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样评价李贺的性格?

寂寞ai


李长吉门下走狗来也。

长吉的性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家世背景

李贺在名篇《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小序里,曾不无自豪地自道身份: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也就是说,李贺是大唐皇室后裔。细考之,李贺的祖上,是唐太祖李虎八子,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史称大郑王。但时过境迁,到了中唐时,这一支早已没落,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做过边上从事的小官,后曾做过陕县令,都是基层编制。

破落的贵族家庭生长出的孩子,其性格往往会呈现为“自卑”与“自负”的极端纠缠态。硬币的一面是自卑,家境已经不复往日的荣耀富裕,难免哀伤自怜;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自负,破落贵族往往更加看重“贵族”这个名号,希望能在自己手里“重振家声”。

这些东西在李贺的身上都能找到影子。李贺少年之时用世之心极强,但却始终不得实现心中的抱负。先是参加科举,遇到了“避父讳”的公案,不得举进士,受到了重大打击;之后经过社会活动,获得了一个奉礼郎的小官,三年官宦生涯带给他的更多则是屈辱感。

原生家庭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曾经和杜甫有过一点交集。

公元768年,杜甫曾创作了《公安送李晋肃入蜀》一诗,两个不得志的破落贵族惺惺相惜,互相攀扯亲戚关系,杜甫亲切地称李晋肃为“李二十九弟”,自此李晋肃入蜀,杜甫继续颠沛于江湖,并去世于两年之后。

如果我们假设那一年的李晋肃二十多岁,而李贺出生于公元790年,那么李贺大概率是李晋肃四五十岁左右生的孩子,算是中年暮子。另有记载也提到过,李晋肃的原配夫人早死,李贺的母亲郑氏属于续弦。

中年暮子,故多溺爱,加上李贺的身体从小就不好,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对他都是较为优容放纵的,李贺身边还有一名“巴童”常年侍奉左右。

《全唐文》卷546有《邵伯祠碑记》,透露了一些宝贵的关于李晋肃为官的信息。

陕县令李晋肃,虔奉新政,恭惟昔贤,请刻石书,以慰余俗。

这一篇文章写于贞元九年,也就是公元793年,李贺出生于公元790年,所以大抵可以推算出李贺童年时,他的父亲是在陕县做县令的,而李贺与母亲住在昌谷。我曾去查过《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谭其骧版),两处的相对位置如下:

陕县在今三门峡市附近,昌谷在福昌辖下,今属河南省宜阳三乡镇,两地距离大约是六十多公里的距离。

这实际上也属于相对较为常见的情况了,譬如杜甫在长安谋食,曾遇到连续的暴雨,长安粮价腾贵,家人住不起长安,杜甫就把家人搬到了长安北方约百公里左右的奉先县。依照老杜的年谱,我们大概推算得出,他大概一两个月会回一次家探望家人。李晋肃距离家人近些,我们按他回家的次数频繁些,那也可以说是常年不在李贺的身边陪伴的。

父亲长期不在身边,母亲的溺爱,心理学上常讲会导指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性格孱弱内卷化,这在李贺身上可以得到印证。加上李贺身体非常差,他性格的内向可能更为严重,从他的不少诗作可以看出,他存在社交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些诗展现出了对女性的幻想,这无疑也是青春期对女性的渴慕无法达成导致的。

类似的一些结论,日本很多学者论之甚详,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允吉版本的《李贺诗评选》常有论及,有心者可以参看之。

身体状况

刚来悟空的时候曾答过一道题,聊了李贺的死因。

按照南开大学莫道才教授的论文《李贺死因初探——李贺死于马凡氏综合征臆说》,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接近真相的可能——李贺死于马凡氏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特征为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身高明显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特别是合并的心脏瓣膜异常和主动脉瘤。该病同时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颚等。有1/3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死于32岁以前,2/3死于50岁左右。最常见的是主动脉瘤破裂、心包压塞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脱垂而致的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

这些症状与关于李贺的记述都高度合拍。

所以,李贺短暂的一生中,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让他的性格愈发极端化,时不时会爆发出极度的焦虑,继而又感到绝望,间或自我强行宽慰自己,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对于自己身体状况和如影随形的死亡阴影,他的态度极为纠结,常常互相龃龉。

中国古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儒家式的求不朽,追求“以生制死”(李泽厚先生语),即通过现实成就“永远活在别人的心中”,以群体记忆的方式永生,这一条路,随着李贺科举的失败告吹了;另一种方式是道家式的淡然处之,认识到死亡不过是必将到来的一步,效法庄生敲着瓦盆唱歌,对于李贺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达到这种心理状态无疑是很难的。

所以,李贺选择了一种儿童式的自欺欺人,他创作了大量神鬼诗,想要在自己的诗中提前熟悉死后的世界,等到死亡真的来临之际,就不会害怕了。所以他的诗歌中,写鬼都有着浓烈的人性。

总结

简单总结,以上的几个方面互相纠缠,共同造就了李贺复杂的性格特征。

他身体不好,脆弱敏感和躁动不安成为常态,破落贵族的身份、对自己超高的期望值,导指他希望能以建功立业的方式战胜对死亡的焦虑,但这种尝试却一击而溃,从此更加内卷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夜小紫


唐才子传记载有一段:旦日出 ,骑弱马 ,从平头小奴子 ,背古锦囊 ,遇有所得 ,书置囊里 。凡诗不先命题 ,及暮归 ,太夫人使婢探囊中 ,见书多 ,即怒曰 :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 ”上灯 ,与食 ,即从婢取书 ,研墨叠纸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 ,率如此 。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里也有说到这个。

李贺被称为诗鬼,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由于生活在中晚唐时期,是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因此他写的诗很多是表现民间疾苦和生不逢时的苦闷,以及抒发自己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伤,写诗是出门骑着瘦马,带着书童,想到什么就写了放囊里,且不命题,等到了晚上才取出来做成完整的。由于写的多,太夫人看见了说这是要把心呕出来的节奏啊!由此可见李贺性格上也有潇洒的一面。

贺诗稍尚奇诡 ,组织花草 ,片片成文 ,所得皆惊迈 ,绝云翰墨畦径 ,时无能效者 。乐府诸诗 ,云韶众工 ,谐于律吕 。尝叹曰 : “我年二十不得意 ,一生愁心 ,谢如梧叶矣 。 ”忽疾笃 ,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 ,持一版书 ,若太古雷文 ,曰 : “上帝新作白玉楼成 ,立召君作记也 。 ”贺叩头辞 ,谓母老病 ,其人曰 : “无上比人间差乐 ,不苦也 。 ”居倾 ,窗中勃勃烟气 ,闻车声甚速 ,遂绝 。死时才二十七 ,莫不怜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