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德军总兵力是多少?

用户106889274836


二战时期的德军、苏军、美军的总兵力都是一千多万。

一个国家的军队是由能打的军队+不能打的军队组成的。尤其是在大规模战争期间,“不能打的军队”这部分人数非常庞大。

能打的部队,就是我们常见的冲锋陷阵的部队,跟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但他们并不是军队的全部。

战争期间,前方有部队在打仗,后方也有很多人要为他们服务,譬如送信的邮递员大爷、拍电报的大妈、维持后方秩序的宪兵、警察、为军队送物资的司机,修理装备的电工、给这些人做饭的厨子以及军队派到各个工厂的联络人员......为了提高效率,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整合,需要统一管理。而想统一管理,也得给他们一个军队的编制,这才能纳入军队管理的权限范围。这些人数量庞大,就构成了那部分不能打的部队。

二战德军最顶峰时期,德国总兵力达到了1400多万,但是,其中作战部队是780多万。

这780万的部队,德国从中拿出500多万去打苏联,剩下的200多万分布在法国、意大利、北非和德国老家。

再剩下的就是将近700万不能打的后勤部队。

就像有人问二战末期,德国还有700多万的部队,为什么选择了投降,而没有进行誓死抵抗。因为这700多万的部队是由司机、厨子、邮递员组成的。二战中德军阵亡人数就将近500万人,算上受伤的,他精锐、能打仗的作战部队,已经在战争中消耗干净了。

美军在海外奋战的部队有300多万,但它的本土也还有800多万的军人。本土的这800万,是为海外的300万做后勤和准备支援的。苏联在二战末期总兵力也有1200万。但能打的就是前方的500万人,后方的700万是维持秩序,搞后勤的大爷大妈。灭掉德国以后苏联还得打日本,而它打日本并没有用后方的几百万部队,而是把前方,在德国的部队不远万里的又调到远东,因为他后方的那几百万部队打不了仗。

所以说各国的总兵力,一千多万,其实都是唬人的。

德国最顶峰时期的作战兵力780万,但正常来讲,他二战前期以及中后期,也就是绝大部分时期里,作战兵力也就是500多万,600多万。苏联人口众多,军队数量也多,他总兵力达到了2900万。但由于不断的被德军围歼,动不动就被消灭100万,再去掉后勤人员,他真正的作战部队,也基本上维持在500多万、600多万左右。

美军在海外作战的部队300多万,如果战事吃紧,他也可以再派出来200多万、300多万的部队进行支援。总的作战兵力也能达到500多万、600万。

看看,咱这大案牍术是不是也出来了?

以二战时期的人类社会生产力,一个工业大国,他能维持的作战部队数量,700万是顶峰,正常的数量是500万-600万。


锐度何老师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时,德国陆军总计拥有109个师又1个旅,422万人,包括85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1个骑兵师、8个摩托化师和1个摩托化旅、7个装甲师以及5个其他类型师。


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德国陆军(包括党卫军)拥有154个野战步兵师、21个装甲师、13个摩托化师、4个轻装师、6个山地师以及9个警卫师,总计207个师,总兵力395万人,其中党卫军15万人。其中担负进攻作战的是所有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以及120个一流的野战步兵师,二流的步兵师主要装备缴获的武器,缺乏重武器和机动车辆,基本上都部署在西线担任防御的任务,只有2个部署在了东线。除此之外,德国还拥有120万人的后备军,这其中84万人属于补充单位和军区,15万伤病员,还有25万其他人员。这样算下来,德军地面部队的总兵力在515万人左右。


德军的装甲部队实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21个装甲师和13个摩托化师以及5个独立坦克营、11个突击炮营、5个突击炮连的现役装备再加上储备的二线装备总计拥有坦克5262辆、突击炮377 辆。如果再加上缴获的3000余辆坦克,德军的装甲战车数量将超过8500辆。德军的炮兵同样规模庞大,陆军装备的野战炮、步兵炮、迫击炮以及反坦克炮总数高达4.3万门,此外还拥有高射炮1.6万门以及150毫米的6管火箭炮几百门。

德国空军的巅峰时期是不列颠空战之前,不列颠空战后德国空军的实力遭到严重的打击,从波兰战役到巴巴罗萨行动之间,德国空军连同训练事故在内已经损失了1.1万架飞机,其中6700架是不可恢复性损失,但是德国空军仍旧是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苏德战争前夕,德国空军编为5个航空队和1个独立的航空军,作战单位拥有4882架飞机,如果加上训练飞机和补充飞机等,德国空军的飞机总数将达到10000架以上。

1941年6月仅从人数来统计的话,德国野战陆军有380万人,武装党卫军有15万人,后备陆军有120万人,空军有168万人,海军有40万人,外籍军队有2万人,总兵力达到725万人。


战略论


看几组数据,1940年德国军队在西线发动闪电战时,拥有3034架飞机、2580辆坦克、10000门大炮和4000辆卡车。但在法国崩溃以后的五年,美国生产出了296,429架军用飞机、102,351辆坦克、自行火炮、372,431门大炮、2,459,645辆卡车、87,620艘各种军舰、5,425艘货船,以及不计其数的炸弹、轻武器和弹药。

福特车辆制造厂的柳树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车间。车间里有一条装配线长达半英里,每小时可以生产一架30吨重的轰炸机。

亨利·凯泽1942年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的造船厂,在那儿革新技术,用预制构件和装配的方法,大规模生产船只,成功地将一艘万吨级自由轮的平均生产时间从200多天减为40天。

到了1942年9月,也就是战争爆发后的第十个月,他创造了世界纪录:1万吨的自由轮安装龙骨24天后就下水了。那个时候,他在大西洋上已经造了100艘轮船。

到了1944年,美国每个星期都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下水,甚至17天内就可以建造出整条货船。

在1945年的头212天,他们造出了247艘这样的货船,一天不只完成一艘。

当时美国的报纸上画了一幅漫画:两个工人要去吃午饭,吃午饭之前,俩人商量道,离吃饭还有一点儿时间,咱要不要再造一艘自由轮?

1940年年底,丘吉尔写给罗斯福一封亲笔信。信中丘吉尔说:“英国军用物资十分短缺,又没钱采购补充,国库存款只有20亿美元。”

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国家,连希特勒都在美国大选结束两天后公开谈到美国的产值,说用天文数字也不能充分表示,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打算出面竞争。

丘吉尔在信的最后问美国总统,能否在宪法许可的范围内想个办法,防止英国继续沉沦。罗斯福总统足足想了两天,向国会提交了著名的《租借法案》。

10月1日,美苏两国外交官签署了租借议定书,此后苏联货轮开始冒着艰难万险,长途跋涉来往于美苏之间,运回美国给苏联提供的大量战争物资。

1943年年底,在德黑兰会议上,苏联领袖斯大林举杯祝酒说:“为美国的生产干杯,没有美国的生产,这场战争就会失败。”

顺便再说一下那三个轴心国……

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国会几乎全票通过了对日本宣战的提案,美国人群情激昂仅仅只限于针对日本,珍珠港的罪行总不能归咎于纳粹德国。

尽管国会议员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激动,要求对日宣战,但是如果要求对德日同时宣战,国会大概不会同意。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希特勒这时候帮了盟国的大忙。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援引《三国公约》要求德国对美宣战。当时稳居世界法西斯黑帮老大地位的希特勒可以根本不搭理法西斯东京分舵的要求,因为《三国公约》规定:只有日本本土遭受攻击,德意两国才有援助的义务。希特勒即便是对日本的要求置之不理,日本也毫无办法。

希特勒手下的一帮参谋纷纷劝阻他道,咱们树敌已经够多了,不要再加上美国了。但希特勒这时已丧失了理智,他居然说,如果我们不站在日本一边,《三国公约》在政治上就失效了。

从12月8日到11日,柏林整整进行了四天的激辩,东京惶惶不安,苦等结果,最后希特勒终于决定对美宣战。

他直言,宣战的真正动机是为了进行报复,同时为东京小弟出头。

希特勒认为,德军之所以在俄罗斯草原上受到挫折,全是因为美国给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武器。再加上美国驱逐舰在大西洋上频繁对德国进行挑衅,使得元首忍无可忍。

希特勒说,德美交战早已成为事实,所以他宣布:德国与美国处于交战状态。

墨索里尼这时候已经沦为希特勒十足的小跟班,随即响应老大对美国宣战。

事后出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写道:“由于敌人愚蠢到了极点,终于帮我们解决了种种困难,解除了重重疑虑,使我国人民团结起来,走上了为国家利益不得不走的漫长而艰苦的道路。”


CNN海外视野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5年德国防卫军改名为“德国国防军”正式扩展军备到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投降这10年时间里,德国军队总数达到了可怕的2253万人次,这还并非是完整数字,恐怖之处、可想而知。

上千的德国国防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根据《凡尔赛和约》的条例,战败国德国严格意义上并不能拥有大规模军队和武器。但是由于欧洲各国对德国不同意义上的松懈,以及各国对德国人民的严苛要求,致使纳粹党人希特勒乘虚而入,以日耳曼民族情结为根本对德国人大力煽动,德国的军事发展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的规模。

希特勒上台之后,几年时间内建立起了一支以陆军为核心,海军、空军为辅的现代化军队,武装力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其中单单在1944年,德国军队总人数就是1200万,其中800万属于陆军。

庞大军队的人口来源

1944年,德国人在东线战场上部署了150个整编师,而在西线则是66个整编师。那么德国人如此庞大的军队数量是怎么来的呢?这一切离不开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臭名昭著的人口政策——“生命之泉”,又叫“生育农场”。这是由德国纳粹政府支持并提供的一个人口生育计划,当时的希特勒认为,德国的日耳曼民族是全人类中最为优秀的民族,而纯种日耳曼人基因的人更是流淌着最高贵的血液。所以他制定这个计划,让大量的妇女成为生育机器,生下数量众多的“雅利安婴儿”来供应源源不断的为德国两线战场的军队需求。

第二点则是希特勒巧妙的运用了一战过后德国民众的反抗情绪和愤怒心态,从而使得德国人对于参军一事格外重视,并踊跃参加。德国女性也积极投身于“生命农场”计划之中,为德国军队提供新生力量。

根据统计,到整个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国防军总共死亡553万余人,被俘虏1100万,受伤600万。直到今天,或许我们也很难想象德国那么一丁点大的地方,竟然前后制造了如此规模的庞大军队,给全世界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1.1939年9月1日前,德军拥有108个师(还有一种说法是103个师),总兵力约230万人。

2.1940年,在德国入侵法、比、荷、卢等国的战争中,德军投入136个师,330余万人,当时德军总兵力大约为350万人。

3.1941年,德国用于进攻苏联的陆军为152个师又两个旅,加罗马尼亚、芬兰、匈牙利等国提供的29个师又16个旅,共计181个师又18个旅,连同空军、海军,总共约550万人。当时德国总兵力约为723.4万人。

4.1942年德军总兵力达到810万.其中570万部署在东线.

5.到1943年12月1日,德军总人数为1016。9 万人(陆军709 万人,空军191。9 万人,海军72。6 万人)。其中作战部队为668。2 万人,后备军为348。7 万人。

6.1944年德军总兵力约700万.

7.1945年春天.德军兵力约为350到400万.

从东线和西线的战果来看,在二战中,德军大约损失了1800万人。

苏德战场德国及其盟国共有607个师被击溃和消灭,约占德军及其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作战师的77.5%以上;德军损失达1000万人。而西线盟军歼德军840余万人(其中亡26.3万人、终生致残4.9万人、被俘810.9万人)。


love谈军事


再多的军队都是无法抗拒高科技的创新。

如果在经济角度地球层面看世界。德国人注定是失败的。希特勒这个小混混政治家演讲家同时也是大忽悠家。可以说对金融经济学科学一窍不通。战争离不开银行家的资金运作支持科技创新武器升级。大量储备人才。而希特勒偏偏将这些人赶尽杀绝。将这些人送给美国。让他们帮助美国将自己彻底消灭。

德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科技创新中心。德国人当90年代猛然惊醒,清醒的时候德国才联合欧盟。使用欧元对抗抗衡美元。平衡自己的经济数据。

希特勒本来自己储备了大量的人才银行家资金科学家却赶尽杀绝。将这些宝贝送给美国。

而默克尔愚蠢的女人唯有大量招聘低质素的神教绿色弥补人工短缺。将德国注定搞到焦头烂额。几十年来兜兜转转对德国莫大的讽刺,大部分人根本不明白为什么德总理要跪向犹道歉?几十年后才猛然惊醒犹太人是怎样玩转世界的金融? 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t就这三点来说,为美国创造效益。哈哈……

任何战争离不开,银行家的资金动作支持,科学家们的发明科技武器创新。


用户先知先觉


二战德国军队的总兵力,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因为部队在作战,就会不断的损失军队,也会不断地有新兵加入到军队之中,而且部队也会做相应的扩编。现在的德国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有八千多万,和二战时期的德国人口相差不多。

但是现在德国的兵力却与二战时期德国的兵力无法比较,虽然德国只有八千多万的人口,但德国动员的兵力总数1700万。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对于只有八千多万人口的纳粹德国而言,这已经是人口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但由于二战期间,每个国家的总兵力都在快速的变化之中,所以只能大概的估算出兵力总数。所以也只能估算出德国的总参战人数,但是对于具体的兵力变化,还无法准确的获得,但从德国进行的作战计划中,可以略窥一二。

欧洲二战的起点,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共计投入了44个师,包括29个步兵师,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以及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共计88.6万人,再加上预备队的兵力,军队数量则达到62个师,总人数超过150万人。

德国转入西线作战时,即1940年发动的法兰西战役,德国共计动员了157个师,其中有92个师被部署在前线直接参加战斗,包含十个装甲师。作战部队和预备部队部署了约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500门火炮以及5638架各型飞机,总动员兵力超过300万人。

而到了1941年对苏进攻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德国方面共计动员了约550万部队,其中德国直接投入的兵力达到了320万人以上。德国的进攻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共计达到了143个师的兵力,约5000架作战飞机,4300辆坦克以及47000门火炮。

再通过德国军队的编制简单了解一下德国的兵力情况。

德国党卫军装甲师编制,一个师的总人数约在一万三千人到一万五千人之间,下辖一个师指挥部,一个装甲团,两个装甲掷弹兵团,一个装甲掷弹兵团,一个装甲炮兵团,并配有师属侦察营、反坦克营、防空营、工兵营、通信营、火箭炮营和维修营各一个。

德国装甲师编制,一个师的总人数在一万两千人左右,下辖一个师指挥部,一个装甲团,一个装甲掷弹旅,两个摩步营,一个炮兵团,并配有师直属摩托化侦察营、重型摩步连、机械化步兵营、装甲工兵营、装甲通信营、卫生营以及军需处和供应处各一个。

德国装甲掷弹兵师编制,一个师的总人数在一万六千人左右,下辖一个师指挥部,两个装甲掷弹团,一个装甲营,一个炮兵团,并配有师直属摩托化侦察营、机械化步兵营、摩托化工兵营、摩托化通信营、卫生营以及军需处和供应处各一个。

德国步兵师编制,一个师的总人数在一万六千人左右,下辖一个师指挥部,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并配有师直属侦察营、摩托化支援连、摩步营、工兵营、通信营、卫生营、新兵营、兽医连、摩托化宪兵连、摩托化邮局以及军需处和供应处各一个。

从中可见德国的军队规模,在德国东西线同时作战的高潮阶段,德国兵力超过1000万。到德国战败宣布投降时,不算已经被俘的德军,德军包括武装的平民在内,仍有约500万兵力,但不少于300万的作战部队。

以上为狼君个人见解,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狼君历史


首先来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大约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

德国投入整个战争的全部兵力中,共有133个师在西欧与盟军对峙,有165个师在东欧与苏联交战.在德国32个装甲师中,有18个师继续对付着苏联,12个师准备迎击英美联军对法国的进攻.

德军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境内集结了41个师,另偶18个师驻守卢瓦尔河南岸.在加莱和布伦周围地区驻扎第15集团军共计19个师,驻扎在诺曼底的第七集团军有10个师.另外,在南欧驻扎有56个师,在斯堪的纳维亚有18个师。

下面就分几个重要的战争看一下它的兵力部署

1.闪击波兰

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伦德施泰特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

2.“巴巴罗萨”行动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苏德战争开始了。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

3."威塞尔演习"

德国于1939年10月即开始进行入侵作战的准备,代号是"威塞尔演习"。这一入侵计划的要点是"以陆军采取欺诈、 突袭的手段,越过丹德边境占领丹麦,同时以登陆兵和空降兵夺取挪威的重要港口和机场,尔后向内地发动进攻,占领挪威全境;以航空兵对付英、法海军,避免海上大规模的交战。德军集中了7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旅及若干独立坦克营、摩托化营共14万人,以1个加强步兵师和警察师占领丹麦,其余兵力用以夺占挪威,并以1300架飞机及234艘舰艇支援和保障地面部队行动。。


东方铁鹰


德国在希特勒上台的时候,根据一战的《凡尔赛条约》陆军被限制在10万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不得拥有海军,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不准拥有潜水艇,不得组织空军。

在二战开战时,即德军攻击波兰时兵力120万(有的说160万);德军攻击法国时,兵力335万;德军巴巴罗萨行动时,兵力55万;德国最强的1941年.全欧洲的纳粹军队有1020万;德国宣布投降时,兵力还有250万左右。

1945年五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加拿大联军受降200万人,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放回了家,其中有30万人被送往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美国在欧洲和北非受降525万人,约100万死在了战俘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争刚结束的那段时间,苏联共接收了238.8万德国战俘以及109.7万欧洲其他国家的战俘。这不包括大量在战场被俘马上被处决和立即死亡的失去战斗力的德国军人。

因此德国动员的总兵力约为11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5%。闪击波兰时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伦德施泰特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苏德战争开始了。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

德国于1939年10月即开始进行入侵作战的准备,代号是"威塞尔演习"。这一入侵计划的要点是"以陆军采取欺诈、 突袭的手段,越过丹德边境占领丹麦,同时以登陆兵和空降兵夺取挪威的重要港口和机场,尔后向内地发动进攻,占领挪威全境;以航空兵对付英、法海军,避免海上大规模的交战。德军集中了7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旅及若干独立坦克营、摩托化营共14万人,以1个加强步兵师和警察师占领丹麦,其余兵力用以夺占挪威,并以1300架飞机及234艘舰艇支援和保障地面部队行动。希特勒任命福尔肯霍斯特上将为德入侵部队总指挥官。

占领法国时,德国动员141个师,兵力335万,坦克2445辆,火炮7378门,战机5446架。

有关于部队的部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集团军群是纳粹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在德国陆军指挥中起着巨大作用,集团军群司令多为元帅和大将担任。德军的集团军群通常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略方向上展开,配置在指定战场,单独完成或与同级友邻部队共同完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军事任务,它通常由2至4个野战集团军、1个坦克集群(集团军)和统帅部的预备兵团编成,另外在作战中配属一个航空队。

集团军群下属的野战集团军、坦克集群均由3至5个军组成,个别情况下也可编6个军。整个集团军群通常有35到50个师,有时有更多的步兵师、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装备有9千到一万五千门火炮和迫击炮,500到10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以及500到1500架作战飞机。总兵力一般为20至70万人,指挥官多由元帅和大将担任。

整个战争期间,德国足见的用于野战的集团军群番号有32个(次)之多 ,仅苏德战场上就出现过16个集团军群。

一.A集团军群:

整个大战期间该集团军群组建过三次:

1.1939年10月由参加了波兰战役的“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法兰西会战结束后不久撤消。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2)。

2.1942年7月6日,XTL下令将苏德战场的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和“B”两个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在南高加索方向作战。1944年4月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参见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1942.7-1942.9)、阿道夫XTL(兼)(1942.9.9-11)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元帅(1942.11-1944.3)。

3.1944年9月23日由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大将。1945年1月26日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参见中央集团军群2)。

二.B集团军群:

曾经三次组建:

1.1939年波兰战役后组建,总司令是费尔多.冯.伯克元帅。在法国战役中战果辉煌。1940年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苏德边境,改组成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参见中央集团军群1)

2.1942蔫月6日,在苏联战场由南方集团军群分编而成,历任总司令为伯克元帅(1942.7)和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1942.7-1943.2)

3.1943年8月在意大利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隆美尔元帅(1943.8-1944.8)和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8-1945.4)

三.C集团军群

曾两次组建

1.1939年8月在齐菲格防线组建,司令官里特尔.冯.莱布元帅,在大战初期负责对西方的防御,法国战役中协同埃及团军群围歼了法军的重兵集团。1941年改编为北方集团军群(参见北方集团军群2)。

2.1943年11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1943.11-1945.3)和冯.菲廷霍夫.谢尔大将(1945.3-1945.5)

上述三个集团军群有两个参加了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A、B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参加了西线战役,属于德军的精锐野战集团军群,也成为了日后苏德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其战斗力可以说是德军中的佼佼者。

四.D集团军群:

于1940年10月25日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1944年划如新组建的B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元帅(1940.10-1942.3)和冯伦德斯泰特元帅(1942.3-1944.5)。

五.E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于1942年底1943年初在巴尔干地区由第12集团军扩编而成,主要负责和南斯拉夫军队作战,总司令亚历山大.勒尔大将。

六.F集团军群

194.年9月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部队,总司令为冯魏克斯元帅。

以上三个集团军群基本属于驻守在占领区的部队,可以说称不上是野战部队,其战斗力当然大打折扣,因此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战争后期基本上都被盟军成建制歼灭或投降。

七.G集团军群

于1944年5月12日在法国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1944.5-9)、赫尔曼.巴尔克装甲兵上将(1944.9-12)、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1944.12-1945.1)、保罗.豪塞尔党卫队大将(1945.1-1945.4)、弗里德里希.舒尔茨步兵(1945.4-1945.5)。

八.H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1945年4月6日撤消番号,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历任总司令为库尔特.斯徒登特大将(1944.11-1945.1)、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大将。

上面介绍的两个集团军群都是战争后期为守卫大西洋壁垒而组奖的集团军群,此时的NAZ德国已经穷途末路,部队编制和装备已经远远达不到集团军群的规模只是徒有虚名罢了,结果是在1945年的作战中基本上被盟军歼灭殆尽。

九.北方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曾三次组建:

1.1939年月入侵博览前夕组建,总司令冯.伯克元帅,波兰战役结束后于1939年9月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见中央集团军群1)。

2.1941年入侵苏联前夕由C集团军(参见C集团军群1)群改编而成,一直在东线战场北翼作战,担负由东普鲁士想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和列宁格勒防线的突击任务。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库尔兰集团军群(参见库尔兰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里特尔.冯.莱布元帅(1941.6-1942.1)、屈希勒尔元帅(1942.1-1944.1)、莫德尔元帅(1944.1-1944.3)、林德曼大将(1944.3-1944.7)弗里斯纳大将(1944.7)、舍尔纳元帅(1944.8-1945.1)。

3.1945年1月26日由中央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惨败后解散。历任总司令为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1-1945.3)和瓦尔特.魏斯大将(1945.3-1945.4)。

十.南方集团军群

大战期间四次组建:

1.1939年8月入侵波兰前夕组建,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波兰战役结束后,于1939年10月改编为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1)。

2.苏德战争前夕由A集团军群组建,负责苏德战场南翼作战任务。1942年7月分编为A、B两个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1941.6-1941.12)、沃尔特.冯.赖歇瑙元帅(1941.12-1942.1)、冯.伯克元帅(1942.1-1942.7)。

3.1943念月由顿河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元帅。1944年乌克兰会战后改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4.1944年9月23日由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4月4月改编成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官为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大将(1944.9-1944.12)、奥托.韦勒上将(1944.12-1945.3)和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4-1945.5)。

十一.中央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曾两次组建:

1.苏德战争爆发前由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伯克元帅。该集团军群系进攻苏联的主力军团,长期在东线中央地段作战,参加了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战争初期屡次围歼苏军重兵集团。1945年1月改称北方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伯克元帅(1941.6-1941.12)、克鲁格元帅(1941.12-1943.10)、恩斯特.布施元帅(1943.10-1944.6)、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6-1944.8)、汉斯.莱因哈特大将(1944.8-1945.1)。

2.1945年1月26日由A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1945拈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希米亚被苏军围歼。

十二.顿河集团军群

于1942年1月组建,总司令为曼施泰因元帅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战役后于1943年2月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3)。

这四个集团军群几乎参加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所有战役,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正是这些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给苏军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抛开德国在战争开始时的突然袭击的因素不讲,德军能在苏德战争中给苏联造成巨大的损失,不能不说和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优良的军事素质密不可分。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们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是令人惊叹的。

十三.非洲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于1943年2月在突尼斯组建,其前身为德国非洲集团军,总司令埃尔温.隆美 尔元帅,不久由汉斯-于尔根.冯.阿尼姆大将接任,当年5月在突尼斯战役中被盟军全歼。

非洲军团曾在隆美尔元帅的指挥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XTL的原因)造成了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悬殊,所以它的覆灭是在所难免的。

十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4月5日由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3)改称而成,1944年9月23日又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4)历任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1944.3-7)和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大将。

十五.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4月5日又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3)改称而成,1944年9月改编为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3)历任总司令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3-8)和约瑟夫.哈尔佩大将(1944.9-1945.1)

此时战争力量的对比已经是一边倒的局面,这两个集团军群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延缓德国战败的步伐罢了。尽管如此,德军的疯狂抵抗还是使苏军在通向胜利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十六.维斯瓦河集团军群

1945年月25日组建,承担防卫西普鲁士,波拉美尼亚和柏林的任务。4月,该集团军参加柏林战役,大部被歼,期于逃往西线向盟军投降。历任总司令为海因里希.希姆莱(1945.1-3)、戈尔哈特.海因里希大将(1945.3-4)库尔特.斯徒登特大将(1945.4-5未到任)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尔希步兵上将(1945.5,代理)。

十七.库尔兰集团军群

1945年1月26日又北方集团军群(参见北方集团军群2)改称而成,困守库尔兰半岛直至战争结束。历任总司令为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1)、菲廷霍夫上将(1945.1-1945.3)、伦杜利克大将(1945.3-1945.4)和卡尔.希尔佩特大将(1945.4-1945.5)。

十八.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由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4)改编而成,总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希米亚被苏军围歼。

十九.东普鲁士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组建,总司令为迪特里希.绍肯装甲兵上将,负责东普鲁士和维斯拉河三角洲地区的作战,1945拈月14日向苏军投降,这是大战期间作后一批成建制投降的德国部队。

这时的德国集团军群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成了不折不扣残兵败将。大批优秀的将领不是被杀就是被罢免,最后连希姆莱这样的庸才都当上了集团军群的司令,可见当时的德军成了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一部德国军队由盛而衰的历史也就是纳粹德国从强大走向灭亡历史。








wd天辣


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 2.闪击波兰,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


希特勒上台初期: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只能保留10万的陆军,没有海空军,没有重型装备。 2.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当时的统计如下:控制领土面积达904万平方公里,(为二战德国领土的三倍),人口1.17亿,总兵力为723.4万,坦克5639辆,飞机万余架,火炮与迫击炮6万余门,舰艇217艘。



3.其中陆军总兵力约500万人,共214个师又2个旅,(其中有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空军168万人,由五个航空队、国土防空军和空降兵组成。 4.海军兵力为40.4万人,编成三个联合编队。 5.此外还有党卫队15万人。 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 6.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