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和有肝病的人用一個杯子會被傳染嗎?需要注意什麼?

孩子的春天


和有肝病的人用一個杯子,接觸的是肝病患者的口腔環境,也就是口腔粘膜和胃可能接觸到對方的唾液或血液。



會不會因此有感染上肝病的可能呢?龍大夫帶領大家用放大鏡看一下。我們假設那個有肝病的人得的是有傳染性的病毒型肝炎,分好幾種情況來分析一下:

乙肝和丙肝

對方如果是乙肝,而自己又沒有抗體,那麼自己就沒有對乙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力,屬於乙肝的易感者。

乙肝通過血液、性生活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其實都是通過血液傳播,也就是病毒通過皮膚、黏膜的破損進入血液循環。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和有乙肝的人共用一個杯子,可能會導致感染,那就是:患者乙肝病毒DNA陽性,喝水的時候口腔內有新鮮出血,將血液留在杯口,而另外一個人直接用又鮮血的那一面,貼著自己口唇部的傷口。



這種情況下健康人接觸的,其實只是微量的乙肝病毒,但鑑於乙肝病毒的感染能力比較強一些,所以是有一定風險的。

如果不是全部滿足這些條件的共用一個杯子,比如,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DNA是陰性的、沒有口腔出血,或者自己的口唇部位沒有新鮮傷口,是不會被感染的。

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況類似,不過丙肝更不容易傳播,感染的風險比乙肝患者更低一些。



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屬於消化道傳染病,這種消化道傳染是一般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

患者在感染期或者潛伏期內,病毒通過糞便排出,糞便汙染食物或者水源,沒有抗體的人食入以後,就有可能感染甲肝或者戊肝。

很多人對消化道傳染病有誤解,認為跟病人一起吃飯是一定會傳染的,但事實上不一定。

這裡面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患者的手有沒有沾染通過糞便排出的病毒。如果有注意清潔和洗手,不汙染食物和水源,是不會造成糞-口傳播的。

而共用一個杯子的傳播,叫口-口傳播,是需要唾液裡面有甲肝或戊肝病毒存在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傳播的。

而事實上,這些病人的唾液裡面是沒有這些病毒的,病毒不通過唾液分泌。當然,嘔吐者除外。但患者都在當場嘔吐了,其他的人還吃得下去嗎?



預防注意事項

需要根據對方所患的疾病,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1.病毒性肝炎之外的其他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肝、脂肪肝是不傳染的,但共用杯子總是不衛生的。

2.沒有乙肝抗體的人,建議去注射乙肝疫苗以獲得對乙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力。



3.飯前便後,一定要注意洗手,用流水或者快速手消毒液洗,特別要注意,洗過的手不要碰被沒洗的手所汙染的物體。

4.消化道傳染病防不勝防,在外吃飯要注意碗筷的清洗和消毒,避免吃不潔的生食。

最後,強調一點,瞭解疾病的傳播方式並避免接觸,是預防某種疾病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不同類型的肝炎,傳染途徑是不同的,比如甲肝,主要是經過糞-口途徑傳播,糞便汙染的飲用水源、食物、蔬菜以及玩具等,都可以引起感染。乙型肝炎傳播途徑比較多,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以及體液傳播,還有一少部分患者是經過破損的消化道黏膜等傳播,但是非常少見。丙型肝的傳播途徑有輸血以及血製品傳播,還有注射、針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方式,生活的密切接觸傳播、性傳播以及母嬰傳播。丁型肝炎的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類似。戊型肝炎主要也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都是由於糞便汙染水源所導致的。



援建在西非


共用餐具不會傳染

為什麼不會?我們首先談它的流行病學,乙肝之所以傳播,取決於三個環節:第一個傳染源,第二個傳播途徑,第三個易感人群,那在傳播途徑內,餐具是消化道傳播途徑,而乙肝的病毒傳播途徑,目前研究已證實,通過幾個方面,第一方面血液傳播,第二方面性傳播,第三方面母嬰傳播,所以這才是它傳播的主要途徑。中國的乙肝人群特別多,在現實生活當中確實比比皆是,當體檢發現一個人是乙肝表面陽性以後,很多同事對他都躲著,怕被傳染,在傳染病流行傳播途徑上來講,它的傳播途徑不是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通過消化道食物是傳播不了的。但很多人特忌諱與乙肝患者一起吃飯,曾經在北京晨報很多年前有一篇報道,一個女孩去徵求陪吃飯的人,其實她這個行為的的目的,就向我們的廣大的觀眾說明什麼?說明乙肝病毒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也意味著餐具不會做為一個傳播媒介存在,但生活中餐具還是要正常消毒,因為除了乙肝之外,還有其他的病原微生物。


莫小七


偶爾應該沒關係的,經常可能不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