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高端访谈——崇州市经信局局长黄晓琴:多维融合聚力多元整合提效

对于区域而言,大数据已成为衡量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大数据积极性较高, 行业应用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成都亦发布《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年)》, 多措并举助力大数据产业发展;崇州紧紧把握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机遇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潮流,贯彻落实成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战略, 大力推动大数据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探索“产业数据化、数据服务化”模式,目前,已逐步探索出一条依靠大数据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崇州市经信局局长黄晓琴看来,接下来,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优势、深度挖掘大数据应用需求的崇州将在大数据领域愈加有所作为。

高端访谈——崇州市经信局局长黄晓琴:多维融合聚力多元整合提效

崇州市经信局局长 黄晓琴


政府重视与推动成催化剂

产城:目前崇州大数据产业处于怎样的规划、定位及发展阶段,发展现况如何?有何亮点?

黄晓琴:崇州将发展大数据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布局,将大数据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着力方向。经过3年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争取到一批政策支持。国家工信部将崇州经开区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省经信委将崇州经开区确定为“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成都市科技局将崇州经开区确定为成都市大数据创新驱动试点区;国家科技部将“IPC·创享家”

孵化器列为第三批火炬众创空间,省政府将崇州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众创空间列为重点推进工作;《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 规划》中明确崇州经开区为大数据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荣获“十二五中国大数据发展领军城市”称号

☞聚集了一批发展资源。建成1.2万平米智慧处理中心(IPC),为产业发展提供IT 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已累计汇聚政务及行业价值数据2000T,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要素。由成都工投投资建设的大数据产业园一期6.9万平米已完成主体封顶,总规模5 万平米的成都“北大科技园”即将启动建设。

☞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崇州引进合作的企业、高校和机构达130 余家,包括微软、百度、中兴通讯、勤智数码、国信安、广州云润、福立盟、中科曙光、北京宸瑞、北大科技园、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北大- 绿欣高可信实验室

等知名企业、机构,初步形成企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

☞开展了一批示范应用。在民生领域,启动建设智慧民政、医保、教育、交通、法务等项目;在产业领域,明珠家居、全友家居等家具制造企业开展“互联网+”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在政务领域,上线运行桌面云、综合执法智慧服务、1+5+1 公务员平时考核系统等平台,启动建设自主可控云平台。


产城:崇州是成都确定的两个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之一,与其他着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区域、城市相比较,崇州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如何做到充分发挥优势并弥补劣势?

黄晓琴:早在2013 年,崇州即在四川省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

▶政策方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实施意见》、《崇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关于鼓励信息消费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等一系列措施,明确崇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任务、路径和政策体系等

▶在创新理念上,崇州将政务数据作为国有资产,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生态,逐步由政务数据扩展到社会数据的共享交换,大量数据的汇聚也成为崇州一大优势。

2017 年底崇州被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称号(全国仅四家),即在国家层面上我们已获得认可和支持。

当然,崇州与高新区、天府新区相比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造成崇州本地化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储备难以支撑未来崇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今年年底即将开通的成蒲高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崇州相较中心城区在交通方面的短板。

高端访谈——崇州市经信局局长黄晓琴:多维融合聚力多元整合提效

崇州正加快建设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生活美的生态宜居之城

“智”在技术,应用多端

产城:崇州拥有丰厚的传统工业基础,“互联网+ 大数据”被认为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利器,崇州在此领域的进展情况如何?

黄晓琴:崇州充分发挥大数据实时、感知预测等特点,率先在传统家具行业发展工业大数据,探索发展企业数据化进程、探索利用大数据服务于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融合发展,赋予传统行业新的增长动力和空间。


产城:近年来,落地、进驻崇州的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与重量级企业呈上升之势,其选择崇州的理由是什么?

黄晓琴:

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崇州地处成都市近郊,通过高速公里、高铁等与成都主城区融为一体,距离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四川主要重点大学均在30 分钟车程内。

☆第二, 生态本底优良;崇州是成都市第二水源地、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等,是生态宜居田园城市,具备聚集大数据人才的天然土壤。

☆第三,崇州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通过购买智慧城市服务, 引进了微软、绿欣科技、中兴智慧、成都国信安、广州云润、成都福立盟等大数据重点企业,培育大数据产业市场,以家具、建材为主的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有

大数据产业的巨大需求。

☆第四,构建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成立四川省首支2.5 亿元大数据创新创业创投基金,启动建设成都大数据科技产业园区。

☆第五,崇州并未将企业当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大数据产业,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帮助企业协调资源、帮助企业培育市场


夯实根基与创新演进

产城:人才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石,崇州如何进行该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黄晓琴:崇州大数据历经“无中生有”“风生水起”,到如今的“落地开花”,展示了崇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但人才的缺乏较为突出。

所以抓紧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从加强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环境留住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机制创新、重点支持、以用为本,大力选拔、储备集聚大数据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等方面着手,培育出一批能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夯实人才基石,才能深挖大数据价值,遨游数据蓝海。


产城:崇州在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过程中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与问题。

黄晓琴:数据是大数据行业的核心。

崇州

☞首先要做的是丰富数据资源夯实产业生态基础,这就包括了政务、行业社会化数据。

☞二是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生态核心,以龙头带动, 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三是增强数据安全加快产业生态保障,一方面引进大数据安全企业,另一方面制定更为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政策,在漏洞管理、攻击与入侵防范、信息加密、权限控制等安全防护措施方面进一步加强。


产城:接下来,崇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有哪些打算,如何进一步探索大数据创新发展的崇州路径?

黄晓琴:

☆一是围绕今年下半年即将交付的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加强招商引资,强链补链,完善崇州大数据产业生态。

☆二是做好成都市大数据交易中心筹建工作,为崇州汇聚更多数据资源,增加数据交易的流量, 加快数据的流转速度。

☆三是继续深化推进一批示范应用,让更多大数据企业走出崇州,服务全国。

☆四是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 创建工作,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促进园区提档升级。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的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五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