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2歲娃,平時太懂事很少哭鬧,從來不強求買吃的或玩具大人忙就自己玩,看著心疼,這正常嗎?

齊立新


寶媽你有個乖巧懂事的寶寶,我們平時都不喜歡哭鬧的孩子,所以覺得乖巧懂事的寶寶比較招人喜歡,也不鬧人,也好說話,但是這樣的寶寶真的好嗎?


老人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那太懂事的孩子,不會跟別人爭搶,不會哭鬧,他們能有糖吃嗎?真實情況是

1、太懂事的孩子習慣於滿足別人的需求,獲得別人的認可,從而忽略自己的真實意願,內心壓抑,自己其實不開心。


2、太在意別人的感受其實就是討好別人的一種方式,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達,不去爭取,只會順應別人忽略自己。


3、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伴隨的是自卑,容易委屈自己,按部就班,活得小心翼翼。


4、太懂事的孩子沒有創造力,習慣於隱忍和順從,就不再會對事情充滿好奇,也就缺乏了創新的能力。

所以這樣看來,孩子太懂事不一定是件好事,想想孩子如果一生都在討好別人,壓抑自己他的生活能快樂嗎?還好你的寶貝才2歲,好多東西都沒有形成,性格方面還有可能改變一下,你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學會拒絕,告訴他不喜歡的事情可以不做,不願意的事情可以拒絕別人。如果有喜歡的玩具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給他買。


2、教他釋放情緒,教會孩子如果覺得委屈了就哭,別人家的小孩搶你的玩具就搶回來。如果想讓爸爸媽媽陪你玩了就來找爸爸媽媽。


3、多一些陪伴,錢是賺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看到孩子想要的東西就告訴他喜歡哪個可以買。


4、多向孩子表達愛,多跟孩子聊天,2歲的孩子處在語言敏感期,多跟他聊天多鼓勵他做平時不敢做的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我寧願每個孩子都調皮搗蛋,也不願他們太懂事,懂事的孩子身後揹負了太多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快樂的童年,都保留住應有的童真。


我是喜歡分享育兒經驗的麒媽,寶貝讀過的繪本有1000+,我會經常把一些經典和實用的繪本推薦給大家,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麒媽說寶


這位家長,你好,看到你家孩子這麼懂事乖巧,真為你感到幸福。其實,我女兒小的時候也和你家孩子差不多,特別乖巧,有時候看著他們這般懂事,內心就會莫名其妙升起一股心疼的感覺,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你的這種感受。後來經過大量的學習和研究,明白這些都是正常的,我把經驗分享給你:

1、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孩子天生就乖巧懂事,很能為父母著想,面對這種孩子,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允許和愛。比如:家長可以經常帶他們去逛逛超市,告訴孩子:寶貝,你可以選一些你喜歡的零食和玩具,只要在媽媽能力範圍內,都可以給你買。如果媽媽暫時沒有能力,那麼也沒關係,你值得擁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2、  如果孩子喜歡自己玩,我們可以問問他們,如果孩子本身覺得自己玩沒有什麼不好的,那麼作為家長,也就不用太過焦慮了,因為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喜歡安靜地玩耍。比如:我女兒在4歲以前,就特別自己一個人玩,她在玩的過程中會自言自語,非常享受,那麼我們就尊重她,給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當然我也會時不時帶她去遊樂場和小朋友一起玩,她也挺喜歡的。所以說,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自己內心要平衡和淡定,只要孩子覺得自己可以享受這樣的生活,那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3、  多鼓勵孩子主動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並且多帶他們接觸大自然。比如:我們可以約上幾個小朋友,在天氣好的時候,一起去公園的草地上搭搭帳篷,野野營,放放風箏等等。孩子們天生就是喜歡戶外的,多陪他們在草地上奔跑、打滾、嬉鬧,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讓孩子熱愛生活,增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上面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寶貝健康成長。



嘻哈二寶的媽


這是說的我家娃嗎?我家娃3歲以前,特別懂事很少哭鬧,從來不強求買吃的或者玩具,每天都自己在那裡玩,懂事的讓人心疼。帶他去逛超市,他想要什麼東西都會徵求我的意見,我要是說不買,他會立馬放下。不管在那裡玩,餓了就會叫著回家,不在外邊吃。每次晚上看見孩子自己躺著床上蓋上小被子睡覺,總覺得對不起他,覺得可能是自己太忙了,疏遠了他,才會讓他變得如此懂事。現在不行了,上大班了,心眼多了。去超市知道跟我討價還價,知道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大一點你就能夠發現,他沒有小時候的懂事,也變得活潑。開心時會大笑,不高興時也會哭鬧耍潑了。


古韻晨曦


我覺得不正常。

因為我孩子之前也這樣,出去從來也不會提要求,不知道是不會還是不敢,後來發現膽子特別小,社交活動完全沒有,在幼兒園老師都反應完全不跟其他人互動,但是小孩天性應該是看見了喜歡的玩具就會討要,會撒嬌會生氣會調皮,這才是孩子的正常表現,後來我帶孩子去檢查過還好不是自閉症,但是卻是語言發育遲緩,但是也得特別重視不然以後會出問題的,平時要多帶孩子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社交玩耍,建立溝通,不然很難與人溝通,不知道和別人怎麼溝通,以後交不到好朋友,性格會很孤僻,很內向,說嚴重點會產生心理病的。

我帶我孩子經常出去玩,給他買玩具,教他怎麼交朋友,還生了個弟弟給他做伴,現在他會吃醋會撒嬌會談條件,就是組織語言方面還是比同齡的孩子稍微落後一點,趕緊重視起來吧,2歲應該是語言爆發期,多交流多互動,不是2歲的孩子懂事,是缺少交流,缺少語言環境。


立刻開心媽


我就得正常,我的孩子就是這樣的,還沒有兩週歲,有一天剛好路過碰碰車一次一元錢,我問寶貝媽媽請你坐一次也讓你開心開心,他說媽媽碰碰車是給小弟弟妹妹坐的,我長大了不花那錢,其實他的眼睛捨不得挪開碰碰車,那時候我的心說不出什麼滋味。


黃梅嬌


你家寶寶也太乖巧了吧。我家寶寶兩歲多點,一點也不安分,一會不在眼皮底下他就翻箱倒櫃,怪的不能再怪了,想想都頭疼。平常要領寶寶上個超市什麼的,看到喜歡的就要,有一次沒給他買,做夢都哭著要,看著也怪可憐,寶寶是不是被我慣壞了……

聽老人說,太乖巧的寶寶不好,太調皮的寶寶也不好吧,大人整天被氣的要發瘋。如果寶寶很乖巧,大人帶起來也舒心。不管是乖巧的寶寶還是調皮的寶寶,平常多陪陪,多互動就好了,不是有句話說: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就是對寶寶最好的愛。


悟嬗1


過於早熟的小孩子真的很讓人心疼又心酸、我小的時候親身經歷過、喜歡的東西不敢表達、想要的想吃的只能裝作淡漠、因為別的小孩爸媽有錢、自己爸媽辛辛苦苦掙錢不容易、不是不想是不敢開口、印象裡唯一一次跟媽媽說喜歡一個娃娃、媽媽帶我看了半小時、跟我說30多塊錢夠買好幾斤肉了。說完默默抹眼淚、看著周圍的人穿漂亮衣服、吃零食很羨慕、躲在被窩裡抹眼淚、恨自己爸媽的想法都有過、真的小孩子過分成熟、沒有童真是很可悲的


肉肉菇涼vlong


感覺不正常,調皮的孩子最聰明,因為小腦袋在不停的轉啊轉,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無數個為什麼在他心中,表現出的就是調皮淘氣,看看這個動動那個,充滿了新鮮感,自閉症的孩子都老實,很可怕,有一句話說的好,人類的任何發明都是緣於好奇心,記得女兒小時候我就怕她老實不淘氣,結果那淘的啊讓我開心,但絕對是在家人的眼中保證安全的就讓她淘切,那時需要淘氣,而現在她是個淑女,很有教養。


水裡自由自在的魚


我覺得跟孩子年齡小有關係的,看到想要的就要那種意思還不強烈,我家的小時候去超市,從來不亂碰亂拿。但現在3歲多了就不行了,去趟超市看見好吃的想買,看到好玩的想買,你不同意買,她就會有情緒。還有一個可能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有的孩子每次去超市就買玩具,家長如果不拒絕,她就會形成一個習慣。


不畏將來818


什麼是懂事?簡單說就是有教養、有自控能力。公共場合尊重他人,不吵不鬧;能講道理,不無理取鬧;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取得自己的權益,但也能明白且控制自己不必要的慾望;等等。但在文章裡,把這類有教養的行為,同一些因家庭環境而不得已“委曲求全”的行為混淆而談,比如:爸媽習慣暴力,導致孩子不敢提任何要求;女孩子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只有偽裝自己,希望能換取爸媽的歡心;等等。在舉出多個混淆概念的例子後,給個結論,說孩子就該釋放天性,說只有哪些“會哭的孩子才有飯吃”,說懂事的孩子不幸福。這不是在助長爸媽去釋放熊孩子嗎?!這個世界,任何一個人的幸福都是必須建立在遵守世界規則的基礎之上的吧。一個在公共場合懂規矩的孩子,獲得的是所有人的肯定和讚許。一個在公共場合“釋放天性”的孩子,確實是會得到他靠哭鬧換來的東西,但這就叫得到了幸福?一個有自控能力的孩子,他懂得吃糖太多對牙齒不好,於是他每天只吃一兩顆,也督促自己早晚刷牙,於是他每天都能吃到糖,雖然不多,但同時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健康。一個順應自己天性的孩子,不給吃糖就吵鬧,總是一次吃一大袋,也從來不刷牙,因為他的天性覺得刷牙很無趣,結果牙爛了天天疼,這樣是幸福?一個懂得為周圍人考慮的小孩,很多事情表面看上去他當時是謙讓、是自我犧牲,但長遠來看呢?老師、同學都喜歡他,合群、友善、親和力,等等,他的評語上寫滿了這樣的字眼。一個在幼兒園、學校都順應自己天性的孩子,玩具佔為己有、對同學看不順眼就打罵,等等,他的學生時代會充滿幸福?恐怕充滿的是各種批評,甚至處罰吧。這類混淆概念的文章是及其不負責的!小孩子天性是“野”的,爸媽們教育孩子規矩的過程真的很不容易,又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又考驗爸媽自身的教養,而這類教養文章不負責的把“委屈自我”混淆進“懂事”的概念裡,給爸媽們帶來不必要的困惑!這裡,只想告訴所有看這類文章的爸爸媽媽們,事實上,越早培養孩子自控能力,越是在幫孩子打造一根獲得幸福的柺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