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作者/刀刀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熱熱鬧鬧的暑期檔就要來了,姜文的《邪不壓正》、郭敬明的《爵跡2》、李易峰的《動物世界》,各種熱門電影狹路相逢。這麼多電影,到底哪一部才能在暑期檔拔得頭籌?

目前市面上反映電影熱度的指數有很多,其中對於影院經理排片來說,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是購票平臺上的想看指數。小娛根據購票平臺上的想看數據,選取了20部暑期檔熱門影片做了個表格。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想看人數重要嗎?一位電影營銷人員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目前做電影營銷主要看四個指數,百度指數、微博指數、微信指數和購票平臺想看指數。

相比其他指數,想看指數有兩點優勢。首先,因為“想看”按鈕只能在購票平臺上點擊,且一個賬號只能貢獻一個想看,沒有經過平臺未公佈的算法的“加工”,所以更直觀。其次,想看人數能直接反映用戶的觀看意願,與購票用戶的轉化路徑最短。

一位在電影宣發領域做了七年的影院經營者告訴小娛,因為很多院線經理都會根據想看人數排片,所以目前國內不少中小影片都存在刷數據的行為。“尤其是在《後來的我們》之後,有點實力的電影想看人數都是20多萬,原來8~10萬的想看就是國產片頂級了,類似《捉妖記》這種”。但因為刷想看人數並不容易,所以價格也不便宜。“刷一個想看是1.5到3元,分賬號和等級,物料播放量15元可以刷10000次。”

至於如何判斷,一是看曲線的起伏,如果一部電影的想看人數大起大落,那就很可能是刷的。尤其是電影臨近下映時,正常的電影熱度應該是緩慢衰退的,而不是一落千丈。有些刷數據的營銷方會忽略這一點。

也有聰明的營銷方會選擇緩慢注水,但因為刷的數據短時間內計入不了分天的日增,所以把每天的日增相加是達不到總的想看人數的。

那麼在去除掉“刷”的因素之後,影響想看指數的因素又有哪些呢?縱觀這麼多電影的想看指數,又有哪些“含金量”最高呢?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粉絲片vs硬漢片,誰的想看指數更靠譜?

想看人數那麼重要,但它能準確反映一部電影的熱度嗎?“在根據想看人數分析電影熱度時,也要考慮很多其它因素。比如影片類型、主演、是否由大IP改編等等。”一位電影營銷人士告訴小娛。

“像《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一堆糙老爺們兒特別想看,但是糙爺們兒從來不會去點想看。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種有流量明星參演的IP電影,就會有很多粉絲主動刷數據。”電影產業研究者武劍告訴小娛。

粉絲的力量有這麼強大嗎?因為想看按鈕在電影上映後依然能點,所以現在比較《戰狼2》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兩部電影的想看人數已經沒太大意義,我們直接比較兩部電影在淘票票專業版上的想看日增折線圖。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能看到一直到上映前20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想看人數日增長都是高於《戰狼2》的,這可能是由於楊洋粉絲很早就開始關注愛豆的作品,一直持續有人做數據維護。後期《戰狼2》開始點映口碑爆棚後,想看人數才開始大幅度增長。

為了排除偶然性,小娛又選取了兩部暑期檔影片在貓眼上的數據作對比。一部是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一部是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目前《動物世界》在貓眼和淘票票兩個購票平臺上的想看人數都比《邪不壓正》多。能看到《動物世界》在上映前90天的想看日增一直是高於《邪不壓正》的。直到上映前60日左右時才被《邪不壓正》反超(原因是5月15日《邪不壓正》發佈了定檔預告)。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當然,對熟悉飯圈文化的人來說,流量明星的粉絲會早早地關注愛豆的動態,每天維護數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什麼樣的營銷事件能帶動想看人數?

大多數時候,想看人數的增長都隨著營銷事件而變化,不過通常都有一兩天的反應時間,尤其是線下的營銷事件。因為一部電影今天辦完活動,可能明天才會被各大網站和新聞app推送,用戶看到消息後再去購票平臺上點擊想看。

比如《愛情公寓》,在5月31日那天想看日增達到峰值3萬,但實際上當天並沒有特別的營銷事件,能查到的新聞都集中在5月27日,當天話題“跑男 愛情公寓”上過一次微博熱搜,原因是有網友爆出跑男節目組在天津錄製《愛情公寓》特輯的照片,除了陳赫外,婁藝瀟、鄧家佳等因《愛情公寓》電視劇成名的演員也將參與其中。對《愛情公寓》的粉絲來說,還有比演員們多年後重聚同框更讓人激動的事嗎?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但哪種營銷事件對想看人數的增長更有效,目前並沒有定論。“還是得看你這個營銷事件是不是精品事件。比如你請周星馳去站臺,可能他一句話,一大堆人就過去了。像《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路演了很多場,但去的都是封閉渠道比如學校,電影本身又不行,所以線下活動辦再多也沒什麼用。”電影產業研究者武劍說。

物料的投放形式對想看人數的增長也會有影響。同樣一部電影發佈的兩首MV,在購票平臺上做了push推送的MV必然比沒有做推廣的MV更能拉動想看數據。因為用戶點開push推送看MV時會進入影片詳情頁,有更大的幾率接觸到旁邊的想看按鈕。

事實上,有時候想看人數增長並不是因為營銷效果好,而是因為特殊事件。比如《芳華》在9月23日傳出撤出國慶檔的消息後,想看人數有了小幅度的增長。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當然這種特殊事件不一定都能讓人產生觀影意願,因此也就不會引起想看人數的增長。比如最近崔永元手撕《手機2》劇組,新聞非常多,《手機2》的百度指數、微博指數和微信指數都很高,但想看人數增長並不快。從淘票票專業版上的數據來看,除了5月26日崔永元微博炮轟馮小剛夫婦時有一個較高的增長,後續崔永元放更多料時想看人數日增反而是下降的。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除了特殊事件,電影在購票平臺上的位置也會影響想看人數的變化。“上映前一週,如果是一個大片,它會被放到貓眼首頁的‘即將上映’的那三個半的位置上。‘正在上映’裡面也是黃金三個半的位置。大家看到的機會變多,點想看的幾率也就更大。”武劍說。

比如這周貓眼電影和淘票票主推的影片都是《侏羅紀世界2》。但在“即將上映”這一欄裡,兩個app排列的影片卻有所不同,這是根據它們在各自平臺上的想看人數由高到低排列的。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想看人數為什麼失靈?

當然想看人數也有失靈的時候。經常有這種情況,同樣一部影片,在淘票票和貓眼上的數據差很遠,到底哪個更靠譜?

這得看該電影是否和購票平臺有合作。比如《後來的我們》出品方有貓眼,貓眼電影必然會對這部電影做大量推廣。最近貓眼電影在主推姜文的《邪不壓正》,一打開貓眼電影APP就是《邪不壓正》的開屏廣告,首頁《邪不壓正》的banner輪番滾動。通過這兩個渠道點進去,都能直接跳轉到物料播放頁面。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所以在貓眼專業版上,《邪不壓正》的物料播放量很高,但由於電影類型的原因,想看人數並不多。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淘票票主推的暑期檔影片則是《西虹市首富》,或許是因為阿里影業是這部電影的出品方和發行方之一。打開淘票票購票軟件,能看到《西虹市首富》的banner在首頁輪番滾動。這部電影在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數高達47萬。而在貓眼電影上想看人數卻只有4.9萬,相差近10倍。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因此,在根據電影想看人數判斷電影熱度時,除了看電影的類型、主演和是否由大IP改編,還得看電影是否與購票平臺有合作。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暑期檔電影誰會爆?

對電影從業者來說,票房才是終極目標。但想看人數到底能轉化成多少票房?這也是個玄學。

有沒有規律可循呢?我們分析了20部暑期檔熱門影片的想看指數,大致分了四種類型,並根據前面總結的結論預測了一下電影熱度。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1

粉絲向

《動物世界》有李易峰,《爵跡2》有郭敬明,《阿修羅》主演是吳磊,《歐洲攻略》是吳亦凡和唐嫣主演。《昨日青空》也是由人氣漫畫改編。這種粉絲向的電影由於粉絲比較雞血,所以想看人數一向虛高,實際熱度可能並不高,所以最終的票房轉化率也比較堪憂。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希望變成這樣你們也會愛我的《動物世界》李易峰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2

類型片向

而像《新哥斯拉》《巨齒鯊》這樣的科幻片和《金蟬脫殼2》《反貪風暴》這樣的懸疑片,以及《神奇馬戲團》這種面向兒童的動畫片,因為本身受眾比較垂直,所以定位明確,點擊想看的人大多就是奔著這種類型而來,票房轉化率可能會更高一些。《我不是藥神》和《西虹柿首富》是比較大眾的喜劇片,無論是徐錚還是麻花都有多年積累的受眾基礎,所以定位也會比較明確。不過此類型電影的票房更依賴映後口碑,所以票房轉化率可能比科幻、懸疑類電影要低。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我就跑的《新哥斯拉》

至於《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和《一出好戲》,因為有些人是因為徐克和黃渤的名氣才點的“想看”,但他們對這類明星的雞血程度又不如流量明星的粉絲,不一定會專門買票去看,所以實際轉化率可能也比前面所說的科幻、懸疑等小眾類型片要低一點。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3

文青向

像《邪不壓正》這樣的標準文青片,真正願意花錢去影院的目標群體可能根本就不會去購票平臺點想看,而去購票平臺點想看的人中,又有不少人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水平點的想看,並不一定會去電影院。也就是說,對這類電影,購票平臺上的想看人數參考性也許是最低的。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電影想看人數能轉化成票房嗎?一篇文讀懂想看指數

笑容很勉強的《邪不壓正》導演姜文

還有兩個例外,《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貓眼25萬、淘票票16萬的想看實在是高的突破天際。除了特殊原因外,這或許是因為該片在購票平臺上建立詞條較早。在貓眼專業版上,最早可以查到這部電影在2015年8月20日的想看人數。因為貓眼專業版上的數據是根據貓眼電影app上的數據統計的,所以我們可以推斷《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早在2015年8月就已在貓眼的購票平臺上架。

至於《大轟炸》這樣特殊的電影,不少人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點的想看,最終會不會因為好奇而去電影院也不好說。

當然以上也只是猜測,是否有一個明確的票房轉化率可以參考呢?武劍告訴小娛,對貓眼和淘票票這樣的單個平臺來說,公佈想看人數和票房之間關係意義也不大。“比如你的女朋友給一部電影點了想看,但最後是你買的票,平臺計算時轉化率就會被少算。還一種情況,你在貓眼點了想看,結果買票的時候去淘票票買了,這也會降低貓眼的轉化率。”

因此,想看人數雖然是反映電影熱度的重要指標,但卻不能孤立地看,還是得結合其他指數如百度指數、微博指數和微信指數綜合評判。對營銷人員來說,也並不存在某種實用的、屢試不爽的營銷套路。就算可以總結一些大致的結論,每部電影的情況不一樣,在分析時也沒法照搬。不然,每年也不會存在那麼多黑馬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