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与“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

与“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

与“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

“我的粉仔”,温雪仪这么称呼来她的门诊戒毒的“瘾君子”们,带着点自然流露出的亲昵。恐惧、排斥、鄙视,这些正常人面对吸毒者常见的情绪,在她身上,已经十多年没有发生。作为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美沙酮门诊及禁毒办主任,如果这些“人之常情”在她身上出现,那就是她的不称职。“我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我是医生,他们是患者,值得我帮助、需要我同情的患者。”温雪仪说,她相信每一个来看她门诊的“粉仔”,都有一颗想改变的心。

有人称温雪仪是同“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她同时也是三院康复病区主管医师,康复病区长期住着68名精神障碍患者,每天去查房,他们都会热情地围着她,“求关注求表扬”。温雪仪开玩笑说,自己是“被68个男人宠爱的女人”。曾经还有轻生的心理障碍少年,在她的帮助下打开心扉,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她“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在2018年清远市“时代新人与先进模范评选”活动中,温雪仪被评为“最美医生”。

与“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

2018年12月11日,温雪仪与她的病人做游戏。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

“瘾君子”叫她 “仪姐”

那是他们的“希望女神”

幸福:当年戒断成功的“瘾君子”,抱着新生的宝宝来谢她

朋友有时候会开玩笑:仪姐可不能惹,她“黑白两道”通吃,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跑出个“社会人”磕头!这背后,其实有一个故事。

2009年,小偷还比较猖獗,某天温雪仪和闺蜜一起逛街,在弥敦道公交车站附近,闺蜜的手机被抢了。她们赶紧大喊“有贼”,大步追过去。彼时,不法分子多团伙作案,抢手机的小偷有个“接头人”,听到声音后,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接过手机继续奔逃,而是做了个谁都没想到的动作——押着同伙一起来到温雪仪面前跪下,归还了手机。

“接头人”是刚到温雪仪的美沙酮门诊服药没多久的“瘾君子”,他听出了她的声音。

“不要报警,给我们个机会吧!”他磕着头流着泪恳求温雪仪。

温雪仪答应了,为此还和闺蜜大吵了一架。闺蜜认为这是放虎归山:“瘾君子”的话,能信么?

“每一个主动来美沙酮门诊的人,都有一颗想变好的心。”她坚信。

温雪仪没有报警,只是鼓励他们好好做人。后来,“接头人”又来美沙酮门诊服药,她也一如既往地耐心以待,进行心理疏导,讲一些成功戒断的案例,鼓励他坚持服药。

后来,小伙子成功戒毒,开了家档口卖水产,前几年结了婚,专门抱了新出生的宝宝来给温雪仪看看,感谢她给予的新的人生。

这是温雪仪感到最安慰的时刻。看到曾经因误入歧途而被摧毁的人生,可以在自己的帮助下得以重建,这是她坚持的力量和意义。

在11年的美沙酮门诊岁月里,这样的故事并不止一次发生。

一位30岁的年轻人,征地拆迁后一夜暴富,在“朋友”的引诱下,染上毒瘾,最后败完家财,为筹集毒资,将家里的煤气罐都卖了。来美沙酮门诊后,坚持服药,2014年,成功戒毒后开了个小店,还招了两个同样情况稳定的戒毒人员去做工。

“坚持服药的戒毒人员,不再复吸,还是有回归正常生活的可能性。”温雪仪说。这也是她无数次用来鼓励吸毒人员戒毒的话语和案例。

秘笈:她叫他们“我的粉仔”,用“专业素养”战胜“人之常情”

大众眼中的“瘾君子”,总是和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为了筹集毒资偷盗抢劫,对父母拳脚相向,泯灭人性……这些,都让人们在面对这个群体时,难免带着恐惧、排斥、鄙视等负面情绪,避之唯恐不及。

而温雪仪提起前来美沙酮门诊服药的吸毒人员时,会很自然地叫他们“我的粉仔”,带着些亲昵的意味。

“我和他们是医患关系,就是以医生对待患者的心态去跟他们相处。”温雪仪说。在她心里,吸毒人员也是需要同情、值得去帮助的患者,她必须保证他们在她的美沙酮门诊,接收到的是正常的眼光。“如果我也像寻常人一样看待他们,我没办法做好我的工作,那就是我的失职。”

其实,在成为一名美沙酮门诊医生以前,温雪仪对吸毒人员也抱着恐惧和排斥。

从医21年,2007年,清远开设首家国家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温雪仪成为第一位医生。

起初是出于职业要求,渐渐的,就成为她内心里真实的感知。“满手针孔,一看就是吸毒人员,看到阿sir都要绕着走,他们很多其实也是战战兢兢地生活。”随着工作的深入,温雪仪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了吸毒人员的生存状态,见识了他们“点瘾”时的痛苦,知道他们中很多人是受人坑害,或一时失足,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心中也生出了更多的悲悯和责任感。

“瘾君子”很多都有梅毒、艾滋,93%以上带有丙肝。在出门诊时,温雪仪也会教她的“粉仔”,怎么服药,怎么减少病情传播,如,发生性行为时要戴避孕套,迫不得已去“偷吃”,千万不能共用针头等。

据介绍,在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开设美沙酮门诊以来,在温雪仪接诊的患者中,没有新发艾滋病。

坚持:家人绝望称“死了更好”,她却说“给我一两个月时间”

这份悲悯和责任感,也让她在工作中多了些“冒险属性”。

“粉仔”有没有每天服药,有没有偷吸,很好判断:尿检呈阳性会揭穿所有的谎言。在患者出现反复时,温雪仪就要给他们打电话、做家访、开座谈会。

但这样的家访并不总是受欢迎。

“死了更好!”有一次,她去一个吸毒者的家中,被其亲属赶了出来。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后,面对屡教不改,为了筹集毒资六亲不认的“瘾君子”,家人彻底绝望,选择了放弃。

“你给我一个月时间,我不强迫你改变你的看法,但是,也给个机会让我试试。”温雪仪做家属的工作。

温雪仪让家属秘密记一本账,记录下他每日的点滴,对比是否正发生着变化。她同时也告诉“粉仔”:连你的亲人都要放弃你了,神憎鬼厌,你真的要这样下去么?你家才你一个儿子,你才30多岁,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我们试过了不行再放弃好不好?

她还要求“粉仔”,每天和家人一起吃一顿饭,聊天15分钟,或陪看电视半小时,让他恢复对外界的感知与兴趣,同时,用成功戒断的案例,鼓励其建立长期治疗的信心。

有时候“粉仔”也会“偷吃”,这时候,她依旧以鼓励为主,将其作为正常的患者对待,保持尊重和耐心。但是,美沙酮门诊的医生也是特殊医生,面对“瘾君子”这群特殊的患者,光“宠”可不行,对待他们必须是尊重但又保持威严。

不过,也有很多温雪仪也束手无策的时刻。美沙酮仅对海洛因、鸦片有效,新型毒品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这是温雪仪最大的遗憾。“K粉、冰毒、摇头丸等,很多人因为它们发作起来没那么痛苦,就以为没那么上瘾,但实际上毒品对大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温雪仪提醒,毒品面前容不下侥幸心理,必须时刻筑牢心理防线。

与“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

2018年12月11日,温雪仪给病人检查身体。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

精神障碍患者唤她“妈妈”

她在他们心中照进阳光

专业:9岁男童染毒家属无人知,她“赶”出孩子家长找症结

“很多人以为毒品离我们很远,但毒品之祸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温雪仪如是说。

曾经,有家长带着8岁的孩子来找她进行心理咨询,男童不想上学,每天发脾气、摔东西,他们认为孩子可能是出现了心理疾病。

虽然觉得不可置信,但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温雪仪还是怀疑,男童可能是沾染上了毒品。“孩子有没有花钱特别多?”“有没有经常一个人呆着不知道做什么?”她开始了各种“引诱”问话,但家长都没有朝这方面怀疑。

“孩子有没有可能接触到毒品?”最后,她只好直接提问。

孩子的母亲顿时激动起来:“他那么小,怎么可能知道这个!”把温雪仪骂了一通。但是,温雪仪没有理会家长的态度,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她一直紧盯着男童的眼睛,发现他的眼神躲闪起来。

心里有了底,温雪仪示意家长暂时离开,让她和男童单独聊聊。果然,孩子嗫嚅承认,在别人的引诱下,自己接触了毒品。而男童的父母回去询问亲戚,才发现孩子以零花钱不够为名,向长辈“搜刮”了一圈,因为都只开口要数十元,数额不大,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和警惕。

摸清情况后,家长为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在药物辅助下为孩子戒毒,最终,孩子重返校园,现在已经念小学五年级了。

感动:为轻生心理障碍少年解心结,他说“我能叫你妈妈吗?”

在开展美沙酮门诊的同时,温雪仪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现在是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病区主管医师。

温雪仪所在的三院康复病区,是慢性病区,多老弱病残,70岁以上的老人有6个,这里的病人有个共同点——低智。“既是医生,又是保姆,两者都做好了,就是好医生。”在这里,她给自己如此定位,努力地给患者们细致的护理和关怀。

康复病区长期住着的有68名精神障碍患者,他们中有些停留在小孩子的智商,有些年老体弱,温雪仪去查房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求关注求表扬”,而温雪仪,也总是像对待普通人那样,和他们打招呼、开玩笑,这时,病房会传出阵阵笑声。“我是被68个男人宠爱的女人。”温雪仪玩笑着形容。

丰富的精神科临床经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心怀的温柔与慈悲一起,让温雪仪也成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灵守护神。

几年前,一位母亲在朋友的介绍下带着女儿来向温雪仪求救:女儿从小成绩优异,母亲期待值很高,要求她必须考上华师附中。渐渐的,女儿产生了恐惧心理,担心考不上会让母亲没面子,渐渐变得不爱说话。初三时,几次模考成绩都不尽如人意,母亲看到成绩单都会严厉批评和教育。女孩越来越压抑,而母亲只以为是学习压力大,心情欠佳。

最终,中考失利,女孩割腕自杀。母亲终于发现不对劲。

温雪仪见到女孩时,她完全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住院2天没有开口说一个字,不吃不喝,靠着插胃管维系生命。

那段时间工作比较忙,温雪仪便利用每个下班的时间段,去和女孩聊天,站在她的立场,剖析她的痛苦,以求达到共情的作用。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完全是我在说,她听进去没,听进去多少,我都不知道。”温雪仪回忆。但到第2天时,温雪仪注意到女孩的眼珠子有时会和自己对上,证明她已经开始接收信息。

“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歪曲的。”温雪仪传授“共情”的诀窍。

她解释,正是因为情绪得不到理解、排泄,他们才会去自杀,共情做好了,患者就会产生依恋,觉得医生能够理解自己,才能完成情绪的疏导。

经过数次耐心的心理治疗和对症处理后,女孩哭出声来,说了几天来第一句话,“我能叫你妈妈吗?”那一刻,作为心理医生的温雪仪,也忍不住拥着女孩哭了起来。

后来,经过规范治疗,女孩顺利地考上重点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每天醒来想三件最美好的事

坚决不带着负面情绪过夜

当然,作为一名十余年来每个工作日都在和“瘾君子”和“精神障碍患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患者总是特殊病人,而家属有时候也会不理解,这都会加予她许多负性情绪。温雪仪应对的诀窍,是及时排解,不让负性情绪过夜。

不开心的时候,她会去打场羽毛球,洒汗永远是最好的解压方式。感觉到很疲倦的时候,她会戴着耳机听音乐,将自己与世界隔绝,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慢慢找回内心的宁静。

温雪仪还有个小绝招:每天晚上睡觉前,理顺一天的事,在第二天睁开眼时,找三件让自己觉得开心的事:一份美味的食物、一张漂亮的床单、一个值得期待的人……这些生活的小细节,因为这份仪式感,有了更多的可爱。

“做我们这一行,成就感来得比较漫长。”温雪仪谈到,看美沙酮门诊和精神病科,不像外科医生,完成一台手术就能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要数年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但她依然相信这一切的意义,并且愿意“苦中作乐”。

在采访结束的当口,温雪仪到美沙酮门诊巡视,就意外遇到了一名“粉仔”:不是来服药,而是专门来送锦旗。他有哮喘,在不久之前,来门诊服药时病发,温雪仪看到后,完全没有顾忌他吸毒人员的身份,冲上去一把抱住他,为其实施急救,又将他送到综合医院接受治疗。

“仪姐是救了我的命的。”现场,程先生将锦旗送给温雪仪,大大鞠了个躬。为了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他打破了吸毒者送锦旗匿名的习俗,郑重署下了自己的全名。

那一刻,温雪仪灿烂地笑着,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得像个孩子。

采写 | 清远日报记者 岳超群 通讯员 莫菊英

校对 | 喵果果

清远政务新媒体合作

与“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

清远日报

清远发布

清远政协

清远政法

平安清远

清城

食品药品监管

乡村新闻官

清远廉信

清远

扫黑除恶

清远金融

连州旅游

清远政线

阳山发布

清远组工

清远三农

清远妇联

清远人大

清远宣传

清远税务

北江

与“瘾君子”和“精神病”打交道的女医生温雪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