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南宋流亡政府原计划是往哪里逃?为什么攻打雷州?如果打下雷州会怎样?

杨永信l


南宋不是攻打雷州,是收复。因为雷州是南宋的固有领土。之前南宋被蒙古打得到处流窜,元军尾随宋军,攻破了雷州城(今湛江),无奈之下,南宋抗元军民只好逃到了硇洲岛。当时宋王室知道大陆待不了,所以决定逃亡占城(越南中南部的古国,也是汉人政权,与宋交好)。而因为当时还没有从北部湾到占城的航线(而硇洲岛位于湛江的西北,靠近广西北海市的地方),要想去占城,必须要经过雷州。所以宋军不得不去收复雷州。但在宋军攻打雷州时却遭遇了失败,眼看南渡占城已经没什么希望了(雷州之战损失了很多人,剩下的那么点人,就是到了占城也难以立足了),他们只好又逃到了崖山岛。但之后,元军又攻崖山,最后南宋十万军民全部跳海……


全球大历史


看到这个标题,仿佛20万将士集体跳海的壮烈情景在我眼前浮现。感慨于南宋流亡政府宁死不投降的气节。此刻,我的心情是沉重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南宋政府为什么要“逃”?怎么就成了“流亡政府”?

南宋后期,忽必烈的元军逐渐强大起来,在经过一系列的扩张后,逐渐统一了北方。但忽必烈没有停下脚步,继而兵指中原南宋。

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沦陷,宋恭帝投降。但太后杨淑妃不甘心宋室就此灭亡的命运,于是携两个儿子(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史称”宋朝二王”)逃出京城,过起了漂泊的逃亡生涯。

一、南宋流亡政府原计划向想把福建泉州作为落脚点,建立一个“偏安”政权,伺机反攻。

“宋恭宗”投降后,一些忠勇之士并不承认“亡国”,流亡途中又拥立益王“赵罡”为“宋端宋”,尊生母杨淑妃为太后,封弟弟赵昺为“卫王,”组成了“流亡政府”,奋力抗元。



流亡政府遴选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泉州,因为这里有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优势。

①宋朝的大批宗室子弟都在泉州。血脉相连自然会同仇敌忾。他们认为泉州人民会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②在临安外滩,长期预留着一支海上部队。一旦元兵来袭,可随时从海上撤离。并且沿海的“制置使”手中还有一支打击海贼的水师。所以流亡政府对泉州的海上力量比较有信心。

③蒙古原是骑兵或步兵,后虽经一些投降元军的将士的训练,水师力量有所增强,但元军战船基本上是内河船只,根本入不了海。所以宋军决定凭借海上力量的优势与元一搏。

④在经济上,自宋立国以来,非常重视海外贸易。特别是泉州,1087年设置为“市舶”,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商人。海上贸易的繁盛也带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其中,尤以蒲寿庚为最典型的代表。由于蒲家的影响力,朝廷任命蒲寿庚为“舶司提举”,掌握着舶司所有的进出口贸易商品,同时负责舶司的对外招商。

这样,蒲寿庚实际上是一个“官商”的身份。以此身份经商,他不仅积攒了巨额财富和大批海船。还以“护商”的名义,蓄养了一批私兵。

由于以上原因,在元军的追击下,流亡政府直奔泉州而来。他们看中的是泉州政治上有依托,财富上有保障。

但是,由于与蒲寿庚的矛盾,流亡政府在泉州裁了个跟头,根本无法在泉州立足。

矛盾的起因是蒲寿庚的重利轻义的奸商本质。蒲寿庚只看重家族的商业利益,而全然不顾南宋的存亡命运,竟然拒绝向流亡政府提供海船。

在情势紧急又別无他法的情况下,大将张世杰直接以暴力方式强征蒲家二千艘海船。蒲寿庚干脆向元军投降了。

元军利用南宋与蒲的矛盾,大力笼络蒲,加官升职。由泉州市舶>福建、广东市船>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福建行省中书左丞(正二品)。

在元军的配合和援助下,蒲寿庚杀尽了泉州城内二千多名宋朝宗室子弟,并打败了驻守泉州的淮军。率数万军队的张世杰却对泉州城久攻下。3个月后,“唆都”率元军援蒲,流亡政府只得退兵放弃,再南下广东。

广东雷州,具有天然的地理重要性,流亡政府孤注一掷也要拿下雷州

雷州半岛号称“中国南端第一大半岛”,全境面积约13225平方公里。这里是亚热带气候,盛产甘蔗、橡胶、剑麻等,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同时海产品丰富。流亡政府若能占据雷州,经济、生活保障上没有问题。

最重要的是雷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是中国的最南端,西控北部湾,东瞰南海北部大片水域,南方隔着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呼应。

崖山海战,将士们演绎了为南宋殉身的悲壮,成为南宋的绝唱

所以泉州沦陷之后,南宋就直奔雷州。但从泉州逃往雷州的途中,偶遇台风,宋端宗落水染病,不久崩逝。于是众臣再拥立其弟赵昺(年仅7岁)为新君。


一场风暴改变了宋军的行程,后面又有元军穷追不舍。逃到崖山(广东新会)时,张世杰决定不再逃亡,欲与元军决一死战。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

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所有行宫,全部人马登船,将所有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索连在一起。喻示将士要么先死而后生,要么与舰船共存亡。

为防元军火攻,船上涂上湿泥;为免元军撞击,船上绑缚长木。元军久攻下,就采取围而不攻,断水绝粮的办法。被围困了十多天后,宋军的战斗力减弱。



看来匡复已无希望,陆秀夫哭拜帝昺说:“国事已至此,不应再受元军之辱,还是以身殉国吧!”。将传国玉玺系在腰间,背起赵昺奋身跃下了大海。见到二人淹没在滚滚洪流中,杨太后、陆妻也步其后尘,跳下入大海。




张世杰得知陆秀夫、太后、帝昺殉国的噩耗,绝望地说:

灭宋也,天意!非我等不力。

于是也纵身跃入大海。


二十万将士(包括家眷和宫女)也纷纷紧随着投海殉身。次日,

海上浮尸十余万

自此南宋灭亡了。

最后回答题主的第三个问题:如果当时攻下了雷州会怎样?

攻下雷州,南宋能以此为基地,站稳脚跟吗?甚至反攻匡复吗?我认为不能。最多是“苟延残喘”,多延续几年罢了。

①在与元军的战争中,南宋处于防御,被动挨打,早已失去了昔日的“万国来朝”的光环。辽国原是宋朝的附属国,现已成兄弟国,西夏虽名为附属国,却常以下犯上。就连“交趾国”(今越南)也敢趁火打劫,掳掠宋朝人口和财物。

②元军自北向南,已将宋土基本蚕食殆尽。

③宋军中已有大部将士投降元军。元军也就基本了解了宋军的作战风格。所谓“知己知彼”,以后的战争中,宋军将会输得更惨。

④除非流亡政府能够迅速反攻成功。否则,将士们的根还在中原,若迁延时久,难免会有思念故土的情结,而不愿再起兵衅。

所以流亡政府即使攻下雷州,也无匡复宋室的可能。至多是雷州守不住,再逃往台湾,偏安一隅罢了!

崖山海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时刻。这其中夹杂了太多的无奈和决绝。而南宋将士们以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最壮丽诗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