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水滸傳》裡潘金蓮搭上西門慶是武松的錯嗎?

娛樂八卦掌櫃


在《水滸傳》裡,潘金蓮的人設就是淫娃蕩婦,所以她的出軌不意外。勾搭小叔子武松不成之後,春心已經萌醒。

所以即便那天那個竹竿沒掉下來,也會出軌其他東門慶、南門慶的。


《水滸傳》是受宋明理學影響深刻的作品。在《水滸傳》裡是沒有一個正常的女性形象的。潘金蓮就是“欲”的外化,因而潘金蓮本身就是原罪。

“存天理,滅人慾”絕對不是白說說而已的。在禮教社會,潘金蓮不用說後來和西門慶通姦,並且殺夫了;就算之前故意勾搭小叔子武松,也是可以被“沉豬籠”的。

所以潘金蓮的罪過是從她長得漂亮,被賣到張大戶家就開始被定格的。

但是用現代相對包容一點的心態來看潘金蓮,或許我們能夠理解潘金蓮的遭遇,但同時也會痛恨其殺夫的行為。


潘金蓮原本嫁給三寸釘武大郎以後,想到過往遭遇,其實也曾一心一意地過清貧寡淡的日子的。

潘金蓮自己掏出貼己幫襯著買了兩層的小樓,整天關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伺候武大忙碌之餘,偷偷洗個澡,欣賞一下自己美麗的身體。日子也就這麼平淡如水地過去了。

可是偏偏武松出現了,這個高壯威猛的漢子,竟然和武大是兄弟。這深深刺激了潘金蓮。上天捉弄人的方式著實太殘酷。

潘金蓮是一個如花似玉大美人,卻要遭受冢中枯骨玩弄,還要嫁給三寸丁、榆木疙瘩。她的內心逐漸變得不平衡,春心也逐步被武松喚醒。


在與武松朝夕相處之際,潘金蓮藉著酒意,非要武松吃了自己的“半殘盞”,武松若應,潘金蓮必然隨即推到武松。

但是鋼鐵直男武松不但拒絕了潘金蓮,還讓武大郎“晚出早歸”,盯緊潘金蓮。人是有逆反心理的,越是看得緊,潘金蓮的心就越往外漂。

如果拋開道德層面,單純社會心理學觀點,武松拒絕了潘金蓮,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武松說,潘金蓮看錯自己了,自己不是那種人。


這句話雖然體現了武松的道義形象,但是他也徹底把潘金蓮的自尊打落在地了。這是句“和你這種淫娃蕩婦劃清界限”的話。

然而潘金蓮此前是沒有體驗過愛情的,此刻也不過20啷噹歲。她對武松充滿了愛情的憧憬,雖然在道德上是不倫的。

而武松的決絕,正是潘金蓮破罐子破摔的原因之一。



炒米視角



《水滸傳》裡潘金蓮搭上西門慶不是武松的錯,是封建社會婦女沒有人身權力和婚姻自由的錯,是地富豪紳強搶民奪、欺男霸女的錯,是市井小人見利忘義的醜惡行為的錯,怎麼這樣說呢?敘說如下,請友品鑑!

一:潘金蓮生在窮苦家庭,為了生活被迫賣給張大戶,身不由己。張大戶相中姿色,潘金蓮不從,被迫嫁給三寸丁的醜小人武大郎,由人身權力嗎?由婚姻自由的權力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在封建社會里這是很合理合情的,也符合宋朝封建的社會制度。在當今社會制度裡一個貌美如花妙齡女郎能嫁給三寸丁式的小人醜鬼嗎?當然不可能,能也是女人腦子進水或小人鬼是億萬富翁,女人是貪財的貨,但是女人由自己選擇的權力啊!而在潘金蓮時代,潘金蓮是沒有人身權力和婚姻自由的權力的。

二: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後,也是過著平靜的生活,潘金蓮也是遵守婦道,對大郎照顧如佳,雖然武松的出現點起了美人愛英雄的萌心,但潘金蓮沒有做紅杏出牆之事!可恨 的清河縣大富豪惡霸西門慶,見到潘金蓮的姿色後,色迷心竅,聯手王婆設計叫潘金蓮穿進圈套,使潘金蓮嚐到了和風流倜儻的西門慶的男女歡樂,一發不可收失,害了太郎,使自己走上了絕路。這一結果是西門慶仗勢欺男霸女的錯。這是封建社會黑惡勢力的錯!

三:市井小人王婆,見利燻心,收了西門慶的銀錢,設計幫助西門慶坑騙潘金蓮,逼良為娼,又幫助西門慶和潘金蓮毒死武大郎。所以王婆是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姦的推手,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姦喪命也是王婆的錯。

通過武松清河認兄,又為兄報仇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故事,更彰顯的武松俠肝義膽,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靜觀天象——


潘金蓮搭上西門慶是整部《水滸傳》非常重要的一部重頭戲,直接促成武松殺人,走投無路逼上梁山,再到手刃方臘,可以說,沒有潘金蓮搭上武松,《水滸傳》是不完整的。

在封建思想裡,或者說在那個時代,潘金蓮是個不幸的悲劇人物。

其一:自小被賣到妓院,生活沒有著落,每天生活在男人的虐待中。而自己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被動的等著哪個男人來解救。這是悲慘一。

其二:被武大郎贖身,貌美如花的年輕女子,卻不得不委身於一個無權無勢的侏儒武大郎,還是個賣炊餅的窮人。對於這些也只能被動接受。如果在現代社會,一個潘金蓮這樣的女子,找什麼樣優秀的男子找不到,又何苦如此委曲求全?這是悲慘二。

其三:遇到西門慶心起漣漪,這本是男女之間尋常事,拿武大郎和西門慶相比,哪個女人不會做出和她一樣的選擇?然而在那個年代,女人在婚姻面前沒有任何反抗機會和話語權,只有認命。如果武大郎能夠放棄潘金蓮或者說潘金蓮可以主動結束這段原本失衡的婚姻關係,後面的一些列悲慘事件發生,這是悲慘三。

如其說潘金蓮生性淫蕩,水性楊花,不如說是那個時代女子生活的悽慘寫照,而潘金蓮只不過想拜託不幸,追求幸福,從人性來說,沒有錯。

當然,殺害武大郎自然是大錯特錯,可是留給她的沒有什麼選擇。




合肥胖哥記事本


是,也不是。

為什麼呢?

還是先糾偏一下,潘金蓮搭西門慶說法不足,該是西門和王婆給人家小女子設的局。至於後來掉進坑裡,甘願上西門的床,貪他的富貴,以及合殺親夫,有不得已,亦有一條道走到黑的心思,另當別論。

只是,這世間,笑潘金蓮的,有多少人身上又沒有潘金蓮的影子呢?

為什麼這麼說呢?

都是凡人一個,哪個架得住這人世間貪權勢貪色貪財貪利的利慾考量呢?西門貪的色,潘金蓮貪的色和權勢,王婆貪的利,就連屈死的武大,何嘗沒有貪的成份,若有自知之明,不引禍水至家,何毀了自己,毀了兄弟一生。

全在一貪字上啊!

就連問答背後的心思,莫不是武松應了小潘嫂嫂,就避了這場災禍?豈不知,爾心不靜,爾欲不滅,敢不成哪一天還扯上文松,大宋天子之流?有可能。

所以,可以認定是武松的錯,就象現在天天離了散了聚了又別了的女星,想劈腿,理由很多。

只是天道好還,自己做的孽,還得自己擔。

這一代一代糾纏不清的,就是紅塵。

自珍自重,別隨性。

且行且珍惜吧。


美旅智庫


《水滸傳》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學造詣和人物性格刻畫上具有極高的文學水平。因此水滸傳中的108將以及其他各類人物的性格,各不相同且獨具特色符合人物的設定和身份!

潘金蓮在水滸傳中的出現,實際上是為了推動武松如何從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愛好抱打不平的青年,最終因為兄嫂之間的恩怨情仇而被迫殺人,最後一步步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有人說將潘金蓮真正推向西門慶的是武松。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潘金蓮在不滿足於嫁給一個身材矮小、相貌醜陋的武大郎之時,年輕貌美的潘金蓮自然不甘於寂寞,心中情愫多生。但是又無處發洩。



而正在此時英雄神武、氣宇軒昂的叔叔武松因為在三碗不過崗酒店喝醉酒後夜闖景陽岡,醉酒之時便刺手空拳打死了一隻白額猛虎,為當地的百姓除了一大禍患而受到了人們的讚揚和追捧,成為了人人口中稱頌的大英雄。

這樣一位當地百姓皆知的大英雄居然是自己丈夫的親弟弟,自己的叔叔。這給對丈夫和婚姻失望透頂的潘金蓮帶來了一絲希望。潘金蓮一下子愛上了自己的叔叔。畢竟武松這種年輕俊美、身材魁梧且富有英雄氣概的人誰能不愛呢?



但是武松是一個深具傳統禮教和孝心的人,從小父母雙亡之後武大郎作為家中的兄長,便承擔起了對武松的撫養職能,也就是說,實際上武松不僅僅是武大郎的弟弟這般簡單。學成歸來的武松甚至將自己的兄長武大郎當做了父親一樣敬重和保護。

因此當潘金蓮對武松表現出過度的好感和一些曖昧時武松言辭拒絕了!武松儘管欣賞自己的嫂嫂潘金蓮的曼妙身材和絕美容貌,但是武松作為一個恪守傳統禮教文化的人。不敢對自己的嫂嫂潘金蓮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因此二人壓制住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武松開始儘量避免與嫂嫂接觸,而嫂嫂則將自己無處安放的內心轉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因此,即使沒有一根竹竿掉到街上,打在西門慶的頭上,也會有一個其他的東西來引燃潘金蓮與外界男人之間的婚外情!就這樣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成奸。成了一對姦夫淫婦。

最終在潘金蓮與西門慶之間的姦情敗露之後,潘金蓮更是與西門慶聯合設計殘忍殺害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而在衙門當差的武松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後,自然要替自己的兄長報仇,手刃姦夫淫婦以告慰自己兄長的在天之靈。


因此很多人覺得如果武松能夠在與嫂嫂潘金蓮之間互生情誼之時,二人能夠進一步發展,則就不會有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成奸之事。但是正人君子的武松怎麼可能去冒犯自己的嫂嫂呢?更不可能去背叛曾經撫養自己長大的親哥哥武大郎!

一切皆是天註定,孽緣即成,那麼惡果可能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珞珈山的貓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

小說裡的女人都是禍水,更是封建王朝犧牲品!這是施耐庵老先生的意思。就像潘金蓮,她的出現就是為了等待武松一樣。等著他突然出現,等著他們溫馨的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生活,等著背叛,等著仇殺。潘金蓮的使命就是為了害武松武二哥的。


歌德在《浮士德》的結尾說:“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在人類所能感觸到的美中,沒有什麼美能夠與女性之美相提並論;在人類所具有的感情中,沒有什麼感情比女性的垂憐與疼愛更令人動容。

武大郎是武松在世上唯一的親人。

武松和武大郎從小相依為命,哥哥愛弟弟,弟弟疼哥哥。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武松把武大郎當成了寶貝,其他人都不把武大郎當成一個人。因為武大郎是一個殘疾人,身材矮小,懦弱,無用。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沒有一個人看的起。

但是這茫茫人海中,竟然緣分註定了又有一個漂亮賢惠的女人,來分擔對殘疾人武大郎的照顧。這如何不讓武松感恩萬分。所以,嫂子和小叔子第一次見面,武松倒頭便拜了嫂子。男兒膝下有黃金。 但是在這個世態炎涼的人間,能得到女人下嫁 給哥哥,而且是如此美好賢惠的潘金蓮。 加上又有“長嫂比母”的說法,就名正言順行起了大禮。這不是做作樣子,這是發自內心地肯定。更是對大嫂的感激。


在武松與嫂嫂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時光裡,潘金蓮在這兩方面都做足了功課。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出現在武松面前,她無微不至地照料武松的生活起居。她對武松噓寒問暖,關心備至,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致,讓二哥一回家就感覺到家的溫馨和幸福。 武松自幼與哥哥相依為命,在缺乏母愛和飽受世態炎涼的環境中長大,他從沒有得到過女人的關愛和照顧,也沒有和年輕女人近距離接觸過。可想而知這段時期的嫂子在二哥眼裡是何等了不得。嫂嫂的形象就這樣在武松的眼裡被理想化了,被戴上光環了,如同降臨他們家的福音女神。

倘若這時候,有人問二哥,天下真有傳說中的完美女人麼?二哥大約也會驕傲地回答:有啊,我家嫂嫂就是賢妻良母。 武松是否喜歡過嫂嫂?應該是喜歡的,一個人對你那麼好,那麼上心,本能就會產生向心力,使武松成了一個戀家的人,不喜歡嫂嫂是說不過去的。但是分析二哥的感情成份,主要成份是親情。

二哥以前從來沒有和女人深入打交道過,他對女人的看法是模糊的,但由於潘金蓮心思的近距離存在,變得明晰起來,而且是先感受到女性的美好一面。武松心裡一定在想如果找對象,一定找嫂嫂這樣的女子做老婆。


潘金蓮一定對武松動了心,武松說不定還是潘金蓮的初戀呢。潘金蓮對待武松漸漸輕佻起來,用語言撩撥這個漢子。武松有無數打架經驗,但是他絕對沒有針對女人的經驗。 因此當潘金蓮明目張膽公開攤牌後,武松的反應才那麼過激。 武松的原話:“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得是嫂嫂,拳頭卻不認得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武松的偶像破碎了,一個在他心中那麼高尚的女人竟然也動了這種心思。

潘金蓮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為了愛情向武松表白沒有錯。錯就錯在了生不逢時,那個年代是絕對不允許的!

武松是一個血性好漢,行俠仗義,打虎英雄怎麼會幹那些傷風敗俗的事情呢,更不會做對不起哥哥的事情,破壞哥哥的幸福家庭。

潘金蓮有愛生恨偶遇西門慶,兩人通姦後,聯手毒死武大郎。 最終還是死在了武松的刀下,死在了追求愛情的路上,潘金蓮其實是一個悲慘的人物,值得我們去深思,沒有一個光明的社會,哪來幸福的愛情。


品茶論歷史


這個問題是值得咱們探討的,什麼事都是內因原動力,和外因客觀條件相互作用促成的,潘金蓮沒遇到武松前,是不知道有顏值這回事的,古人云,關上燈都一樣,就是這個道理。是武松,讓她知道,帥氣的男的更有魅力,正所謂條件成熟,適度開發。所以這樣出軌西門慶,武松客觀上起到了外界誘因的作用。


涼辦伴你看


說到錯肯定是潘建蓮的錯,說到誘因,那就多了,潘金蓮出身也導致沒嫁到好人家,鄰居太勢利眼也起到很大作用等等。放在當今社會隨不被提倡,但不算什麼事,不喜歡離了就完了,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歸根結底是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問題。


A收藏和田


【文|貳讀】


文章出軌姚笛,是馬伊琍的錯嗎?

王全安出去piao,是張雨綺的錯嗎?張雨綺要顏值有顏值,要身材有身材的。


迴歸正題,潘金蓮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了:

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 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 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自從武大娶得 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惱。原來這婦人, 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

有詩 為證: 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風流清子弟,等閒雲雨便偷期

看到沒,早在清河縣的時候,潘金蓮就偷了不只一回漢子。


所以我挺好奇,這麼水性的一個人,為什麼不從了大戶,反而跟了武大,卻偷漢子?

或許是大戶人家管的嚴,一旦從了大戶,那就沒有偷漢子的機會了?


武松是英雄人傑不假,但潘金蓮這些年,也沒少見人,而且武松打虎被陽穀縣宣傳的時候,這婦人還曾想去看:

那婦人道:“奴家也聽得說道:‘有個 打虎的好漢,迎到縣前來。’奴家也正待要去看一看。不想去得遲了,趕不上,不 曾看見,原來卻是叔叔。且請叔叔到樓上去坐。”

所以,潘金蓮肯定是可以出門見人的,肯定也見過不少高大的男人,只是剛剛搬來陽穀縣,人生地不熟而已。

潘金蓮是見到動心的便勾搭,如果對方也有意,那就促成自己一段好事,一夜好情。

勾搭不到武松,便轉頭再尋下一個目標,這不,水性金蓮遇到了風流西門,一個郎有情,一個妾有意。

關鍵是,從勾搭武松到勾搭西門慶,堪堪才過了十幾天的時間。

自武松去了十數日,武大每日只是晏出早歸;歸到家裡, 便關了門。

又過了三二日,冬已將殘,天色回陽微暖。當日武大將次歸來,那婦人慣了, 自先向門前來叉那簾子。也是合當有事,卻好一個人從簾子邊走過。

乾柴烈火一點就著了。

這跟武松有什麼關係麼?

倒還不如說是武大的原因,因為武大畢竟滿足不了金蓮,同樣的還有宋江滿足不了閻婆惜,楊雄滿足不了潘巧雲。


貳讀


是武大郎的錯。他應該識趣禪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