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成本最低的洗脑方式,你不可不知



成本最低的洗脑方式,你不可不知

名字的力量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取名字?

人不仅仅给人取名字,而且给万事万物取名字,这是为什么?

在科学界,以人名、地名、国名…命名新发现的情况多如牛毛:


放射性元素钋,就是发现者居里夫人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此外还有折磨了无数学生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柯西-黎曼方程、以及不知所云的杨-米尔斯理论。


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领域,以人名命名的特征反应更是普遍。

成本最低的洗脑方式,你不可不知

在科学界,命名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荣耀,这又是为什么?

然而命名不是科学界才关心的事,这事既涉及阳春白雪,又关乎下里巴人,要不也不会有起名机构通过阴阳五行、生辰八字、易卜星象来做起名服务了。


古代起人名是远比现代更要紧的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名字确定了所有权——娃娃随父姓,标定了这个孩子从属于这个男人。毕竟古代没有亲子鉴定,但却少不了隔壁老王,从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娃天然就属于这个女人,男人则不一定;
  • 名字确定了在家族及社会群体中的位置——这是家谱及字辈的由来。现在宗族社会结构已经基本消亡,名字包含字辈的情况也少了。但在一些宗教和传统文化领域,这一现象还见得到,比如郭德纲就把曹云金的云字“收”回去;
  • 名字包含了父母的期待和自我志向——穷人家希望孩子好养活,命硬,就叫贱名,比如二狗子,虎妞,牛壮实;而文人君子从小立志,要修齐治平,名字就取得引经据典意境高远。比如韩愈,字“退之”,“愈”是向前奋进的有所为,“退之”是明辨审慎的有所不为。这一进一退之间,就是“中庸之道”,令人玩味。是不是感觉非常叼又装逼?


现代人取名就没那么多讲究,这三条基本都可以不那么在意,以标新立异追求风尚为主,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紫萱、子轩、梓轩、子涵、梓涵、紫涵、涵宇、涵予、菡羽…的各种排列组合。

但不论这些名字多么容易令人混淆甚至搞笑,也比没有好。因为一个没有名字的人,该怎么叫Ta?

更进一步,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人好像就拿它完全没办法,是不是这样?没有名字,几乎就没有思考、处理、传递事物信息的方法,也没法沟通交流;没有名字,意味着这个东西不能在人类思维中标定位置,确定Ta跟其他东西的关联,也就没办法对其深入思考。

所以名字是什么?


名字就是定义。名字是关于一个事物或思想发明、贡献、归属、性质、规律、期望…等等的定义。


罗永浩就经常说:“我们重新定义了XXX”。

成本最低的洗脑方式,你不可不知

这句话被说太多次,以至于有的人调侃他说“罗永浩重新定义了’ 重新定义’”。为什么罗永浩要盯着“定义”不放?

因为定义的重要性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甚至用“颠覆认知”来说都毫不为过。


定义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所处位置,属性以及内涵,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沟通、表达的基准。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篇就以大量篇幅下定义,这是后面一切科学结论的基础,目的是让后面结果与前面的规范具有统一性。


这种思维方式与国人的习惯完全背反,但是不管习惯怎么样,规律该起作用还是会起作用,取名字就是这样——


取了一个名字,就对这个事物或者这个人有了沟通基准,保证我叫这个名字并被你听到的时候,我们心里所指的那个东西是一样的,不会产生歧义,不至于鸡同鸭讲。

而最常见的鸡同鸭讲——网上对骂,就是本质上双方的定义不一样:


小李定义的直男癌是不会撩妹,老实木讷;老金定义的直男癌是不尊重女性。小李看老金不会撩妹就说老金是直男癌,这就使得明明只是老实木讷而已,却也被划入直男癌的范围,具有了不尊重女性的属性,你说气不气人?

同样,阿花定义的绿茶婊是漂亮且遭同性嫉妒的女性;阿霞定义的绿茶婊是游走在异性之间利用性别优势套利的女性。如果阿花只是嫉妒阿霞,就说阿霞是绿茶婊,在阿霞心里就等于是阿花在说自己用性别优势套利,你说气不气人?


但是光是气人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定义会非常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因此:给出定义并让人认可,这是成本最低的洗脑方式,没有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罗永浩要盯着定义不放的原因,当然也是各路“精英”发明了很多新词的原因——

什么碎片化学习、全民总时间、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理…都是。

一旦发明一个词,给出了定义,就有了对它的最终解释权。而最终解释权是什么?是游戏规则制定、运行的权力。这个权力有多大呢…比如法律条文就是定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游戏”规则,你想想这个权力有多大?


干货来了


定义就像把不同的东西归类整理,放在同一个格子当中。

一个格子里包含好多种属性,不同格子里的东西属性有重合,但是不同格子不能等同,否则就会出现“直男癌”和“绿茶婊”这类骂战。

让别人认同你的“格子”里的东西,你们保持在同一格子里交流,相当于你把他拉进你构建的世界里,那你当然很容易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打败”Ta。可想而知,在你构建的世界里,你的优势几乎是无穷大,获利还不容易吗?


具体来说,把别人拉入自己格子的方式主要有:


  • 将别人原有的定义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曲解或重新解释;
  • 将原有定义包含的属性拆分,摘出不需要的,保留需要的、重新组装变成新的;
  • 将几个格子混合,在外面构建一个新的格子…


所有的格子只要保证自圆其说,逻辑自洽就行。


(当然如果能做到他洽和续洽就更厉害了,那一般是科学家思想家才能做到的事)

如果格子的逻辑严密,格子空间足够大,还会让进来的人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是因为进来的人之前自己的格子太小,进入大的格子里,“格局”就变大了,这样的获得感当然很爽,这就是茅塞顿开感觉产生的机制。

某种程度上说,当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意味着“被洗脑”了。


当然这些生造出来的“格子”要起作用,必须找那些天然不太明确、语义模糊的领域。


如果找的是大家都非常有共识,甚至源自本能的“格子”,那就很难起作用了,比如重新定义太阳、重新定义铁元素、重新定义女性…你让罗永浩来也没法重新定义啊…

本文从名字讲到定义,再从定义讲到“洗脑”。谁都不愿被洗脑,都想保持头脑清醒、自由意志。那么为什么我们对钻入别人的格子那么乐此不疲、不断接受别人的定义、甚至形成了《乌合之众》呢?是洗脑的人太厉害,还是我们自己也有问题?


思考这些很有趣,而读懂本文很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