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庆余年:大庆奇葩多,庆帝为何不上朝?跟这两个人有关

从庆国和北齐的建制来说,他们已经是成熟的封建朝代,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皇帝都是要上朝和大臣商议国事,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庆余年》的时候却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庆帝从来不上朝,至少第一季马上就要收官了,我们也是没有看见庆帝穿着龙袍在朝堂上威武的样子。

这很可惜,因为如果可以看看庆帝和群臣斗嘴斗智也是十分过瘾的,要是把陈院长推上去,范建在一旁,宰相在另一旁,这阵容光想想就激动。


庆余年:大庆奇葩多,庆帝为何不上朝?跟这两个人有关


可是为什么庆帝就不上朝呢?

《庆余年》是架空的历史小说,有时候上朝这种很讲礼仪的场面就会变得很繁琐,还要考究一下什么样的礼仪才是符合的,如此一来可能趣味性就少了很多。而且我们已经发现,庆国整体上就处于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从众人的着装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在皇宫里,着装最正式的就是太子和太后了,其他人好像都不怎么穿很正式的衣服。

庆余年:大庆奇葩多,庆帝为何不上朝?跟这两个人有关


范闲也只是在谈判的穿过官服,其他官员一般只有进宫面圣的时候才穿官服,始终穿着表明自己身份的人就是太监,比如侯公公和洪四庠。范闲进宫见各宫娘娘的时候,娘娘们都是穿着常服,连带首饰都不多戴一点以示华贵,脂粉也施得薄,不是浓妆艳抹的,除了柳姨像个后宫女人,其他人都各自痴迷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好像也不怎么在意皇帝。

庆余年:大庆奇葩多,庆帝为何不上朝?跟这两个人有关


而太子穿得很正式反倒跟皇室格格不入了,还是二皇子识相,穿红穿绿,梳着不羁的头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当然,这种风气应该也是源自庆帝的风格,毕竟有样学样。庆帝本尊就是穿着白色轻纱样的衣服,或者是绯红色的轻纱,最正式的服装也是祈年殿接待庄墨韩才隆重了些。


庆余年:大庆奇葩多,庆帝为何不上朝?跟这两个人有关

而庆帝接受折子或者和大臣商议,都是在御书房,换到现在的情形就是老板从来不在会议室开会,只待在自己的办公室。这种君臣关系,很多人会联想起明朝的皇帝嘉靖和万历,他们爷孙俩都是一开始上上朝,后来就不上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上朝。有些史学家甚至把明朝的灭亡跟这爷孙俩不上朝相联系,认为是祸起于此。

庆帝也很有明朝皇帝的风格,自个儿在御书房摩箭头,穿着跟个打铁的一样,身边没有多少人伺候,就一个侯公公,平日里的爱好就是钓钓鱼,去太平别院散散心,这皇帝当得既自在又独特。

庆国整个风气以及庆国不上朝的原因其实在剧中侧面也说明了。在北齐使团到来,并且庄墨韩同行,整个庆国的读书人都对庄墨韩趋之若鹜,而且庆帝也说了连带之前的皇帝都对庆国文坛羸弱耿耿于怀,这就说明庆国人文化沉淀少,而中国文化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礼”。

庆余年:大庆奇葩多,庆帝为何不上朝?跟这两个人有关


庆国缺乏对礼仪形式的尊重,所以从上而下形成了一种比较奔放自由的状态。但是并不是说庆国是野蛮的,这种自由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到了叶轻眉的影响。叶轻眉在庆国不但设立了鉴查院,也成立了内库,也就是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我们知道叶轻眉具有现代人的思想,比较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做事比较随心,所以庆帝自上而下都形成了这种风气。

再回到庆帝身上,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完全复制了嘉靖帝的形象,心思缜密智商极高,玩弄权术和人心,全国布满自己的眼线和密探,对大小事情都了如指掌。再者,像嘉靖和庆帝这样的人,都极其骄傲自负,也不愿意自己的意愿被官员胁迫,所以干脆不上朝,也就不会当面迎接众官员联合相逼的局面。

庆余年:大庆奇葩多,庆帝为何不上朝?跟这两个人有关


而且庆帝应该是极其自信的,他相信整个庆国的一切动静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而言冰云到北齐做暗探,又让他对敌国的军情也十分了解,这样一来,天下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了解的,他就像站在池子上的人,撒下鱼饵就可以对所整个池子里的鱼的动向都一目了然了。

在范闲逼走长公主之后,御书房门前出现了官员下跪集体请求庆帝追查范闲泄密事件,其实就是映射了嘉靖帝时代的“大礼议”事件。如此,庆帝不上朝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u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