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中國品牌 變在2019》是《線外邦》年終系列策劃,聚焦中國品牌車企在2019年的得與失、感與悟,與您一同感受在車市下行和市場份額萎縮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品牌在逆境中圖變化、求生存、奔發展、謀明天的甜酸苦辣。

“眼看狼要吃人,我們卻還在內鬥。”

說這句話的,是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時間是今年6月重慶車展期間。朱總這句話中的“狼”,便是今年勢頭生猛的合資品牌,尤其是德系和日系,市場份額已經連漲三年。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同期,中國自主品牌的份額,已經快回到四年前的水平。

根據乘聯會的統計,中國品牌今年1-11月累計市場佔有率為37.7%,比2017年巔峰時期跌了3.7個百分點,等到12月數據出來,會不會回到2015年37.2%的水平,尚不得而知。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各國別車系在中國乘用車銷量中的佔比,今年數據為1-11月累計,數據來源:乘聯會

在這場已經持續了16個月的車市寒冬之中,以長安、長城、吉利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第一陣營,面臨了合資品牌極大的壓力。大眾甚至赤裸裸地推出了廉價的捷達品牌,產品定位和價格都直接殺入自主品牌核心腹地,完全就是闖進後院點火的節奏。

面對合資品牌主動放低身段向下打壓甚至直接分兵側擊的雙線壓力,自主品牌顯然不會坐以待斃。三年前,長城推出了定位中式豪華的WEY品牌,兩年前,吉利帶來了定位運動高端的領克品牌,如今,兩者都已在市場上基本站穩腳跟。

而對於中國自主品牌第一陣營唯一的央企長安,它的應對策略又是怎樣的呢?

答案,就是“一體兩翼”。

二元化結構的新詮釋

2018年4月,長安汽車啟動“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明確提出,長安母品牌(V標),將跟歐尚一起構建乘用車領域“一體兩翼”的二元化格局,兩者在技術層面同宗同源,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佈局不同細分市場,定位上形成高低組合。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如果說,WEY和領克是向上突圍的一種有效路徑,那麼,長安的打法就略有不同。

長安乘用車的“一體兩翼”,其中“一體”指的是長安乘用車本身,包括其全球“六國九地”研發體系、技術儲備、製造品質、驗證標準等,這是旗下各品牌共享的;“兩翼”則是指的V標和歐尚兩大品牌,在共享技術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風格和細節呈現,分別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具體而言,長安V標定位於時尚都市精品車,其設計源於有“設計師搖籃”之稱的 意大利(都靈)設計中心,產品主攻一二三線市場;而歐尚則定位家用和舒適,造型風格出自日本設計中心,產品瞄準三四五線區域。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此前,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20年依然是存量市場的競爭,並且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但這中間也是機會,因為自主品牌一樣也可以分流合資品牌的市場,包括轎車和SUV。”

而且,葉沛在闡釋自己對自主品牌與合資的競爭關係時,還提到了一個“品牌勢能”的說法——在合資品牌主動下行的過程中,這種“品牌勢能”也隨之下來了,而自主品牌通過自身在設計、技術和智能化方面的進步,消費者的接受度也會隨之提升。此消彼長,就是自主品牌的機會。

顯然,面對合資品牌的步步緊逼,長安是有所準備的。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在長安的規劃中,V標作為主力部隊,更多承擔了“正面抗敵”的主要任務,而歐尚更多的是從側面擾敵,對付大眾捷達這樣的低端合資品牌。

確切的說,長安V標的產品定位在10萬-15萬元這塊市場,而歐尚主打8萬-12萬元。同級別的產品,兩個品牌之間保持了2萬-3萬元的距離。以兩大品牌當前最為紅火的CS75 PLUS和歐尚X7為例,前者定價10.69萬-15.49萬元,而後者定價7.77萬-11.77萬元。

如今,CS75 PLUS已經用連續兩個月位居SUV銷量榜次席的優秀表現,壓過了合資領域多年的“神車”途觀,並且月銷量還在持續攀升中。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但對於長安V標而言,10萬-15萬元只是它的主陣地,它在穩固這一價位市場的同時,還必須承擔起向上突圍的任務。目前,我們已經看到CS85 COUPE和CS95在這一“前沿地帶”的活動,雖說效果還無法跟CS75 PLUS這樣的爆款相比,但也算是站住位了——畢竟,15萬-20萬是當前合資品牌的主陣地,至於20萬以上,自主品牌暫時還只能淺嘗輒止。

當然,基於長安在動力總成、智能化等主流技術方面的強大底蘊,自主品牌突破20萬元天花板的日子,相信不會太遠。

至於歐尚品牌,自從去年6月宣佈轉型乘用車以來,經過一年的摸索之後,其定位也就逐漸清晰了,那就是聚焦“精品乘用車”。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以前,我們寄望於原來的商用車老客戶群能帶來穩定的回頭客,但現在看來想得太樂觀了,畢竟老客戶換車週期普遍在5年以上。”長安歐尚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楊光華坦言,“現在我們內部上下都統一了認識,那就是要進入新的人群,也就是年輕精英群體,產品走精品路線。”

歐尚的精品路線,我們從新近上市的X7身上已經能看出端倪,實實在在的品質感,超高的性價比和終身“雙免”政策,50天訂單超2萬,已經讓捷達為首的廉價合資品牌感受到了壓力。

而且,繼X7熱銷之後,歐尚品牌明年還有一個大招,會在當前8萬-12萬元的價位區間基礎上,進一步向下探,守住長安V標這支主力部隊的側翼。

“一體兩翼”起飛

X7讓歐尚品牌活了,但光靠X7顯然還不足以讓這隻“雲鷹”一飛沖天。

“明年歐尚新產品不止一款,最重要的就是B316。”楊光華透露,B316跟X7形成互補,共同出擊緊湊型SUV市場。動力方面,歐尚B316可能會採用兩種發動機。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看起來,作為長安乘用車“一體兩翼”的另一隻翅膀,歐尚2020年是真的要發力了。

“我們2020年的考核目標已經確定,市場佔有率1%。”楊光華說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沒有絲毫的猶豫。在他看來,1%才算是做到了品牌“立身”的基本要求。

照此目標,就意味著歐尚2020年必須要完成不低於20萬輛的銷量,對比今年的情況(前11個月累計銷量12萬輛,份額為0.65%),就意味著約7萬輛的增量,市場份額增幅更是達50%。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參照前11個月的數據,長安兩大乘用車品牌合計70萬輛,如果最後一個月完成10萬輛銷量,那就會給明年提供一個80萬輛的參照基數。歐尚品牌7萬輛的增量,就相當於為長安汽車貢獻了8.75%的增幅——要知道,按照中汽協的預測,2020年中國車市預計整體降幅在2個百分點。

再加上長安V標的持續發力,長安汽車明年雖說重回百萬銷量略微有點壓力,但想要實現95萬輛卻是比較現實的,甚至逼近百萬也有可能。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為什麼這麼說?

在今年相繼佈局CS系列SUV三款PLUS車型之後,長安汽車V標這塊的銷量,在四季度已經實現同比兩連漲,明年的形勢一片大好。畢竟,CS系列三款PLUS車型正在走上坡路,加之被稱為“202”的全新產品設計語言,再有新能源板塊明年三款新車的密集推出,以及藍鯨動力全新1.5TNE發動機和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明年長安手中可打的牌還真不少。

市場觀察:雙品牌一起發力,長安明年能重回百萬銷量嗎?

▲長安逸動PLUS,脫胎換骨的整體造型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它能夠與合資緊湊型轎車正面硬剛嗎?

說說觀點

11月份,長安汽車“V標”和歐尚加一塊兒同比增長了20.8%,而同期全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4.1%。更重要的,這已經是長安汽車連續兩個月同比環比雙增。看得出,在經歷了一年多的低迷與陣痛之後,長安乘用車“一體兩翼”已經走上正軌。

中國市場的多樣性,決定了企業必須用不同類型的產品去滿足不同喜好的消費者。在汽車圈,長安這種“一體兩翼”的組合,就有點類似於手機界的華為與榮耀——前者已經成為業界大佬,後者憑藉稍低的定位一樣也表現不俗,兩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補。

對於依靠母品牌V標獨闖天下多年的長安汽車而言,歐尚如今能夠獨當一面,其價值更甚於再推一款爆款新車,畢竟,兩條腿跑步,總快過獨腿大俠。更何況,隨著強力產品的陸續就位,歐尚品牌在有了明確的定位和使命之後,長安乘用車“一體兩翼”的二元格局才真正能發揮出1+1大於2的作用。

2020年,長安汽車“V標”志在重返巔峰,而長安歐尚,則要一鳴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