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釣魚諺語說“春釣灘”,可你知道春釣灘最容易走的幾個誤區嗎?

俗話說:“菜花黃,釣魚忙”。開春過後,氣候變暖,水底也在逐漸升溫。在深水區越冬的魚兒也慢慢的游到淺水中來,又到了釣魚的好時節。


釣魚諺語說“春釣灘”,可你知道春釣灘最容易走的幾個誤區嗎?

都說“春釣灘、夏釣潭”,可是……

多淺的水才是淺水呢?
什麼灘才是留魚的灘呢?
水下有坎,釣坎下還是坎上呢?
水底有草,釣草前還是草洞呢?
餌料用什麼類型和味型呢?

搞懂了這些問題,那就是真正的“釣魚忙”了!

魚是變溫動物,氣候、溫度的變化對於魚的生存環境影響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春天早晚溫差相對較大,所以魚的活動棲息區域也在不斷產生變化。

魚也是趨食性的,淺水的溶氧量肯定更高,微生物以及其他食物也非常多。再加上深水水壓的原因,如果淺水的水溫適宜生存了,自然更願意生活在淺水區。

那所謂的淺灘,多淺才叫淺呢?

≡ 春釣避免的第一個誤區:不是越淺越好。

有句老話叫“二四八月亂穿衣”,也間接說明了春天的氣候不太穩定。可能一場春雨過後,氣溫陡降很多度。那就以溫度來劃分一條槓桿。

釣魚諺語說“春釣灘”,可你知道春釣灘最容易走的幾個誤區嗎?

※ 10-15度左右:這個溫度還比較偏低,對水溫的影響不是特別大。這個時候魚兒一般還是在兩米到三米深的水域活動,稍大的魚可能在更深的水域裡面。晚上天氣變涼,到淺水覓食的魚又會回到深水過夜。一般這種氣候,中午有太陽的時候可以釣1米5到2米5的水深,夜釣要選擇3米往上。

※ 15-25度左右:特別是溫度恆定在20度左右的時候,從上午到太陽偏西的時間,魚的活性特別高,一般活躍在1米到3米的水深。特別是小鯽魚,可能在80公分左右水深都可以釣到。

釣這個水深不能在特別透亮的水面,我們眼睛看到水裡,因為光線折射,可能看不見水底。但魚兒從水底可以看出來很遠。水太清太淺的話,岸上釣魚人的動作會影響到魚兒重新返回深水處。

雖然春天釣魚不能釣這種亮水的淺灘,可是在水草特別茂盛或者水草面積比較大的水域。可以再適當淺一點都沒問題。

≡ 那麼釣水草是不是和冬天一樣,釣草洞比較好呢?這又是一個誤區。

魚兒從深水回到淺水的時候,還比較小心謹慎,一般喜歡待在水草和大水面交界處。這裡既有豐富的食物和微生物,在發現危險的時候也可以快速的遁回到深水中。


釣魚諺語說“春釣灘”,可你知道春釣灘最容易走的幾個誤區嗎?

而且魚兒也不會像冬天藏在水草中間,他們更喜歡在水草之間空曠的區域活動。

在一個沒有水草的水域裡,哪些位置才是魚兒喜歡待的地方呢?一般的水庫湖泊都是鍋底的形狀,越往前越深。

可這個春釣灘還真不是水庫岸邊,像鍋邊的位置。而是喜歡呆在岔河、回彎、尾水這些地方的小坎下面。

比如說離岸邊有一塊最淺的水域,我們眼睛基本上能看見水底。這一塊區域再往前的一塊水底,就是比較好的淺灘。特別是鯽魚,是最先到達這個區域的。


釣魚諺語說“春釣灘”,可你知道春釣灘最容易走的幾個誤區嗎?

如果你不確定水下是否有魚,可以離岸靜靜的觀察,如果清澈的水面中間,有一塊水面比較渾濁,那一定是魚兒在下面嬉戲攪動泥漿。

找到了魚窩,選好了釣位,魚兒喜歡吃什麼呢?氣候變暖了,餌料是不是要清淡一點呢?

≡ 這就是很容易走進的另外一個誤區

魚兒經過一個冬眠,體力大量消耗,急需營養和高蛋白補充體力。那在餌料的選擇上還是要以腥香為主,而且餌料的效果好過蚯蚓等活餌。餓了一個冬天,魚兒的吃口也是比較猛的,搓餌拉餌區別不是太大。

釣魚諺語說“春釣灘”,可你知道春釣灘最容易走的幾個誤區嗎?

≡ 在線組搭配上也容易有個誤區,覺得還是應該小鉤細線。其實這個時間可以把線組稍微放大,特別是在釣草邊的時候。如果太細拉力不夠造成跑魚炸窩,那就白白可惜了。

當然,釣無定法。不同的水域和不同的垂釣環境,釣法餌料都稍有區別。但萬變不離其宗,根據氣候溫度準確的找到魚兒活動的區域和水層,準確的用到魚兒喜歡的餌料,避免違背自然規律的誤區。那就一定會連桿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