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平凡中堅守崗位 汗水中揮灑青春

每當師生開飯的時候,總有一位身材中等,精神煥發,臉龐消瘦,五十開外的中年人穿梭在餐廳廚房間,用溫馨的口語提醒學生:“慢點,慢點呀!不要擠喲。吃慢點,不要噎著了”。還在打飯窗口,來回囑咐工人們:“多給學生打點,當頓的一定要打完”。這就是衡南縣向陽鎮彭祠小學食堂每天打飯時上演的動人的一幕。他就是這所學校的總務主任兼數學老師——劉小生。

平凡中堅守崗位 汗水中揮灑青春

劉小生,男,漢族,1959年5月出生,中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1977年8月參加工作,一直在衡南縣向陽鎮彭祠小學從事教學和後勤工作。他沒有驚天的偉業,但有著在教育戰線上40餘年的奮鬥歷程;他沒有太多勳章榮譽的點綴,但有著對學生真摯的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他始終奉行著“學高為師”的信念,帶著“讓每一位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都有所收穫”“讓每一個孩子心裡都充滿陽光”的追求,摸索出一套適合農村孩子的教育方法。他與他的同事們一道勤奮地耕耘、熱情地守望、執著地堅守,努力描繪著屬於他的鄉村教育夢想,幾十年如一日,平凡中堅守崗位,汗水中揮灑青春,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平凡中堅守崗位 汗水中揮灑青春

一、愛崗敬業、勇挑重擔

有人說,選擇了教育事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自己。在四十餘年的任教生涯中,劉老師從未因為家庭瑣事而耽誤學生的一節課。他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離開學校。為了備好課,他經常翻閱資料、反覆修改,備一節課常常要花費二、三個小時的時間。常有人說他:“劉老師,備一節課值得你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嗎?”他說只有充分的準備才會有滿意的課堂。在劉老師的眼中,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週末的時候,別的老師都休息了,劉老師卻跑到一些學生家中,與學生談心,為學生補課。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他沒有在過去的成績上停滯不前,而是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教學上嚴謹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時逢深化課程改革,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總是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閱讀報刊,轉變教育觀念,瞭解課改的最新動向,始終走在課程改革的前沿。多年來,他持之以恆地主動學習課改理論,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精神,閱讀了大量的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書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此外,他還積極參加各類培訓進修學習,不放過任何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對課程改革,劉老師並沒有停留在理論上,他始終貫徹著學以致用的態度,積極將所學到的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中,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正是這種刻苦鑽研,與時俱進的態度,讓他所教班級在鄉教學評估中多次被評為鄉先進班集體。

他不僅是一名數學老師,還是學校總務主任。對待學校各項工作,劉老師總是任勞任怨。多年來,他始終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不僅教書育人,還把“綠化、美化、淨化、亮化”校園,奉獻、服務師生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堅持從學校的大局出發,以踏踏實實,認真負責的態度,以盡心盡力、身先士卒的實際行動,一心一意撲在學校工作上。他很少休過完整的節假日,一年四季忙不停。當其他老師在家享受著假期的美好時,他卻要頂著烈日寒風,冒著酷暑嚴寒到學校安排各項假期維修、基建,教室和辦公室調整、課桌椅維修、新增、調配等一系列繁雜瑣碎的工作,努力為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一個人“任勞”容易,但“任怨”可就困難了。劉老師的工作是繁忙的、辛苦的,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幹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對此,劉老師從無怨言。常有人問,劉主任,你又上課又要管理學校後勤工作,累不累?他總是笑笑說,累是有些累,但這些工作總得有人來幹呀!2015年,劉老師在學校忙碌時,不慎從樓梯摔下來,導致左腿骨折,他在醫院躺了兩天又出現在校園。他放不下他那班的孩子,也放不下學校。劉老師用他樸實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責任心,書寫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平凡中堅守崗位 汗水中揮灑青春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愛,是師者之魂;真情,是維繫師生情感的最好紐帶。從教以來,劉老師一直擔任班主任,在工作中他盡情的把自己的愛播撒在教室的每個角落。在他的眼裡,每一個孩子都是棟樑之材,都是灼灼璞玉,所以,他的眼中,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都值得去欣賞。他把對學生的愛默默地傾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以學生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學生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每當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是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真誠去打動他們,帶領學生們走出人生的一片片荒漠,讓他們重新得到快樂,在陽光下健康的成長。學生生病了,他主動帶去醫院就診,對於那些失去家庭溫暖的學生,他則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他班的彭陽同學,由於家境貧困,母親早逝,她變得性格孤僻,不願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學習成績差。當時她的情緒低落,他多次與其談心,又派班長和她一起上下學。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她終於又找回了自信,重新快樂地學習生活,並在期末被評為“三好”學生,她的家人為此十分感激。他班同學彭好是一名留守兒童,因為父母親一直在外打工,所以對他缺乏管教,使他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上課故意搗蛋,經常與同學發生“戰爭”,作業不按時完成,成了歷任班主任管理的難題。從表面上看,這個學生很調皮,對什麼事都不屑一顧,但劉老師知道,這學生其實內心很脆弱,需要老師、同學、親人的關心。開學後,劉老師經常與該學生談心,瞭解了學生和他的家庭情況,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在課堂上,劉老師注重運用激勵性語言鼓勵他認真聽課、主動參與學習,當該同學有點滴進步都馬上給予表揚。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懷和鼓勵下,這位同學逐漸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的了正確的人生觀。正是劉老師那份真摯的師愛,成了激勵他健康成長的動力。劉老師的師愛就像是春天的甘霖,這甘霖灑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憑著這顆愛心,劉老師在總務主任和班主任這兩個崗位上慢慢成長起來,逐漸成為了一名優秀總務主任和優秀的新型班主任。憑著這顆愛心,一個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層出不窮。憑著這顆愛心,學生們如一棵棵稚嫩的幼苗茁壯成長,他們素質高、能力強、具有創新自主的精神、合作競爭的意識,劉老師所教的班級,一直被學校評為“文明班級”。

平凡中堅守崗位 汗水中揮灑青春

三、教書育人、碩果累累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劉老師率先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學習新課標。作為班主任,他關心熱愛學生,從不放棄一位學生。他常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學生,用鼓勵的眼神給學生以自信,用親切的語言肯定學生的進步。在教學及班級工作中,劉老師取得的教學成績是令人信服的。由於他的出色管理,他所帶的班級出色完成了多項工作,並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班集體”“文明班級”。

在教學上,他潛心鑽研,積極探索,認真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他自費訂閱了大量教學刊物。由於他的努力,他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得到了廣大同行的高度讚揚。近幾年,他所教的班級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自1996年來,他在年度考核中有八年被評為優秀,在2006年、2016年榮獲鎮優秀教師,在2015年被記衡南縣三等功一次。在教研工作中,他算不上專家,但他堅持開拓耕耘。近年來劉老師發表及獲獎論文多篇,其中《有效引導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在《教育現代化》上發表,並榮獲首屆全國教育科研優秀論文“國家級一等獎”,《學生學習的典型錯誤、成因和對策》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第四屆“名師優課”教學論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預學後教”策略下對“預學”的思考》在“正師風、強師德、鑄我師魂——全國班主任師德師風建設與德育工作創新高級研修班”榮獲一等獎。對於這些取得的成績,劉老師從不滿足,他常說,教育教學工作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對待青年教師,劉老師總是細心幫助,耐心指導。他覺得一花獨放不是春,滿園春色才是春。在他的帶動下,全校各學科成績均列全鎮前列。

閒暇的劉老師,喜歡將自己打理得乾淨、整潔,一件妥帖的白襯衫是他的標誌。可人們不能經常見到他這樣的裝扮,更多看見的,是一個沾滿灰塵,忙碌在校園各處的瘦個子。他自嘲說:“經常就變成這樣了。”是啊,他的頭髮正在變白,他的衣著正在變亂,可在他教育下的孩子,正在一天天茁壯成長。在他整理下的這個“大家庭”,正在一天天變得漂亮,變得整潔。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講句“愛生如子”“愛校如家”,但對劉老師來說,學生何嘗不是他用心培育的孩子?學校何嘗不是他精心裝扮下的一個家?為孩子,為這個家付出,他甘之如飴。

可是劉老師卻說,他是一位很普通的小學教師,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他所做的,其他老師也做了。他用真誠的心去擁抱每一位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和學校每一位教師,也許很多老師認為他很嚴厲,但他只是希望每一位老師今後的人生,因曾經在彭祠小學任教而快樂,而有所收穫。四十餘年的辛勤耕耘,四十餘年的風雪雨霜,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把愛獻給了學生,他的愛像一縷陽光,溫暖著學生的心田,讓他們在感受愛的同時,學會關愛別人。雖然他所做的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而這些小事卻連接著千家萬戶,影響著一代一代的學生,關係著祖國的未來。在今後的工作中,他將把愛的種子繼續播灑下去,讓一代一代的學生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他不會滿足於過去的成績,他將更加信心百倍地去挑戰自我,紮實工作,全心全意的付出,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用汗水澆出滿園春色,用心血培育智慧花朵。(張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