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三位一体”谋篇落笔,城郊街道加速融入都市圈

“三位一体”谋篇落笔,城郊街道加速融入都市圈

姚江畔高品质滨水商住区。

“三位一体”谋篇落笔,城郊街道加速融入都市圈

中体sports城。

“三位一体”谋篇落笔,城郊街道加速融入都市圈

庄桥老街水景。(黄程 摄)

“三位一体”谋篇落笔,城郊街道加速融入都市圈

扫码看更多报道

选题策划:何英杰

“三位一体”谋篇落笔,城郊街道加速融入都市圈

庄桥老街上的沐青轩青瓷文化园。(黄程 摄)

昔日机器轰鸣、工人穿梭,如今宁静优雅、创意迸发。位于江北区庄桥街道的创意1956园区,由宁波变压器厂蝶变为全市最大的庭院式文创园区,成为庄桥由传统老工业集聚地向着都市圈迈进的一个缩影。

庄桥街道是我市典型的城郊街道,辖区范围内有城有乡、有山有水,从核心城区到老镇区再到乡村,渐次分布——

北外环高架以南区域约6平方公里,距离核心城区不足6公里,规划3条地铁贯穿其中,是江北区条件最好、潜力最足、体量最大的城市商圈发展区域,10多年来已完成7个村拆迁,并建成500万平方米住宅和160万平方米商业商务区,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市级主题商圈。

北外环以北的庄桥河两侧约6.8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2个社区,居住约4万人口,街道按照全省小城镇综合整治要求,全面落实“一加强三整治”,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使得老镇旧貌换新颜。

萧甬铁路以北的区域为农村,街道以农旅融合为抓手,依托“童姚马径张铜钿银子好打墙”历史文化和“灵山慈水”的山水景观,加快乡村振兴。

在这样一个多元区域内,如何做好城乡融合文章?庄桥街道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层面着手,“三位一体”全面推进,打造出江北区城乡融合的样板,也为我市众多城郊乡镇街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在城乡融合中留住“老味道”

“各司其职,各放其彩,这是庄桥根据自身特点推进城乡融合的基调。”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田向杰说,城乡融合并不意味着面貌完全一致,而是区域品质和群众生活方式、幸福感的提升,“在城乡融合推进过程中,我们不提倡大拆大建,而是以小改造换回大民生,留住‘老味道’。”

上月,庄桥街道作为我市唯一代表在“再造魅力故乡”宁波论坛上发言,受到了包括联合国专家代表在内的与会嘉宾一致点赞。众人关注的焦点,是老镇区的改造提升。

庄桥老镇区一头连着新城,一头连着农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镇融合、产城融合的战略节点。这里地处江北区中心,内部建筑老化、基础设施破旧、外来人口集聚,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想要化腐朽为神奇,科学规划是关键第一步。

向着彰显特色、惠泽全民的目标,在老镇区提升工程启动之前,街道拉高标杆,先后到具有“一河两街”的广州荔枝湾涌、杭州青芝坞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驻镇规划师制度,聘请两名街道规划师,并委托宁波市规划设计院对老镇区环境整治进行总体规划,两年共规划布局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整治项目19个,突出“有意思、有味道、有情怀、有乡愁”,使之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更大的“图纸”在北部乡村。庄桥大量土地资源处于总规覆盖范围,只能用于住宅用地,其他为零星土地与基本农田。“农旅产业融合是目前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大面积可用地块是农旅项目选址落地的重要考虑因素。”庄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步捷说,为此街道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途径,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北部山区和南部田园农旅融合发展项目。

庄桥自然风光秀丽,北靠灵山、保国寺,南临姚江,依山傍水,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在这个背景下,街道利用现有资源,以灵山村为重点,突出养身、养心、养性等功能,加快建设集运动保养、健康医养、度假颐养于一体的禅养小镇,并先后编制了“甬上慢村”“马径、童家文化保护规划”等以农旅、文旅相融合的乡村休闲提升规划。

庄桥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庄桥籍名人辈出,遍布各地。在商界,涌现了童祥权、童鼎昌、童在厚、费志洽、邵敬亭、严信厚等一批商业巨子。其中,童在厚创办了上海百年老店童涵春堂,成为近代著名药材商;严信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和第一批工厂,被誉为“宁波帮”鼻祖。因近代商帮兴盛,故有“童姚马径张,铜钿银子好打墙”的说法。

“目前,我们已对14个保留村进行梳理式规划,明确了村庄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并委托‘恒和智业’对童家、姚家、马径三个村进行梳理式提升规划。”步捷说,另一方面,童姚马径、葛家舒家、费市严家等名门大族的历史文化挖掘工作正在推进,童家、姚家、舒家等村的族谱已启动修编工作,已与部分名人后人取得联系,马径祠堂修缮、童家家风家训馆创建等工作已完成。

高效推进品质工程 以人民为中心做好“绣花活”

规划既成,如何高效率、高品质地推进建设,把蓝图变为现实,又是一大课题。2016年10月,庄桥街道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明确4.3平方公里的整治范围,启动老镇区提升工程。

“在整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拆、建、整、管、引’,重点做好拆违、治水剿劣、环境改善、民生实事等方面工作,为群众打造和谐舒适的美丽家园。”田向杰说。

品质提升,硬件是基础。庄桥老镇区如盆地,地势低,逢雨必涝,街道依托庄桥河,在两侧各设一座水闸,向北强排涝水,并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绿化美化等工程,完成畜禽禁养,实现了母亲河“水清岸绿”。同时,投资800多万元对工业区主干道多处雨污水管进行改造提升,实现镇区及周边污水“零直排”全覆盖。

民生导向,在许多细节之处体现。针对老菜场设施陈旧、百姓购物不便等问题,街道投资约4000万元,重建农贸市场;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完成庄桥公园改建,修缮原有的“乡愁”设施,增设健身跑道、文化广场等满足百姓休闲需求……

针对集镇停车难题,街道通过拆除违建、盘活闲置地块、利用桥下空间等措施,新建停车场13处,公共停车位从200个增至1500多个,并合理布点智能充电桩,新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5处。

在生活配套和品质提升之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是激发老镇区活力的重头戏。通过拆除违建和淘汰“散乱污”,庄桥街道共淘汰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的“脏乱差”“散乱污”企业(作坊)100家,腾出发展空间,加快新兴产业导入,着重布局群众参与感强的文创产业,包括创意1956园区、宁波当代青瓷艺术研究院、现代舞艺术基地等。

以环境论英雄。在北部乡村片区,庄桥街道围绕这一指导方针,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夯实乡村旅游基础。“累计投入1.4亿元,安排了84个工程项目,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小城镇整治等工作。”庄桥街道城建办有关负责人说,其间完成了40余公里河道疏浚,建设管网200余公里,打造了江北大河、庄桥河、后大河等一批样板河道,街道辖区国控、市控、县控4个断面通过全市验收。

从线到点,庄桥重点对童家、上邵、塘民3个示范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 5500万元,完成童家村杜姚线道路绿化提升、宁慈公路上邵段道路绿化提升、上邵村整治提升、塘民村整治提升、村庄道路硬化等工程。

精细服务,科学管理 创新机制透出浓浓“人情味”

年底将近,又到了小区物业费收缴的时候。数额虽不大,却是衡量一个小区治理服务是否让居民满意的重要指标。这中间,业委会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日,庄桥街道三和嘉园业委会办公室灯火通明,不到20平方米的会议室挤满了业主代表。“我出一份力,你出一份力,人人都拿出劲头来建设我们的家,小区才能越来越好。”业委会主任熊佩娜扶了扶眼镜,汇报业委会工作。

三和嘉园交付于2006年,属于经济适用房。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综合配套不完善,小区很快出现内涝、停车位紧张、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业主对此意见很大,业主、物业、业委会三者关系更是紧张。2012年起,两家物业公司相继退出,业委会在业主不满声中集体辞职,留下一个烂摊子。

在这样“水深火热”的现状中,熊佩娜迎难而上,担任起三和嘉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助力三和嘉园全面“换血”。短短几年时间,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31%上升到去年的93%,流动经费从5万元积攒到120多万元,小区改头换面。

“在全面推开的垃圾分类工作中,一般小区统一将灯管、电池、过期药品、化学溶剂等有害垃圾投放到红色垃圾桶内,而三和嘉园在小区内放置了自发购买的两个有害垃圾收集箱,对四大类危废品等有害垃圾分门别类,大大规范了有害垃圾的投放、分类。”在庄桥街道一位负责人看来,这样的细节,就是治理精细化、服务品质化的体现。

在老镇区,由于环境复杂,对于管理的考验更大。比如流动摊贩,一方面是一批从业人员的生计,同时又是周边老百姓的生活所需,“简单地取缔肯定不行。”庄桥街道一名工作人员说,几经商量,街道决定腾出公园管理用房,将电器维修、衣服修补等10多个项目集中起来,建立“巧手驿站”,“这个模式已经在全市推广,还受到央视新闻报道关注。”

“河长制”“路长制”“非接触性执法”……为推进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庄桥因地制宜融合多种先进做法,创新推出小城镇区域集道路保洁、街面保序、绿化养护、市政管护、河道清理于一体的“五位一体”综合保洁,避免推诿扯皮,取得了明显的实效。街道还建立了人大夜聊、委员议事等机制,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

在马径、童家、西卫桥等14个保留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其中,建筑装潢垃圾处理站投入300万元,总占地40余亩,配置组合式流水线3条,日处理量1200余吨,以解决各村垃圾处理环节中体量最大且最难处理的建筑装潢垃圾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美丽城镇’建设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缩小与新城的差距。同时把产业导入作为第一抓手,重点布局文创和科创产业,激发小城镇发展的内生动能,实现融合发展。”田向杰说。

庄桥名片

江北区庄桥街道地处宁波新三江口姚江北岸,东邻329国道,南临姚江,西接洪塘街道,北靠灵山,与镇海相邻。区域面积35.15平方公里,背山面水,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历史悠久。下辖19个村、14个社区,辖区总人口约15.6万。

庄桥是经济发展重镇,2010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2019年财政收入达到14.2亿元,现拥有规上工业企业47家,限上服务业企业63家,金融机构20余家。

庄桥是宜居宜业强镇,拥有“全国百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唯一的体育商业综合体中体运动城,以及全区最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等。

庄桥是历史文化名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有“宁波帮”鼻祖严信厚、“南开校父”严修等历史名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强街道、宁波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马径村被评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童家村是宁波市第二届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之一,风筝制作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手记

地处城郊,城乡融合具有先天“地利”优势,但是多样化的区域属性也给融合带来更多复杂元素。这就更考验当地政府部门的理念、思路以及执行水平。

庄桥街道成功转型升级,跻身城乡融合样本区,关键在于深刻认识了城乡融合的内涵,定下了准确的目标方向,充分发挥自带属性的片区“天性”,而不是强行追求“城乡一面”。

在具体工作中,把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通盘考虑,融合推进。规划上,遵循“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做”的原则,牵住“牛鼻子”;建设中,不提倡大拆大建,而是以小改造换取大民生,留住“老味道”;管理上,以治理创新推动管理和服务精细化、人性化,于细微之处彰显“人情味”。

(黄 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