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神奇的溫嶠三寶井 引出太平縣改名為溫嶺縣的趣聞

神奇的溫嶠三寶井 引出太平縣改名為溫嶺縣的趣聞

當街井,即古井甘泉


神奇的溫嶠三寶井 引出太平縣改名為溫嶺縣的趣聞

三寶井


在溫嶺溫嶠鎮,有兩口神奇而聞名全縣的井,一口叫當街井,即古井甘泉,另一口叫三寶井。前者為外井,後者為內井。

這篇文章我來講述三寶井,還引出太平縣改名的歷史趣聞——

相傳很久前,家鄉連續幾年久旱無雨,水田乾裂,地上莊稼枯死,斷粒無收,人們飢寒交迫,一片悽慘。此事,被天上一條名叫三寶的神龍得悉,他頓起愛憐凡間生靈之心,就揹著玉皇聖帝私自下凡,為眾人挖井解難。後來玉皇聖帝發覺三寶擅自下凡,違犯天律,派天兵神將捉拿三寶問罪,三寶得知,立刻騰雲駕霧鑽進井裡,變成一股冬暖夏涼,清澈甘甜的泉水。人們得知,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口井取名為“三寶井”。

且說這口井,不同一般,井口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用一巨石鑿成呈鍋悶狀的井蓋,蓋上有四個圓洞,一次就可以供四個人同時打水,井蓋上,中間豎立著一根二尺來高的方石柱,柱子上刻著描述三寶井冬暖夏涼、水質優美、泉源充足的古人詩句。往井裡看,你定會讚不絕口,三寶井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井底的小石子;三寶井的水真滿啊!滿得不用繩子拴住鉛桶就可提水;三寶井的水真奇呵!奇得四季八節井水不會淺也不滿,奇得碰見大旱天,別的井都快乾見底了,可是三寶井的水依然滿滿地供人們日夜川流不息地享用。三寶井的水真神,神在夏天,你只要喝上它一口,頓覺清涼甘甜,舒心爽氣,回味無窮。神在冬天,水井中,噴吐出縷縷乳白色的熱氣,只要你把手伸進井口或水中,就覺得一股熱流傳入手中,引人心曠神怡,暖和極了。

神奇的三寶井,還引出一起太平縣易名溫嶺縣的趣聞,相傳早時全國以太平縣為名的縣府有五六個之多,過去,交通不便,常常地名混淆,行文誤事,民國3年(1914)間,北洋政府建議太平縣易名,當時,溫嶺街人(溫嶺街即溫嶠鎮俗稱,“嶠—嶺”字義相通)王仲行在北京當參議員,為仿古人揚名,極力建議太平縣改為溫嶺縣,他以溫嶺“嶠山”有東西兩峰,東大西小,且有大嶺小嶺之分,其地常燠小寒、四季溫和、山清水秀,東有“鸞鳳朝陽”樣景,南有“龍虎把門”之勢,西有“丹邱列仙”聖境,北有“樓旗展屏”雄姿;鎮內有“龍靈講舍”、“石龜聖潭”、“焦山晚翠”、“八仙雙峰”、“犀牛望月”、“葉底雙桃”、“雙溪魚唱”等奇峰祥景和當時溫嶺街是臺(州)溫(州)兩府六縣的水陸集貿中心為理由,被北洋政府採納,太平縣自此易名為溫嶺縣。王仲行為使自己更能流芳百世,唆使溫嶺街鄉士秀才極力奏章,使縣城西遷到溫嶺街這一風水寶地,溫嶺街人著手興建城門創造縣城遷入條件(今城門頭裡城址仍可追跡),這時,引起太平縣城(今溫嶺市城關鎮)鄉士秀才的不滿,互擺其“藏龍伏虎石夫人”等地理風水景況理由,相持不下,最後,取二地水土進行比較,溫嶺街人隨取三寶井水和井傍沃土與之相比。傳說太平縣城鄉士秀才得知三寶井水神奇難比,他們將太平的水、土暗施礦物質,以提高水、土比重取勝;貶駁溫嶺街人傑地靈風貌優美,但是,水土輕浮,根基欠實不穩,不及太平縣城優越,而遷址未成。自此,溫嶺街三寶井神奇的名聲大震,聞名縣內外。

古往今來,路過溫嶺街的人,作興要到這裡喝一口三寶井仙泉,舒心爽體。這裡的街巷,也因井而名寶井路,終年車水馬龍,行人連連,煞是熱鬧。神奇的三寶井,至今還有著神話般的韻味和色彩。

當街井 陳劍/攝

三寶井 來自/網絡

源自台州晚報 □陳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