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1


科比去世了。

早上被一百多條短信吵醒,因為不敢相信,起來找到的第一條信源,竟然是特朗普的推文,他說:“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和其他三個人在加州直升機事故中遇難。”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ESPN,以及美國各大媒體當地時間26日下午都證實,科比與13歲女兒Gianna Maria等人乘坐科比的私人直升機(Sikorsky S-76,載客人數12人)前往曼巴學院時,在加州Calabasas墜毀。目擊者稱當時直升機起火,從空中螺旋式墜落。應急人員趕到現場時,發現無人生還。

突然一陣窒息。

眼前出現一雙長臂,在終場時分,走向場地中央,下巴微微上揚,笑的時候帶著屬於他的矜持和驕傲,揮手顯得有些公式化的敷衍,但那是屬於他的掙扎、拼搏、不甘心和桀驁不馴,幻化出的肢體語言。

NBA採訪十年,他和那些年的山呼海嘯緊緊相隨。太多關於他的記憶碎片,一時間,竟不知怎麼去拼圖。

據說,直升機的事故率是10萬小時4次左右;每年,美國幾百萬青少年都想成為NBA球員,可是十萬個球員裡,只有一個科比。

這真是一個悲痛的概率。


2


在最近的一次《吉米A咖秀》中,科比談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以及三個分別是14歲、10歲及4個月大的女兒,其中大女兒娜塔利雅和二女兒吉安娜會和他一起看籃球,最近也開始打球。身為前NBA巨星,他會忍不住傳授女兒投籃姿勢及技巧,“你搶到籃板之後,對方一定會……”女兒卻回一句:“可是我們教練說……”

拿過5枚NBA冠軍戒指的他,在孩子眼裡地位不如教練,主持人和他一起伏案狂笑。

那是一檔溫馨的節目,也是我第一次在電視節目上看到科比展現他慈父的一面。

即使是生活,他也曾走過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

直到 2004 年常規賽的最後一場比賽,場邊的噓聲才終於消失不見了,尤其是那些尖聲高喊“強姦犯”的聲音。

2004 年 4 月 14 日,湖人隊力壓國王,讓2003-2004 賽季的西部排名在最後一天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那應該是科比首次上演雙絕殺的一場比賽。2003 年發生了鷹郡性侵案之後,大概有一個賽季,圍繞著科比的許多人臉上都會不自覺有著“看你這個強姦犯還能幹嘛”那種表情。

那彷彿成了科比一生中唯一的道德汙點。我在洛杉磯湖人隊的主場見過科比的妻子瓦妮莎幾次,一個美豔不可方物的女人,用一個同事的話:那樣的顏值,即使不嫁給科比,也可以隨便嫁給一個億萬富翁什麼的吧。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她和科比的故事我們也都耳熟能詳:

1999年11月,21歲的科比遇到了17歲的瓦妮莎·蘭尼,當時她正為Tha Eastsidaz(一個說唱組合)的單曲"G'd Up"的MV做背景模特。當時科比正決定用一些時間錄製自己的hip hop專輯。後來兩個人開始約會,並於6個月後訂了婚 。當時瓦妮莎還是加州瑪利娜高中的一名高中四年級學生。瓦妮莎的堂姐萊拉·蘭尼說,兩個人根本沒有婚前契約,但瓦妮莎告訴她,科比說過“只愛她一個人”。

兩人於2001年4月18日在加州南部的海濱城市Dana Point舉行了婚禮。但是科比的父母、兩個姐姐,以及經紀人Arn Tellem均未出席婚禮——科比的父母因為種種原因反對這門婚事。據報道,科比的父母認為科比還太年輕,這次矛盾導致了科比與家人長達兩年不和,直到科比有了第一個女兒。

所以,從科比踏入NBA的那天起,我們看到了做慈善募捐的科比,在醫院探視病人的科比,擁抱球迷的科比,為了愛情而奮不顧身的科比......他在儘量塑造一個完美人設。

一個天才的少年英雄,居然和痴情的少年偶像組合走到一起,某種程度上,這就是科比的商業魅力。

即使作為一個理性、客觀的女記者,我也不想多看一眼這個男人,和他身邊女人那枚明晃晃的大鑽戒。我當時這麼寫:

“有的人就是註定與眾不同,例如科比,沒辦法,人家對凡妮莎的‘懺悔’也是一枚四百萬美金的鑽戒。四百萬美金是什麼概念?如果說一百美金能買上一套還有點檔次的衣服,那麼這筆錢可以買上四萬套。也就是說凡妮莎得到一個小小的‘補償’,就買下了一個普通女子幾乎十輩子的行頭。”

在那輛墜毀的直升機上,科比和他的二女兒吉安娜在一起。吉安娜繼承了父親的籃球天賦,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籃球新星。吉安娜所在的所在球隊Los Angeles Lady Mambas獲得了去年秋季巡迴賽冠軍。而老爹科比就是他們球隊的教練。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科比與女兒Gigi


大概我錯估了別人的生活,只是不敢想象有一天,少年英雄也會變成一個操碎了心的父親。


3


第一次見到科比,是 2001 年他來到北京但卻失約世紀壇那次,我看到成千上萬的球迷把一條街填滿,他們苦苦等候,直到最後在世紀壇留下大幅海報的碎片。晚上的發佈會,媒體寫他“含淚道歉”,我離他1米都不到。

那時候我初入行,還不懂關掉相機自帶的閃光燈,閃電一樣的光束打在他臉上,那個公告稿皺巴巴攤在他手掌上,他每一縷表情都像按動了一下AI的開關那樣敷衍。

我更加不懂,為什麼在一個充滿了“性和暴力”氣息的NBA,庭外和解的性侵案會成為他們口中“科比人生不多的汙點”,正如第一次見他,我並不瞭解他天才的傲慢和乖張。

科比高中的時候經常跟隊友玩鬥牛,先到 100 分者贏,科比從來沒有輸過。

他對籃球的熱愛,是建立在近乎完美的自我要求之上的。

很早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講到科比的少年時代,從那個時候他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他的一個高中時代的對手說,只要擊敗過科比一次,他隔再久都會想方設法贏回來。

從科比十一歲開始跟他單挑的布萊恩·肖,也回憶說,科比對一對一何等熱愛:如果你不小心在訓練時一對一贏了他,他會要求再來一次。“那,你剛才那個招式,再來一次!”

還有個故事是說,有一次湖人記者特魯德爾挑戰科比,跟他打乒乓球。特魯德爾打小就練乒乓球,家裡甚至擺著一張乒乓球桌。科比很快就以1-5落後,此後每丟一分,科比都要來一句垃圾話。就這樣,一邊輸,一邊罵。沒過多久,他就敗下陣來。

科比可不願意就這麼認輸,“不行!”科比對特魯德爾說,“咱們接著來!特魯德爾,讓我來打敗你!”

比賽結束了,但是特魯德爾知道一切沒有完,他從對方眼神中分明讀到,科比在向自己宣戰:“等著瞧吧!明天,明年,或者直到我死前的那一刻,我都會擊敗你的!”特魯德爾的猜測在幾天後就得到了驗證。有人告訴他,科比剛剛為自己家裡添置了一張標準乒乓球桌。

“不做到第一,我就不走!”從 16 歲開始科比就是這樣做的。

奇怪的是,大多數的人即使知道“凌晨四點的梗”,提及科比,想到的還是他的靈動和聰明,大概這就是那句:“我必須全力以赴,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

在“必須拿第一”的執拗背後,是彷彿沒有盡頭的枯燥的生活:與科比共用一個體育場館的前快船球員昆廷在一次採訪中聲稱,他在洛杉磯呆了4年的時光裡,除了在斯臺普斯中心見過科比之外,從來沒在洛杉磯的其他地方見過他,“他沒有別的愛好”。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4


2002年以後去NBA採訪,那也是“OK組合”最橫行的幾年。

那時候的湖人,亮相就是“冠軍王朝來啦”的姿態,無數次,就連那些傲嬌到鼻孔朝上的洛杉磯記者也都雙手下垂,席地而坐,老僧入定一般地等待他的大駕光臨——要知道,在更衣室的媒體開放時間,最晚出現的往往就是最大牌的那個。

然後就見同行們離開的時候如同鯨魚一般從鼻子裡噴著氣,我寫過無數次科比,但是球員時期的他,幾乎是大多數記者的噩夢。

在球員更衣室,也能輕易捕捉每個人不同的性格:比如奧尼爾,永遠是最耍寶的一個,而科比,面前圍的人最多,只接受群訪,說的時間也最簡短—能夠非常容易就感受到他的注意焦點並不在此處。

“grumpy(乖戾)”那個詞我就是第一次在這裡,那個有著橘黃色燈光的球員通道學到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氣場。喬丹就是神,就是光,一出現就是摩西分開紅海;而科比,即使你站在他面前,他說話並不認真把眼睛放在你身上,他就是紅海本身。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ESPN記者Ramona Shelburne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科比夜裡騎行40英里的故事。格里芬當時聽說了這則故事,但他非常想知道是否屬實。

“去年夏天我們去賭城集合做夢之隊的集訓。後來我聽說科比到的第一晚就自己跑去騎了40英里自行車穿越沙漠……大晚上的騎了40英里?真的假的?”

格里芬又接著說:“但我之後想的是,我就想問問科比下次能不能帶上我。”

——這就是科比的神奇之處:大家都相信他言出必行。

但是,他們依然與他保持距離。他們愛他,他不愛他們,但他依然有能力帶給他們光榮與夢想。

在NBA的那些年,我近距離觀看過無數次科比的賽前訓練,他站在三分線外的時候,習武之人想必就能感受到那樣的氣場,那是一個電影當中被稱為“逐格”的效果,前面無論是全場觀眾、空空的座位,是高山、大海,抑或是宇宙的盡頭,他,科比,傳奇,凝固在那裡,他只想運氣,集劍氣於一臂,擊中目標,物外空空。

科比的整個職業生涯裡,一直被拿來和喬丹進行比較。無疑科比是最接近喬丹的那個人。整個職業生涯,喬丹一共拿過6個總冠軍;科比5個。

在我整個NBA採訪生涯,有過無數次的機會,和各種大咖有過無數次的工作合影。但我從來都沒有和科比合過影。

那一年在斯臺普斯中心的球員通道,更衣室的採訪結束之後,我鼓起勇氣,不管不顧地想靠近紅海,預約一個專訪。他轉過身來,像看一棵樹那樣看了我一眼,不知道是保鏢還是保安就把我隔離開了。

就像是人與神的距離。


5


有一次大概是奧尼爾打趣,那一次科比因故缺席訓練,他卻故意說“我們全隊都在。”

科比在21歲時就成為NBA最好的外圍防守者之一,跟著鯊魚拿下第一個總冠軍戒指。

但那時起,他的野心也出來了。2000年他說,“如果鯊魚跑來告訴我,‘科比,我不想一個人每晚獨撐比賽,你會幫我嗎?’我會說,我準備好了。”

在雙方最有才華和想象力的時候相會,可惜科比和奧尼爾終究成了一對互有怨言的冤家,2004年,他就像爬上巔峰的任我行。鯊魚和禪師離去時將他塑造成了一個自私、貪婪、狹隘、衝動的青年。

從年少成名,拿冠軍,到需要證明自己一個人,重新再站到巔峰,形勢在科比這兒更加嚴苛。

2004年那一次出事之後,湖人隊變成了一支彷彿與不忠者同謀的球隊,奧尼爾一言不發,沒有給科比打包票。除了主教練菲爾·傑克遜出面為科比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其他的球員則一言不發。

實際上,只有馬龍正式出面為科比進行辯解,在當時的情況下馬龍的舉動可以稱得上“夠哥們兒”。(然而,科比竟然在一次電視談話中聲稱,他與馬龍的關係變得不融洽了,因為馬龍調戲他的妻子瓦尼薩。本來打算返回湖人隊的馬龍馬上出面表示,他從來沒有調戲過科比的妻子,而且他也不像科比那樣喜歡拈花惹草。儘管後來科比表示道歉,但是馬龍不再返回湖人隊,與科比永遠告別。)

NBA是個特別現實的商業小王國,等級森嚴,以球技名聲劃分。在長達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科比的稱謂也從孤僻的天才少年,變為扣籃王,得分王,常規賽 MVP,總決賽 MVP,強姦犯,虛假先生到關鍵先生,好勝欲狂的領袖,最耐久的湖人……球衣也從8 號到 24 號。他的經歷和榮譽越來越多,朋友卻越來越少。在更衣室他常常都是一個人(我幾乎沒有見過他和奧尼爾交談)在球館裡他時不時就進入到不需要助攻的“神之一手”,媒體不怎麼喜歡他,隊友和他是合作關係。

2007年,最後一次見到他本人的時候,他看上去疲倦,沉默,嚴肅。像一個真實人生中並不真實的演員。

30歲那年,他才終於站在了鯊魚2000年、鄧肯1999年、大夢1994年、喬丹 1991年所站在的地方。拿到打著科比·布萊恩特標籤的第一個總冠軍。那一年我已經脫離了NBA,奇怪的是那天我居然收到很多短信,都是一些特別有表達慾望的朋友,他們,基本都是從電視轉播時代進入互聯網時代的這一波球迷,也是時代變遷劇烈的這一代,二十幾歲的青春年華,雖然來不及目睹喬丹的全部職業生涯,但來得及看到科比,見證了科比從低谷到實現夢想的全部過程。

12月19日,科比的告別之夜,賈巴爾、拉塞爾……大佬雲集。主持儀式的“魔術師”約翰遜感慨說,20年來,擁有這個男人,是湖人之福……永遠都不會再有另一個科比·布萊恩特。

所有的場景彷彿昔日重現,讓我想起飛人喬丹“離開”NBA的那一夜,就像一個盛典,一個屬於英雄的盛典。而這一切匯聚到了今天,那些黑白的新聞頭條,素不相識的人們發出的各種悼念。

我依然記得現場人們的歡呼和淚水。時間回去到2002年火箭隊某次打完對湖人隊的比賽,許多的記者都將話筒對準了大鯊魚奧尼爾和姚明,除此之外,科比當然是最受歡迎的,但是奇怪的是,即使是美國ESPN的記者,也都是匆忙地丟下了幾個“道貌岸然”的問題,就馬上加入了更衣室那堆各種亂笑在一起的“奧尼爾採訪群”。

還有若干次採訪湖人隊,來來回回總會經過球員走廊。不打球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科比出現在任何除了更衣室之外的其它地方,他就像一個把自己收藏得很好的精品,他是如此光芒四射,卻又孤獨。

也許他的天賦和才華都太尖銳了,所以他無法忍受平庸,也無法接受寡淡的命運。他時刻準備出發,時刻備好利刃,哪怕是清晨四點,你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光線將明不暗,正好是魔界即將跨入神界的曖昧時分。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我們和科比,人和神的距離 | 易小荷採訪手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