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人云:“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有理嗎?

古人云:“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有理嗎?

在現在,很多農村的家庭還會養一些雞、鴨、狗這類的家畜。而在古代時期,由於人們可以食用的食物有限,所以我們的古人們也大量的飼養著這些家畜。因為這些家畜也陪伴著人們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我們的古人們也總結了很多關於這些家畜的俗語。

比如說,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雞不過六,犬不過八”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養過六年,養狗不能養過八年。為何我們的古人要這樣說呢?

古人云:“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有理嗎?

《易妖》是一本專講世上妖異之象的古籍,從三國兩晉的時候就開始流行。這裡的“妖”所說的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妖怪,而是不合常理的皆為妖。古人們認為,只要出現了不合常理的事情,那便是世間即將大亂的徵兆。而這句“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出自於這本《易妖》的理論。

《易妖》中記載著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位富裕的老翁,家裡養了一隻白犬。老翁十分的喜愛這隻白犬,自己到哪裡都要把這隻白犬給帶上。有一天老翁突然暴斃生亡,他的兒女於是就把老翁給厚葬了。

古人云:“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有理嗎?

但葬下老翁後卻發現老翁的那隻白犬也不見了。當時人們只不過以為那隻白犬與老翁的感情太好,看到老翁不見了於是它也離開了。一年之後,很怪異的是,老翁突然“復活”歸來了。他的兒女很高興但也很忐忑,他們問老翁怎麼會突然活了?老翁告訴他們一位道士機緣巧合的路過了自己的墳墓邊救了自己,之後自己就跟著他遍歷河山直至今日才回。兒女們不疑有他,欣然接受了這個解釋。“復活”的老翁又過上了之前的生活,只是現在他的身邊並沒有那隻白犬。

古人云:“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有理嗎?

有一天,恰逢老翁的生日,大家都很高興,所以喝的很醉。這個時候人們卻發現本來喝的很醉躺在搖椅上的老翁變成了以前那隻白犬。這下子很多人的醉酒都不被嚇醒了,這還得了,狗成精了!於是他們趁著狗大醉把它給大卸八塊,用火給燒燬了。

在舊社會,對於這樣的故事人們深信不疑。他們認為家中飼養的雞犬家畜,都不能把它們養活的太久了。因為一旦讓它們與人類相處的時間太長,每天都和人們接觸,人們說話它們聽著,人們做事它們看著,久而久之它們就會通了人性,時間長了甚至還會成精做危害人類的事。

古人云:“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有理嗎?

不過,這要是放在現在的時代背景的話就顯得沒什麼道理了。我們要相信科學,要是動物養的時間長了就會成精那麼現在誰還養家畜啊,難道等著把它們養成精之後代替自己生活嗎?

古人云:“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總結的有理嗎?

不過,一般來說這雞、狗的壽命也就十來年左右,它們也的確活不了太長的時間,我們在養這些動物的時候要用心去養它。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莫要想著背道而馳,這大概也是老祖宗們真正想從這句俗語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