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中俄專家探討中日合作前景:可在多領域“大展身手”

外媒稱,中國和日本就在第三國開展聯合基礎設施項目採取積極步驟,據日本媒體報道,首批基礎設施項目將在泰國開展。如何評價中日基礎設施合作的前景?這種合作將為中國和日本帶來什麼好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與俄羅斯專家和中國專家們對此展開了討論。

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3日報道,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認為,中日探討在第三國開展聯合基礎設施項目是兩國關係升溫的證據。如果首批基礎設施項目成功開展,那麼這不僅將鞏固中日兩國之間的政治互信,最重要的成就將是基礎設施嚴重匱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此外,中國和日本在泰國的合作經驗將可能擴展到參加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其它國家和地區。

卡爾涅耶夫認為,除了高鐵,世界對其他基礎設施也有需求,中日兩國可以成功合作建設海港、公路、信息幹道,或對其實施現代化改造。無疑,兩個經濟大國有大展身手的地方。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稱,中日首個基礎設施合作項目是參加建設連接泰國三個主要機場的高鐵項目國際招標活動,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認為,基礎設施項目只是整體而言順利發展的中日兩國經貿合作的一部分。

笪志剛表示,中日之間經貿合作原本就有基礎且具有良好的貿易投資條件,雙方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是一種相互尊重、公平正義、互利共贏的選擇。日本也十分重視開拓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合作,因此,以中日合作為依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之現在兩國在開展第三方合作方面已有雙邊和多邊的嘗試,不再是紙上談兵,為兩國未來的合作做了有力的鋪墊。兩國人員往來與交流也極大地支撐兩國在第三方國家開展合作。他表示,非常看好中日兩國合作的前景。

那麼,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否影響中日在這個領域的接近?笪志剛對此表示,儘管總體來說,日美關係的大格局不會改變,但是今後隨著日美矛盾不斷產生,特朗普政府對日政策日趨保守,不顧盟國利益,日本會從方方面面做出突破性嘗試,客觀上會促進中日關係進一步走近。”

報道稱,值得指出的是,除了政治好處之外,中日兩國的合作還具有經濟意義。

另據共同社9月13日報道,受機械訂單統計表現良好及中日關係改善勢頭的帶動,東京股市13日多方佔優,日經指數創下約兩週來新高。

報道稱,日本內閣府早間公佈的機械訂單統計7月實際數據反映民間設備投資前景的“船舶和電力以外的民間需求”訂單額較上月增長11.0%,3個月來首次環比增長。“因超出市場預期,使股市得到了提振”(大型證券公司語)。

報道指出,隨著中日關係的改善,市場普遍期待日本企業的在華業務能順利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