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性能如何,為什麼從開始研發到21世紀初技術還不成熟?

3014房間


熟悉兵器發展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中,美國和蘇聯的武器往往是成對出現的,一方研製了某種武器,對方也會稍後研製出類似性能的另一種武器。飛機坦克如此,衛星也是如此。畢竟雙方都不希望落後於對手。
美國開始研製GPS以後,蘇聯也不甘落後,迅速開始研製自己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一 Glonass,意即“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第一顆 Glona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專用衛星於1982年10月成功發射,到1999年共進行了28次發射,除次發射失敗導致6顆衛星未能進入預開發的。據說在俄羅斯航天部門的實驗室裡,各種早已研製成功的Glonas導航衛星系統的接收機堆積如山,但是外界從來沒有見過,以致這個耗資巨大的衛星系統一形同擺設。
普京上臺後多次表示要恢復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運行並充分開發它的應用。但到2002年為止,除了進行補網發射以外,俄方在實際應用上沒有什麼進展。
即使如此,俄羅斯人自己並沒有低估Glona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戰略價值,歐盟在論證伽利略系統的時候,中方曾經想和俄羅斯合作,尋求俄羅斯提供關鍵技術。但是俄羅斯只要求歐盟提供資金,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都不轉讓。歐盟幾經碰壁後終於決心自力更生切依靠自己。然後到2010年,Glonass全球系統才實現了完成部署。
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02年第1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