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练书法快两年,临的帖都差强人意,该怎么进步?

千帆过尽58


看了您的作品,感觉您还是有一定功底的,且路子没被带歪,学习书法的恒心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有如下三点问题:

1.临帖。看得出您看帖不太仔细,有些细节做的不到位,甚至被完全忽略了。这是个不好的习惯,临帖的时候没有反复比对。

临帖要少而精,字数少不贪多,精是要写的像。需要在单字多下功夫,因为同样一个字,写一遍、十遍、百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前提是需要反复观察比对。

2.急于求成。想同时练好欧体,兰亭序,蜀素帖,这是很多学书者一辈子的目标。建议您先练九成宫,把基础打好。兰亭序,蜀素帖暂时放一边。

3.基本功不好,没有一个系统的练习计划。暂时不要通篇临摹,建议您把练习的重心放在九成宫的30多个基本笔画和笔画较少的独体字上。等基础打牢了,写的像了,再来攻克偏旁部首和结构复杂的字。

佳顺书法网络学院小楷老师定期分享楷书视频和书法干货,欢迎关注。


佳顺书法网院小楷老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先把基础笔画练好,结构找好,再学行书,我之前根本没学过行书,只有小学时候稍微练过一点楷书,但是不归体,最近兴趣来了,喜欢王羲之的字,才拿来学的,你连笔画都写不好,虽然描通篇,但是作用不大,我为了写像,直接一个字一个字的临摹,虽然才几个月的时间,感觉比以前好看多了。







春雨染青衣


看了你临的帖,有一个感觉就是三个帖写成了一个帖的面貌!我从事书法教学多年,给您几个建议

1你的字也下了功夫了,能坚持到这样就有了学习书法的基础,只要坚持就肯定能行。

2要知道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一个积年累月长期坚持的结果,不要妄想写一个帖十遍八遍就成书法家。

3守一家法,临帖要选准一个,深入学习,只到能够吃透这家的笔法结字方法以及章法。做到下笔就有才好。

4书法选对贴很重要,要选没有习气,笔法丰富,古人的!你临的三个都没有问题,就是笔法结构都没有写进去!

如果还有问题,您可以随时问我。祝书艺进步!


辟庸书画聊斋


我也是一个爱好书法的初学者,今年春节前才开始练习毛笔字,至今半年多(没有很好坚持,有时断断续续)只临习过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由于自己仅仅只是一个尚未入门的新手,本来是没有资格来此回答问题的,但是回头一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书体会,让前辈们指点一下,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所以就斗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望老师们斧正!

首先,从题主贴出《九成宫醴泉铭》临帖图片来看,你的临帖完全看不出有一点儿欧楷的影子,所以我估计你临帖的方式方法应该不对。初学者临帖必须首先要求做到形似,只有在追求形似的过程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学习和掌握前辈大家们的用笔方法和结字规律,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如果我行我素,完全自由发挥,是无法从法帖中汲取任何营养的,即使练习很久,而且写得很辛苦,也仅仅是徒劳。

其次,所谓艺无止境,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而且偱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浮躁,尤其是打基础阶段,最好专其一家,沉心修练。比如学欧,一定要将欧体练习得比较精熟了,再攻学其他书体比较好。如果读过小学课本里“猴子摘玉米”的寓言,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在此不再多说。

最后,我猜测题主可能跟我一样,是无师自学一族。个人觉得,书法这东西如果仅仅靠买来一本字帖,没有老师面授,然后各自照猫画虎,埋头钻研,肯定会走不少弯路。不过,好在现在网络发达,网上关于学习书法的视频资料很多,虽然比不上老师面授,但总比自己瞎捉摸强上不少。所以,建议题主可以多看一下网上的书法教学视频,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另附本人刚学书法时的临习照片和一个月、五个月八个月和一周年临习的照片(声明:由于水平所限,现在的字仍然很烂,此处仅为展示个人练字进步历程供普通练习者参考,不喜勿喷)敬请前辈们指导,并愿与题主一起共同进步!








玩逗涯


临了快有二年了,时常间断,主要是消磨时光,自娱自乐。主要写欧楷,有时也写行书和硬笔字。




田宗连


该书友提的问题是“练习书法快两年了,临的帖都差强人意。该怎么进步”,对书友的困惑,我想提一点建设性的意见,看是否对你有所解惑。

首先,我要说的是,其实学书法还是要看天份的,有的人适合做什么是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决定的,姚明天生就是打蓝球的料,这就是说姚明的天份决定他适合打蓝球,如果一个人的钢笔字都写不好。非要去学什么书法,别说两年出成绩,十年都不一定。

其次,学书法是一件枯燥乏味的爱好,要耐得住寂寞,千万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学书法,按照书友所说二年时间学了三种帖:九成宫、兰亭序、蜀素帖,这就是心情浮躁、没有耐心、急功近利的表现,俗话说得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建议你应该选取其中一种帖苦练一年半载出成绩之后再考虑换换帖练,我说的换换帖练并不是要把前面的帖扔了,而是临时换换口味,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学书法最怕这山望着那山高,挑三拣四,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第三,在临帖的同时,要学会读帖、悟帖,也就是说要领会书法的章法、结字、布局,要了解各种笔画的变化规律,千万不要只知埋头拉车而不会看路,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之”字就有20多种的写法,整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写法,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帖时仔细地读帖,悟出其中的奥秘。对悟性高的人学书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临帖练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弃帖了,也就是开始意临,所谓“意帖”是在心里默默地想象某个字是一个什么样的结体,久而久之你的书法就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这时就要放开手脚带有自己的脾性去练,写出自己的风格及个性的书法,纵观天下书法大师的作品,到最后都形成各自的风格,几乎没有雷同,就像天下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是一个道理。

哆哆嗦嗦写了这么多,如果能给你些许的帮助,我将感到非常的荣幸,如有不对之处,盼望指正。





冯彬藏墨


你好,学习书法的进步,有很多的原因。就是同一个师父,同学一种书体,同临一本帖,花同样的时间学习,学生之间,也不可能有相同的进步。你花了两年的时间学习,进步不明显,在看了你的三张习作后,我认为是下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初学阶段,应该以打基础为主。打基础的方法应该专一。三本字帖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太多了。而兰亭序的学习,在对笔法尚未熟练以前,不要去碰。米芾的蜀素帖,是以颓笔而作,没有相当高的控笔能力,学也是白费力气。从现在起,安心的练习九成宫。把点画的起止收放弄清楚,练习精熟以后,再去学习行书,将会事半功倍的收获。

第二,临帖的方面,要精益求精。不要放过任何的细节。单字反复的多次练习。不要顺着字帖一溜下来的临写。字帖中的字,有的缺损严重,有的字还有失调的地方。应该选择字迹清晰,笔画完整,笔画结构简单,易于书写的字先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第三,戒除急躁情绪。书法没有速成。悟性高者,进步会快一点,进步不快,靠急也急不来。多与同道人交流,观看示范书写,对于找到正确的练习方法,有十分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你的分析及建议。


子衿书法


看到题主的字,虽然有一定的书写的功底,但是写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在调上,虽然临写的是三种书法作品:《九成宫》、《兰亭序》和《蜀素帖》,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这些的是一种书体,是写的题主自己的书体,一定也没有体现出字帖本身的风格特点,这样再写下去,写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因为题主在学习的方法上出了问题,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学习书法,可能暂时写的不像或者暂时笔力不够强劲,但是只要多多练习,努力勤奋,进步肯定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是学习方法或者方向上出了问题,问题就大了,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越学越差。

题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理解帖不够仔细,太过于自我,完全没有把字帖放在眼里,笔力弱而肥厚,毫无精气神可言。

我给出的建议是,要学会放弃,把之前学习的东西全部都忘掉,重新开始,重新找一本楷书字帖,根据作者的笔性,我建议选择一本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从笔画开始练起,一丝也不要马虎,写纯正风格的颜体来,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走回正路。

另外从作者的用笔上来看,应该是自己自学到的,人家说学习书法自学如自杀是有道理的,建议找一个老师,重新开始练习笔法,重新构建自己的书写语言。

相对于重新学习,改错更困难,不要抱残守缺了,要有放弃的勇气,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不二斋


说实话,练书法两年了,临帖临成这样,确实是差强人意。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临帖,只求临帖的数量,不求临帖的质量了。这样下去,再学两年,可能还这样。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选定一本字帖,用心临上一段时间,不要再这样临了。有一种临帖叫“抄帖”,你原来的临帖方式就是“抄帖”,你只是跟着字帖把它的内容抄了一遍,根本没有用心去学习原帖的笔法和结字。

学习书法临帖是必经之路,临帖要经历“入帖”和“出帖”两个阶段。而你的问题就是太急于“出帖”,造成了根本没有“入帖”。

入帖的关键就是要求临帖的“形似”,临帖的时候一个一个字临写,从一笔一画的大小、轻重、方圆,从起笔、行笔、到收笔,去追求与原帖相似,重在忠实原本,贵在能表现原帖的细节。形似是初学书法的朋友,要达到的一种学习目的。而题主在这方面明显不是很重视,从用笔到结体,与原帖相差甚远,这种临帖徒劳气功,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王羲之说过:“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可见其本。”学了两年书法还差强人意,关键就在于没有用心。这个用心在书法临帖的过程中体现在“读帖”,读帖是否认真,直接反映在临帖的效率上面。

如果认真读帖然后再临帖的话,三个月到半年有人就能脱帖,离开字帖也能写的形似。读帖不是去阅读字帖的内容,也不是为了认字。而是要领会字帖中点画的用笔特征、结构规律等。因为经常地去认真观察、揣摩、分析字帖,于是每个字的外形特征与内部结构都深深地烙印在头脑中。

因此临帖的过程一定要眼、手、心并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题主的问题在于,虽然手上拿着笔在写,看起来在临摹,而心并没有完全在帖中,所以流于“抄帖”之弊。


翰墨今香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从题主的情况来看,练书法快两年,临了《九成宫》、《兰亭序》、《蜀素帖》三种,临得都差强人意。其实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将近两年的时间,同时练三种帖,实际上每帖练的时间也不过半年,而这半年时间还要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剩下用来练字的时间可想而知。所以说,写不好,那是毫无悬念的事,换了谁都差不多。

该怎么办呢?应该先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学书法不是学得多、学得杂就好,在当下的社会,一般人一辈子学好一帖就能扬名立万了!因此建议题主舍去其中两帖,专心只练一门(现在从所附图片来看,其实也看不出三张有何不同)。

为什么要专练一帖?举例说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楷书委员会委员的卢中南,大半辈子就写欧阳询,是当代欧楷的佼佼者。他是欧阳中石的学生,平日里写的都是欧阳询,有一次上临帖课,他临的是柳公权,欧阳中石站在他身后看了半天,最后只说了一句话:“还是临欧阳询吧!”

卢中南回去一直琢磨这句话,最后舍去其他任何法帖,一门心思只练欧阳询,终成一代楷书大家。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