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口才有方|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全文共888字閱讀約需2分鐘

言語是世間最偉大的魔術,透過說話的語氣、語調、音量,我們可以看清一個人的內心。

有人說言語是最有效的藥方,也有人說言語是最鋒利的刀刃。

說話不僅是一門藝術還是最奇妙的魔術,說話的音量就像一杆量尺,標示出內在修養的高度。

01

有理不在聲高

我們總是認為聲音高底氣足,其實音量的高低並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真正的實力與底氣。

不合時宜,不分場合的高嗓門反而會反映出一個人素質不高修養不夠。

宋慶齡15歲就進入美國的一所女子大學學習。

有一次,班上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說:“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

坐在前排的宋慶齡聽到後雖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但仍耐心聽同學的發言。

那位同學講完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她雖然有點激動,但仍用柔和的語調反駁了美國同學所說的話。

達芬奇有句名言:“真懂的人不需要大聲叫”。

真正有實力有底氣的人,不會言辭粗魯情緒激昂與人爭得面紅耳赤。

有大本事的人往往能低調辦大事,他們能在交流談話中體貼別人。與他們說話如沐春風無需費大力氣。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不少人說話氣勢強盛。

其實這部分人說話聲音大,一方面是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為了掩飾內心的虛弱,另一方面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企圖用氣勢壓倒別人。

老話說“自古貴人聲音低”,以聲壓人不如以德服人。

一個人的底氣、能力與音量無關,不要試圖以大聲喧譁引起別人的關注,那樣只能顯示你修養不夠。

口才有方|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02

音量需要分場合

口才有方|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你在大聲喧譁,高聲歡笑的同時,給他人帶來了不便與困擾。

宋慶齡一生說話聲音柔和,有人形容宋慶齡的聲音說它像莎士比亞書中寫的一樣“她的聲音柔和、安詳”。

項美麗在《宋氏三姐妹》一書中回憶稱“孫夫人說起話來細聲慢氣”,宋慶齡在公共場合說話從來不見歇斯底里高聲喧譁,一言一行都十分得體,顯示出極高的個人修養。

口才有方|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 正式場合發言聲音洪亮。

口才有方|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正式場合發言要自信,聲音要洪亮。聲音細小如蚊蟲,或含含糊糊詞不達意,都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口才有方|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 家庭生活閒談適度音量。

口才有方|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家庭是給人以溫暖和愛的地方,但沒有一個人能從大嗓門或吼叫中感覺到愛。

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話音量的高低關乎一個人的素質,控制好自己說話的音量才能更好的經營自己的家庭、規劃自己的人生。

言語是世間最偉大的魔術,透過說話的語氣、語調、音量,我們可以看清一個人的內心。

控制好你說話的音量,別忘了你說話的音量反映出你內在的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