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閻錫山與袁世凱之間有什麼瓜葛恩怨,為什麼閻錫山會怕袁世凱?

貓眼觀史


1913年10月,雲南都督、滇軍領袖蔡鍔將軍接到袁世凱一封進京任職的電報,就得乖乖前往北京被軟禁起來,於是才有了與“小鳳仙”的香豔故事,直到兩年後逃離才打響護國討袁的第一槍;而奉軍首領張作霖“張大帥”在晉見袁世凱時,更是偽裝成傻里傻氣的關外老粗,才讓袁世凱放下戒心,得以繼續發展其“東北王”的勢力。



(閻錫山)

邊陲地區的大小軍閥尚且如此,何況與京津近在咫尺的山西都督閻錫山呢?不光是他怕,是普遍都怕,至少在袁世凱貿然稱帝之前,沒有任何一個軍閥敢公開與袁世凱及其北洋軍為敵,也沒有哪個省份敢公開抗拒北洋政府的命令,因為這個時期的袁世凱,確實是一個“無敵”的存在。

首先是軍事實力,從1912年起袁世凱便開始大肆擴軍,以當時精銳的北洋六鎮為基礎,將之前的鎮、協、標更改為“師旅團”,增編12個師和16個混成旅,使北洋軍的嫡系部隊達到20萬人以上;而到了1916年初,由北洋政府直轄或依附的軍隊總計有33個陸軍師、97個混成旅(部分騎兵或步兵旅)、33個混成團,總兵力高達120萬人,其中袁世凱的嫡系部隊將近半數。



(袁世凱)

其次是袁世凱對北洋軍的掌控也比較到位,後來的直系馮國璋、曹錕、皖系的段祺瑞等大將,在袁世凱死前莫不遵其號令。而袁世凱又是合法的“中華民國”大總統,掌握著中央政府的名義和權力,把持著人事任免,惹毛了這位清末民初的“第一政治強人”,誰都沒好果子吃。

1911年10月28日,山西新軍響應武昌發動起義,殺死清廷巡撫成立軍政府,公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閻錫山為“山西都督”。清廷隨即派兵鎮壓,北洋第三鎮曹錕所部攻陷娘子關威脅太原,新成立的山西民軍根本不是對手,閻錫山立即恭恭敬敬上書袁世凱:“如能協同軍民,顛覆帝制”,則必然擁戴其為首任大總統,時“南北議和”開始,北洋軍攻勢稍緩。

閻錫山的精明和圓猾此時體現的淋漓盡致,打是打不過的,那就拍好馬屁先。



(閻錫山)

其實不僅是閻錫山,武昌起義後,已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之所以把首任正式大總統的職位讓給袁世凱,除了袁世凱承諾可以讓清廷退位接受“君主立憲制”之外,革命軍的實力和戰力確實不敵北洋軍,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當時的中國,雖然群雄並起,但沒有一個軍事集團足夠正面對抗北洋軍,自然也包括剛剛主持山西軍政的閻錫山。

南北議和成功後,閻錫山自歸綏南返太原,在途中接到了袁世凱命他停止前進的電令,其實就是不準備承認他山西都督的身份。閻老西權衡利弊認為,北洋軍重兵近在咫尺,袁世凱又是合法的民國一把手,政治天平完全傾斜向袁大頭,來硬的肯定找死,只能繼續示弱和示好。



狡猾的閻錫山抓住了袁世凱的“癢癢肉”,那就是孫中山和袁世凱關於定都之爭,袁世凱不想離開自己的勢力根基前往南京就職,而孫中山為了監督政治對手又堅決不鬆口。閻錫山一面派特使前往北京拜見,一面與孫中山唱起了反調,公開支持定都北京。

袁世凱突然發現,這個五臺小子跟南方革命黨不完全是一夥的,為了拉攏,隨即明令閻錫山為山西都督。



(蔡鍔)

1912年8月同盟會正式更名為“國民黨”,閻錫山發覺袁世凱對國民黨恨之入骨,遂於1913年春公開宣佈脫離國民黨,成為這個黨最早的叛徒之一,同時下令裁撤山西境內國民黨一切分設機構,袁世凱賞其“同武將軍署理山西軍務”。

1915年,依靠雄厚的軍事資本,在各方勢力無人敢捋其鋒的的情況下,袁世凱飄飄然試圖稱帝,閻錫山不但捐款20000大洋給籌備委員會,還立即上表“勸進”,袁世凱閱後大喜,批覆閻錫山“頗有見地”,再賞一等侯。



(閻錫山與孫中山)

即便是蔡鍔武裝討袁開始後,閻錫山仍然不遺餘力地站在袁世凱一邊,通電斥責西南諸省;袁世凱死後,閻錫山話鋒一變,聲稱是根據孫中山的指示,為了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採取的措施,這個民國不倒翁更像一條“變色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也才能統治山西38年之久。

說句題外話,閻錫山不僅是如此對待袁世凱,後來張作霖入主北京政府時,他仍然是這個套路,先行示好,再就任張作霖的“安國軍副總司令”。直到北伐軍興,閻錫山發現奉系軍閥大勢已去時,再次“反正”集體加入國民黨,與馮玉祥共同出兵參加北伐,居然成為第一支進入北京的北伐部隊,見風使舵之本領,獨步天下。

(張作霖)


度度狼gg


閻錫山早期靠革命當上了山西督軍,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袁世凱並不贊同閻錫山做山西老大。

這個時候的閻錫山表現出了驚人的政治天賦,他表示堅決擁護袁世凱做大總統,袁世凱知道以後,對這個年輕人有了好感。

後來蔡鍔,唐繼堯成立發起護國運動,公開反對袁世凱,閻錫山抓住機會擁護北洋政府,駁斥了蔡鍔的言論,這個舉動讓袁世凱接受了閻錫山,從此閻錫山才坐穩了山西老大的位子。

精於算計的老狐狸閻錫山就曾親口回憶過這一幕,閻老西的口氣中充滿了無奈與瑟瑟發抖――按說咱也見過不少國家元首級別的大人物,怎麼見著袁大總統就變得那麼慫呢!那犀利逼人的眼神,那不怒自威的氣度,不得不懼,不得不服!


照閻老西的意思,在袁世凱面前,甭管平時多威風,一見面那絕對是被打回原形,除了覺得自己是透明的,更覺得自己是泥塑土捏的,總之,袁大總統是看得穿你,捏得住你。

除此之外,袁大總統還給人冰火兩重天的感覺,瑟瑟發抖之後總是如釋重負,如釋重負之後又總是心有餘悸―― 跟梟雄見個面,真的至於這樣嗎?

這麼問,那是咱們沒到那個高度,沒到那個境界,要知道,“一面之威”從來都是梟雄的看家馭人術,不說袁世凱這個級別的,就是看些大老闆的各種報道,咱們也是經常能見到這樣的說法,老闆那是如何如何地霸氣懾人!

其實,這都是這些人物有意識無意識地在玩弄“一面之威”的馭人術。

作為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能夠平衡各方勢力,也能震懾各路軍閥,是名副其實的北洋政府老大,閻錫山是打心裡佩服和畏懼袁世凱!


喜歡的點個關注唄!


冷月鉤沉


閻錫山對袁世凱,顯然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怕”字來形容,準確地說是敬畏。

在辛亥革命以前,閻錫山雖然從日本回來以後逐漸掌握了山西的新軍,可是對於袁世凱來說,他仍然只是個無名小卒。閻錫山巧妙地利用清政府將目光聚焦在“武昌起義”的時機,迅速地發起了太原起義,然後坐上了山西都督的寶座,這時的他才有資格出現在袁世凱的視野裡。

閻錫山是用一支槍當上山西都督的,在太原起義成功後推選山西都督時,山西諮議局議長梁善濟眼看便要當選時,閻錫山的心腹張樹幟舉著一支手槍站在臺上讓贊成推選閻為都督的舉手,眾人尷尬了,但是看著張樹幟手裡的槍也只能老老實實投了閻的票。所以,閻錫山當選為都督的過程多少有點不光彩,這也會讓他在初期很難坐穩這個位置。

閻錫山為了坐穩山西都督的位置,便需要一隻強壯的手臂來扶持他,當時最強壯的是誰?無疑是在北京的袁世凱。

在袁世凱派兵將要進攻山西的時候,閻錫山趕緊乖乖地寫信給袁世凱,表示要擁護袁世凱當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收到閻的信後,也滿意地點點頭,算你閻錫山知趣識相。閻錫山也從一個響應孫中山革命號召的“好同志”成為了一個擁護袁世凱的地方軍閥,也是因為袁世凱的支持,閻錫山才能夠坐穩山西“煤老闆”的位置。

實際上,袁世凱同意革命黨人“虛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歸來”的條件投入革命黨的陣營並迫使清帝退位後,當時確實有不少革命黨的高層對袁世凱抱有期許,即便是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也曾有過這種想法。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遇刺殺,在臨死前仍然讓黃興給袁世凱發了封電文:“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宋教仁在臨終前,不僅沒有懷疑是袁世凱刺殺自己,也沒有囑託黃興、廖仲愷等人小心袁世凱,反倒是說出了自己對他的期望,不得不說很讓人感到驚訝。

因為袁世凱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也是一手締造中華民國的人,人們對他抱有期待也是理所應當。

閻錫山,也曾有過這種期待。

於是,閻錫山成為了袁世凱的堅定的追隨者,儘管閻在自己的日記中避開了這些事,但是他對袁世凱的擁護與支持卻是人所周知。

閻錫山對於袁世凱是既畏且敬,畏的自然是袁手裡的權,敬的則是袁世凱對於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對國家的極力保全。

對於袁世凱手裡的權,當時恐怕是沒有人不怕的,但是敬他的人又能有幾個?段祺瑞雖然說是袁世凱的心腹,可是在袁世凱稱帝這件事上,段祺瑞的態度和表現很“誅心”,段在袁的培養下,逐漸羽翼豐滿,雖然還是不敢公然忤逆袁世凱,但是對於袁世凱,卻已經沒有了從前的敬畏。

所以說閻錫山是個有趣的軍閥,是個有情懷的軍閥。

袁世凱說我要稱帝,中國非帝制不能救了,閻錫山點頭說我支持你。在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閻錫山差不多是不遺餘力了,即使是在反對聲如雷般響起後,仍然沒有放棄對袁的支持,在蔡鍔、唐繼堯發兵討袁時,閻錫山痛罵他們“不顧國家”。甚至在袁取消帝制以後,閻錫山仍然在聲討護國軍,宣稱要討伐他們。



如果閻錫山只是單純地怕袁世凱、懾於袁世凱的權威的話,是絕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

如果閻錫山只是單純地怕袁世凱的話,恐怕在蔡鍔舉兵討袁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山西率先響應,然後出其不意、毫不客氣地給袁世凱一個落井下石了。

袁世凱的能力有目共睹,只可惜晚節不保。

閻錫山能夠站在民國政壇幾十年,掌控山西38年,能力自然也是沒得說,只是在袁世凱之後,再沒人值得他去效忠,所以後期的閻錫山只忠於自己。


寧糊塗


袁世凱大權在握的時候,哪個不怕袁世凱,別說是閻錫山,就是張作霖在袁世凱跟前都沒有說話的份。

今天,縱橫就來掰扯掰扯閻錫山和袁世凱之間的關係。

太原新軍起義後,閻錫山與袁世凱的第一次交鋒

在清廷時期袁世凱和閻錫山應該沒有什麼交集,別看閻錫山長的比較土,當年可是個海歸,一直在日本留學,回國的時候,正好袁世凱正好蟄伏在家,到武昌起義後,閻錫山等同盟會成員率領山西新軍奪得山西政權,山西也是辛亥革命中,起義較早並且獲得成功的北方省份。

清廷無力調遣北洋新軍後,請袁世凱重新出山,袁世凱深知山西對京畿的威脅,因此命令北洋第六鎮吳祿貞率部去鎮壓,結果吳祿貞陣前倒戈,在娘子關與閻錫山的新軍組成“燕晉聯軍”,準備回師北京,推翻清廷統治,因此,袁世凱收買吳祿貞的衛隊長,將吳祿貞刺殺,燕晉聯軍出師未捷就解散了,緊接著清廷又派曹錕的第三鎮進犯山西。

閻錫山不敵,讓出太原撤退到綏遠,隨後南北議期間,閻錫山致函袁世凱,表示如果袁世凱能夠推翻帝制,執行共和政體,則擁護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議和完成後,閻錫山想要回到太原,袁世凱根本不買他的賬,電令閻錫山不準前往太原,也就是不承認袁世凱的山西都督。

在這樣的情況下,閻錫山只能向袁世凱輸誠,並且賄賂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向袁世凱疏通,為了獲得袁世凱的信任,閻錫山開始大肆逮捕革命黨人,並且將很多原來同盟會的成員逐出山西,以此向袁世凱投誠。

但是,袁世凱對閻錫山始終為完全信任,反而是任命自己的親信金永到山西執政,閻錫山在此期間只能韜光養晦。

袁世凱稱帝過程中,閻錫山的態度轉變

在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期間,一直在打壓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的軍隊被裁編為一個旅和兩個獨立團,還不到七千人,1915年閻錫山進京述職,開始揣摩袁世凱的心理動態,認為袁世凱想要建立獨裁體制,因此開始擁護君主立憲政體。

在袁世凱稱帝過程中,閻錫山極為配合,聽從調遣,閻錫山的這種行為不能不說有懼怕袁世凱的因素。

當然,閻錫山並不是真的效忠於袁世凱,我們後來透過歷史發現,閻錫山是屬於三個雞蛋上跳舞,沒有對哪一個忠心耿耿過,在擁護袁世凱稱帝的問題的,他實際上是想要維護自己在山西的統治。

在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閻錫山虛與委蛇,等到帝制出現分歧,尤其是蔡鍔在雲南發起護國戰爭後,閻錫山則從中觀望,等袁世凱大勢已去的時候,反而利用山西的資源跟袁世凱談判,獲取更大的利益,暗中卻和南方革命黨人取得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