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开国上将许世友与酒的故事

开国上将许世友与酒的故事

英雄海量出了名

许世友英雄海量,嗜酒如命。他的理论是:“酒形似水性似火,实属阴阳之阳,乾坤之乾,刚柔之刚。长期以来,饮酒者女人为少,男人居多。阳加阳,刚加刚,所以能饮者,都是十分刚强、十分性烈的人。”他还说:“中国人才抽了400多年的烟,就检验出它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旦成了习惯上了瘾,‘尼古丁饥饿’就迫使你点上一支,既不能提神,也不能解困,口干舌燥,满嘴烟臭。可酒,中国人不知喝了几千年还是上万年。这‘久经考验’的实践证明:多喝有害,少喝有利,至少是多利少害。所以1953年我戒了烟。一戒就是27年。”这话,他是1980年说的,实际上,一直到1985年他在南京去世,也没抽过一支烟。应当说,一戒就是32年。

许世友说“多喝有害,少喝有利”。他的“多”和“少”有没有标准?有。他说:“我只有喝多过,没有喝醉过。”有人作过测算,许世友一生喝的酒,如果用解放牌卡车装载,起码要拖上三四车。所以人们称他为“酒神将军”。

许世友英雄海量,不光在南京部队出名,在全军也是挂上号的;不光解放后出了名,红军时期已经名冠全军了。当时,团以上首长都有挑夫。其他首长的挑夫一般都是一头挑行李一头挑书报。许世友的挑夫,担子两头挑的常常都是酒。他身边还有一个姓宋的通信员,专门为他背酒。据说,许世友喝酒是经过“特批”的,可以公开喝。其他人则不行,只能偷偷地喝。有人不服气找到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竟不约而同地回答说:“你有许世友那样的海量?”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在胶东,反投降,反“扫荡”,战争非常频繁,从机关到部队,一律轻装简从。但许司令通信员身上背的酒壶,谁也不敢精简,里面全是酒,以保证许世友想喝就能喝到。

红军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许世友在红四方面军任军长、胶东军区和华野九纵司令员。打了胜仗,他常常要摆酒庆功,把战绩显著的师长、团长们叫来“小餐”。酒,是农家酿造的高梁酒,或者地瓜酒,酒具一般都是碗。一桌人坐下来,首先每人面前倒满一碗酒。许世友二话不说,端起来先干为敬。照他的规矩,每人空腹先喝完面前的酒,谁喝不干净不准吃菜。接下来各人随意,一碗一碗地相互“干碗”。在当时的军旅生涯中,喝酒不失为一种乐趣。谁也不会劝少喝,谁也说不准下次聚会时,会“消逝”掉哪位酒友。部下敬领导,许世友从不推辞,你来我往,一顿饭他能喝七八碗,依旧是面不改色,谈笑风生。

开国上将许世友与酒的故事

许世友将军也是个武林高手

许世友不光自己嗜酒,他的部下也大多是“英雄海量”,个个酒家。抗美援朝中,许世友的第九兵团几位领导,在喝酒上“打遍天下无敌手”,被大家称为“酒兵团”。1976年许世友的老部下刘昌毅到广州军区任副司令员,协助他指挥作战。刘副司令员到广州的当天晚上,许世友为他摆酒洗尘。刘昌毅的光荣历史许世友是知道的,但这么多年不打仗了,这老伙计还中不中用?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考察。他们边喝边谈,一口气喝光了4瓶茅台酒,话题老是围绕着喝酒打转转。许世友问:“还能不能喝?”刘昌毅答:“没有能不能,只有敢不敢,老子死都不怕,还怕酒?老规矩,你喝多少,我决不少一滴!”酒喝好了,考察结束了,刘昌毅醉卧南湖宾馆,整整两天。

许世友嗜酒,但决不无节制地滥喝。早在红军时期,他就给自己立下“三不喝”的规定:战前布阵不喝,战斗进行中不喝,打败不喝。他说:“心上插把刀,咬牙下决心。好喝,就喝个酣然大醉;好吃,就吃个大腹便便;好玩,就玩个乐而忘返;这样的人不能成材、成器,是个花花公子。”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军长许世友,奉命率九军四个团进攻仪陇、营山,为时月余,他几乎滴酒未进。不是通信员的酒壶里没有酒,而是他为了战争的胜利,克制了自己的酒瘾。他说:“作战需要勇气,更需要清醒。人在临战前心理活动是很反常的,饮酒容易失去最宝贵的清醒。结果是一并失掉胜利与生命的机会。所以,我战前战中不喝酒。”

1935年12月,张国焘分裂红军分裂党,擅自命令红四方面军南下,在阻击薛岳七个师的进攻中,许世友的第四军负责在峡口一带阻击敌人。许世友提出:“敌来者不善,守峡口最好摆五个团,至少三个团。”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不同意,他说:“薛岳是稳扎稳打,碉堡政策,不会把主力一下子用上来,我们摆一个团就够了。”许世友再三向他陈述敌我力量对比的利害关系,阐明理由。陈昌浩听不进去,坚持己见,许世友只好服从命令,派35团担负这一任务。战斗打响后,敌人一次就投入九个团的兵力实施疯狂的进攻。红35团指战员英勇抗击,迭挫强敌,打得非常艰苦。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斗失利,全团伤亡三分之二,团长、政委光荣牺牲。战后,陈昌浩提一瓶酒来找许世友喝,检讨自己决策失误。许世友滴酒未沾。他说:“出征喝上马酒,凯旋喝庆功酒,打了败仗喝什么酒?”弄得陈昌浩下不了台。

喝酒的感情色彩

许世友喝酒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有客来不亦乐乎,无酒不成席。许世友的老战友、老同事很多,他又生性好客,只要有人来看望他,他都热情款待,而且无酒不成席。“许司令请我喝茅台”几乎成了许世友宴请的代名词。有一个叫潘召的摄影记者,从胶东一直跟许世友到南京。在南京20多年里,他年年都要去看望许世友一两次,每次都喝得沉入醉乡,许世友派车把他送回家。一次笔者问潘召:“你既然酒量不大,何必要强喝那么多?”他说:“第一是许司令盛情难却;第二是许司令劝酒有方。虽然是年年如此劝,次次如此劝,老一套,但你情不自禁就得喝。”我说:“他是如何劝酒,竟有这样大的力量?”潘召说:“其实就三句话。第一句是‘你怕老婆’。你要解释说身体不好,医生不让喝。他马上说第二句:‘你怕死’!怕老婆不光荣,怕死更不光彩,不喝也得喝。一旦你喝了第一杯,他就会说出第三句劝酒令:‘你明明会喝,弄虚作假,罚酒三杯!’连喝带罚,连罚带喝,你还有不醉的?”

苦闷时喝酒,借酒浇愁。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搞肃反扩大化,许多干部战士被错抓错杀,许世友的一个弟弟惨遭不幸,结发之妻朱锡明也被县政治保卫局抓起来。在这一片恐怖的气氛里,许世友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由营长升到团长、师长、军长。其原因,除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外,与他公开喝酒和酒量大也有关系。据熟悉他的的老同志回忆,那时的许世友打完仗就喝酒,喝完酒就睡觉,不管闲事,不发牢骚,不说醉话,他自己说:“与其被自己人杀掉,不如死在战场上,还可以当烈士。”许世友是通过喝酒、睡觉,对自己进行政治保护。他说:“肃反没有肃到我的头上。”

打了胜仗、喝庆功酒。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许世友军事生涯中最后一战。部队凯旋南宁时,广州军区前线指挥所隆重召开了自卫反击保卫边疆作战庆功宴会。许世友没有把胜利摆在脸上,而是全部放到酒杯中,他空着肚子先敬了全体人员三杯酒,第一杯“为英雄干”,第二杯“祝你们再立新功”,第三杯“祝愿你们永远爱祖国,永远当英雄”。据当时在场的广州军区参谋长周德礼回忆:“许司令给英雄们敬了三杯之后,又和大家同饮了三巡。然后各个军区代表向他敬酒,许世友是来一杯喝一杯,杯杯滴酒不剩。大家看到司令员情绪这样高,自发凑趣上来敬酒,许世友还是来一杯喝一杯,杯杯滴酒不留。那天,他究竟喝了多少酒,大家已记不清了,只记得许世友越喝越高兴,越喝精神越足,越喝越能喝,没有一点醉意和失态,不少人在暗暗地说:许司令真酒神也!”

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以酒疏通,以酒融洽感情。济南战役打响之前,中央军委任命许世友为攻城兵团司令,并调王建安为副司令员。许世友与王建安在红军时期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在“搞大出走事件”中,由于王建安的“举报”,使许世友等人身陷囹圄。许世友为此同王建安翻了脸,拍过桌子骂过娘。许世友为了使毛泽东对他们之间协力指挥攻城放下心,主动摆酒为王建安接风。两瓶高粱酒,开了瓶塞,一人面前摆一瓶。许世友举瓶对王建安说:“自从延安分手,我俩这是第一次喝酒,酒到意到,过去事都过去了,谁也不再提。我先干了!”说罢,便仰脖把一瓶酒全部喝了下去。王建安被他的真诚和豪爽所感动,也一口气把瓶中的酒喝得一滴不剩。有人听说这事后,起了个名字,叫做“许世友瓶酒释前嫌”。两个人同心协力指挥作战,原打算20天至60天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结果仅8天就大功告成。

许世友离开广州,任中央军委委员、中顾委副主任后,请长假回南京写回忆录。他听说有些老将军对他在“文革”中一些言行有意见,有人还骂了娘。他既感到委屈——那些事当时都是上头叫他干的,军区只不过是执行和落实而已;同时也感到很内疚——毕竟是通过他的嘴伤害了这些老伙什,不打招呼不表态是说不过去的。怎么办,许世友还是老一套,摆酒请客。在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聂风智斡旋下,客人经过三请四邀,总算到齐了。许世友举杯先喝酒,喝干两瓶茅台酒后才切入主题:“‘文化大革命’中,你们被打倒了,我是打而未倒,在台上干了几年。打倒的肯定受迫害,没倒的肯定犯错误。现在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有意见赶快提,当面提,再不提我就要进棺材了。”

参加这次宴会的南京军区原顾问赵俊后来说:“那天,我们没有说什么,看到许司令敬酒的样子,本来想说的话也觉得没有必要说了。只想喝酒,那天的酒喝得真多……”

聂凤智夫人何鸣,久久不忘许世友请她喝酒的一段往事。“文化大革命”中,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的聂凤智,遭到林彪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生死不明。几个孩子下放的下放,坐牢的坐牢,也基本失去联系。何鸣自己被监督劳动,在南京军区空军门诊部洗药水瓶和打扫卫生。原住的“将军楼”换了主人,她被扫地出门,住到一间无人知晓的小平房里。面临绝境的何鸣,以弱小的身躯,承受着一切折磨和灾难,甚至做好了以死抗争的准备。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的许世友,并没有忘记老战友的家人。许世友向南空要聂凤智,回答说不知道。许世友不死心,便命令他的保卫干事找,最后终于在那间小平房里找到了何鸣。

许世友夫妇把何鸣秘密请到家中,做了一桌子菜款待她一个人。

席间,许世友频频向何鸣举杯敬酒,并对她“约法三章”,第一,不准自杀,要坚强;第二,聂凤智我了解,问题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第三,今后有什么困难,直接来找我们。何鸣泪水伴着酒水,吃了这一顿不寻常的饭。

我们去采访何鸣时,她说:“今天重提这一段往事,别人听起来可能有些平淡,但在我心目中,许司令这次请我喝酒,胜过平生所品尝的美味佳肴。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感受到的许司令个人品质中最宝贵的一面,感受到了许司令对战友的一片真情。”

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1985年10月,许世友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他得的病是肝硬化转肝癌。癌细胞对肌体的疯狂吞噬,全身剧烈的疼痛,日夜折磨着他。昏睡中,他不断地谵妄、躁动、惊厥、抽搐……为了减轻他的痛苦,医生给他用了加大几倍用量的镇静剂或麻醉剂,也往往无法使他安静下来。在万般无奈之下,守候在他身边的亲属,想到他常说的“酒香治百病”的话,违反治疗严禁饮酒的规定,从家里拿来一瓶茅台酒,用筷子蘸了蘸,朝他的口中滴进二三滴。结果奇迹出现了,许世友立即安静下来。几滴茅台酒,比什么止痛剂都管用。

许世友连续多日高烧不退,嘴唇肿胀,皲裂,上下唇不自主地颤动,皲裂处在加深,渗血。医护人员给他搽注射用水、涂搽润性的油膏,效果都不好。后来用浸过茅台酒的棉球,在他的上下唇擦试几遍,昏睡中的许世友,不仅嘴唇湿润了,而且上下唇本能地一闭一合,一闭一合,居然咂得“叭、叭、叭”地响。他身上出现过敏反应——片片丘疹,奇痒难忍,用抗过敏药物,跟不用差不多。用手按摩、搔痒,由于他全身水肿,搔轻了,止不住痒,搔重了,不是皮肤溃破,就是皮下出现血斑。由于有前两次用茅台酒镇痛、滋润的经验,许世友的亲属和医护人员,又用棉球或纱布蘸上酒,搽在他丘疹处,效果出奇的好。后来许世友的亲属和医护人员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把打开的茅台酒靠近许世友的鼻孔,照样能镇痛、止痒。大家无不惊奇地说:

“许司令员真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许世友终年80岁。在随葬的几件宝中,第一件是一瓶茅台酒和一只白玻璃小酒杯。许世友一生嗜酒,随葬品中首推此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