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

——一名基层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

人物名片:方吉,1990年5月出生,湖南资兴人。先后毕业于陆军军官学院、防空兵学院,现任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三连政治指导员,上尉军衔。

“向江北饮过马,对西风与黄沙”。十年五地,三次分配,两次分流。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感人肺腑的桥段,只有一段记录青春的奋斗经历和一名普通基层军官献身国防的满腔肺腑。

缘何入伍?

初识军旅从儿时一把“木梳子”开始

我的爷爷名叫方孝奎,曾经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他手中总喜欢拿着一把木梳子,经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眼里经常噙满泪水。直到2002年爷爷去世,那把梳子成了爷爷的陪葬品,父亲才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爷爷的军装照。

1951年1月,汉江狙击战打响,爷爷所在某部奉命死守汉江南岸。美英联军在兵力数倍于我方的情况下,凭借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掩护下分七路进攻,经十几昼夜,我军付出巨大代价,伤亡惨重。敌人突然发起了新一轮进攻,副班长张顺友大喊道:“班长,快趴下……”还没有回过神来,几枚炸弹倾泻而下,张顺友用自己的身体扑倒了爷爷,自己却被流弹击中奄奄一息。弥留之际,张顺友拿出了一把梳子塞在爷爷手里,说道:“班长,请把梳子交给我的母亲……”一旁的爷爷连忙点头示意,用手轻轻合上了张顺友的双眼。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爷爷的一些物品。

真正的战友之情跨越生与死,穿越时空隧道。爷爷成了连队唯一幸存的士兵。转业复员之后,爷爷也试着找过顺友的母亲,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这也成了爷爷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听父亲讲完梳子的故事,对军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战争年代,就是这群最可爱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和人民的尊严,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饮水思源——

军旅情怀从少年时突遇“凶猛洪水”开始

“人世难相逢

谢青山催白发

慷慨为霜雪

相赠眉间一道疤”

爷爷的战友情谊在我幼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从军的种子。2006年7月23日,我的家乡湖南资兴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许多村庄被洪水围困,随时可能突发地质灾害。那一天,我还是一个等待救援的孩子。

“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当解放军驾驶冲锋舟赶来救援时,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自发集结欢迎解放军的到来。他们的出现就像久旱逢甘霖,让受灾群众看到了生的希望。当天下午,我在灾民安置点见到时任总理温家宝。从子弟兵的威武到总理话语间的温暖,让我倍感震撼:长大我也要当兵!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每一个在艰难中的日子我都牢牢记在心里。2008年1月13日,当时我正在郴州一中准备高考,一场特大冰灾袭击郴州。为了省下吃饭的时间尽快投入战斗,一张解放军拿着锹在雪地里啃馒头的照片,成为了那个冬天最暖心的瞬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空降兵十五勇士”在未知条件下实施空降救援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事实:和平时期的中国军人同样不怕牺牲、随时能战,这一幕更加坚定了我的携笔从戎之志。

于是,18岁那年,我毅然选择报考军校,如愿穿上了那身橄榄绿,成为了一名“准军官”,期待未来许多个冲锋的日子。此刻,我多想对逝去的爷爷说一句:“长大后,我终于成为了你。”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从戎之志——

军旅寻梦从青年时的苦尽甘来开始

2008年8月,我怀揣着从军报国的理想,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合肥炮兵学院。一路上遇到正在队列行进的学长们,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走起路来刷刷地擦着裤缝线,好像钢劲的刺刀戳出火花。

3个月的入伍强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队列训练、300公里拉练、战术动作、体能训练等科目纷呈而至。特别是300公里拉练途中,不少身边的战友脚底起了水泡,却依然坚轻伤不下火线,谁都不愿意做那个轻言放弃的人。一路上,大家都幽默地互相安慰“炮兵哪里有不打泡的”,“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都成为了真正的“许三多”。黝黑的皮肤,是我们完成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变的最好见证。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在军校进行枪支训练。

毕业时,作为家中独子,选择去往大城市可以更好的照顾家人,生活也可以过得安逸舒适。经过一番挣扎过后,我毅然选择了踏上边疆的军列。也许吧,那将意味着终日与蓝天、白云和大山为伴,或许还要面临缺氧的考验。

当天夜里打通了父亲的电话,父亲似乎已经知道我的想法,表示十分支持。他又为我讲起了爷爷身上九道疤的故事,每道伤疤都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回乡后爷爷战伤时常复发,他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面对组织的考验和军人的情怀,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写下了赴藏申请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我被调剂到了空军高炮某团,橄榄绿由此变成了空军蓝。

二次分流——

军旅磨砺从三次分配直面艰难开始

2013年7月,我满怀憧憬来到单位报道。谁也未曾想到,8个月后由于单位编制体制调整被撤销编制,我被分流到驻湖北的空军高炮某团。

“高建成在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2014年3月,我们一行19名分流干部抵达该团,17勇士的抗洪壮举成了入团第一课。那年,我第一次奔赴西北戈壁参加实弹战术演习,被上级选派带新兵,年底意外地调入机关跟班见学。我从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多次尝试新的突破。执行任务中,在《战地快报》第一次担任主编、广播站站长,开始在报刊杂志和政工网发表文章,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2015年8月,参加政工培训,成为了同年毕业最早进入预选指导员班培训的年轻干部。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抗洪英雄高建成纪念馆。

2016年5月,我如愿成为了一名高炮连政治指导员。2017年4月,任职不满一年,撤编分流的“幸运”再次降临。当得知我即将分流北上的那一刻,这一次我的内心充斥着恐慌和犹豫。面对刚刚订婚的未婚妻,心中装满着一万个亏欠,多次欲言而又止。正准备向她坦白时,一条暖心微信悄然而至:“男儿志在四方,既然没法改变,那你放心去吧,我会永远支持你。”

生逢知己,夫复何求!从这名准军嫂催人奋进的话语中,我知道她并没有真正做好思想准备,或许私下还会独自落泪,却不得不在我的面前假装坚强和理解,也就是为了让我安心北上。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2017年4月26日,是我的团我的连撤编的日子。那一天的记忆是灰色的,总感觉空气中弥漫着酸酸的味道。下午15时许,参加完团撤编大会之后,车辆发动,我们一行55名干部在战友的夹道欢送下缓缓驶离营区,500米、1000米……望着熟悉的营院越来越模糊,往日拼搏奋斗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愈见清晰。不少同志强忍着情绪,却还是打湿了眼眶,欲言却竟至凝噎,都为这支英雄部队消逝感到惋惜,纷纷表示单位编制可以撤,“五敢”(任务敢抢、困难敢闯、红旗敢扛、重担敢挑、生命敢献)精神永传承!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扬帆逐梦——

军旅冲锋在柏坡红剑精神指引下开始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一路上的我五味杂陈,感叹着为什么撤编的总是我。这时的我恰似一只折翼之鹏,愿望满满却展翅难飞。

当夜里我们到达火车站时,新单位早已按照原岗位命令进行了初步分配,我就这样由高炮变成了一名导弹兵。第二天上午,营里组织了欢迎仪式,程序简单却温暖人心。在欢迎仪式上,教导员说:“今年我们营喜事连连,喜换新装,喜迎人才,我们要按照家有喜事的标准来欢迎你们的加入。”

在自我介绍时,我用“1234”概括了军校毕业后的时光,1次入伍,2次撤编,转换3个驻地,工作4个营。当我谈到最不愿提起的两次撤编时,一位班长风趣地说:“方指导一来,过不了多久我们都要撤编换防了……”一句玩笑话活跃了气氛,现场笑声不断。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第一次走进西柏坡。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在西柏坡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撤编不撤斗志,编余不是多余。”入营第二周,全营组织分流干部集体走进西柏坡。我们在五大书记像前庄严宣誓,第一次近距离感悟“赶考精神”的魅力。回想现在的我,单位撤编,分流北上,编余待岗,不就是正在经历一场改革的大考吗。而我有幸见证这场伟大的变革,岂能熟视无睹,安于现状,碌碌无为?追思革命先辈们三大战役转战南北,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他们为了革命胜利一无所惜,而我现在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抑郁的心结自然打开。

“柏坡红剑,文化育人。”2017年10月,在编余待岗半年之后,我再次走上政治指导员岗位,同年与未婚妻领证结婚,事业和生活伴随强军的事业蒸蒸日上。上任以来,连队全面建设更上一层楼,当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12篇稿件在军以上报刊或网络媒体刊发,工作渐渐得到领导和战友的认可。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无奋斗,不青春。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吃苦”的意义:拥有一段有曲折的经历,我感到很值得,让我的笔下不再是无病呻吟;遇到一群有抱负的兄弟,我感到很欣慰,让我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遇到一个有胸怀的妻子,我感到很珍惜,让我在冲锋的路上一往无前!

百折不饶,无悔青春,扬帆追梦,矢志强军,这就是我找寻的诗与远方。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三年经历两次撤编,这个普通军官的冲锋之路很青春!

本期编审:牛锐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