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誓師:青島吹響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進軍號

疫情不能阻止春天到來的腳步,也無法阻止城市奮力前行的步伐!

3月3日,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關鍵節點,青島舉行“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誓師大會”。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設置“主會場+10個分會場”,全市共360人參加了會議。

這次會議旨在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疫情造成的時間損失、工作損失、發展損失努力奪回來,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昭示青島人民戰勝疫情、乘勢而上的決心和信心!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威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困難,讓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少人產生了悲觀情緒,產生了調低今年各項任務目標的念頭。

青島的選擇是什麼?這次誓師大會給出的回答是:“青島不會這麼做,青島也不應這麼做,青島也不能這麼做!”

青島作出這樣的選擇絕不是想當然、“拍腦袋”,更不是要做“莽夫”,而是基於對大勢的深刻研判,是對自身發展條件的精準認知,與奮力開拓美好未來的執著追求。

全國、全省、各地區、各行業受疫情影響是一樣的,面臨的考驗也是一樣的,誰重生、誰倒下,差別只在於誰在危機中智勇雙全、誰在危機中畏怯不前。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衝擊,但也倒逼新技術、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場、新投資、新消費變革,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的發展已是證明。

青島有必要、有信心、有能力攻堅克難,化危為機,戰勝疫情、乘勢而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前,城市趕超進位壓力日益加大。這場疫情就將會是一道“分水嶺”。對於今天的青島來講,通過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基礎上的較快發展,不是要不要爭取的問題,而是別無選擇!除了更好更快,別無選擇!

青島有這個能力嗎?顯然有!我們的信心來自於青島正闊步邁上以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剛剛過去的2019,絕對算得上是青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國家戰略層層疊加,青島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這一年,青島的站位更高了,視野更開闊了,打法更有效了,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比如,如投資增長21.6%,創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達七年來新高;新登記民營企業11.86萬戶,增長16.37%,佔全市新登記企業總量的97.79%,佔比創近年來新高;在建投資項目5649個,是2018年項目總量的1.5倍,新開工項目3101個,是2018年新開工項目總量的1.9倍。

可以說,去年青島只是入軌、乘勢,只要不被困難嚇倒,善於化危為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就能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實現青島的奔跑、起飛!

1、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在我們渴望著春天的時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市人民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走進了一個特殊的春天!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

到3月2日24時,青島累計確診病例60例,現有在院治療確診病例1例,已經連續8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也已經“清零”。目前,青島疫情防控總體處於平穩可控的狀態,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但零新增並不意味著零風險。青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每天都召開例會,作出詳細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是一場阻擊戰、持久戰,必須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的銳氣,打起精神,片刻不懈怠,須臾不放鬆,要求杜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和城市流動人口持續增加,進一步加劇了疫情輸入和擴散的風險。特別是當前,疫情在境外進一步傳播,青島發生疫情輸入的風險壓力加大。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3月2日,青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視頻調度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嚴防疫情輸入。

目前,青島各級各部門正進一步強化做好境外來青人員的疫情防控,海關、邊檢、衛生健康、機場集團等單位,以及各區市要聯防聯控,做好入境人員信息通報、身份登記、體溫檢測、應急處置、“點對點”送達等工作,根據不同人員情況,嚴格落實病例留觀、居家隔離觀察、指定賓館居住活動等措施,主動做好外籍人士溝通解釋和服務保障工作。

同時,進一步做好社區、復工復產企業、商務樓宇、商超、醫療衛生機構以及養老院、福利院、監所等重點部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全力抓好患者收治,強化組織領導,細化落實責任,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2、疫情影響是暫時的、有限的、可控的,

危中有機,關鍵是善於危中求機、化危為機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

世界文明史和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都證明,任何一場社會和經濟的大難之後,都必然隨之而來巨大的社會經濟的進步與躍升。

災難當然不好,但無法避免的災難既已發生,那就抓住災難衝擊帶來的變化,在變化中抓住創造的機會,在承受中咬緊奮起的牙關!

這是疫情造成的“危”,但其中也蘊含著“機”。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衝擊,但也倒逼新技術、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場、新投資、新消費變革。

17年前的非典時期,阿里創始人馬雲正視逆境考驗,敏銳覺察到人們的新需求,以濃厚的服務意識帶領員工上線淘寶,拉開了中國零售電商的大幕;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堅信政府將控制好疫情,咬緊牙關不裁員,堅守行業發展趨勢,養精蓄銳,最終迎來大豐收……

12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給吃“外貿飯”的廣東上了生動一課。但廣東不僅沒有被打趴下,反而化“危”為“機”,堅決開啟了“騰籠換鳥”之旅,用犧牲發展速度的代價換來發展質量的提升,憑藉這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穩坐全國GDP“頭把交椅”三十年,最終成就了今天GDP超過10萬億元、富可敵國的“中國第一省”。

看待危機的態度和作出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前途與命運。

3、青島退無可退,除了更好更快,別無選擇!

當前的城市競爭就好比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得慢了,也是退!

2019年,青島GDP總量為11741.31億元,增幅為6.5%。這一增速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個百分點,應該說還是不錯的,但城市趕超進位的壓力在持續增大。

如果青島只以當前的速度發展,那麼與標兵的距離不僅不會縮小,還會拉大,身後追兵的距離則會越來越小,存在被再次超越的可能。

作為中國最早開啟工業化進程的城市之一,青島抓住了第一波工業化的重大機遇,站在了發展的潮頭。青島的名號在新中國建立以來就響遍神州大地,曾經有過“上青天”的輝煌。但這些年來,青島的速度慢下來了。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習慣了傳統路徑依賴,壯士斷腕的決心不夠堅定,高質量發展的步子還不夠快,不少幹部存在“小富即安”心態,存在“發展基數高、很難再快”的畏難情緒和“守攤”思想。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曾指出,“南方一些省的幹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向前看’,用創新的思維尋找解決辦法;山東干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習慣於‘向後看’,看有沒有成規慣例可循、有沒有現成經驗可用”,生動形象地指出了山東、青島幹部與南方幹部在思想觀念上的差距。

17年前的非典,包括青島在內的很多城市錯失了機會,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擦肩而過,沒有培養出華為、中興、阿里、騰訊這樣具有引領性的時代企業,導致城市發展後勁不足。

這一次,青島絕不能讓歷史重演。除了更好更快,青島別無選擇!

青島的自然、地理、產業、文化、交通、區位等條件不比別的城市差,還有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賦予青島的“國之重任”,為青島擘畫的發展藍圖,若不能乘勢而上,實在是說不過去!

當前的這場疫情或許將成為一道“分水嶺”——能主動作為、不等不靠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並善於化危為機的,無疑將取得發展的主動;猶疑畏縮、徘徊不前的,將會在蹉跎中坐失發展良機。

青島人的內心是如此的迫切。在疫情防控的早期,當各地都把所有精力放在疫情防控時,青島就在思考如何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如何延續去年良好的發展勢頭,如何圓滿達成今年的奮鬥目標。

早在2月1日,春節假期還未結束,青島市委常委會就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疫情防控和其他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做好全年經濟運行研判應對,快速進入狀態,不等不靠、主動工作,努力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這是青島首次定調疫情防控和其他工作的關係。此後,“防疫情不鬆懈,抓發展不動搖”就成了青島各項工作的“總基調”。應該說,青島這一步想在了前面。

3月3日,青島召開這樣一場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誓師大會,就是要下達戰鬥動員令,吹響進軍號,就是要讓全市上下做到認識上更加到位、行動上更加自覺、工作上更加有為,不等不靠、只爭朝夕,確保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4、青島的底氣和潛力在哪裡?

3月3日舉行的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誓師大會強調,今年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奮鬥目標不僅不能下調,還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加碼”,青島的底氣何來?潛力何在?

巨大的潛力蘊含在青島發展的“大勢”裡。去年以來,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上合示範區和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這就是青島發展的“勢”。

2019年,青島的發展目標、發展路徑進一步明確,發力進一步聚焦,打法更加高明,發展的形象進一步提升,對國際國內的資本感召力進一步增強。這一切,都聚起了強大的勢能。

正因為有了這個“勢”,才形成了“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來青島發展就是站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新風口”的廣泛共識。

就目前而言,青島三次產業還有存量潛力可挖——

根據青島市統計局發佈的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2019年青島第一產業增加值409.98億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4182.76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7148.57億元,增長8.0%。

就一產來說,隨著鄉村振興攻勢、突破平度萊西攻勢的深入推進,農業增長的潛力將不斷被激發。去年,青島新簽約過億元農業項目16個,目前有54個、總投資338.5億元的農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這些都是助推全市農業發展的強力引擎。

就二產特別是工業來說,去年,全市工業低位運行,規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0.6%,對GDP增長貢獻不大。這也意味著,青島的工業產業和企業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這種存量的挖潛,不僅包括在現有的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只要提高目標,增加壓力強度、支持力度就可以挖出來的部分潛力;更包括轉換打法、創新思路、增加要素支持,才能挖出來的潛力。顯然,後者的潛力更大。

就三產來說,2019年增速就達到了8%,今年只要繼續發揮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作用,第三產業的發展勢頭還將更加強勁。

青島的底氣來自於“三駕馬車”的強勁勢頭——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事關經濟工作的全鏈條,也是青島經濟發展最大的亮點之一。2019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增速創近七年新高,創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今年青島發佈了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達3521億元。僅春節以來這一個多月,青島通過網上籤約項目就達2700多億元。這說明青島的吸引力、感召力越來越強,今年繼續實現高質量高速度投資增長,青島心中有底氣。

在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越發凸顯。青島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1%。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消費、旅遊、餐飲等行業,而這些恰恰也是反彈最強烈的,受影響越大,反彈力度也越大。對於有準備且有條件的青島來說,恰恰為旅遊、健康、會展、文化、消費等產業提供了一次大突破、大發展的機會,是強烈反彈推動乘勢崛起的重大契機。

從進出口看,青島擁有開放發展的大勢,正在建設的一批“國際客廳”,目的就是將開放的大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強勢,首先受益的就是進出口。去年,青島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首次突破2萬家,增加了1043家,並且新吸納了15個國家成為新的貿易伙伴。只要把握住機會,就能夠保持住去年進出口的較快增長勢頭。

此外,疫情危機中必定會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場、新投資、新消費。如今,網上購物、訂餐、娛樂等數字產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會進一步促使傳統產業轉型,電商、短視頻、虛擬遊戲、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已有的線上項目將迎來新一波的發展,而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創業項目必將進一步研發拓展,線上服務業的繁榮也會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事業的核心是人,人的精神是巨大的能量。精神力的強大凝聚,就像陽光,一旦聚焦會燃燒出火焰!青島最大的潛力歸根到底正是人的潛力。去年一年,青島收穫最大的不僅是那些可圈可點的用數字表達的成績,更是全市幹部群眾的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的精氣神,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大提升。只要人的目標明確、路徑科學、決心堅定、組織有力,青島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乘勢而上。

5、四場“重頭戲”今年怎麼唱?

投資、外貿、消費、工業是青島確保在高質量基礎上較快發展的重頭戲,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誓師大會為每一場重頭戲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打法。

支撐青島投資的高速增長,重點在於做增量、挖潛力。3月3日舉行的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誓師大會指出——

要聚焦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從一、二、三產和投資、消費、出口兩個序列倒逼分解、狠抓落實;

要壓緊壓實責任,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區市、部門、15個攻勢,落實到具體企業、項目,轉換打法、創新思路、增加要素支持,全面深度挖潛;

要繼續發揮人大、政協小分隊作用,深入區市、部門、項目現場調研督促;

要堅持項目化、工程化導向,打通產業、行業、區市、部門、攻勢之間的分隔,在齊抓共管中尋求動態共進,堅決確保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要堅定不移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堅持頂格協調推進,“一把手”帶頭走出去拓展項目源;

疫情防控期間,要繼續用好網上洽談、網上籤約等方式;

要優化發展各類平臺,特別要注重發展整合國際資源的招商平臺,鼓勵商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主動策劃創意經濟活動,鼓勵專業化招商公司瞄準目標企業開展定點招商;

要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審批,下放一切可下放的權限,加快推動項目簽約、落地、開工、達產,把各項工作往前趕;

青島投資面臨的突出問題還有結構不合理,二產尤其是工業投資佔比不高。今年,要注重投資的結構和質量,特別是要提振工業投資。

疫情對進出口短期會有影響,關鍵是要迎難而上、有效應對,扛好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大旗。

不僅要在引進外貿企業主體上下大功夫,在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上出實招硬招,更要把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作為抓進出口和外資的重要突破口。特別是上合示範區絕不僅限於青島與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合作,而是推動上合組織國家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更好地開展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

“國際客廳”是青島擴大更高水平開放、快速提升國際交往水平的重要抓手。要把“國際客廳”打造成一個面向全國全球的、開放的“超級市場”,企業來到這裡,能夠找到所需要的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以及法律、審計、簽證等全方位配套服務。

從目前看,青島消費增長的突出問題是商業載體空間發展相對落後,傳統商圈對新生代消費主力特別是高端消費群體的吸引力不強;消費模式落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滯後,服務消費佔比不大;缺乏大型綜合性電商平臺企業,線上消費帶動作用不強等。

圍繞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全年消費增長工作奮鬥目標,一是要深挖現有存量大企業的增長潛力,把政策和服務送到企業的最需要處、最渴望處;二是要增主體,重點引進壯大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消費市場主體,大力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三是要抓住疫情過後,消費補償式增長的機會,聚焦旅遊、度假、會展、餐飲、夜經濟、文化消費等領域,超前謀劃,搶佔發展先機,先聲奪人。

工業增加值仍然是青島GDP中權重最高、拉動影響最大的指標。要實現突破性增長,必須採取超常規的打法。一抓存量挖潛,二抓增量投產,剩下的缺口,就要在既有的工業企業中深度挖潛,通過轉換打法、強力支持,把他們在傳統路數中不可能實現的潛力挖出來。各級領導幹部要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去跑、去談、去分析,不是施加壓力,而是一對一、誠懇地聽取企業的意見,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創造條件讓企業釋放潛力。同時,要繼續實施好企業倍增計劃,“一企一策”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創造,“一業一策”推動產業集聚,梯次培育千億級、百億級的大企業和產業集群。

經濟形勢越複雜,困難挑戰越嚴峻,越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堅定信心、增強本領,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提升“三化一型”的素質和能力,加強頂格協調、深化流程再造,激發機關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處長的組織力、執行力,強化選人用人保障,把經濟社會發展戰場作為選人用人的選馬場、賽馬場。

變動是後來者的機會,誰抓住就是誰的機會,任何自哀、自嘆、自憐都是墮落,唯有自強、自信、自覺才有可能成為勝利者!

眼下的青島,讓人感受到了強烈的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機感與緊迫感!青島已經吹響了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進軍號,青島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乘勢而上。

(作者 沈默 佳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