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國藩

在世人眼中,曾國藩作為晚清名臣,不僅功業非凡,而且家教也十分成功。的確,曾國藩家書是後人傳誦的經典,曾氏家族也成為近代著名的百年望族,英才輩出,至今不衰。

不過,在曾國藩的子女這一輩中,只有長子曾紀澤和小女曾紀芬的人生較為圓滿,其餘的一子四女,命運都相當坎坷。比如,曾國藩一向以“識人”著稱,但在挑女婿時卻接二連三的“看走眼”,導致前四個女兒的婚姻充滿不幸。與幾位姐妹相比,曾國藩次子曾紀鴻的婚姻倒是美滿,但他的一生依然相當失意。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紀鴻(1848年~1881年)

曾國藩有過好幾個兒子,活到成年的只有曾紀澤和曾紀鴻。長子曾紀澤自幼聰明好學,後來成為晚清最著名的外交官,是備受曾國藩喜愛的“克家之子”。相比之下,曾紀鴻讀書有些懶,又似乎缺乏靈透之氣,因此不太討曾國藩的歡心。

即便如此,曾國藩還是對這個兒子寄予很高期待。長子曾紀澤可以繼承父親的爵位,對於功名沒有太多壓力,但曾紀鴻的前程就必須靠自己努力了。因此,曾國藩對紀鴻的學業非常重視,不惜重金為他聘請名師,學寫八股文,希望他將來追隨自己的腳步,讓曾家在科舉上後繼有人,不失世家氣象。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國藩家書手稿

同治元年(1862年),十五歲的曾紀鴻給了父親一個驚喜:他在縣試中考了一個榜首(第一名),從而跳過後面的府試和院試,直接成為“秀才”。這讓曾國藩大喜過望。

然而他沒想到,秀才竟是紀鴻一生最高的實際功名。此後,紀鴻在十七歲、二十歲、二十三歲三次參加鄉試,均未能考中。其實,以曾國藩的權勢,只要給主考官員遞個條子,打聲招呼,紀鴻的舉人就可到手。然而曾國藩畢竟是曾國藩,每次紀鴻參加鄉試,他都要三令五申:不準遞條子,不準結交地方官場。這在當時實屬難能可貴。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所以,曾紀鴻始終沒有打通科舉這一關。更讓曾國藩失望的是,紀鴻對於八股似乎越來越厭惡,精神也越來越壓抑。但與此同時,這個兒子身上流露的某些氣質,又讓他感到有些不凡。他在家書中這樣寫道:

“(紀鴻)文理淺陋而不自知,又處境太順,無困橫激發之時,本難期其長進。惟其眉宇大有清氣,志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就是說紀鴻寫文章文理淺陋,又不努力,但畢竟眉宇間有些清氣,志趣還算高遠,所以日後也許會有點成就。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國藩故居 富厚堂

事實證明曾國藩的預言是對的。曾紀鴻雖然寫不好八股文,卻在另一個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那就是數學。他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晚清知名的數學家。

曾紀鴻學數學,其實也算繼承父親的“遺志”。曾國藩曾說自己一生有“三大恥”,不懂“天文算學”就是其中之一。只不過,曾國藩生前是讓兒子把“算學”作為業餘研究,但在父親去世後,曾紀鴻似乎把數學當成了自己的主業。他刻苦鑽研當時能找到的數學著作,與當時的數學名家相互切磋,夜以繼日地在桌前演算著述,“無論酷寒盛暑,從未間斷。”只有在數學的世界裡,他被科舉壓抑的天分才真正釋放出來。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紀鴻書房

就在父親去世的1872年,曾紀鴻寫出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對數詳解》;1874年,又寫成了《圓率考真圖解》。在這本書裡,曾紀鴻吸取古今中外數學成果,運用傳統的幾何直觀方法,結合自創的簡捷公式,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後100位,這是繼祖沖之、朱鴻之後,中國人在圓周率計算上的一大飛躍,在當時整個數學界也算領先成就。此後他又與別人合寫了《慄布演草》,還涉獵了電學、天文等科學領域。

同時,隨著年歲增長,曾紀鴻的人格修養也在不斷進步。他遵從父親“不忮不求”的教誨, 待人以誠,處世低調,清廉自守,從不借父親的名望謀取好處。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紀澤

然而,儘管曾紀鴻數學上的成就今天看來很重要,但在當時只算是“旁門左道”。曾紀鴻雖然醉心數學,但始終沒忘記父親對自己的期望,而連續的科場失利,又讓他長年抑鬱。特別是在曾國藩去世後,朝廷特賞曾紀鴻舉人資格,讓他可以直接考進士。這表面上是幫他跳過了鄉試這一關,其實卻讓他揹負了更大的壓力。因為身為名臣之子,又蒙朝廷特賞舉人,他在科舉的泥途上只能有進無退,死而後已。1877年、1880年,他兩次參加會試,都沒能考中。

長期的精神壓力,加之數學研究的辛勞,拖垮了曾紀鴻的身體。1881年春,曾紀鴻病逝,年僅三十四歲。由於父親沒留下多少遺產,曾紀鴻又沒有多少收入,所以經濟上一直比較緊張,以至在去世前後,醫藥和喪葬費用都要左宗棠幫忙。

曾國藩後人英才輩出,竟是因為他這個“失敗”的兒子

曾廣鈞書法

不過,雖然曾紀鴻一生功名不順,但他的生命中也有亮色,那就是他的婚姻是比較美滿的。曾紀鴻與妻子郭筠志趣相投,感情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們共同養育了五子一女,每一個都很優秀。長子曾廣鈞目睹父親科場失意,深受刺激,因此在母親的督促下發奮苦讀,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翰林,完成了父祖的夙願。在曾氏後人中,曾紀澤一脈人丁不旺,而曾紀鴻一脈卻枝繁葉茂,撐起了光大家族的重任。不少後人繼承了曾紀鴻在科學上的天分,有的成為傑出的數學家,有的從事工程、機械、醫藥等科學研究,並且在學界、政界、商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參考資料:《清史稿》《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全集.日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