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用戶66034096


知識跟思維是相輔相成的,就像一棵樹,知識是樹葉,思維是枝幹!兩者都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強化的。

在知識的傳承過程中,老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觀點,老師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內容灌輸型,框架搭建型,發散培養型。拿我自己的經歷舉例吧。初中換過三任數學老師,初一數學老師瘦高瘦高的,每次上課把公式念兩遍然後就是髮捲子做試題。結果50分都算是高分了,大部分都是三十分左右。下次再做同樣的題目,接著蒙。在初二時候,換了一位數學老師,風格基本差不多,只是稍微更細緻一點。沒有成果,頂不住學校壓力,教了一年之後跳槽到一所民辦學校去了。初三又換了一位個子比較矮的數學老師。用一年時間,要把初中三年的數學內容全部補回來,可以說時間非常緊張,平時晚自習時間基本上都是分批安排去補課的,當然,是無償的。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補習的時候,那時候問我們0的倒數是多少,結果沒一個人答的上來。現在想來多少有點尷尬。然後就一個一個知識點幫我們消化。然後,每補習完一塊相近的內容,就會把內容框架梳理出來,把其中的邏輯關聯重複講,直到每一個人都理清為止。經過大半年,在大片區聯考中,我們班數學成績排在片區前十的有四個,而且排名都比較靠前。這位數學老師也因為自己的教學成果,成功進入局裡。第三種類型,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時候的一位數學老師。每次講課先把知識點講透,然後丟幾個題目出來演練,通過不同的方法把關聯點串聯和延伸。每個人掌握其中一種就ok了。平時練習的時候,只要求掌握思路,不強制要求做題。我們在被別班同學羨慕的同時也養成了懶動手的習慣。當時確實不夠自律,但這種方式非常高效,後來學東西非常快也可以說是得益於此。

再說說思維。思維有一定的先天成分,但更多的是靠後天的塑造和培養。大多數人基本上在15歲左右思維成型,然後就是思想的成熟度問題了。在思維培養這個過程中,經常有一個誤區,就是說小孩丟在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其實,家庭教育對小孩思維塑造的影響更大。在這個過程當中,小孩會自發的通過模仿家庭成員及周邊成員來成長自己。這是一種本能。但往往很多家長會根據自己的行為和喜好以及思維慣性來限制這種成長。這一塊可能不是很好舉個例,但如果觀察,經常容易發現相似家庭背景的孩子,他們的思維一般會有較大的差別。這種差別延伸出來的結果之一就是在學習成果方面的差別會很大,尤其是在比較高階的學習中。在塑造小孩思維的過程中,家庭成員既要引導,也要打破自身的慣性壁壘。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孩子的成長也就家庭成員的一次重新成長。


不2說


在課堂上,當老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學生一般有三種狀態:話音剛落就迫不及待舉手的同學;默默不表現的同學;思考數秒後再舉手的同學。

經驗表明:成績最好的同學不是不舉手,也不是立即舉手,而是經過獨立、系統地思考後才舉手回答問題。

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我想起了讀書會上一個媽媽分享的真實故事。有一天孩子突發奇想,要在家裡養個小動物。父母問他原因,他回答說希望有個小動物陪他玩。然後父母又問他打算怎麼養小動物。孩子想了想,說可以問鄰居,因為鄰居家裡養了一隻小狗。於是父母又問孩子,如果不養狗,養小貓怎麼辦?孩子又想了一會,說可以上網查閱養小貓的方法。父母繼續引導孩子,問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孩子又想了下,接著說可以去寵物店瞭解.....

通過故事,我想告訴家長們,當孩子有想法的時候,不管大人是不是覺得很荒謬,都要慎重對待,要鼓勵他們表達,而不是急著去否定,這往往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開始。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就是父母要善於向孩子提問題,啟發和引導孩子去思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寬鬆、信任的氛圍,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一定時間去思考,孩子實在思考不出來,父母可以適當提示,予以引導,讓孩子真正思考起來。

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要循循善誘,讓孩子自己把問題的答案悟出來。

如此持之以恆地訓練,並及時表揚來強化,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會增強。


多閱讀、多旅遊、從書本和實踐中積累知識和經驗、拓寬視野和思維,讓孩子學會提問題。父母要鼓勵和啟發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遇到問題,讓孩子關注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而不是問題的答案;平時學會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會舉一反三;對於問題也要多角度去思考,發現可能的結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父母與孩子還可以進行思想交流,鼓勵發散思維,迸發創新火花。


父母與孩子要保持適度的邊界,不要事事包辦,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要給孩子一定的獨立空間,給他們鍛鍊思維的機會。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任何習慣的培養都是先去做,然後不斷的去做,最終才會養成習慣的啊。

獨立思考也是這樣:

任何問題先把自己問透再問別人。

就是說,在遇到問題之後,先自己思考,分析可能的情況,去收集相關的資訊,給出自己的答案和存在的疑問,然後再去找現成的答案,再去問別人。

這樣慢慢的就可以養成習慣啦。

下面說一些輔助的手段:

多閱讀,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渠道去獲取信息。

因為只有知道不同的信息,瞭解的全面,才能不偏頗的思考問題。

質疑一切

舉個例子,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裡面的主角“PK”,是一個外星人,因為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遇事都可以獨立思考,最後揭露了宗教虛偽的一面。

調查研究

不要輕信現成的東西,重要的東西要自己去調查、找數據。

實證

養成科學思辨的能力。

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

比如戚繼光曾經和倭寇交戰,是事實。

戚繼光是民族英雄,是觀點。

讀歷史故事的時候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孩子自己沒有思考,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啟發他去思考。

比如,閱讀完了岳飛的故事,你的孩子要能夠自己去追溯相關人物的事蹟,像秦儈是什麼人?宋高宗又是什麼人?韓世忠又是什麼人?

你的孩子要是進而能夠提出如下疑問那就更棒了——

岳飛真的是秦檜想要害死就能害死的嗎?

宋高宗為什麼聽從了秦檜的意見?

當時部隊的軍費開支有多少?軍糧是怎麼籌備的?

當時南方的人民想不想要統一,收復失地?

這才是你要教會你孩子的思維方式。如果你的孩子讀了故事之後,可以提出這麼多的疑問,那麼恭喜,他就已經獲得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暖爸實驗室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培養。

家長:孩子父母不能太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長就像幼苗的成長,需要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現在,很多家長活在養孩子的焦慮中,都在超前學習 從之前的全民奧數到現在的英語考pet等,其實,都是急於看到孩子的成績,卻忽略了成長規律,相當於拔苗助長,何談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本來就需要花時間,慢功夫。

學校: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很多所謂的重點中學對孩子的選拔,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引導方式,靠奧數成績和獎項進行選拔,從而決定孩子是否可進重點校,因為學校的錯誤引導,導致大批家長對孩子進行錯誤輔導,這本來就是教育的失敗,所以,學校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方面 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不能為了自己學校的高成績榮譽,而打亂孩子的成長規律。

教育部:學校的錯誤做法需要教育部門進行規範,一個國家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意味著很多孩子的想象力的缺失,問題其實很嚴重,也希望國家教育部門給出正確指示和方針,糾正社會上的錯誤教學之風。



杜老師說語文


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會獨立思考。一個從小j就喜歡獨立思考的人,長大以後一般來說就比較有主見,不容易隨波逐流,更不會盲目跟風。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把“聽話”作為要求孩子的主要標準,而要把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

1、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觀察力是獨立思考的基礎。一個對很多東西都沒有好奇心、更不願意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孩子,基本上也不會對身邊的所見所聞有所思所想。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探究身邊的人和事,無論多麼微小,父母都需要多進行鼓勵,目的就是從小讓孩子覺得他的想法很重要,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

2、鼓勵孩子學會質疑和多問為什麼

如果是孩子自發產生的質疑,那麼就很容易引發他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當孩子稍微大一點,我們就要允許孩子質疑別人,同時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即使在大人看來很無厘頭的想法和問題,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對父母的看法和做法產生質疑,我們就更需要細心呵護孩子的質疑精神,而不是濫用自己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

3、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和討論問題

對於已經上小學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漸提高,開始具備初步的邏輯思維和獨立判斷能力,尤其是九歲左右的孩子。這個階段,我們就可以跟孩子討論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話題,鼓勵孩子儘可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引發孩子的獨立思考,甚至還可以利用一些話題來拓展孩子的思維。

4、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和尋找答案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家庭作業的量相對不大,但這個階段剛好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機。而獨立解決問題和尋找答案的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當孩子被作業給難住時,或者遇到什麼問題時,我們不要馬上就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去思考,去尋找解決辦法或正確答案。無論孩子最終是否找到答案,只要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真投入,我們都要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和認真的態度。

(圖片選自網絡)


付小平



發展心理學家Marilyn Price-Mitchell博士認為,人類獨立思維的根源就發源於兒童時期的批判性思維。如何讓孩子養成獨立的思考習慣,是方法論,這還要父母的配合指導,父母應當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凡事具有多面性,一張紙都有六個面,這就是獨立思維的一個方面,而不是覺得紙很薄,就只有正反面。


事實上,擁有了批判性思維,就可以表明一個人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批判思維是本著質疑證偽的科學態度來看待事物,而不是完全依附在他人的思想和看法上。缺乏獨立和批判精神人,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毫無主見,凡事要聽取別人的聲音,而獨立批判精神的人,會從不同的聲音中辨別信息的真偽,再對信息進行加工利用。


根據批判性思維基金(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開發的一個有關孩子提升智力和思考的系列教程,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如何思考,把這些標準教給你的孩子,然後用強化這五個標準的方式與他們進行互動,提升他們對獨立思考的理解。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家基金會,該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旨在通過培養公正的批判性思維來促進教育和社會的本質變革,這種思維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同情心,知識分子的謙遜,知識分子的毅力,知識分子的誠信和知識責任。迄今已經舉辦了39屆國際性的批判思維交流大會。


批判性思維基金的提倡的五個訓練思維的方法是:


當孩子們不明白某件事的時候,你可以通過解釋和例子來讓他們明白,讓孩子們知道困惑和提問是可以的。

指導孩子們要準確的,通過調查事實來檢驗事情的真實性。

通過討論與當前問題相關的其他話題,鼓勵孩子們參與進來。通過將相關的和有意義的信息與他們想要學習的問題或正在學習的主題聯繫起來,幫助他們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

幫助孩子的強化邏輯思維能力。教他們理解事情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問他們是如何得出結論,以及結論是否正確。

幫助孩子設定公平的期望,在他們遇到事情,思考的過程中要有同理心,確保在得出結論時他會考慮其他人。

一旦家長和孩子決定要對思維進行訓練,就不能停下來,要長期堅持,這種標準才會最終發生效果,發展出獨立的、批判的、具有同理心的思維。人類的技能和習慣,培養起來並不複雜,關鍵是堅持,太可貴了。


漢拔尼的實驗室


孩子的獨立思考很重要,父母應該早點有這方面的意識。

作為父母首先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去培養孩子。

其次,這個過程應該是由淺到深,慢慢養成的。有以下幾個建議可供參考。

1、講繪本,讓孩子發揮想象力

如果孩子比較小的話,先可以給他講一些繪本。注意是“講”,對於小孩子的繪本,可以先問孩子上面都畫了什麼,能想到什麼,問問孩子這裡面講了什麼故事,去啟發孩子自己的想象思維。

2、互動遊戲,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跟孩子做遊戲時,允許孩子多次嘗試,不要急於糾正或者代勞。比如孩子想用積木搭個房子,底層沒有搭好,總是容易坍塌。作為父母不應該去幫他直接搭建,而是鼓勵他多多嘗試。偶爾可以略微指導,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3、幫孩子寫日記,讓孩子鍛鍊表達

我認識一個寶媽,孩子4歲,她說孩子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很是驚訝,4歲的小孩子大字都不識幾個,怎麼寫呢?她說,每天由女兒來說,她來代筆。女兒可以說下今天都做了什麼,開心不開心。去遊樂場玩了什麼,在學校有什麼事情,今天會寫哪個數字了。等等。

4、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每個孩子的追求不一樣。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穿哪件衣服去上學,自己喜歡的繪本。購物時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喜歡哪個顏色。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洗衣、摘菜時,孩子好奇,也可以讓她幫忙,讓她在家庭生活中更有參與感。自己的小衣服、小被子,可以讓她自己學會疊放。

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有些小吵小鬧也可以睜一眼閉一眼,大人別急著護架或者責罵。只要不是很過分,孩子一會兒又會玩到一起。

大人要做的是在安全範圍內,放權,給予孩子探索、選擇、成長的自由,適當加以引導。


伊依蕪蘅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思考力就會競爭力,思考力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啟發式提問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少發命令多提問。比方說,家長希望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做完作業已經收拾好書包。這樣的時候,與其命令孩子“去把書包收拾好!”不如問孩子“寫完作業了?還有什麼需要做呢?”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個是減少親子衝突,孩子沒有覺得媽媽在命令自己,所以心理上不會對抗。第二就是提問引發思考。開放式的提問沒有預設答案,孩子的大腦自然而然的開始高速轉動,尋找答案。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愛思考的習慣。



2.益智類遊戲

各種益智類遊戲,都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思考力。我在另外幾篇頭條問答,比如說《有哪些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親子游戲可以推薦?》都有寫到。


除了上述提到的,有助於提高孩子思考力的遊戲,比方說樂高積木啊、磁力片啊都是不錯的!

當然,還有一個傳統遊戲,在我看來,在啟發孩子思考鍛鍊思維力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效果不亞於昂貴的樂高積木。這個遊戲就是~~~~紙牌遊戲!各種紙牌遊戲,遵循各種規則,孩子需要開動腦筋,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問題!

關於各類紙牌遊戲,家長們現在往往忽視,以後專門寫篇文章詳解!


李楠的學習樂園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獨立思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針對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面與大家進行分享:

一、為何要保持獨立思考?

  •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如果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你會發現別更多別人難以看到、沒有發現的東西,這種習慣是難能可貴的。

  • 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事物的時候,親自去體驗、認真去思考,然後,用自己的思維去分析、去創造性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決辦法。

  • 在當下這個時代,如果想要在競爭中保有優勢,那就需要具有創新的精神和能力;而要具備這樣的能力,首先要做到獨立思考。

  •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引導他們勤於動腦、敢於行動;同時,在行動之前,要培養孩子獨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斷,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精神呢?

首先:我們需要給孩子適當的自由

  •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對孩子控制太多!孩子該作什麼,想做什麼時,有些父母家長習慣性的去管孩子、支配孩子的行動和思想。

  • 當時間久了,在孩子心中會逐漸形成一種“規章制度”,他們就會在思想上越來越依賴父母,逐漸的就失去了主觀能動性獨立辨別思考的能力。

其次:關注並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 好奇心是孩子認識和了解世界的源動力,正是這種好奇心,才會引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也會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上,獲取的新知識和能力。

  • 我們作為父母和家長,不僅要關注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同時,我們要對孩子的好奇心進行引導,挖掘他們的思維、想象和判斷能力。

第三:讓孩子自己親身去體驗

  • 只有讓孩子自己親身的去體驗各種事物,他們才能最直觀的獲得感受和經驗,才能在與事物直接接解的過程中,孩子才有可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很多家長往往習慣於“幫助”孩子,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訴孩子,這樣其實是對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逐漸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 不僅僅是孩子,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有獨立思想的精神和習慣,而很多成年人沒有獨立思考精神,往往是在小時候,沒有建立這種認識和習慣。

  •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或解決方法,而是先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自己動腦、動手的去思考,並最終找到解決辦法。

  •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當下的一個現象:一些輔導機構或教育平臺,以幫助孩子學習和提分為賣點,或以“人工智能”、“AI”為噱頭,讓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直接獲取答案和結果,從而,讓孩子省去了獨立思考的過程。

  • 在這個方面,家長們需要特別注意,而需要仔細分辨,不能僅僅為了能看得見的分數,而圖一時的方便和簡單,讓孩子直接去吃別人咀嚼後的食物,而讓孩子失去獲得知識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會讓孩子長大後,再加倍的努力都難以彌補!


今天的問題就答到這裡!

阿亮感謝您耐心的閱讀!


光頭阿亮


“寶寶,你覺得這本書怎麼樣?”
“好看!”
“那這本書哪個部分讓你覺得最好看呢?”
“呃,就……”

你發現了嗎?

大多數孩子並不能給出更深入的答案,他們的回答通常都浮於表面、淺嘗輒止。

與國外從小教育的批判性思維不同,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更習慣於聽從命令,鮮少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是孩子必備的能力之一,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瞭解不同年齡階段特點,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要了解TA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思維發展。


1.完全依靠他人階段(0-3歲)

各方面能力發展弱,對父母完全依賴,需要依靠他人教導、解決問題。


2.基本依靠他人階段(3-7歲)

會爭取獨立,不完全依賴父母,具備一定解決問題能力,在他人逐步引導下能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


3.相對獨立階段(7-16歲)

通過遊戲、活動可以相對獨立地解決問題,能初步分析問題、發表觀點,但並不一定理解透徹,會感覺解決問題上有許多困難。


4.基本獨立解決問題階段(≥16歲)

與父母溝通減少,自我意識和認知水平增強,在他人啟發引導下,基本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5.完全獨立階段

經濟獨立、思想獨立,面對問題時會綜合運用經驗及不同的資源解決問題。


走出教育4大誤區,正確培養和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時,容易用錯方法,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誤區一:強權統治——我都是為你好

“要聽父母的話,我們都是為你好的……”

像這樣的話說得越多,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煩躁,同時也容易慣得孩子依賴他人、不喜歡思考。

正確做法:民主、溝通與關懷

家長要創造和諧民主的氛圍,多讓孩子做自由的選擇,從小事開始自己思考、自己做主;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目的,接納孩子的情緒。


誤區二:考試不考的,別浪費時間折騰

“有空多做做練習題,少看閒書”
“考試又不考畫漫畫,沒必要浪費時間去學。”

孩子如果只知道學習,不參與其他事情,這會扼殺孩子的思維創造能力。

正確做法:給予足夠空間,鍛鍊獨立思考能力

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在有機會去獨立解決問題,增強自信;鼓勵TA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誤區三:讀書很累,其他事情家長來做

“你只要學習成績好,我就開心了,別的事不用管那麼多,甚至家務活也不用幹”。

家長普遍認為與讀書學習無關的,就不必浪費時間去做。這恰恰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主權利和判斷能力,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正確做法:訓練執行力,提高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家長要從家務活開始,讓孩子感受作為家庭一份子的自主權和責任感,給機會孩子去嘗試解決事情的能力;讓孩子在體驗和試錯中成長,培養獨立執行和判斷能力,增強抗挫能力,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


誤區四:專心讀書,集體活動可免則免

“不要出去打球,容易受傷,專心讀書……”
“別總跟同學出去玩,會心散的。”

孩子如果只知道學習,不參加集體活動,會缺乏與同輩的相處、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容易產生社交恐懼。

正確做法:鼓勵參與,強化合作能力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如夏令營、體育運動等,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團隊活動中,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換位思考,傾聽並理解他人;

在孩子受挫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停止抱怨,引導孩子管理好情緒。


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沒有獨立性。

教子用良方,家長正確引導和教育。

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才能讓孩子成為真正有思想的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廣東智慧青少年宮(gdzhqsng),獲取更多教育、育兒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