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孔子的互聯網思維:為什麼儒家思想很多封建統治者學不來?(圖)

孔子的互聯網思維:為什麼儒家思想很多封建統治者學不來?(圖)

互聯網思維火了,各行各業都疾奔在這條陽光大道上,撇下我一個人,孤零零的沒人照應,為了追趕時代,我就去找朋友們求教。找了四位專業人士:J、Q、K、A。

朋友J,互聯網界資深技術人士,他邊敲代碼邊說: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髮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聽明白了沒有?

聽明白了……才怪!再去找朋友Q 求教。

朋友Q,互聯網界資深理論人士,他邊翻厚厚的資料邊說: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由眾多點相互連接起來的,非平面、立體化的,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它類似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的一種思維結構……聽明白了沒有?

沒明白,再去找朋友K 求教。

朋友K,互聯網界資深應用人士,他邊和客戶互動,邊對我說:互聯網思維,就是互聯網讓人們表達、表現自己成為可能,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和服務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聽明白了沒有?

還是不明白,再去找朋友A 求教。

朋友A,互聯網界資深研究人士,他嚴肅地看著我,一字一句地說:互聯網思維,根、本、不、存、在!

我:不存在?

朋友A:不存在。

我:何以見得?

朋友A:按同花順出牌規則,你來找我之前,應該先找過J、Q、K 了吧?

我:沒錯。

朋友A:他們是怎麼回答的?

我:他們的回答,東城跑馬,西城趕車,壓根沒有交集。

朋友A:你看看,如果一個東西存在,焉有大家各說各的,不存在交集之理呢?

我:有道理……你等等……

朋友A:啥?

我:你說的這種情形,瞎子摸象,各執一端,好熟悉呀,好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

如果說互聯網思維存在的話,那麼春秋年間的孔子,應該是頭一個玩這東西的人。

請注意,互聯網思維,是一種互動模式而非獨立模式,簡單說這種思維不是一個人腦子裡的思維想法,而是從思維出發點到客戶端的關聯方式。這種方式具有極強的確定性——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內核,易於辨識。同時又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只有不確定性,才能夠讓個性迥異的客戶各自找到自己的對接端口。正因為這種交互模式,不確定性遠大於確定性,導致了無論是理論還是案例,都拉開了較大的距離,讓人莫衷一是,摸門不著。

我們不妨用一張圖,詮釋一下這所謂的互聯網思維:

孔子的互聯網思維:為什麼儒家思想很多封建統治者學不來?(圖)

孔子的理論思維,正是這張圖的翻版寫照。

孔子的理論,是仁,講仁道,行仁政。這個仁構成了世世代代儒家基本思想的本質內核,符合互聯網思維內核確定的法則。

但要親命的是,孔子很狡猾——他從未完整而詳細地解釋過仁的內涵與外延。由於內涵與外延的不確定,導致了孔子死後,儒家學派分崩離析,再從儒家分化出了諸多學派。這與互聯網思維的分佈式不謀而合,為不同的客戶對接,提供了完美的端口。

法家:對仁的反轉解釋,以不仁而求仁。

墨家:你愛仁不仁,但我要身體力行實踐仁。

農家:先飽而後仁,屬於仁者的技術流。

道家:天地不仁,我且御風而行的說。

名家:白馬非馬,仁者非仁……到底什麼是仁?

 

兵家:仁不仁,實力說了算。

孔子的互聯網思維:為什麼儒家思想很多封建統治者學不來?(圖)

現在我們明白了,為什麼孔子不肯對他的思想做個精確解讀——他是要為此後的學術流派,預留下客戶端口。

實際上,正是因為孔子的精妙設計,使得他在思想市場上持續走俏。此後的學者達人,無論是褒孔子還是貶孔子,都是在與孔子思想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免費推送孔子的思想產品。

除此之外,孔子的思想產品,還在另外幾個方面,契合了互聯網思維的特點。

按照凱文·凱利在其《失控》一書中提出來的觀點,一種長盛不衰的思想或產品,必須是體現出生物形態的,是一個有機體,必須要符合以下幾個特點:

a. 分佈式;

b. 自下而上的控制;

c. 遞增收益;

d. 模塊化生長;

e. 邊界最大化;

f. 鼓勵犯錯誤;

g. 不求最優化、但求多目標;

h. 謀求持久的不均衡態;

i. 變自生變。

正如凱文·凱利所言,上述九個律法,未必是唯一的,但卻是最廣泛、最為明確、也最具代表性的通則。任何產品只要貼合了這九律(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這九律的皮毛產品),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分佈式:孔子的仁,就是分佈式的,他對不同的人,闡釋的仁的概念完全不同,讓他的仁成為一個集群一個團隊,而非一個精確的概念。孔子如此惡搞,不知氣哭了多少研究學者,但這正是孔子想達到的目的,每個不同的解釋,都給孔子的思想帶來新的機會。

自下而上的控制:孔子不對仁作出最精準的解釋,導致其門派分裂,由下而上重定規則。無論誰贏了,獲利的都是孔子。這就是孔子的真正用意。

遞增收益:孔子的思想,形成了一個學術界的黑洞,每個人都來研究他,想找出他沒有說出的話,這種誘惑進一步強化了儒學的生命力。

模塊化生長:我們所列舉的法家、墨家、道家、名家、農家及兵家,都是後續客戶自動添加的功能模塊,每個模塊都讓孔子坐收其成。

邊界最大化:再也沒有比一個未明確定義的概念,邊界更大的了。孔子思想的邊界,是完全開放式的。

鼓勵犯錯誤:沿孔子而儒學,出現了不知幾多流派,不停地試錯突破。無論誰成功了,贏家都是孔子。不求最優化、但求多目標:孔子不僅是有教無類,甚至在教學中做到了有講無科,任何領域他都插一手,不管在哪兒站穩了,都讓他賺到盆滿缽溢。

謀求持久的不均衡態:真的,再也沒有比孔子思想更不均衡的了,實際上他連講課的講義都沒留下來,所有的歧義都充滿了營銷的熱點,這就是孔子。

變自生變:孔子的儒學是結構化的,不明白這種思想的設計其原理何在,總之孔子做到了。

孔子的思想,或者說是互聯網思維,充滿了令人悲哀的悖論。我彷彿看到了孔子正躲在歷史的塵埃之後,露出得意的詭笑:哈哈哈,效我則死,學我則生——所謂互聯網思維,與孔子思想同出一轍,具有共同的特點。

孔子思想,是不可效仿的。你能夠分析出他是怎麼成功的,但你不用走都知道,那明明是條死路——諸如任何一個學術流派,如果不對核心觀念賦予精確定義,就會在第一時間出局,根本沒有存活可能。

互聯網思維也是這樣。

比如說,互聯網思維炒得極熱的馬佳佳,網絡上有個標題叫“溼淋淋的互聯網思維”,你可以承認她是互聯網思維,也可以否認,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她的路數你無法學——她可以成功,你照搬必死無疑。不信你試著搞個連產品都無法端出來的模式(這點倒是和孔子有點兒像)來試試,有人買你的賬才怪!再比如說黃太吉煎餅,與其說他是開店賣煎餅,莫如說他是在玩網絡社交,如果說是網絡社交,他又充滿激情地向你推銷。橫亙在他與競爭者之間的,最大的障礙就是不確定性,千萬不要學他——就在咱們這兒說話的工夫,他肯定又玩出了新的花樣。

還有個雕爺牛腩,居然搞了半年的測封期,把產品縮得單調到了不能再單調,只有數量極少的種類。等閒飲食店根本無法跟他拼資金——測封半年不開張,這招能氣死一半的飲食店老闆。剩下的一半老闆,如果敢跟他學減少菜種,鐵定會在第一時間死掉。

所謂互聯網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具可行性——所以才有人堅稱這不過是個騙局。但是,如果在我們不知道本文中所提到的案例的話,有人向你提出建議,多半會立即被否決——它之所以看起來不可行,只是因為違背了人們的日常觀念。但成功,是與慣性思維相逆的。

這或許是互聯網思維的真諦,也是古老而新穎的思想創新法則。所以凱文·凱利在《失控》開篇就聲稱:既不是向西,也不是向東,而是直指內心——中國歷史上,只有孟子模仿孔子獲得了成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與義,討論的都是人際關係——你不是做企業、不是賣產品、不是做營銷,你是在重新界定你與別人之間的關係。所以羅振宇認為他是在做“魅力人格體”,就是在把他和你的社會關係,重新定義對接。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淡定,這裡是三國》,京東滿160減60,噹噹5折封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