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Stakeholder這個概念,目前國內主要翻譯為利益相關方。它的第一次出現,是在1983年的斯坦福研究學會的一篇內部備忘錄上。這個概念是基於公司為基本出發點的,也就是說從公司的角度向四周看。作為這家公司的利益相關方,是這樣的一個成員:這個成員存在於這樣的一個團組之中,沒有這個團組中的組織的支持,公司將無法存在

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理論被R. Edward Freeman接受並進行了發展。R. Edward Freeman生於1951年,是一位美國的哲學家和企業管理學家,就職於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學院,因其在企業管理和利益相關方的研究而聞名。

從那時起,企業的利益相關方理論就逐漸的被企業界和學術界所認可,在戰略管理、企業管理、業務目標和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指導價值。企業,通過參與商業活動,可以影響或者被利益相關方所影響。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本書,是有美國的著名的被譽為“現代營銷之父”的Philip Kotler所著。

今天,我們想借用這個概念,來聊一聊銷售人員的stakeholder,看看在整個的職場環境下,銷售人員應該怎樣與利益相關方建立一種良性的共生和成長的關係。

中國有句古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說的是如果需要幹成點什麼事情,能力再強的人也需要他人的幫助。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現代職場,早已經實現了基於組織架構的分工合作體系,不同職能之間的合作,基於企業對崗位的定義和要求。

在以生產為導向的時代,公司的視角大多集中在公司的內部,將每一種工作模式進行最優化設計,並且將其發揮到極致。

在工業化的初期,這種模式,極大地提高了組織和個體的生產效率。而如今,這種分工合作體制極致化的結果,變成了一種限制。這種限制,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內部管理成本,而另一方面,固化了企業裡有血有肉個體的能動性和創造力。所謂的管理體制和大公司病,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這種現代管理體系的副產品。

雖然,從通常意義上來說,這一頑疾的存在對個體的發展存在著負面的影響。但是,這種體系下的現狀並不是鐵板一塊。今天,想從一個銷售工程師的角度出發,看看如何利用利益相關方的概念,去指導日常的工作,使得個體在這種桎梏之下,有一定的輾轉騰挪的空間,得到成長。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銷售工程師在銷售過程中,需要得到其他人員和部門的支持,如果僅僅將這些支持定義為這些人員的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可以想象,得到的所謂公事公辦的結果會如何。

於是,相關人員給出了“平均化”的資源和能力,銷售工程師得到了“平均化”的支持,然後,在市場上體現出來的是“平均化”的競爭力,最終得到的,是“平均化”的銷售成功率。

現代的合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價值或者利益交換的過程。“你有什麼,你能給我什麼,我有什麼,我能給你什麼”,其實是隱含在所謂分工合作背後的真實而冷酷的現實。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為了獲取更多內部資源的支持,就某個銷售工程師而言,需要得到超過“平均化”的支持。一般來說,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我們通常的套路是和相關部門的人員搞好關係。我不否認這種方式的有效性,但是,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給對方,給自己更有價值的收穫呢?

為了達到更好的支持結果,銷售工程師應該如何破局?在與他人的交互過程中,你可以給別人什麼?在溝通過程中,銷售工程師用來指導自己的核心價值原則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繼續思考。

想想我們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場景。媽媽很委屈地對孩子說,我費心費力給你做了那麼多好吃的,你怎麼不好好吃呢?孩子一臉的不高興,我不愛吃!

母親追求營養,孩子追求口感,這其中,肯定能有一個契合點,只不過雙方沒有之前達成一個共識而已。

回到我們的問題上,和我們有關的利益相關者,在和我們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的過程中,什麼才是他們最想要的?我們的需求是得到他們最大的支持,而他們的需求是什麼?這其中,是否能找到一個契合點呢?

1、構建意義

人們都喜歡參與有價值的事情,或者創新的事情,感覺自己是其中的一員很重要。這就對自己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

首先,你乾的事情是否有意義。

在銷售的過程中,你是基於價格進行的銷售的,還是基於客戶的需求進行的?

你的客戶是否是行業的知名客戶,提出來有一定的價值,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那種自帶傳播效應的客戶?

你所要做的事情,只是需要簡單地重複,還是做好了,在公司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這件事情成功之後,TA能否有一種作為團隊一員的榮譽感?這種意義感和榮譽感,是推動別人與你合作的重要動力之一。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其次,就是你如何證明給別人這件事情的意義了。

如果這些意義沉澱在你的腦海中,那麼對於別人,沒有任何價值可言。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將這種意義明確無誤地表達出來,使得對方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如同講故事一樣,你可以將其因、經過、結果和盤托出,你也可以詳盡描述其中的細節。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將一個很普通的事情講的很好笑,有的人,能將一個很好笑的笑話講的讓別人感覺莫名其妙。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第三,就是參與感。

一個事件的成功,領導者固然重要,但是參與者的參與度也是和結果的成效有直接的關係

大家一起推車,人是都在呢,每個人可以選擇稍稍出力,也可以選擇拼盡全力,結果自然也會不同。

在認知上,如果TA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幹活的”,和TA認為自己是實現目標的團隊的一員,其結果,我們用腳後跟都能想得到。

如何能讓對方體驗到這一點,就需要銷售工程師在日常中不斷的磨練了。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2、成長

對個體而言,從長遠看,什麼是最重要的?

我的答案是,成長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基本準則

對我而言,經歷是為了獲得處理相關問題的經驗,而經驗地積累、提高和打磨是為了獲得某種能力。下一次的經歷是檢驗上一次學習的效果,目的是修正並提高相關的能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順著這個角度出發,如果,我可以給予和我合作者成長的機會,是否也會引起這些人的興趣,從而得到更多更好地支持呢?如果別人給我這樣的機會,我會樂於並欣然的接受的。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既然如此,或許,給予對方成長,帶給對方成長機會,由此實現自己和對方的共同成長,就是銷售工程師在與他人合作並獲得支持時的最佳戰略。

你從客戶角度提出的問題,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應用就可以完成的,還是需要進行一定地開發,而且相關人員的開發對未來有價值,對公司是一種突破,對個體是一種提高。

我們其實和孩子一樣,害怕的不是挑戰,而是無聊。在挑戰的過程中,自我提升可以帶來極大的樂趣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TED上有一個分享,名稱是:Flow, the secret tohappiness(心流,幸福的秘密)。

其中提到了一個觀點:

當挑戰和我們的能力相匹配,甚至挑戰略高於我們的能力,這個時候,我們相對容易地會獲得一種flow(心流,類似於一種忘我的全情投入)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和我們的幸福感正相關的。

如果我們能給對方帶來一點高於他們現有能力的挑戰,豈不是在送幸福給他們嗎?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3、完成TA的目標

直接目標,KPI(關鍵績效考核指標)。大型組織的考核體制一般都是基於KPI進行的,而KPI都是和獎金直接掛鉤的。瞭解TA的KPI內容,將你所需要TA幫助你完成的目標和TA的KPI完成建立關聯,幫助TA更好的完成績效指標,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直接在給TA錢啊。

深層次需求:在職業化的表象背後,每個人都有一個能被感動的地方。找到那些地方,並且在溝通的過程中,真誠的體現出來,用自己的行為方式滿足TA的這些需求。

有的人需要反饋,那麼,在TA給你幫助後,你能否給予TA真誠的讚揚,對其付出表示感謝;

有的人喜歡和諧的人際關係,那麼,在TA給予你支持的同時,你可否帶給TA那種關係有所增強的感覺?

有的人需要被別人認可,那麼,在適當的時候,你能否將TA的付出與你的成功聯繫起來,並在公開場合對其表示感謝呢?能否將TA的突出表現,告知TA的直屬領導呢?

通過以上三個層面,將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和自己需要實現的目標結合起來,相比較那種單純的希望從關係層面完成價值交換的方式,要高級、高效和優雅得多。

讓我們一起成長 | 銷售工程師如何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