,极富有谋略,胸怀大志,始终不甘平庸,不甘寂寞,一直在努力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晁盖则是乡野村夫,只不过是仗着祖上积累的一些家财,争取了一个保正的职位做着,平日里依靠自己的孔武有力,博得“托塔天王”的美誉,为人豪侠、仗义疏财,因而在江湖上也颇有些名声。但宋江内心是瞧不起晁盖的,对他的素质和能力实在都不敢恭维。宋江从晁盖这个不缺钱的主儿居然听了吴用等人的唆使,跑去带头劫了生辰纲,就知道晁盖是个没主见的人,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宋江觉得晁盖在他眼里压根就不算个人物,内心挺瞧不起他的。

第三,晁盖对宋江有救命之恩,在宋江看来只不过是对自己私放晁盖的回报而已,不需要感激晁盖。

当初,宋江无意中得悉晁盖带头劫取生辰纲,被官府追捕到了郓城县衙,宋江心中念及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知道在这危急时刻,如果他不去给晁盖通风报信,晁盖一旦被官府捉住,必死无疑。宋江一边稳住追捕晁盖的何观察,一边自己冒险骑着快马赶去给晁盖通风报信。宋江此举让晁盖死里逃生,成功逃脱官府追捕,得以上了梁山。宋江此恩此德晁盖一直铭记于心,总是寻找机会回报宋江。后来,宋江放弃主动上梁山的机会,老老实实到江州去接受改造,不料遇到了个冤家黄文炳,被黄文炳步步紧逼,险些死在了他手里。幸亏听闻消息的晁盖马不停蹄带人奔赴千里之外的江州劫了法场,救下了宋江。在宋江看来,晁盖此举不过是回报自己上次的救命之恩而已,不需要感激晁盖。

第四,道不同不相谋,二人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情。

晁盖和宋江本就是两个层次和两种理想的人,晁盖是纯粹的江湖豪杰、草莽英雄,而宋江更多程度上具有政治家的气质,在政治家宋江的心里,自然是瞧不上晁盖这样的江湖豪杰、草莽英雄的:首先是为人处事方面,晁盖更多看重的是兄弟义气,做任何事情都以义气为重、义气为先;而宋江则更多看重的是长远利益,只要是有利可图,即便是违背兄弟义气也情有可原。比如对待来投奔梁山的杨雄和石秀,二人就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其次是在对梁山的定位和前景规划方面,晁盖把梁山定位为劫富济贫的聚义之所,让梁山告别了王伦时期打家劫舍的土匪窝时代。但晁盖对梁山的前景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在他心里或许认为既然做了贼,那就终身都是贼;宋江对梁山的定位则是忠君重义,对梁山前景的规划,则是要让朝廷招安梁山,让梁山众兄弟们都能有个光宗耀祖的好归宿。

综上所述,晁盖和宋江没上梁山之前,晁盖是宋江的心腹兄弟,宋江可以罩着晁盖,晁盖得听命于宋江;晁盖和宋江都上了梁山之后,晁盖虽为宋江的带头大哥,却始终为宋江所蔑视,二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晁盖和宋江一直都是貌合神离的状态,从来也不是真正的好关系。


乔鞅


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急公好义,仗义疏财,够朋友、讲义气。未上梁山之前,已是名满江湖,颇得好名声。他胸有大志,不甘于人下。虽身为一个郓城县的押司小吏,却在当地混得风声水起,游刃有余。

晁盖,江湖人称“晁天王”,为人忠厚,义薄云天,豪气干云,敢于伸张正义,劫富济贫。是村里的保正,本乡财主。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

未上梁山之前,宋江与晁盖交集不多,彼此只是慕名而矣,惺惺相吸,两人做朋友还可以。但上梁山以后,作为上下级关系,彼此共事,两人的优劣,自然越来越明显,就会渐行渐远,关系越来越差。

一、宋江的江湖名气比晁盖大,晁盖却当老大,宋江屈居第二。德才不配位,祸必殃灾。

宋江上梁山后,很多人都是慕宋江之名而来。如:黄门山四杰只是因为听到宋江的名字,下马就拜,投奔梁山。段景住说,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随着梁山势力的日益壮大,宋江的心腹越来越多。而晁盖,只有劫生辰纲的七人,还被白日鼠白胜出卖过,吴用虽为军师,还不被重视。

二、晁盖包容性差,偏以义气为重,专爱结交天下好汉;宋江包容性强,三教九流无所不交,而且不但结交,还救人于危难,所以得“及时雨”之雅号。

晁盖交友首重德行,喜结英豪,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但是缺乏深谋和远虑。在他看来,梁山是一片人间净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义、偷鸡摸狗的人上山玷污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相比之下,宋江,政治眼光就深远得多了。未上梁山这前,他就以救人于危难,急公好义出名。上了梁山,对他而言,梁山只是一处暂栖之地,宋江更需要大批人才来助他实现人生抱负,所以他经常屈尊降贵,拉拢人心。梁山一百多位好汉,品行各异,宋江肯定也有不喜欢的人,但他都能够包容他,且委以重任,换做晁盖就做不到了。

三、晁盖文化水平不高,易安于现状,胸无大志;宋江虽是黑矮,却是儒雅,胸有大志,不甘居人下。

晁盖只是个村里的保正、财主,好勇武,好打不平,并不想图什么大业。逼上梁山之后,他也只想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偏安一隅,并不图谋大的发展。而宋江未上山之前,已是文武全才,虽身为小吏押司,上有县令,但县令却无奈他何。发配江州之后,题反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以抒心中抱负。

四、晁盖性急、直爽,易为“义”所动,易冲动,易上当受骗,料事不周全,有军师还不用,好义气用事,认为武力能决定一切;宋江性稳重,有大将之风,有远见卓识,杀伐决断明快,决不优柔寡断,而且料事周全,遇事还先问军师吴用,认为文能胜武。

晁盖劫取生辰纲是受了刘唐挑唆;攻打曾头市,“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 并不让吴用出谋划策,丢在一边不用。听了两个僧人的谗言,便草率发兵,结果中了埋伏,上了人家的当。而宋江率众接受朝廷招安,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迫使辽主动投降,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都取得了胜利,不折一将,立下汗马功劳。每遇分兵,必与吴用一起,吴用大展才能,宋江指挥若定,已成绝配。


五、晁盖不擅权术,疏于政治,短于谋略;而此正为宋江所长。 由此可见,宋江是个帅才,晁盖只是个将才。宋江能包容了晁盖,晁盖却包容不了宋江。宋江将晁盖供为老大,如果晁盖是个帝王之才,自然相安无事。可偏偏将才当老大,帅才当老二,两人关系能融洽吗?


开心之处即为家


其实,单说晁盖对宋江有救命之恩是不正确的,准确来说,他们两个是互相救助!而至于说他们两人的关系从亲密到后来的产生嫌隙,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思想观念不一样。

我们知道,在晁盖、吴用等人劫取了生辰纲之后,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通缉,而就在政府即将派兵去捉拿他们的时候,宋江稳住了州县老爷,让他们晚上去捉。而与此同时,宋江则快速赶到晁盖庄上去给晁盖报信。晁盖等人这才逃过一劫。

后来宋江获罪被刺配江洲,本来安然无事,但因为在浔阳楼写下反诗受到了蔡九知府和通判黄文炳的陷害,差点死在牢狱之中。而这时候,晁盖已经取代王伦成为了梁山新一任首领,为了报恩,便带领梁山好汉前来江州救宋江!

所以,严格来说,他们两个只是互相救助而已。宋江救晁盖,是出于“小义”,而晁盖救宋江救纯属的报恩了,当然,也可以称为“义”,但也只是“小义”而已。

为何我说这两人的“义举”都是“小义”呢?原因很简单,就宋江来说,他身为官员,私自给盗贼通风报信,这是什么行为?说好听点,这是道义使然。说难听点就是“通敌”。当然了,你会说晁盖等人截取的是不义之财,这难道不是一项义举吗?可问题是,晁盖等人将这些财富截劫取,是不是也同样伤害着这个社会的法律和秩序呢?再说,晁盖他们也没有将这些财富归还给人民,而是占为己有了呀!

再说晁盖等人救宋江为何是“小义”。为了救一个人,就举兵来救,不仅徒增死伤,还大大破坏了社会的安定。要知道,在救宋江的时候,死伤的人不仅是梁山好汉和宋朝军队,还有一些无辜的百姓!

当然了,《水浒传》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义薄云天的好汉形象,所以这些东西不仔细分析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好,我们接着来说第二个问题:为何宋江上来梁山之后就和晁盖的关系变僵了呢?很简单,那就是两人的思想观念不一样!

晁盖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典型的绿林好汉的形象,在他看来,只要能拥有一块地盘,能天天喝酒吃肉,把持着自己的首领地位,这就够了。不用考虑山寨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发展等等。用公司的角度来说,他不想融资,不想上市。

但是宋江不一样,他做为梁山上有“远见”的副CEO,他看到的是融资上市后的快速发展,也就是我们说的招安。宋江想招安,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招安才是梁山兄弟的唯一出路。的确,虽然我们对梁山好汉在招安后的悲惨下场感到惋惜,也对宋江这个决策大加斥责,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是一条正确的决策。

因为梁山好汉在当时是算得上是一大农民起义,但是却也不是北宋朝廷的对手,别看《水浒传》中,北宋朝廷派出的很多征讨大军都失败了,但是这毕竟只是小说而已。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江等人造反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得到朝廷的招安。

此外,在梁山内部,有很多人以前都是当官的,特别是一些地位比较高的人,其原来都是当官的,要么就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再者来说,有些人是被逼上梁山的,也有的人是被梁山害的,他们加入梁山是被逼无奈,毕竟没有人愿意当贼寇。

而对于这些人,他们内心还是希望能回到朝廷建功立业的。毕竟占山为王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晁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宋江则更有远见一些。所以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观念的碰撞,自然难以融合!

以上便是作者的答案,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讨论!


方圆文史


这两人观点不同,一个快意江湖,一个效忠朝廷图个一官半职。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翻脸不幸中万幸,二人性格,能力有差别。观梁山多数人不是真造反,对朝庭抱有幻想谋求一官半职。少数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梁山的军师吴用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造反引起朝庭注意将来谋个一官半职。托塔天王最大失误不该拉宋江上山,害人害已,宋江有能力,有手段他知道梁山好汉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收卖人心,天王在这方面甘拜下方,守山让我带弟兄们去拼,去杀。提高了宋江的知名度,天王蒙在鼓中等他反应过来,为时已晚,曾头市丢掉了性命,留下的遗言没有实现!最终宋江胜了却一杯毒酒丢掉了性命。天王,宋江谁对谁错已无关紧要了,这就是朋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其它都是虚的!


雪山飞狐王红


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小说主线发展需要,特别安排的。这也造成了最终两人结局的不同,晁盖中箭离世,宋江取代晁盖成为梁山共主,如果晁盖不死,在这个义气小社会,宋江也没法成为首领,最后带领大家投靠朝廷而招安。

两个人关系最后走的越来越远,主要还是理念和发展目标的不同,一个就想占山为王,过着快活自在的生活,而另外一个是有着远大目标和志向的,是高度不认同落草为寇的。宋江上山后,晁盖内心是很压抑的,他没有宋江会笼络人心,他这个首领也是做的很空,话语权基本被宋江占有。

晁盖悲壮的死去,在对首领位置安排的时候,就有端倪,如果他很信服宋江,是会直接传位给他的,但他没有,而是谁能为其报仇者,谁就来做老大。所以说,两人关系的不和,就很显而易见了。


大漠飞雪


小时候看水浒的时候不理解他们喊晁盖为大哥后来宋江上山大伙都喊大哥,一个黑社会集团只允许一个大哥,不发生火拼就不错了,试想关系还能好到哪去


沉默是金


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宋江想走仕途,想拿梁山当跳板;晁盖地保出身,对仕途没兴趣,自由自在逍遥江湖就可以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对滴


宋江有野心信心篡夺权位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策略在招安《水浒》中的梁山好汉;宋江虽然官位小但学识并不浅薄,而宋江有心计和计谋。而切有几个人看透了宋江这个人骨子的本质,征服方腊后鲁智深和武松选择了出家步入空门。总而言之宋江落了个忠义难全的结果。


w大浪淘沙993


在利益面前没什么兄弟感情,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是要拥有稳定且能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有谁永远只想在别人之下呢?又有谁不想永远在他人之上呢!


画扇lf


一,都有一帮兄弟,实力都还行。在帮主的位置上互相较劲

二,朝夕相处对彼此的人性都有所了解。能够混到大哥级别的,智商都不低。彼此的小动作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比如说宋江入伙后的收买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