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清朝乾隆年間的“李侍堯案”影響深遠,從最初的聲勢浩大,到最後匆匆收場,很好的詮釋了虎頭蛇尾這一成語。


李侍堯出身顯赫,他的祖先為明朝撫順遊擊李永芳,是最早投降後金的明朝將領。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李侍堯畫像


李永芳投降後,娶了努爾哈赤的孫女為妻,在後金對明朝的戰爭中,屢立戰功, 被封為三等子爵,且世襲罔替!


李永芳有9個兒子,李侍堯一脈是第5子巴顏的後人。


李侍堯的父親李元亮曾任戶部尚書,諡號“勤恪”,史書上稱他:性剛毅,聰慧過人,暗背兵馬名籍,如瓶洩水,陳奏迎合上意,每多俞允。”


李元亮病重和去世期間,乾隆皇帝在一個月之內,連頒三道諭旨予以慰問和關心,可見,李氏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乾隆畫像


李侍堯同樣深得乾隆信任,仕途順暢,到了乾隆四十年,出任雲貴總督。


就是在雲貴總督任上,李侍堯差點被人扳倒,丟了性命,幸虧乾隆出面維護。


非常諷刺的是,第一個跳出來彈劾李侍堯的竟然是清朝兩百多年間最大的那隻老虎——和珅。


作為同道中人,和珅為何要向李侍堯下手呢?


原因不外乎兩個:


首先是報復,兩人之間有私怨。


和珅掌管崇文門稅關之後,除了向以往的商販收稅之外,還開始向兩類人群徵稅——進京考試的讀書人和進京述職的地方官。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此舉引起了地方官的不滿,山東一位布政使向福康安訴苦,請福康安上書彈劾和珅。


奏章呈上去後,沒了下文,因為和珅的行為事前曾得到乾隆的允許,乾隆自然不會打自己的臉。


官員們看到位高權重的福康安都無法撼動和珅分毫,只能自認倒黴,經過崇文門乖乖奉上銀子。


有一次,雲貴總督李侍堯帶著獻給乾隆的貢品入京,走到崇文門,被攔下收稅。


李侍堯同樣是乾隆寵臣,而且自恃奉皇帝密詔蒐羅奇珍而來,自然不肯交錢。史書上記載:李侍堯四處蒐集乾隆喜歡的奇珍古玩,平均每年進貢五六次,這次親自押解貢品來,應該是找到了乾隆心儀已久的寶貝。


李侍堯的部下和稅官發生爭執,雙方差點動手打起來,有人趕緊向和珅報告,和珅聽說來者是李侍堯,不敢怠慢,親自出面與他交涉。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李侍堯看不起無尺寸之功的和珅,氣焰囂張,咄咄逼人,但和珅有皇帝撐腰,也不肯退讓半步。


最後,李侍堯急怒之下,拿出一封信,信沒有落款,只蓋了一個印章,印章上有“長春真人”四個字,和珅大驚,立即傳令放行。


長春真人是何許人?為何讓和珅如此惶恐呢?


其實,長春真人正是乾隆皇帝,乾隆是著名的刻章狂魔,一生刻了1000多個印章,長春真人就是其中一款。


乾隆寫信給心腹辦事,通常都是這種非正式的、鮮為人知的印章。


李侍堯趾高氣揚進城了,但和珅的心理很不舒服,將這筆賬記在心裡,伺機報復。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其次是爭寵。


和珅深得乾隆寵信,權勢熏天,可李侍堯同樣聖眷優隆,位高權重,從乾隆找他蒐集奇珍一事即可窺見一斑。


和珅要得到乾隆獨寵,自然先要剷除李侍堯這隻攔路虎。


乾隆四十五年,機會來了。


雲南糧儲道道臺海寧升任按察使,按照慣例,海寧要到京城謝恩,海寧到北京後,和珅主動找上門,要他出面檢舉李侍堯的貪腐行為。


和珅恩威並施,成功策反了海寧。


很快,海寧上書舉報李侍堯勒索下屬錢財,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等等,乾隆震怒,諭曰:“侍堯身為大學士,歷任總督,負恩婪索,朕夢想所不到!”隨後派戶部侍郎和珅與刑部侍郎喀寧阿前往雲南查辦此案。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舉報乾隆心腹的海寧,不僅沒有得到賞賜,反而被乾隆嚴厲斥責:“……其面欺之罪,不能以所控非誣,曲為寬貸也。”然後交給刑部嚴加訊問。


和珅到了昆明,很快查明李侍堯非法所得白銀3.1萬兩(連和珅的零頭都不到),包括:收莊肇奎銀2000兩,素爾方阿銀3000兩,德起2000兩,汪圻銀5000兩,張瓏4000兩,共16000兩,後家人張永到北京修理屋子,素爾方阿又送5000兩,德起送5000兩,張永高價賣了兩顆珠子,共收5000兩。


按照大清律例,李侍堯當處以極刑,但是乾隆不想失去這位能辦事的心腹,有心放他一馬。


和珅敏銳的揣摩出乾隆肚子裡的小九九,建議判處李侍堯“斬監候”,而其他大臣在一直要求判處李侍堯“斬立決”。


乾隆對大臣們的提議很不滿,想到一個新方法:將李侍堯案下發到各省,由總督和巡撫審議,乾隆下令:所有此案核擬原折即著發交各督撫閱看,將和珅照例原擬之斬候及大學士九卿從重改擬斬決之處,酌理準情,各抒己見,定擬具題,勿得遊移兩可。


這些地方大員腦子遠沒有和珅那麼靈光,大部分人表示支持“斬立決”,也有部分人不知皇帝用意,顧左右而言他,說了一堆模稜兩可的廢話說。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其中,只有安徽巡撫閔鄂元是位高人,他揣摩出乾隆的心思,上奏稱:“李侍堯歷任封疆,其辦事之勤幹有為,實為中外所推服。設庸碌者以善於掩蓋而幸脫法網,勤能者以猝經敗露而決不待時,其情似稍有可憫。查律例開載‘八議’條內有‘議勤’‘議能’之文,是國家慎重刑章,原有功過相權之典。今李侍堯晚節有虧,而勤勞久著,可否稍寬一線,不立於處決,出自皇上天恩。”


閔鄂元話說了一大堆,但意思只有一句話:李侍堯人才難得,請皇帝允許他將功折罪。


這道奏章正中乾隆下懷,乾隆龍顏大悅:知我者,閔鄂元也!然後下詔將李侍堯改判為“斬監候”。


史書記載:侍堯屢以貪黷坐法。上終憐其才。為之曲赦。


對於這位機靈聰明的閔鄂元,乾隆投桃報李,很快將他從安徽調到富庶的江蘇任巡撫。


半年之後,李侍堯即被乾隆任命為代理陝甘總督,復出速度之快,整個乾隆年間,無人能出其右。


李侍堯:差點被“大老虎”和珅扳倒的“小老虎”


李侍堯後來因調查甘肅冒賑案和平定起義有功,被加封為“太子太保”,圖像掛於紫光閣,成為乾隆皇帝的二十功臣之一。


和珅在李侍堯表現出色,讓乾隆很滿意,很快升任戶部尚書、御前大臣,補鑲藍旗滿洲都統。


李侍堯案,乾隆保住了心腹,成為贏家;李侍堯保住了性命,為復出留下伏筆,也是贏家;和珅打擊了李侍堯的囂張氣焰,而且得到乾隆進一步寵信,加官進爵,成為最大贏家;巡撫閔鄂元從相對落後的安徽調到繁華富庶的江蘇,同樣成為贏家。


從皇帝到被查的罪犯,都成了贏家,那麼,問題來了:誰是輸家呢?


參考資料:《清高宗實錄》、《清史稿·和珅傳》、《清史稿·李侍堯傳》、《乾隆朝懲辦貪汙檔案選編》、《乾隆朝李侍堯貪汙案》、《“能臣”李侍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