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康熙為何要將一名70歲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他是誰?

用戶3708573253


康熙將一名七十餘歲的老人滿門抄斬,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不過這位老人並不是什麼種田老漢,而是一位教書先生。

這位教書先生名叫王士元,他之所以被康熙抓捕並滿門抄斬,主要是因為王士元一次酒後自稱是明朝崇禎帝的皇子朱慈煥。王士元的房東張月懷聽聞之後,就打算藉機起義,擁立“朱三太子”(朱慈煥)。而僧人張念一聽到消息後,也開始大舉募集香火錢,說是要“助朱三太子起義”。

清廷很快得知了消息,立刻派人通緝並捕獲了王士元,以及王士元的兒子和孫子。此時的王士元已經75歲高齡了。

王士元被抓後,自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經歷。

王士元說他就是明定王朱慈煥,李自成攻入北京時,他才十一歲。崇禎將他交給了一名太監帶出宮,並隱匿於民間。結果這名太監背叛,將他直接交給了李自成。

幸運的是,李自成沒有殺他,而是將他交給了一名毛姓將領看管。清軍入關後,毛將軍先是帶著他到河南種田,後來留下他獨自逃亡了。他只能獨自一人流浪到了鳳陽,被一名王姓鄉紳收為養子,改名王士元。

王士元十八九歲時,王鄉紳病故,他被王家子孫趕出了家門,只能在一座佛寺出家度日。做僧人期間,他又結識了一名姓胡的餘姚人,並被胡某招為了女婿。從此,王士元就以教書為生,遷徙於各地,不停的改換姓名,防止被清廷發現。

不過,最終他還是被清廷偵查到,並被抓獲了。

王士元被捕後,還說他蒙清朝對前朝的三大恩,即誅殺流賊,替崇禎報仇;從不殺害先朝子孫(假的,清廷抓到朱氏子孫不論真假皆殺);還有祭奠明朝皇陵先祖。所以,他是不會造反的,更何況他已經七十五歲了。而且他也從未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佔據城池。

但對於康熙而言,滿清雖然已經立國六十餘年,卻還是對明朝朱氏後人非常忌憚,特別是對“朱三太子”。最後,康熙還是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應擬大辟,以息亂階”,判王士元斬立決,兒孫全部斬首。

康熙的擔心不無道理。從明朝滅亡的那一天起,以漢人為主的各族人所進行的“反清復明”活動就從未停止,這也是滿清統治者從立國之初,到滅亡都一直頭疼的事情。而滿清所採取的手段也非常簡單,鎮壓處決,可是每次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王士元到底是不是“朱三太子”朱慈煥呢?應該不是。

按照《明史》的記載,崇禎共有七子,其中第二子、第六子、第七子早殤。朱慈煥排行第五,同樣在四歲時夭折。7年後李自成才殺進了北京城,所以,王士元絕對不可能是朱慈煥。

崇禎七個兒子中,長大成人的只有三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和四子朱慈炤。三人在北京城破後,均下落不明。

傳說中,有說太子朱慈烺本來要前往大臣朱純臣家躲避,但被李自成找到。山海關大戰,朱慈烺隨行。李自成敗,朱慈烺被送給了吳三桂。原本吳三桂準備擁立朱慈烺為新帝,被多爾袞拒絕。吳三桂就帶著朱慈烺到了山西,並在山西去世。還有說朱慈烺被李自成所殺,也有說南明弘光元年太子案中的朱慈烺就是真太子。總之,亂軍之中肯定是死了。

第三子朱慈炯據傳也被李自成抓獲,並被封為了定安公。李自成戰敗後,下落不明。因此,很多人就打出了“朱三太子”的旗號,其實都是假的,名字都對不上。但是這個“朱三太子”卻一直困擾著清廷。

第四子朱慈炤,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時,就已經下落不明瞭。當時朱慈炤才12歲,如果王士元自稱朱慈炤,倒是有點可能。但是,王士元卻自稱朱慈煥,十幾歲的孩子,怎麼會不記得自己的名字。

推測這個王士元,原本想借“朱三太子”的名氣炒作一下,撈點好處。他可能想,他都已經這麼大年齡了,而且也沒有造反的實際舉動,康熙即使抓了他,為了收買人心,可能還會封他一個公爵、侯爵之類的閒散爵位。結果沒想到康熙一點都不仁慈,讓他白白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


奕天讀歷史


別看清朝最終結束了封建統治,其實大清王朝也是有過盛世的,也就是史書的康熙盛世,康熙在位61年,在此期間的偉績也是最高的,所有又被後世之人譽為千古一帝,不過他曾經卻將一名70歲的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個70歲的種田老漢有是誰呢?

關於這個人,我們還要從明朝開始說起,周所周知,明朝是由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一點點的努力,最終驅走元兵後建立起來的王朝,當時也是風光正盛,一度成為強大王朝,但是不料結果卻毀在了崇禎的手上,當時朝廷動盪,再加上有著反王李自成造反,所以崇禎子在被逼的走投無路之時只能將自己的老婆孩子全殺了,最後煤山自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崇禎雖然斷送了大業,但是他還是有先見之明的,早早的就將自己的三個兒子給悄悄的送出了皇宮,待他們將來好光復大明。

其實崇禎一生也是有著很多孩子的,但是兒子卻只有七個,最終能活下來的也就只有被他送出宮的三個,其中有一個就是太子朱慈烺,兩外兩個分別是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他們三個也算是幸運的,在重重包圍之下還能逃出去,不過這留下的血脈好像並沒有什麼作用,最後最後大明依然是沒有復甦,慢慢消亡在了歷史長河裡。

當然還殘留這三個人,這讓李自成很是擔心,所以在崇禎自殺後,他連忙下令權利抓捕逃走的三個皇子,既然都是皇子,肯定是從下在皇宮養尊處優慣了,所以根本就適應不了逃亡的生活,還沒過幾天,他們三個人全部都被抓獲了,本以為在劫難逃,但是哪裡料想李自成根本就沒有殺他們,還給他們封王封地,都知道李自成是反賊,所以想要為自己正名,要想獲得朝中大臣的支持,那就必須要用到這三個皇子。

事情還沒有解決好,就出現了吳三桂叛變,轉投了滿清,所以李自成也只能先去解決這個問題,他帶著皇子們一起去討伐吳三桂,但他哪裡想到自己竟然敗了,現在自己的性命都快要保不住了,自然是沒有精力再去管這三個皇子了,雖然他們三個人趁亂逃脫了,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明朝之後,滿清容不得他們,於是他們又開始了殘酷的逃亡生涯。

太子最沒用,也是最先死的,他當時根本就過不慣逃亡的生活,所以便找到了自己的外公,想要去他那裡生活,但是他外公家的人卻是貪圖富貴,親自將他送給了清軍,落在清軍手裡,下場可想而知,最後被殺,而永王與定王兩個人一直都過著逃亡的生涯,清軍也沒有放棄對他們倆的追捕。

在逃亡中他們倆被清軍追上,永王為掩護弟弟定王離開,最終死在清軍手上,定王也順利的逃脫,輾轉多年之後,定王去到安徽,他也在哪裡過上一段沒有逃亡的日子,本以為能好好生活,但是清軍卻找上了門,於是他又要繼續逃亡,後來他逃到了鳳陽,被居住在當地的一個前朝人所收留,所以她也改名換姓,在這裡娶妻生子生活了下來。

不過清朝對定王的搜捕就沒有停止過,在經過多方打探後,找到了鳳陽,但是並不能確定,所以就將他們一家抓了起來嚴刑拷問,其實定王將自己的身份告訴過自己的兒子,而他兒子又在有一次喝醉酒喝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妻子,最後他的妻子禁不住拷問,說出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康熙也就下旨將他們全家都抄斬了,當時的定王也已經有七十多歲了,其實就算康熙不將它殺了他也應該做不了什麼了,畢竟當時清朝也走上了盛世,沒有哪股勢力能撼動了。


貓眼觀史


康熙是皇帝,咋還跟一個老漢過不去呢?事有蹊蹺必有妖,仔細瞭解之下,才明白咋回事兒,原來這位老漢威脅到了清朝的穩定。

散落民間的皇子

明朝滅亡之後,勵精圖治崇禎皇帝倒黴啊,忙了半輩子成了亡國皇帝。最終他有七個兒子,在亡國的時候死了四個,最終在李自成兵敗的時候趁亂跑了三個,哪三個呢?老大朱慈烺;老三朱慈炯;老五朱慈煥。

逃亡之後,三人浪跡天涯,過慣了舒服日子的的大太子朱慈烺,在流亡之中忍受不住煎熬,最終鋌而走險去投奔了自己的姥爺周奎,過了幾天好日子的朱慈烺,早忘了自己是亡國太子的身份,失去警惕的朱慈烺最終被他的舅舅們綁起來,扭送給了清廷請賞,這樣一來就避免被牽連。

朱慈烺到死都沒想到,這親情如此不堪一擊,可見他有多麼不成熟,有此下場也怪不得別人狠毒了。

老三朱慈炯不知道去哪裡了,他的下落一直是一個謎,清朝為此特別煩惱,因為朱慈炯一天找不到,一天就有反清復明的組織藉著他的名號造反,此起彼伏,鬧的清朝不得安寧。

老五朱慈煥,不同於老大,他能忍住民間疾苦,能夠明白自己不能露面,更不能相信任何人,在老大的前車之鑑下,他肯定不會再選擇去找什麼姥爺、舅舅。他更傾向於學習老三,從此人間蒸發,過自己的餘生。他和老三不同,他從來都不想反清復明,就想從此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朱慈煥逃亡之後,隱居於民間,在民間受到貴人相助,改頭換姓,名為王士元。朱慈煥早民間生活,倒也衣食無憂,畢竟是一個皇子,從小讀書,憑藉自己的文化,在民間做教書先生,也算受人尊敬。

一言不慎

時間荏苒,有如白駒過隙,等到朱慈煥70多歲的時候,他早已習慣了自己的生活和身份,小心翼翼幾十年的朱慈煥,逐漸開始忘記了自己原本的身份。一時大意的朱慈煥在和朋友酒後聊天的時候,不小心洩露了自己的身份。

儘管朱慈煥酒醒之後十分後悔和懊惱,但還是安慰自己,畢竟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如今清朝已經穩定,不會把自己怎麼樣了,於是朱慈煥放寬了心。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有一位念一和尚得知了此事,於是反清復明的念頭冒了出來,這位念一和尚就打著朱慈煥的名號,造反了。

朱慈煥一聽,心裡大驚,他知道自己給自己惹禍了,於是帶著家人,全家遷徙,找一個新的地方落腳。

狡猾的清廷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康熙皇帝祭拜明皇陵。說道康熙祭拜明皇陵這件事兒,由來已久,大清朝是推翻了明朝建立政權,為什麼清朝皇帝卻時常祭拜明皇陵呢?因為他們清兵入關,為漢族所不容,為了穩固統治,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會做做樣子,表現出對前朝漢王朝的懷念與尊重。

康熙尤其會用此套路收買人心,甚至還發出了一個信號,他說:“尋找明朝皇族後裔,封官,讓他們守陵吧。”一句話說出來,讓天下人都覺得康熙寬容大度,前朝恩怨,盡釋前嫌。這樣的態度傳到民間,自然也傳入了朱慈煥的耳朵,年邁的朱慈煥幼稚的以為清朝已經忘記了他們與大明朝的恩怨,就算找到自己也沒什麼,能為祖宗世代守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朱慈煥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他全家老小被清軍抓捕,朱慈煥仍抱有幻想,做定了給祖宗守陵的準備,結果卻沒能如願,最終朱慈煥全家被斬,他被人被凌遲處死,享年75歲。

康熙殺朱慈煥,就不怕漢人不滿嗎?就不怕他拜祭明皇陵的安排成為笑談嗎?他當然怕,所以他殺朱慈煥的理由不是清除前朝餘孽,而是抹黑朱慈煥冒充“朱慈煥”,以他冒充前朝皇子的罪名,將其全家處死,斷了崇禎最後的血脈,然後還繼續拜祭明皇陵,估計拜祭的時候,康熙會竊笑也說不定。



野史日記


歷史上康熙平白無故砍殺一個種田老漢?怕是說的不全面吧,這一老漢可並非常人,他擁有朱家的血脈,為朱元璋的後裔。

當年朱由檢吊死煤山,臨死了,將自家的老婆女兒一個個的都給砍了,讓自己的兒子們趕緊跑,跑的越遠越好。抱著終有一日自己的兒子能夠復國的最後一絲念想,朱由檢吊死在了煤山。

朱由檢死了,卻是留下了三名皇子。

朱由檢吊死煤山,留下的皇子有三人,其一為太子朱慈烺,二為三皇子慈炯,三為老五朱慈煥。

三名皇子,也是趁亂才能夠逃了出去,當時闖王率領數以十萬計的農民軍進攻北京,城中到處都亂糟糟的,這三名皇子也正是趁著混亂逃了出去。

朱家三位皇帝,在逃走之後也漸漸的分開了,分成三個目標總比被一網打盡強,太子在逃離之後,選擇了投奔自己的舅舅,當時清軍已經南下入關,明眼人都知道,南明朝廷即使還在,大清也已經贏定了,經過權衡之後,太子被送了出去,成為了政治籌碼。

太子沒有了,康熙也不得安寧。大清著名的朱三太子案,困擾了康熙數十年,即使是後來的雍正乾隆也難免受到朱三太子的侵擾。

但朱三太子到底是誰卻沒人知道,朱三太子在哪裡也是一個謎,雖然看似三皇子應該是朱三太子,但這名朱三太子卻像是殺不盡一般,殺了一個又一個。

其實朱三太子早就不單單是一個人了,朱三太子更多的是一個旗號,一個明朝愛國人士打響的,用以反對清朝統治的旗號。

最後的朱三太子,想必也便是那名最後被殺的七旬老漢,朱慈煥。

朱慈煥沒什麼復國的心氣,逃離北京之後也是被前朝愛國將領收留家中,輾轉之下,朱慈煥不僅沒有流浪墮落,反而是過上了曾經想都想不到的平常人的生活。

最終,朱慈煥得到了前朝一名給事中的幫助,不僅迎娶了其家中小姐,更是繼承了他的家產,得到了王士元的名字。

本就是亡國皇子,朱慈煥非常珍惜難得的平靜生活,娶妻生子,再憑藉著曾經的學識教書育人,豈不妙哉。奈何晚年的時候,一次醉酒之下,朱慈煥最終卻是將自己埋藏了多年的秘密吐露了出去。

大清統治者對待朱家後人,其實表面上還是非常寬容的,甚至是康熙本人都偶爾會去祭奠明朝宗廟,這樣的大清,為何卻是要殺害朱家最後的血脈呢?

首先,康熙等皇帝的仁德,只不過是做表面功夫而已,若是真的出現了朱家血脈,他們未必就不會動手。

其次,朱慈煥被一名和尚給害了。朱慈煥是朱家五皇子的事情被一名名為念一的和尚知道了,這名和尚竟然利用朱慈煥的名字,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又一次開始揭竿起義,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多少批人打著朱三太子旗號反清復明了。

念一最終自然是兵敗身死,連帶著把朱慈煥都給帶了進去。

在被康熙得知以後,朱慈煥立馬便被抓了起來,此時的朱慈煥,已經是七旬老人,想必也活不了幾年了,奈何在生命的盡頭卻又出了這檔事,害了自己,害了自己一家老小。


魏青衣


這件事情還要從公元1644年說起,這一年,李自成率大軍殺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砍殺諸位嬪妃後,自己也上吊自殺。

不過,在李自成殺入北京城前,崇禎已經提前將自己僅剩下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煥)送到他的岳父家裡。

但後來,李自成還是找到他們三人,不過李自成並沒有殺他們,反而都封他們為王,李自成的目的,自然是希望通過尊崇他們來拉攏明朝的殘餘勢力。但可惜的是,李自成在北京呆了還不到兩個月,就被清軍擊敗,不得不狼狽逃出北京。

接著,清軍攻入北京城,太子從此下落不明,而永王與定王兩個人則趁亂逃亡出去,但清軍也沒有放棄對他們倆的追捕。在逃亡中他們倆被清軍追上,定王為掩護弟弟永王離開,最終死在清軍手上,永王順利逃脫後,漂泊到了安徽,被一位姓王的明朝舊官員收留。



當時永王朱慈煥才12歲,這位姓王的官員為安全起見,就將朱慈煥改名為王士元。五年之後,這位姓王的官員去世,朱慈煥便到江南流浪、並在浙江餘姚當了和尚。

但有一天,一個姓胡的鄉紳帶著家人到廟裡遊玩,看朱慈煥一表人才,又談吐不凡,便極力勸說他還俗,還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嫁給他。

於是,朱慈煥就正式還俗成家立業,並且並且在岳父的幫助下,他還得以教書謀生。而除了教書,朱慈煥總是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地生活,從來不與他人聊及自己的身世。所以當時已經沒有人知道他是朱慈煥,大家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王士元。

此後數十年,朱慈煥和妻子共生下3個兒子和2個女兒,而其後兒子和女兒也都先後成家立業,他可謂是兒孫滿堂,可以安享天倫之樂。特別等到他晚年,正逢康熙盛世,生活日益富裕安定。

從正常的情況的看,朱慈煥這一生就將這樣平淡而安定的度過。但有一天,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徹底打破了朱慈煥的餘生幻想。



當時,康熙皇帝為了籠絡漢族民眾,曾經6次親自到南京參拜瞻仰朱元璋的皇陵。每一次拜謁皇陵時,康熙皇帝都會三跪九叩,一副無比虔誠的模樣。

公元1699年,康熙此時已經執政38年,他又一次親自祭拜明孝陵。拜完之後,他對隨行大臣說:多多查訪,朕要尋找一位明皇室後裔,授予他職銜,讓他來管理明孝陵。

康熙皇帝的這一番話語在全國引起巨大轟動,百姓都被康熙皇帝這樣“親民友善”深深感動。

朱慈煥聽說之後,心裡也非常高興,他想去找康熙申領這個職位,這樣自己的先祖起碼也有人照顧。但是,當年的逃亡經歷讓他明白,小心駛得萬年船,保不準這就是康熙故意搞出來的把戲。所以,朱慈煥最終還是沒有出去找清朝的官員說明此事。

但問題是,這件事情卻在朱慈煥心裡埋下了根,所以向來守口如瓶的他,開始變得有些多話起來,沒事總愛和別人說起自己的往事。可能是因為康熙皇帝的這一番表態,讓朱慈煥覺得清政府即便不給自己官當,但應該也不會再追殺自己,畢竟已經時隔這麼多年。



在這種背景下,有一次他和學生喝醉酒之後,就把自己保守了一輩子的身份秘密給透露了出去。而當時,因為康熙的那番話,各地官員為了圖表現,都是重金在徵集有關明朝皇室後裔的消息。於是,朱慈煥的學生轉身就將他給出賣。

第二天,官府就直接找上門來將他們全家都給抓了起來,朱慈煥見事已至此,就承認了自己的身份。官員一看,竟然被自己找到了傳說中的朱三太子,於是他立馬安排朱慈煥住下,並用很好的食物招待朱慈煥吃喝。

第三天,接著,官員立馬把朱慈煥的材料整理好,並上報給朝廷,等待康熙皇帝下令嘉獎。而康熙皇帝在得知找到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煥時,他頓時喜出望外、如獲至寶。

但是,出乎官員的預料,康熙皇帝不是要對朱慈煥授予官職、更不是要嘉獎官員,而是發佈一道聖旨:將朱慈煥(也就是王士元),凌遲處死。

其實,康熙皇帝之所以要凌遲處死朱慈煥,是因為擔心反對清朝統治的仁人志士利用“朱三太子”的名號,再次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而他先前所說的“對明皇室後代授予官職”,實際上只是一道誘餌,可惜朱慈煥一生東躲西藏,最終還是逃不過心中的貪慾。

於是在公元1708年,75歲的朱慈煥和自己的兒子們一道被押赴刑場,遭遇一刀刀割肉而死亡。自此,大明朱家的直系皇室後裔,徹底中斷。當然,要說明的是,這個故事並不是正史中記載的,而是出自野史,所以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我是趙帥鍋




這個老漢75歲,來歷其實不簡單,因為他是前朝皇帝崇禎的兒子,人稱“朱三太子”的朱慈煥。

為什麼一個曾經的太子淪落到社會底層了呢呢?

朱慈煥曾經東躲西藏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朱慈煥從宮裡逃出,開始了“朝不保夕,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東遊西蕩的生活讓朱慈煥頗為厭倦,他想安定下來,於是改名叫王士元。運氣不錯,在浙江餘姚,朱慈煥入贅到了胡家為婿,日子過得不錯,生下了六個兒子三個女兒。

朱慈煥平時在浙江各地走動教書,目的就是防範風險,能清楚整體動向。就這樣大半輩子快過去了,可惜,爆發了“四明山朱三太子案”,這下子,距離很近的朱慈煥無法淡定了,這是誰打著自己的旗號行那造反之事?雖然,幾十年來打著自己旗幟造反的不在少數,但如此近距離,卻是第一次。

既然有了風吹草動,朱慈煥就開始了新的漂泊旅程,這次是帶著老婆孩子一起飄蕩在世間。先是到了寧波,後來到了鎮海縣,這兩個地方都有打著朱家旗號“做壞事”的人。於是,朱慈煥又來到了湖北長興縣,時間不久,又跑到了山東汶上縣,朱慈煥希望能安定下來,不過這只是個夢想罷了。

就是在這個汶上縣,朱慈煥被抓,最後落了個滿門抄斬。

問題來了,既然朱慈煥隱姓埋名了,別人又怎麼會知道他的動向呢?

朱慈煥嘴巴大,惹下了事情





朱慈煥也是個俗人,曾經錦衣玉食,曾經也有人鞍前馬後,這種感覺怎一個爽字了得?

曾經的優越生活成了後來吹牛逼的資本,說到底,朱慈煥還是沒控制住自己。在一次酒後,朱慈煥給一個浙江大商人訴說了自己的身份,第二天酒醒之後開始後悔。

後悔沒用了,大嘴巴惹了事,不久“朱三太子案”爆發,而且是在離自己家不遠的四明山爆發,於是,朱慈煥開始逃了。

但是,逃亡過程中朱慈煥的信息不斷被洩露,有些是自己家人不小心透露的,有些是知道此情的人透露的,所以就有了不同的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做反清復明的事。

中國就那麼大,能跑哪裡去?不久,在山東汶上縣被官府抓住了,那一年是康熙四十七年。

此時的朱慈煥後悔萬千,後悔又有什麼用?

朱慈煥被康熙殺,而且是斬草除根



朱慈煥被抓,心中萬般委屈。經過各種對質和印證,那些造反的人和朱慈煥根本搭不上關係。說明一個問題,朱慈煥沒有進行過造反活動,別的造反只是借了“朱三太子”這個名而已。

庭審現場,朱慈煥對自己的辯護非常有力,他說:

“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這個辯護很有道理,主審官把結果呈給了康熙。

曾經,康熙還說要厚待朱家後人,如今朱家後人被抓,康熙的心思變了,厚待那是沒有的,因為太多人打著“朱三太子”做事了,可怕的不是朱三太子,而是朱三太子這面旗幟,他要給造反的人去掉這個藉口。

於是,康熙皇帝發下諭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

可憐朱慈煥老漢,一生沒造過反,卻被扣了個造反的大帽子,一家上下送了性命。他沒錯,錯的是他的出身,這個出身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太多了。



(注:有史學家認為這個人應該是朱慈炤,到底是朱慈煥還是主慈炤,史學界略有爭議,但這個老漢就是朱三太子則沒有爭議。)

藍風破曉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嘛種田老漢啊!一驚一乍的,人家那是一位教書先生。你嘮嗑可嘮到了鼻樑骨上邊了,跟那逮了這麼一句。

這七十歲的老漢他可不是別人,是老朱家留下的唯一的一根苗,就這最後還是沒有逃過康熙的毒手。

話說康熙這人,天天的給朱元璋上墳,以表達自己個的滿清是繼承了大明的國祚,樣子做的是不錯,這不還給崇禎帝那臨時的墳頭修繕了修繕。可回頭知道了崇禎還有個兒子在人間,這翻臉比翻書都快,隨隨便便弄一個連小孩子都哄不了的由頭,從上到下將崇禎這兒子的家給血洗了。

這就是康熙這仁皇帝的做派。

那麼這老漢是崇禎的那個兒子呢?

是老四。話說當年,北京城這地被只能統領個先鋒營的李自成給破了之後,崇禎這就把自己的女兒老婆殺了,感覺自己個也無顏面對天下父老,這就吊死在了煤山上了。

但人這物件,對於子嗣看的比較重,想著自己是不行了,但兒子還在,這就想著咋也留條後不是,這就把太子,皇三子以及皇四子藏到了公卿貴戚家裡邊。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最小的皇四子比較幸運,他在出來的時候和哥哥定王一傢伙就走散了。

出城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大明的將領,這將領就帶著皇四子跑到了河南,在這嘎達生活了一年有餘。

後來滿清政府要查流賊,這事對這將領觸動挺大,自己個跑了。那麼就剩下皇四子,他壓根就沒有生活能力,畢竟當習慣了皇子,所以這就開始乞討流浪。

他這眼裡邊也沒有啥目的,依靠著本能想回鳳陽看看,看看自己家的祖地,這就流浪到了鳳陽。

話說鳳陽這塊地畢竟是老朱家的老家,前朝的官在這塊也是有的。這其中有一個姓王的給事中,就瞅見了這皇四子,這就把他收養到了家裡邊,還給他取了個名字叫王士元。這名字倒過來唸就是原來是王。

但這給事中畢竟年齡大了,沒多久也就死了,這皇四子一下子也就無依無靠了,又開始流浪。

咋說呢?這皇四子雖然命不好總是在流浪,但運氣卻不錯,到了浙江這塊又遇到了一個姓胡的前朝官員。

這人就把自己個的女兒嫁給了皇四子,打這裡起皇四子算是有了著落,有了家。

從這裡大傢伙可以看出來,大明很多官員還是很嚮往大明的,就算是冒著殺頭的罪,他也願意庇護老朱家的人,老朱家餘恩還是在的。

這也是為嘛滿清小三百年的統治,總是有人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和滿清對著幹。

後來的事

原本這樣安靜的生活下去也就得了,那麼到了皇四子已經成為了七十五歲的半大老頭子的時候,家裡邊是一妻一妾,六個兒子三個女兒外加一個小孫孫,算是個大家庭了。

而皇四子對自己個的身世也是絕口不提,但他這人給娃娃起名的時候,這就露了餡了。

他是按照老朱家的家譜給兒子取的名,和字輩,您要說這也行,這都滿清了,也沒規定給娃娃們起名字,不能起和字。

但他太執著了,非要給最後一個字加個土字邊,咱就說了一般的老百姓給自家的娃娃起名字不會起這種過於生僻的字的。

他又是和字又是土字邊的,有心人往老朱家的族譜上一瞅,沒跑就他了,崇禎的娃。

於是有一個叫念一的和尚就打起了他的注意,扯著他的旗號開始造反。

得咧,這事就被打明瞭,這念一也完蛋了,皇四子也被抓了。

康熙還想確認是不是真的。

“這事是真的,俺就放了你!”

皇四子還是太單純了,他就想這康熙都給自家老祖宗上墳了,還能把他咋樣呢?所以也就一五一十的說了,他還反覆的強調自己個壓根就沒有參與造反。

好了,這事確認了,康熙可就翻臉了。他知道這皇四子是真的,但要殺這人卻不能用皇四子的真實身份來殺。

他這就故意的把皇四子和皇五子的身份進行了混淆,而這皇五子在大明的官方記載中有死亡記錄。所以就說這皇四子是假的冒充人家老朱家的根,所以最終這皇四子一大家子女的逼著自殺,男的全部剁了腦袋。

只有一個小孫孫朱鈺寶下落不明,有人說死在了杭州的監獄裡邊,這事也沒地印證去,總之這一大家子算是完了。

這事在《雞林舊聞錄》和《清實錄》中都有記載,有興趣大傢伙可以翻翻。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這件事乃是康熙掛著羊頭賣狗肉,假仁假義,實則腹黑的行為。在清朝建立初期,各地反清勢力此起彼伏,他們打出的旗號就是擁立朱姓後裔重新恢復大明江山。

而當年李自成破宮之後,崇禎皇帝為了不受辱,斬殺了宮中所有的女眷,就連自己的親閨女都不放過,而面對自己的三個兒子,他卻始終下不了手,命令心腹將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煥秘密送到了岳丈周皇親家中,希望他們能逃出生天,為自己保留一絲血脈。

不過周皇親乃是無恥小人,為了討好李自成,竟主動將自己的三個外孫交給了李自成,以此來保全周家的榮華富貴。李自成還算仁慈,並沒有戕害三位皇子,而是把他們放在軍中嚴加看管。

後來李自成敗亡,三位皇子也在亂軍中走失,從此不見了蹤影,而各種反清勢力所打出的“朱三太子”,確切的說,並非單指某一人,而是三人的總稱,畢竟沒有任何人見過三位皇子。

清朝入關雖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但一直沒有停止搜尋三位皇子下落的腳步,對清朝統治者來說,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否則,這始終是自己的一塊心病與隱患。


在康熙在位的幾十年中,清朝的根基越來越穩固,為了展現自己的寬仁,並且俘獲前明遺民的心,康熙在南巡中,曾對朱元璋的明孝陵進行拜謁,並且行三跪九叩大禮,“治隆唐宋”就是康熙親自為朱元璋寫下的評語。

後來康熙還曾下令,要在朱姓子孫中尋得一人封為官職,世代為孝陵守墓。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的寬宏大量,也確實緩和了民族矛盾。

而在浙江,官員們卻抓獲了一名疑似“朱三太子”的人,上報給康熙以後,他卻下令將此人凌遲處死,這又是為何?


原來此人正是崇禎皇帝第五子永王朱慈煥,當年與兩位哥哥走丟後,隻身一人來到了山東,十二歲的他並沒有什麼心機,在來到一戶王家以後,將自己的身份和盤托出,曾做過明朝官員的王老爺趕緊將他的嘴捂上,不禁痛哭流涕,冒著天大的風險將他收留,並且為他改名王士元。

後來朱慈煥來到浙江娶妻生子,看到康熙如此寬厚,不禁鬆了一口氣,雖然沒想過去當官,但也能可以安享晚年了。

放鬆了警惕的他有次在和友人喝酒時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身份,這簡直像是爆炸性新聞,連當地官府都信以為真,派人將他綁到了衙門。


朱慈煥也沒有辯解,只是說自己今年都75了,只想安安心心的做個普通百姓,別無他求。而當官府把這一消息報給康熙之後,康熙真實的嘴臉就暴露了出來,不但將朱慈煥凌遲處死,還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斬。

康熙給出的罪名為:雖沒有謀反,但人心難測,誰敢保證他內心裡不想謀反?這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可憐的朱慈煥滿頭白髮被凌遲處死,雖為皇家人,卻成了亂世的犧牲品,朱慈煥的滿門抄斬也正式宣告了崇禎血脈全部斷絕,令人感慨萬千。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被康熙滿門抄斬的人叫王士元,也叫張用觀,為何他總是變換名姓,自然有他的苦衷。我們從他的第一個名字“王士元”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三個字反過來讀就是“元是王”,也就是說他本來是為王爺。



沒錯,他原本就是一位王爺,他是大明王朝的王爺,是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的四子朱慈炤。他在明朝覆滅之際被李自成的屬下俘獲,後一位毛性的將軍帶到河南,後大清抓捕明朝後裔,以及叛亂者的風聲日緊,毛姓將軍於是撇下朱慈炤自己逃走。後朱慈炤流浪到祖先朱元璋的故鄉安徽鳳陽,被一位鄉紳知曉其身份,收留他改其名姓為王士元,後此鄉紳去世後,朱慈炤再次流落江南,後流落到一座餘姚古廟落髮為僧,被一位胡姓鄉紳發現他是一位很有才華之人。於是將女兒嫁給他,自此他才有了安居穩定的生活。



在清朝入關以後,一直沒有放鬆對大明後裔的追殺行動,表面上清朝非常尊重明朝,康熙很多次都去明皇陵祭拜,而且還寬待明朝的公主,但是這些都是面子工程,是做給天下世人看的,一方面展現大清的氣度。一方面實際上也是引明朝後裔出洞暴露自己罷了。



而且清初,以“朱三太子”為旗號的反清起義在康熙時期就多大十幾次,這搞得大清朝疲憊不堪,沒戲消滅掉最終發現都是冒用“朱三太子”的名義,實際上是別有用心的人,自然這些冒用者最終都被清朝繩之以法。

而作為真正的明朝後裔的朱慈炤卻沒有參與反清的起義當中,也許他看透了大明江山的氣數已盡,怎麼折騰也無法復國,況且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招攬一大批反清復明的之士豎起反清大旗,在他心裡能夠安安穩穩活到老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他本來可以這樣,但是,最終還是因為自己的身份暴露而招來殺身之禍。



浙江一位念一和尚為了自己的目的也插旗造反,而他打的旗號就是以朱慈炤為旗號,因為朱慈炤與他相識,在一次酒醉中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說著無心,聽著有意,正好自己想反清復明,於是他私自以朱慈炤的名義舉起反清大旗,朱慈炤還根本不知道這個事情。



當時,大清王朝的統治根基已經十分穩固,這個念一和尚的反叛也很快被消滅,而作為旗號式的人物朱慈炤受到了牽連。被捕後,朱慈炤承認了自己是明朝後裔,但是否定他參加起義的事情,因為他根本不知情。

清廷怎麼可能放棄斬殺明室後裔的機會,每次在天下蒐羅明朝後裔而不得,其他的崇禎後代以全部斬殺,就剩下朱慈炤這跟獨苗,清朝的原則是,明代後裔女孩可以活著,男孩必須死。就這樣,七十多歲的朱慈炤,也就是王士元妻子、兒女全部自縊而亡,而朱慈炤本人被凌遲處死,而清廷給出的理由是:以假冒皇子之名參與“反清復明”叛亂。



理科男答歷史。

康熙要將一個人滿門抄斬必定是有理由的,而他殺70多歲的種田老漢,也是迫不得已。

因為這個老漢來頭實在太大了,並且還有非同尋常的號召力,所以一定是要殺他的,不僅要殺他,還要連同他的子孫一起殺。

這個種田老漢是明朝的人,身份不一般,皇家子弟,他就是崇禎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

在清朝修訂史記的時候,將他給寫死了,5歲夭折,其實是因為明滅亡後,找不到朱慈煥,所以才寫成夭折的。

朱慈煥不僅沒有死,還活得非常好,就是生活上再也沒有曾經當皇子時那麼瀟灑了。

朱慈煥是公元1633年出生的,在公元1644年甲申之變的時候他才12歲,因為明已滅亡,父親崇禎帝也已身死,所以他只能逃跑。

在逃跑過程中,和兄弟走散,最終朱慈煥來到河南。一開始他身邊還有一個將領,但是因為清朝抓的太嚴,那個將領再次逃走,這時只剩下朱慈煥一人流浪。

一年後,朱慈煥遇到了明朝老臣,並且跟其改名換姓為“王士元”。在這裡呆了四五年後,王家出變故,無奈朱慈煥再次出走,後進入一寺廟削髮為僧。

有一次,朱慈煥偶然間結識了一位明朝後裔,相談甚歡,這位明朝後裔勸朱慈煥還俗,並將女兒許配給他,同時還獲得了一份工作私塾教書。

朱慈煥就這樣和妻子生兒育女,安安穩穩的生活了大半輩子,直到公元1705年,朱慈煥認識了一個老先生,姓張,這個人暴露了朱慈煥的身份,導致朱慈煥的妻女自盡,子孫被捕。公元1708年,朱慈煥也被抓。

同年,朱慈煥被凌遲處死,而其子孫皆死於獄中。康熙帝為此感到很惋惜,因為朱慈煥此時已經75歲高齡了,他不可能再做謀反之事,但是奈何他是明末皇帝的兒子,所以肯定心有不甘,懷有謀反之心,於是康熙帝只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