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平凡中坚守岗位 汗水中挥洒青春

每当师生开饭的时候,总有一位身材中等,精神焕发,脸庞消瘦,五十开外的中年人穿梭在餐厅厨房间,用温馨的口语提醒学生:“慢点,慢点呀!不要挤哟。吃慢点,不要噎着了”。还在打饭窗口,来回嘱咐工人们:“多给学生打点,当顿的一定要打完”。这就是衡南县向阳镇彭祠小学食堂每天打饭时上演的动人的一幕。他就是这所学校的总务主任兼数学老师——刘小生。

平凡中坚守岗位 汗水中挥洒青春

刘小生,男,汉族,1959年5月出生,中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77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在衡南县向阳镇彭祠小学从事教学和后勤工作。他没有惊天的伟业,但有着在教育战线上40余年的奋斗历程;他没有太多勋章荣誉的点缀,但有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他始终奉行着“学高为师”的信念,带着“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孩子心里都充满阳光”的追求,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与他的同事们一道勤奋地耕耘、热情地守望、执着地坚守,努力描绘着属于他的乡村教育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平凡中坚守岗位,汗水中挥洒青春,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平凡中坚守岗位 汗水中挥洒青春

一、爱岗敬业、勇挑重担

有人说,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自己。在四十余年的任教生涯中,刘老师从未因为家庭琐事而耽误学生的一节课。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为了备好课,他经常翻阅资料、反复修改,备一节课常常要花费二、三个小时的时间。常有人说他:“刘老师,备一节课值得你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吗?”他说只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满意的课堂。在刘老师的眼中,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周末的时候,别的老师都休息了,刘老师却跑到一些学生家中,与学生谈心,为学生补课。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严谨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时逢深化课程改革,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是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最新动向,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不放过任何一次提高自己的机会。对课程改革,刘老师并没有停留在理论上,他始终贯彻着学以致用的态度,积极将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正是这种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的态度,让他所教班级在乡教学评估中多次被评为乡先进班集体。

他不仅是一名数学老师,还是学校总务主任。对待学校各项工作,刘老师总是任劳任怨。多年来,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仅教书育人,还把“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校园,奉献、服务师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坚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以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尽心尽力、身先士卒的实际行动,一心一意扑在学校工作上。他很少休过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四季忙不停。当其他老师在家享受着假期的美好时,他却要顶着烈日寒风,冒着酷暑严寒到学校安排各项假期维修、基建,教室和办公室调整、课桌椅维修、新增、调配等一系列繁杂琐碎的工作,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个人“任劳”容易,但“任怨”可就困难了。刘老师的工作是繁忙的、辛苦的,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对此,刘老师从无怨言。常有人问,刘主任,你又上课又要管理学校后勤工作,累不累?他总是笑笑说,累是有些累,但这些工作总得有人来干呀!2015年,刘老师在学校忙碌时,不慎从楼梯摔下来,导致左腿骨折,他在医院躺了两天又出现在校园。他放不下他那班的孩子,也放不下学校。刘老师用他朴实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心,书写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平凡中坚守岗位 汗水中挥洒青春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爱,是师者之魂;真情,是维系师生情感的最好纽带。从教以来,刘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工作中他尽情的把自己的爱播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在他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栋梁之材,都是灼灼璞玉,所以,他的眼中,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去欣赏。他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地倾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以学生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学生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每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带领学生们走出人生的一片片荒漠,让他们重新得到快乐,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学生生病了,他主动带去医院就诊,对于那些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他则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他班的彭阳同学,由于家境贫困,母亲早逝,她变得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差。当时她的情绪低落,他多次与其谈心,又派班长和她一起上下学。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她终于又找回了自信,重新快乐地学习生活,并在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她的家人为此十分感激。他班同学彭好是一名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亲一直在外打工,所以对他缺乏管教,使他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上课故意捣蛋,经常与同学发生“战争”,作业不按时完成,成了历任班主任管理的难题。从表面上看,这个学生很调皮,对什么事都不屑一顾,但刘老师知道,这学生其实内心很脆弱,需要老师、同学、亲人的关心。开学后,刘老师经常与该学生谈心,了解了学生和他的家庭情况,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刘老师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他认真听课、主动参与学习,当该同学有点滴进步都马上给予表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和鼓励下,这位同学逐渐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的了正确的人生观。正是刘老师那份真挚的师爱,成了激励他健康成长的动力。刘老师的师爱就像是春天的甘霖,这甘霖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凭着这颗爱心,刘老师在总务主任和班主任这两个岗位上慢慢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了一名优秀总务主任和优秀的新型班主任。凭着这颗爱心,一个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层出不穷。凭着这颗爱心,学生们如一棵棵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他们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自主的精神、合作竞争的意识,刘老师所教的班级,一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平凡中坚守岗位 汗水中挥洒青春

三、教书育人、硕果累累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刘老师率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学习新课标。作为班主任,他关心热爱学生,从不放弃一位学生。他常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自信,用亲切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在教学及班级工作中,刘老师取得的教学成绩是令人信服的。由于他的出色管理,他所带的班级出色完成了多项工作,并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文明班级”。

在教学上,他潜心钻研,积极探索,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大量教学刊物。由于他的努力,他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得到了广大同行的高度赞扬。近几年,他所教的班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1996年来,他在年度考核中有八年被评为优秀,在2006年、2016年荣获镇优秀教师,在2015年被记衡南县三等功一次。在教研工作中,他算不上专家,但他坚持开拓耕耘。近年来刘老师发表及获奖论文多篇,其中《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教育现代化》上发表,并荣获首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学习的典型错误、成因和对策》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第四届“名师优课”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预学后教”策略下对“预学”的思考》在“正师风、强师德、铸我师魂——全国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与德育工作创新高级研修班”荣获一等奖。对于这些取得的成绩,刘老师从不满足,他常说,教育教学工作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待青年教师,刘老师总是细心帮助,耐心指导。他觉得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在他的带动下,全校各学科成绩均列全镇前列。

闲暇的刘老师,喜欢将自己打理得干净、整洁,一件妥帖的白衬衫是他的标志。可人们不能经常见到他这样的装扮,更多看见的,是一个沾满灰尘,忙碌在校园各处的瘦个子。他自嘲说:“经常就变成这样了。”是啊,他的头发正在变白,他的衣着正在变乱,可在他教育下的孩子,正在一天天茁壮成长。在他整理下的这个“大家庭”,正在一天天变得漂亮,变得整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讲句“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但对刘老师来说,学生何尝不是他用心培育的孩子?学校何尝不是他精心装扮下的一个家?为孩子,为这个家付出,他甘之如饴。

可是刘老师却说,他是一位很普通的小学教师,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所做的,其他老师也做了。他用真诚的心去拥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学校每一位教师,也许很多老师认为他很严厉,但他只是希望每一位老师今后的人生,因曾经在彭祠小学任教而快乐,而有所收获。四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四十余年的风雪雨霜,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把爱献给了学生,他的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别人。虽然他所做的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却连接着千家万户,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学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把爱的种子继续播洒下去,让一代一代的学生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他不会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他将更加信心百倍地去挑战自我,扎实工作,全心全意的付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汗水浇出满园春色,用心血培育智慧花朵。(张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