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個稅起徵點,為什麼不像社保繳費基數一樣,每年提高呢?

今年大家非常關心的,就是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的調整了。

很多人認為自己收入不高,卻要交很多稅,而稅務部門,又擔心起徵點提高太多,造成個稅的減少。

那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定多少合適呢?

稅務部門希望個稅起徵點低些,這樣才能多收稅。

工薪階層希望個稅起徵點高些,這樣可以少交稅。

個稅起徵點,為什麼不像社保繳費基數一樣,每年提高呢?

如何讓國家的稅務部門和工薪階層,在個人所得稅上取得共贏呢?

答案是,公平合理,才能共贏。

我們都是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

小馬問河流深不深?

水牛說,河流很淺,而小鳥說,河流很深。

那到底河流深,還是淺呢?

對於高大的水牛來講,河流是淺的,對於矮小的小鳥來講,河流是深的。

同樣,中國地大物博,泱泱大國,各地收入消費水平不同,整個中國,用一個統一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同樣是月收入1萬元,A在一線城市工作,房價5萬一平,房租可能5000元一個月,吃頓飯都要30元,對於月收入一萬的人來講,可以說是生活捉襟見肘,而對於調節收入的個人所得稅來講,再徵收A的個稅,想必有些不符合初衷,如果再收A的個稅,對A的生活影響很大。

而B生活在三線小城,每個月月收入1萬元,房價才8000元一平,房租可能只有幾百元,吃頓飯只有5元錢,對於B來講,如此低的成本,生活的不要太愜意,很顯然,屬於應該調節收入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即使收了個稅,對於B來講,影響不大。

個稅起徵點,為什麼不像社保繳費基數一樣,每年提高呢?

所以,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的設置,應該向社保繳費基數學習。

社保部門充分理解,中國各地不同,所以應該定不同的社保繳費基數。

所以各地的社保基數是不同的,不可能上海的社保最低繳費基數,和貧困縣最低社保繳費基數是一樣的。

時間不同,每年的社保基數,也是不同的。

比如上海的最低繳費基數,就是按照去年的平均工資來設定的,平均工資每年變化,最低繳費基數也變化,職工收入高了,多繳點,收入低了,少繳點,這樣稅務部門和職工都可以接受。

所以,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和當地的職工平均公司掛鉤,比如定個平均工資的3倍為起徵點。

為什麼要平均工資的3倍呢?

參考上海社保繳費基數的上限,就是平均工資的3倍,說明政府認可平均工資的3倍屬於富裕階段。

既然是調節收入,別人的收入剛達到平均工資,總不可能是富裕階層吧,起碼個稅起徵點是平均工資的3倍,才可能說是當地的富翁了。

個稅起徵點,為什麼不像社保繳費基數一樣,每年提高呢?

這樣的好處就是:考慮到稅務部門和工薪階層的共贏。

首先,考慮了地域生活成本的不同。

同樣的收入,在發達地區是貧困的,在貧困地區,卻是富裕的。

以當地平均工資為基準,定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就比較合理。

其次,每年根據平均工資的變化調整,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點,摒棄刻舟求劍的思維。

如果個稅起徵點每年都不變化,如果哪年工薪階層真實收入高了,稅務部門就會少收稅了。

如果哪年真實收入低了,對工薪階層徵稅,還用工薪階層高收入時候的認定標準,就會被多收稅。

所以根據各地不同的動態變化的平均工資,作為參照物,是最恰當的,制定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