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什么是幸福?孔子说是绚烂后的平淡,杜甫说是心灵寄托后的安宁

什么是幸福?孔子说是绚烂后的平淡,杜甫说是心灵寄托后的安宁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后人解释这一段,说所谓绘事后素,以现在人生哲学的观念来说,就是一个人由绚烂归于平淡。孔子可谓一语道出了幸福的真谛。

当绚烂归于平淡,人才能感到生命回归的幸福。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到处找幸福。事实上寻找它的人多,得到它的人少。人们常常以为,在金钱、财产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找到幸福,可是他们忘了,幸福并不是得到什么,它是心灵在感受到自我实现时所处的状态。幸福是自然的,不幸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恐惧、焦虑、紧张。由于我们不能支配自己的思想,多数的人们只是在短暂爆发的时刻才感觉到片刻的幸福,然而,事情过去之后,他们又重新回到日常的状态。

什么是幸福?孔子说是绚烂后的平淡,杜甫说是心灵寄托后的安宁

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内心深处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自尊和虚荣不断膨胀,着了魔一般去同别人攀比。一番折腾下来,尽管钱赚了不少,也终于博得了“别人”羡慕的眼光,但除了在公众场合拥有一两点流光溢彩的光鲜和热闹以外,我们过得其实并没有别人想象得那么好。幸福根本不在这里,幸福不是外物可以给你的

那些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外物之上的人,幸福的大门并不会向他打开。希望自己幸福吗?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你可以让外界事物来决定你的幸福,但你也可以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幸福。这时候,即使生活中发生了各种不幸,也并不会妨碍你去选择幸福。你的生命还在,你的呼吸未停,你还可以看喜欢的书,从中吸取养料,生活中会有很多让你幸福的事。即使其他的暂时还无法做到,至少,我们还拥有把握幸福的能力

什么是幸福?孔子说是绚烂后的平淡,杜甫说是心灵寄托后的安宁

当我们把追求外在的成功或者“过得比别人好”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的时候,就会陷入物质欲望为我们设下的圈套。它像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脱不下来。我们疯狂地转动舞步,一刻也停不下来,尽管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脸上还得挂出幸福的微笑。当我们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终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为人生画上句号时,才发觉这一路的风光和掌声,带来的竟然只是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它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带来的物质愉悦,也不是显赫一时的声名带来的精神满足。幸福只是一种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平淡中嗅出的气息,是体味出美来的态度,一种让人可以在简单中领悟出甜蜜的态度。

什么是幸福?孔子说是绚烂后的平淡,杜甫说是心灵寄托后的安宁

是的,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感谢他人,他将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欢。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感谢生活,他的生活中将没有抱怨,而他也将得到生活的眷顾和宠爱。幸福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哲学范畴,而仅仅是简单的心灵转变。那些充盈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小小细节,都填满了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不一定非要过富有的日子,只要简简单单就好,如果终日围着“利”旋转,便会在“富贵”的诱惑中迷失自我,忘记应坚守的安宁,忘记应持守的“人品”,忘记自己独立的精神人格,终日吃美食喝美酒,沉湎于灯红酒绿的生活。每天早晨,清风拂过,双眼迷蒙,心里充满了难以拂拭的尘埃,时间久了,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趣,除了吃喝玩乐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作,便开始追求刺激,一步步滑向“不义”的深渊。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想要的,人们期待的是毫无心灵负担的幸福,此种幸福该如何获得呢?便是“放下”二字。“放下”不是叫你倾家荡产,也不是自讨苦吃,而是有钱便去做些力所能及地善事,无钱独善其身即可。

什么是幸福?孔子说是绚烂后的平淡,杜甫说是心灵寄托后的安宁

正如杜甫诗中所写:“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老之将至,富贵不过是形状美丽的浮云,飘来飘去,到了头上不会有多么欢喜,没到头上也不会伤心。它来来去去,你且看着,不必太过在意。唯有手中的笔墨是我毕生的挚爱,我以此为幸福,不知老之将至。我们看杜甫是穷困潦倒的,但杜甫心灵却是富有的。

什么是幸福?孔子说是绚烂后的平淡,杜甫说是心灵寄托后的安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