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等生和尖子生有何差別,如何提高,望解答,謝謝?

智竅


作為一箇中考失敗,高考考上211大學的我告訴你學習真的沒那麼難。在初中的時候,我的成績一直處於中下,平時也在聽課,有的時候聽得懂老師講什麼,有的時候根本聽不懂,索性做自己的事情,我想我那時候的狀態就是你們說的中等生吧。後面沒辦法,成績差,考上了市裡面很差的高中。到了高中,其實我是對我自己沒抱什麼希望的,過一天是一天,破罐子破摔的感覺。特別是高一上學期,應為我們那時候要分科,班上就出現了兩種現象。選文科的同學,上理科課的時候就不聽,選理科的同學,上文科課就不聽。所以那時候班上的學習氛圍極差,老師也不管我們。因為那時候我喜歡生物和化學,上課的時候就特別積極,老師也注意到了我,所以經常在課上叫我起來回答問題。就這樣我迎來了我的第一次分科考試,文科的科目就不用看,因為上課聽都沒聽。不過讓我吃驚的是我的理科成績排名班上前三,我找到成就感以後就越發喜歡上理科了。平時上課就是認真聽課,下課後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沒感覺到很累,就這樣我的成績一直處於年級第一。我為什麼舉例我的例子吶,就是想告訴你們,中等生和尖子生的差別很大程度在於興趣,中等生學習一直處於被動,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學習。中等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基礎薄弱,雖然有時候想努力學習,但又聽不懂老師講什麼,下來題也不會做,所以對學習很失望。學習是一個系統的事情,要一開始就認真的完成,不然到後面來了,學起來會很吃力。那有沒有辦法不起來啦?答案是有的,建議中等生倒回去從最開始學期走,這裡不是叫你回去復讀,從教程的最前面開始,認認真真的將重點知識去理解記憶。不知道重點的請教老師幫忙勾畫一下,其實全本書的重點很少,要我們去記憶的也很少,但他們又是不可或缺的。就這樣學習,到後面老師講到的知識,你聯繫到前面的,這樣你就不會聽不懂了。找到成就感以後,學習就變得輕鬆了。


扶葉輕飄桑


上學的時候,最羨慕班上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同學,總感覺他們身上有一骨神秘的力量。

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甚至從沒跌出前三,考卷發下來的時候,也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候。

差生們也許習慣了自己的能力,任命了,坐在那裡,只等老師一頓教訓;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等生,則時刻擔心這回有沒有下滑一個名次,每進步一個名次,對他來說都是極大的鼓舞,他們也成了老師表揚的重點;可一旦成績下滑一點點,反而要受到比差等生更為嚴厲的批評。

其實,所有學生都會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他們不是不想做好每一道題,而是即使再怎麼努力發揮水平,也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那為什麼同一課堂學習,成績會有不小的差別?我想這裡面,確實有天分因素,而且關係很大。

01:是否有很好的接受能力。雖然每個人上課的時候都在認真聽,聚精會神,尖子生對老師講的每一句話不但記下來,心底裡可能還在暗自發揮,腦子裡做著舉一反三的活動。這是一種學習方法,但要是想學會並充分掌握卻不容易,我覺得只有天資比較高的學生才能做到。

這話聽起來有些玄乎,但這是事實。

理解每一個父母的苦衷,都是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但需要知道,這事急不得,要弄清楚問題怎麼解決。

02:要有強烈的上進心。想進入尖子生行列,中等生必須敢於不滿現狀,下苦功夫,臥薪嚐膽,時刻盯緊前面的優等生,以他們為榜樣,還要比他們更努力一點,比如,不懂得的地方要主動求問,問老師,問學習好的同學,不要因此覺得丟人,更不要不懂裝懂,不會的地方自己心裡清楚,必須把它提出來,不然,久而久之積攢在心裡可能變成了壓力,絕不能養成掩耳盜鈴稀裡糊塗的習慣。

03:請給他一些鼓勵。對於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不知要強多少倍。“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非全對,也不是沒道理。這個鼓勵既來自老師,也來自於家長;這種鼓勵也許是你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微笑的眼神。要看到他的每一點進步,勤觀察,多溝通,包括跟他的老師也進行適當聯繫,這樣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提升他的自豪感。

從這一點來說,只有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協同努力,才是一名優秀的學生所能成功的關鍵。


唱戲說書


中等生和尖子生有何差別,這問題值得研究。

我覺得有好多評價,中等生和尖子生的時侯,會說尖子生,他從小就聰明,二、三歲會背十幾首唐詩,六、七歲初中課程已學完,十歲就奔大學去了。

那中等生呢,似乎沒人去怎麼地,七,八歲剛上一年級,初中緊巴巴的壓著中考線上了高中,隨你怎麼學吧,儘自已最大的本事去學吧。

那兩種群體自然就分開,尖子生一路高歌狂奔,中等生猶如蝸牛般低頭獨自摳摸著學習。看似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看似問尖子生有何方法,為何你能做到的時候,他也無從說起,他無法從聰明和天賦選擇出來一個。

而問中等生的時,他會承認他比較笨,會說我從小就這樣,爸爸,媽媽好多人都說我笨的要死……

到了這裡朋友應該能看得出來,早期學生差別在哪裡或從根上有區別了吧?

當然世間的確聖人,偉人也頗多,但我想問一百年,二百年才出一位,還叫多嗎?

如果在學習上分個高低,是有天才與木才之分,但在以後長遠人生的學習道路上,沒有可糾結去辯論它。

都是同一世間人,美國有一個比爾蓋茨,中國有一個馬雲,不等於大腦就有區別。

成功者初期,我們中等生,尖子生沒有任何有所謂的天才與天賦,而在於自己是否對學習有感興趣,對學習後所想得到什麼,獲取的成果和成就感,對今後人生要與別人與眾不同的動力,我想,動力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沒錯。

這個時候自已就不要強求與尖子生比,老老實實總結自己,認識自已,老老實實去上課,如何提高,就像螞蟻搬家,蝸牛賽跑那般,沒有捷徑可走。


明港大視窗


中等生尖子生我的任定是這樣的:一個班級40人,前5名為尖子生,後10名為下等生,其餘則為中等生。中等生以20名為界,又可分為上中等與下中等。

正常情況下,尖子生多為肯努力,家庭學習環境好,頭腦較聰慧,有爭強好勝性格;中等生一般上課能聽老師講課,完成老師作業為目標,上進心不強。

要想提高優等生成績,重點是改進學習方法,深入瞭解思想動態,調高其比照目標,樹立遠大理想,可適當“加餐"“開小灶",滿足其求知慾望,使其在探知中得到快樂,在學習進程中可持續發展。中等生變化特別大,方法得當,可上升到第一方陣,稍一馬虎,就可能成學困生。對待這部分學生,首先要鼓勵他們要看到希望,堅定學習信心,補齊欠缺的知識點,多和家長溝通,增加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盯住一段時間,切忌半途而廢,儘量讓他們和優等生在一起。這樣,只要把他們領上路,不愁成績好不起來。

此為本人淺薄見解,望各位多指教。

謝謝!


那片火15


看了一些回答,其實天賦方面每個孩子都是差不多的,這裡只就普羅大眾說說看法。

中等即各項能力都處於中等水平,尖子生即各項能力都處於前列。比如,學習習慣方面,中等生偶爾或從不記筆記,偶爾或從不預習,偶爾或從不復習,只把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完成;而尖子生一般會記筆記,預習或者複習。

因此要提升,就要首先對比,和尖子生在各項能力上的差距,然後有針對性的提高。

在學習習慣,知識儲備,解題技巧,做題訓練等方面做提升。

學習習慣越小養成越好。需要強制性監督執行。

知識儲備上面中等生注意查漏補缺,把重難點考點一一攻破。解題技巧學會自己歸納總結,或者尋求老師幫助。刷題不可少,很多時候是因為訓練太少,導致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比如我們自己的名字閉著眼睛都不會寫錯,就是因為寫得太多了。


信子醬湯圓喵喵


本來我不是專業寫這類文章、而是專業股票的。

但是看到這個題目,想到了我的高中,所以勾起了我的興趣。

你問到:中等生和尖子生有何區別?

那可以這樣說,考試分數,從0分增加到60分,或許不是太難的事情。但是從60分到90分,就可能沒有0分到60分那麼簡單了。

然而,從90到91分,91到92分,92到93分93到94分,難度係數會直線拉昇。

這裡說的增加一分,是指穩定狀態。

那從95分到96分,從96分到97分,從97分到98分,難度係數又會再次增加。

這樣子90之後,每一分的增加,背後的努力都是常人看不到的。

而從98、99到100分,又是一次質變的難度。

要是你遇到每次考試都是100分的同學,這樣的學霸。即便以後漫長人生,這樣的人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

永遠保持滿分。這個難度幾乎是登天的難度。

我們在考試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差錯。幾乎無法避免,而這樣情況下,仍然保持滿分,那種思維、心態、努力和天賦,都非常人可比。

人生最大的差距,是量變到質變。

如何提高?

這是一個思維的改變,我高三遇到一個老師。他直接改變了我們的整體成績,本來我們高一高二都很一般,他教了我們一年,我們都上了一個臺階。

他告訴我們,他被別人成為“難題大王”。他給我們上的第一節課,僅僅給我們在黑板上寫下了短短的8道小題,讓我們隨意做做看,然後,他就回辦公室了。臨近下課10分鐘,他回來了,問我們做的怎麼樣了。我們全班都沉默了,都不吭聲。他講了之後,我們才發現,即便我們最厲害的同學也就對了4道題。我也對了2-3道。可是隨意地幾道小題,隨意的幾道小題啊!

以前,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能把簡單的題抓住分數就行了。中等的努力一下,難抓多少抓多少。至於最後的難題,算了吧,放棄吧。這樣子最不濟也有110,或許好了120分都有了。乍一聽也聽到道理的。

然而,你知道事實是什麼嗎?本質呢?

真實情況壓根不是那麼回事。

他教我們,簡單的題從來不提,也不講,直接忽略。平時基本都是難題,難題。最簡單的也是中等難題。

這樣子學習,平時當然很吃力。但是,人總是習慣性動物,時間久了,慢慢我們都習慣了。我們做難題做習慣了。這時候你會發現,簡單的題,考試的時候,我們真有忽略而過的感覺。就是簡單的題,我們從不失分,即便他從來不給我們講簡單的題,我們總是喝水一樣幹掉,難題我們才會慢慢思考一下。感覺整個考試,就是和平時上課一樣簡單輕鬆。我們考試基本都是140以上,130以上,120以上。

看到現在明白了,嚴師出高徒。這個嚴到底是什麼?就是做難度的事情,並形成習慣。學生而言,就是鑽研難度大的題目,不放棄,不拋棄。簡單的,就忽略吧。這樣要求自己,慢慢你就是尖子生了。

你說不會怎麼辦?你去鑽研啊,你去問老師啊,你去問同學啊。為了一個題,真的是可以耗時三天,不恥下問的。你要記住,磨刀不誤砍柴工。鑽研難題的時間,就是磨刀的過程,你做100道簡單的會做的題,也不如鑽研透一道難題效果好。

這是思維的轉變,戰略的轉變!!!


行情就是藝術


中等生和優等生的差別有三個方面:1一般優等生的基礎要比中等生紮實,不存在學習盲點,而中等生則在某些科目或章節較弱2優等生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優等生得漁,中等生得魚3優等生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考場上一般都能發揮出應有的水準,中等生考完後可能會懊悔某道題馬虎了。既然知道了差距在哪,對症下藥就可以了。1抓基礎,掃盲點,查缺補漏2宏觀學習把握精髓,學會書中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記住類型題3做好心理調節,平時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魯西北小胖


個人認為,進入初中後,學生層級劃分越來越明顯,那麼中等生和尖子生究竟差距在哪裡呢?好去彌補嗎?

1、學習方法。方法誰都會,但是老師教授的方法只有一種,不可能適合於全部的學生,課上根據老師的講授,課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是尖子生的一項能力。

2、學習習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學習習慣,但是毫無疑問,尖子生所掌握的學習習慣一定是比中等生要搞笑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同等學習時長內取得比別人更好的成績。

3、學習心態。在基礎知識掌握沒有太大差別的情況下,尖子生往往能考出更好的成績,跟自我的心態調整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考試考得不是隻有基礎知識,還包括適時調整心態的能力。

總而言之,中等生要想提高,要從上面三個維度去入手,而這些能力的提升,並不是老師教授出來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悟性,領悟出來的。




嘉樹下成蹊


先向你講個故事吧!

美國哈佛校長來華訪問北大,北大校長問哈佛校長一個問題,問哈佛是如何教育那些差生的。哈佛校長連說幾個no、no、no,我們美國沒有差生,我們每個學生都很優秀,他們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特長,他們都是特長生,我們教育的任務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讓他們成為國家有用之才。說過以後,北大校長顯得很尷尬!中等生如果能發揮他們特長照樣成為尖子生,尖子生如果忽視他們的特長,也可能成為中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