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和有肝病的人用一个杯子会被传染吗?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的春天


和有肝病的人用一个杯子,接触的是肝病患者的口腔环境,也就是口腔粘膜和胃可能接触到对方的唾液或血液。



会不会因此有感染上肝病的可能呢?龙大夫带领大家用放大镜看一下。我们假设那个有肝病的人得的是有传染性的病毒型肝炎,分好几种情况来分析一下:

乙肝和丙肝

对方如果是乙肝,而自己又没有抗体,那么自己就没有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属于乙肝的易感者。

乙肝通过血液、性生活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实都是通过血液传播,也就是病毒通过皮肤、黏膜的破损进入血液循环。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和有乙肝的人共用一个杯子,可能会导致感染,那就是:患者乙肝病毒DNA阳性,喝水的时候口腔内有新鲜出血,将血液留在杯口,而另外一个人直接用又鲜血的那一面,贴着自己口唇部的伤口。



这种情况下健康人接触的,其实只是微量的乙肝病毒,但鉴于乙肝病毒的感染能力比较强一些,所以是有一定风险的。

如果不是全部满足这些条件的共用一个杯子,比如,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DNA是阴性的、没有口腔出血,或者自己的口唇部位没有新鲜伤口,是不会被感染的。

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况类似,不过丙肝更不容易传播,感染的风险比乙肝患者更低一些。



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这种消化道传染是一般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

患者在感染期或者潜伏期内,病毒通过粪便排出,粪便污染食物或者水源,没有抗体的人食入以后,就有可能感染甲肝或者戊肝。

很多人对消化道传染病有误解,认为跟病人一起吃饭是一定会传染的,但事实上不一定。

这里面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患者的手有没有沾染通过粪便排出的病毒。如果有注意清洁和洗手,不污染食物和水源,是不会造成粪-口传播的。

而共用一个杯子的传播,叫口-口传播,是需要唾液里面有甲肝或戊肝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传播的。

而事实上,这些病人的唾液里面是没有这些病毒的,病毒不通过唾液分泌。当然,呕吐者除外。但患者都在当场呕吐了,其他的人还吃得下去吗?



预防注意事项

需要根据对方所患的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病毒性肝炎之外的其他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肝、脂肪肝是不传染的,但共用杯子总是不卫生的。

2.没有乙肝抗体的人,建议去注射乙肝疫苗以获得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



3.饭前便后,一定要注意洗手,用流水或者快速手消毒液洗,特别要注意,洗过的手不要碰被没洗的手所污染的物体。

4.消化道传染病防不胜防,在外吃饭要注意碗筷的清洗和消毒,避免吃不洁的生食。

最后,强调一点,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并避免接触,是预防某种疾病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不同类型的肝炎,传染途径是不同的,比如甲肝,主要是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的饮用水源、食物、蔬菜以及玩具等,都可以引起感染。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比较多,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体液传播,还有一少部分患者是经过破损的消化道黏膜等传播,但是非常少见。丙型肝的传播途径有输血以及血制品传播,还有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方式,生活的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类似。戊型肝炎主要也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都是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导致的。



援建在西非


共用餐具不会传染

为什么不会?我们首先谈它的流行病学,乙肝之所以传播,取决于三个环节:第一个传染源,第二个传播途径,第三个易感人群,那在传播途径内,餐具是消化道传播途径,而乙肝的病毒传播途径,目前研究已证实,通过几个方面,第一方面血液传播,第二方面性传播,第三方面母婴传播,所以这才是它传播的主要途径。中国的乙肝人群特别多,在现实生活当中确实比比皆是,当体检发现一个人是乙肝表面阳性以后,很多同事对他都躲着,怕被传染,在传染病流行传播途径上来讲,它的传播途径不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通过消化道食物是传播不了的。但很多人特忌讳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曾经在北京晨报很多年前有一篇报道,一个女孩去征求陪吃饭的人,其实她这个行为的的目的,就向我们的广大的观众说明什么?说明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也意味着餐具不会做为一个传播媒介存在,但生活中餐具还是要正常消毒,因为除了乙肝之外,还有其他的病原微生物。


莫小七


偶尔应该没关系的,经常可能不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