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妻子賢淑,兒女雙全,幸福美滿的家庭;倫敦證券交易所經紀人,收入穩定,工作體面。這可能是普通人夢寐以求的安逸生活和社會地位。然而,他卻選擇在不惑之年拋妻棄子、揹負罵名,去過一種朝不保夕、窮困潦倒的落魄生活。當然不是為小三,而是為理想。

他說他要去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沒錯,他就是思特里克蘭德,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著作《月亮和六便士》裡的主人公。這是一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因而我想熟悉它的讀者一定不少。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人渣思特里克蘭德

然而很慚愧,幾年前的第一次我就沒能真正讀懂這本書。我完全被思特里克蘭德的所作所為毀盡三觀。於是關於他人渣、敗類和冷酷無情的印象佔據了我非理性的大腦,因而忽略了毛姆在書中討論的人性和藝術、世俗與理想的關係等更為深刻、複雜的問題。

無論從世俗道德還是人性的角度衡量,思特里克蘭德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首先,不辭而別,對於家庭成員的傷害,他毫無愧疚之感。他說已經養了妻子十七年,該是她自己養活自己的時候了;而兩個孩子小時候挺討人喜歡,現在長大了,已經沒什麼特別感情了。哪怕世人認為他是個沒人性的傢伙,唾棄他、鄙視他,他也無所謂,他根本不在乎。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我想,當一個人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不再因為違背世俗道德而感到不安和愧疚的時候,除非他違法,否則再沒有什麼樣的力量,可以戰勝他的意志,令他畏懼和退縮了。

最先發現思特里克蘭德藝術天才的是施特略夫,這個才華平庸的畫家卻獨具慧眼。同時他又是個善良忠厚的老好人,他強行說服妻子勃朗什同意收留住在巴黎破舊旅館裡即將病死的思特里克蘭德,結果致使自己的家庭破碎。不僅如此,放棄安穩生活移情一無所有的思特里克蘭德的勃朗什,最終也因他的無情而含恨自殺。可思特里克蘭德呢?對此無動於衷,他甚至說:

“她的身體非常美,我正需要畫一幅人體畫。等我畫完以後,對她也就沒有興趣了。”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勃朗什想要愛情,可思特里克蘭德這裡沒有愛情。他認為愛情是一種疾病,甚至對於他連人性都是累贅。毛姆是一位極其善於洞察和剖析人性的作家。小說的前半部分,他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將那不同尋常的人性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不做主觀判斷。甚至於他還化身為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以世俗的眼界和第一人稱的質疑方式,表演般地用散發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思特里克蘭德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犀利解剖。因此他對讀者說:

我不相信思特里克蘭德會愛上勃朗什。我根本不相信這個人會愛上一個人。愛情的主要成分是溫柔,但思特里克蘭德不論對自己或對別人都不懂得溫柔。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而那個可憐的施特略夫,即便深愛的妻子因思特里克蘭德而死,卻還能被他的一幅畫折服,原諒這個傷害自己最深的“情敵”,甚至還想邀請他去自己的家鄉荷蘭。他完全忘記了是如何失去妻子、如何毫無尊嚴地懇求勃朗什回心轉意的。他認為在愛情面前考慮尊嚴,那說明你最愛的還是自己。然而,他的女人可不這麼想,毛姆在書中說:

女人對一個仍然愛著她、可是她已經不再愛的男人可以表現得比任何人都殘忍;她對他不只不仁慈,而且根本不能容忍,她成了一團毫無理智的怒火。

思特里克蘭德的另一面

在塔希提島,庫特拉斯醫生是繼施特略夫之後,發現思特里克蘭德天才的第二個人。當然,他也同時以麻風病為由宣佈了思特里克蘭德的死刑。讓醫生甚為驚訝的是,思特里克蘭德起初不相信自己有病,後來則十分鎮定,並且堅持要送他一幅畫。而此時和思特里克蘭德生活在一起的土著女孩愛塔,終於讓我看見了人性的美好,足夠緩解小說前半部分,因這個另類主人公的極端性格而帶來的壓抑感。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雖然思特里克蘭德不需要也不會給別人愛情,但不同於勃朗什以及他倫敦的妻子,她們需要佔有他,而愛塔是無條件地愛他。真沒想到這樣的人也會得到別人的愛!然而這是事實,也就是說現實中存在這類情況,毛姆深諳此理。

愛塔的愛不求回報,雖然當時島上還沒有實行嚴格的隔離制度,但思特里克蘭德自己說要到山裡去。愛塔則看著他的臉說:

“別人誰願意走誰就走吧。我不離開你。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要是你離開了我,我就在房子後面這棵樹上上吊。我在上帝面前發誓。”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就在此時,愛塔成了書中唯一一個打動思特里克蘭德鐵石心腸的人。原文寫道:

有那麼一瞬間,思特里克蘭德的鐵石心腸似乎被打動了,淚水湧上他的眼睛,一邊一滴,慢慢地從臉頰上流下來。但是他的臉馬上又重新浮現出平日慣有的那種譏嘲的笑容。

很明顯,譏嘲的笑容是裝出來的,而先前那淚水才是真實的。因為這一筆,我更加堅信毛姆絕不是如其自謙的那般,只是個二流作家。毛姆是個偉大的作家!生而為人,思特里克蘭德並非沒有我們所能夠理解的那種人性。而是在他看來,不僅人性,包括世俗中難以割捨的一切,在其認定的人生追求面前,都必須讓路!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

思特里克蘭德對於理想的執念、不顧一切的追求精神,這也讓我想起毛姆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枷鎖》。掙脫枷鎖,實現人生價值,或者說找到正確方向,走向值得的生活不容易。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

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里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讀懂思特里克蘭德,也就讀懂了《月亮和六便士》,甚至讀懂了毛姆。這讓我一連串思考了三個問題,即:

① 我們最想要活成什麼樣子?

② 我們最不想活成什麼樣子?

③ 我們實際活成了什麼樣子?

細想後不寒而慄,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我們不過就是活在現實和理想的夾縫中,像螻蟻一樣苟且著。思特里克蘭德,或許就是發現自己活成了他最不想活成的樣子,於是放棄一切,追求他最想活成的樣子。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偉大的思特里克蘭德

思特里克蘭德生前並沒有賣出過幾幅畫作。那幅以勃朗什為模特,令施特略夫震驚而忘卻私人恩怨的作品,他自己的態度卻是:“我已經畫完了,對我沒用了。”以至於臨死前,他還囑託愛塔將其遺作全部燒燬。

以世俗的眼光和標準評判,生前遭人唾棄,死後名聲大噪的思特里克蘭德,沒有看到自己的成功。然而,他會介意嗎?為理想而活,卻活得並不理想,換做常人可能會因此遺憾。但思特里克蘭德卻可以直面慘淡人生,不受世俗擺佈。他主宰了自己的命運,他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是真實存在的;而世俗中的存在,卻是虛無的!這也是薩特的哲學思想。

同樣,在加繆的《西西弗的神話》中,西西弗不斷重複著荒謬而無意義的勞作,卻是在否定神靈的安排,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告誡人們還可以有另外的選擇,因而西西弗是幸福的。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思特里克蘭德生前,那些別人眼中看似荒誕不經甚至混蛋的選擇,對他自己來說卻是真正有意義的。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因而思特里克蘭德沒有遺憾,思特里克蘭德也是幸福的。毛姆還說:

思特里克蘭德是個令人厭惡的人,但是我依然認為他是個偉大的人。

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以前,我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這種定義。起初我以為,作者認為的偉大,是針對其死後在藝術界的影響,是世俗眼中的偉大。然而我錯了,其實毛姆對於偉大的定義,除去與道德層面無關外,更多針對的是思特里克蘭德的人生態度。他對舒適生活漠然置之;對貧困坦然處之。他可以住在一間邋里邋遢的房間裡,身邊不需要被美麗的東西包圍,而內心裡,他的精神世界充實而飽滿。

有一種慚愧,叫沒讀懂《月亮和六便士》

思特里克蘭德活在當下。他說他不管過去,唯一重要的事情是沒完沒了的現在。或者說他敢於做出這種驚世駭俗選擇的勇氣,本身是一種偉大!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當然,今天的藝術界,誰都不可否認保羅·高更是後印象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而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就是高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