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高校教師:一地雞毛的績效與科研的初心

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1

791篇文章

又到了歲末年初的交賬季節,N多的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人員都在忙著填寫科研績效明細表。沒法子,這些將論文、課題、到賬經費、獲獎檔次全部折算具體成分值的績效的高低,與填報人員的年終獎多少、職位升遷、崗位去留密切相關,馬虎不得。

與往年一樣,高校科研人員的績效也遵循各行業通用的“二八定律”:20%的的大戶貢獻了80%的科研績效。面臨約談、降級、降等的80%沒有達標的科研人員,自然是惶惶不可終日,而貢獻了諸多科研績效的大牛未必真心的歡樂。筆者的幾個今年多收了三五斗的科研績效大戶,心中卻高興不起來:多篇IF雖高但純屬跟蹤性的SCI論文,一大堆轉讓不出去的發明專利,若干個與研究領域相關度不大的軟件著作權,這一地雞毛般的科研成果,連自己都有點看不上,實在有點拿不出手呀!

進入大學教師行列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科研初心

否則,不會寒窗苦讀數十年,從事這種薪水不高、工作辛苦的、投入回報率可憐的職業。科研的初心有大有小:大的初心如成名成家,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連同姓名寫到中小學教科書、百科大辭典裡,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推進人類社會的進程;中等的初心是自己做的科研成果能夠推動行業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小的初心是做出的東西起碼自己滿意,在自己心中是有創新、有價值的東西。

然而,現實情況下知識分子的科研初心完敗於越演越烈的績效考核。知識分子的科研初心得以實現,需要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包括相對較高的薪酬水平、穩定經費支撐的物質條件,寬鬆愉快的考核機制、公平公正的資源分配機制。然而,目前的科研申報、薪酬計算方法、科研考核機制、資源分配機制,完全與科研初心背道而馳。更為糟糕的是,目前急功近利的體制機制不但不能激發教學科研人員的科研

初心,相反地,把人類貪婪、自私、短視的劣根性發揚光大了。目前大學校園各種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甚至師德淪喪的現象,固然與當事人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忽視了思想教育有關。然而,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麼在相關規章制度層出不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的背景下,高校教師的道德水平反而呈現下滑趨勢呢?

人類劣根性的東西不斷蔓延,真善美的東西自然越來越少,生活中失去了標杆,如同茫茫的黑夜之大海中失去了引航的燈塔,醜惡行為自然會越演越烈。

反四唯的號召已經發出好幾年。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上到下,各種帽子工程依然故我,雙一流、學科評估中的四唯的標準仍然沒有放鬆的跡象,絕大部分科研院所,績效考核中四唯的權重依然高企,科研工作者實現初心的環境沒有絲毫改善的苗頭

老子《道德經》有一句話,治理大國如烹小鮮。科研教育體制的變革,需謹慎從之。否則,一個錯誤的決策,需要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方能糾正。

高校教师:一地鸡毛的绩效与科研的初心

社科學術圈

學術路上 · 與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