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身心病苦的根源是什么?

古易轩




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知足,身心自在″。

人生世间,可以讲一切皆苦,"八苦交煎″,生丶老丶病丶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色受想行识)炽盛。苦是苦,乐也是苦,无常变灭,时时处处事事,辛苦遍尝,不见恒乐!

为什么?根源只有一个,"贪欲心"。一切法从心想生,然而有几个人"想″觉悟成佛?愿放弃名丶利丶情?不说前生,不说后世,今生自懂事起,回头想想,有几个人是心地清净,"无我"丶"无我所″?一个"我"字,累你一生。你说了,不为我想,何以生存?问题是一个度的把握。所谓"贪″,是一个无厌足,无止境,不能"少欲知足"也。就别说能够大公无私,纯净无染了。病苦之根源,实在无其他。

病苦烦恼之人生的基本表现,不外乎由"贪丶嗔丶痴丶慢丶疑″之心,生起"财丶色丶名丶食丶睡″之习气执着,造"杀丶盗丶淫丶妄丶酒"之恶业,感"生丶老丶病丶死″诸苦报恶果。

归根结底,只是个"贪″之欲望。如果研究宇宙形成之爆炸"奇点″的话,我看這个"贪″字就是。由此一心生万法,演绎了斗争坚固的人生戏剧。实在说,"贪欲心″为万恶之源,苦报之根因。

咱简单举一例说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這一现象吧!现在的人之饮食,其摄入品类之多,之丰富,其量之大,完全超过了人体所需之基本营养须求之标准。不是活命养生,绝大比例占据的是享受,是口腹之欲。肉食丶飲酒,暴飲丶暴食,无度丶无量丶非时,焉能不积累成病?为一己之名利,起嗔心嫉妒愤恨,纵容自己不良习气,口无遮揽,乱说乱道,而造口业致恶果的事例,不胜枚举。

罗列总结,比比皆是,罄竹难书。现实人生,司空见惯。只是不反思,不省悟而已。

佛法喻此为"苦海",劝导众生回头是岸。其根本度人的方便就是"勤修戒丶定丶慧"三无漏学,"息灭贪丶嗔丶痴"三毒烦恼。看破丶放下。破贪欲迷执,开悟无明烦恼,从而离苦得乐!


真空妙有无量寿


人生的病苦也须要我们自己去呵护,不要事事斤斤计较,要笑对人生,心宽如己,坦然自诺,伪心事不做,为法事不干,生活自然还你心静安宁。

人生有三难、八苦、五欲;这些可在佛书中查找,我这就不做长篇大论,简单阐述一下,

三难、八苦、五欲;简称一字为“贪”,古语说过人心不足蛇几吞象,贪心之人不满足现状,总是和人攀比,所以活得很累,往往心魔加大,心魔越大就越病苦,世间上的钱财,不是你想得就能得到,时间上的美人不是你想拥抱就能拥抱。总之心越大,病苦就越多,落下一生病痛也是不用其说。


要想摆掉病苦缠身,首先放下贪念,是其身心得到开朗,以善念去战胜贪念,从而是,身心病苦自然托离苦海,荡然无存。


情伤问答


身心病苦的根源是什么?

寻根问源,归根其身心就是人们的欲望,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他的痛苦就无休无止,永不满足,只要一个人对其自身所需满足,那他的痛苦必然少之许多。

所谓病苦,人们的一种恐惧,对其生存的恐惧,害怕失去自已有限的生命,人们为了使自已生活的舒适,身体上得到更多的愉悦,而对病痛所产生的畏惧感。

不管我们怎么认为和理解,都应尊循自然规律,做到心静坦然,知足常乐,看淡得失,平静如水,一切随缘。



爱让世界充满美好


身心疾苦的根源是什么?一个人身心疾苦的原因有好多:外因有:与本人的遗传基因有关,与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关,与本人的名字有关,与本人的阴宅阳宅地有关。内因是:自己的前世因果债务多,业力重,还有就是本世自己的所做所为,即自己的欲望多而且又高,还有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样样俱全,样样都好,比别人强,争强好胜,攀比心强,心胸不开阔,不大度,爱生气,爱发脾气,气大伤身,气是杀人刚刀。生活不能一味地向前看,向后看不如自己的万万千,比自己强的千千万万,懂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该放下的就得放下。要心胸开阔些,不要斤斤计较,不要争强好胜,多行善事,多看积极向上快乐的正能量的书籍,这样身心疾苦会改变的。


行者唯我独行


朋友提出的问题,让人颇费心思,因为,一个人的身心病苦的根源是来之多个方面的,咱只是一位农民,知识见解贪乏,在这里只能做一简单概述。我认为,身心病苦的根源有相当的一部分是生理上遗传和性格的影响所致,例如:癌症、肝病、高血压、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硬化等等。再者,一个人的心理因素及情绪变化仿佛是生命的指挥棒。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喜怒哀乐,不仅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刺激的主观反映,而且往往决定着他的生死存亡。精神科专家认为,任何感情变化的时候,人体最高司令部大脑都在忙着调兵遣将,继而导致心率、血压、呼吸、代谢、体温的一系列复杂变化。纵然颜面上不过轻起涟漪,内部世界却在翻江倒海。因此,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心里素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应对身心病苦根源的有力保障!


蓝天无垠666


业力。业,是人上一世,甚或是上几世所做恶事的果,又是这一世所有恶果的因。有人会发现,经得多了,见得广了,人的心胸就开阔了,对一些小灾难也不计较了。其实心胸开阔是一个方面,而业力的损耗才是主要的。有难就是在消业,难多,业消的就快。人业力少了,难也少了,人的心胸也就开了。


古往今来之传统


除了贪嗔痴慢疑五种病毒,就是往夕无明欠下的孽债因缘聚足感得的果报。


开启自性之光


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异,才是悲苦的因。

不妨降低期望,把大目标换作一个个小座标;

实现一份小座标,恢复一份信心,收获一份

希望。

付出与收获往往不成比例;

但心中只要还有希望,

那一切皆有可能!

当你热血沸腾,愁苦自然烟消云散。

奋斗不止,生命不止。


流liu西瓜


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身体生病可以医治,心里生病药物是治不好的。

人生活在凡尘俗事,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每天会有烦恼出现,在这浮躁的世界里,有一颗安定的心尤为可贵,不攀比,过的自在随心,想法越多的人越容易失去,有时候真的会怕什么就会来什么,如果在某一时段诸事不顺时,我们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向内看,看透自己的内心,一切会有所顿悟,古人尚且能够一日三省,心病还需心药医,不能太过执念,偏执,做一个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人。

大雨不润无根之草,佛不渡无缘之人。㊗️朋友们一切顺心,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红霞新零售


存在是身心病苦的根源,你不存在,自然就不会有身心病苦!所以,这个提问没有任何意义!

什么欲望是身心病苦的根源等等,都是废话!身心病苦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关键是如何面对这种现象。欲望有本欲与生欲之分,不能满足本欲的需求,身要病心要苦,这是必然的!期望身无病,是一种欲望;期望心不苦也是一种欲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