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父母和子女能不能成为朋友?我们主张父母和孩子,尤其小孩,成为朋友正确吗?

GBPSC


父母和子女能成为好朋友,但是真正能做到的父母很少,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主张父母和孩子,犹其小孩,成为朋友是正确的,因为孩子小,能走进小孩的世界,能和小孩成为朋友,那样更利于孩子成长。





xl1208


正确不正确,我不知道,我能够肯定的是,我跟爸爸妈妈做了三十多年朋友,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再漫长的时间里,我叫着他们的名字,参与家庭中的大小事情,我有着投票权和否决权。我可以跟他们说自己经历的种种,他们的第一反应,基本上是倾听和尊重。遇到事情,我会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但是,都只是参考,自己的事情最终自己有着决定权。我父母锻炼我从初中开始管理自己的事情,他们会从旁指导,但是给了我极大的自由。所以,在我的成为经历中,充满了爱、尊重、自由和信任。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不知道自己没有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成功的人,是否算是这种教育方式不那么美好的部分。但是,我知道自己身心健康且快乐,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种教育方式的拥护者~~~


阎荟安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我儿子上高三的时候曾经对我说他有3个知心朋友,其中一个就是我。我听了以后有些惊讶,但又很欣慰。他从小我就经常跟儿子有父子独处的时间,一起在外面吃饭、看电影、去游乐场。特别是吃饭时我们海阔天空无话不谈。在他人生关键阶段,我会给他建议,从来不强迫他接受我的观点,总是会给他不同的选择,让他在决定之前先想到后果,并考虑是否能接受这个后果。因此他很愿意跟我交流,把我当成朋友一样。


张哈吉ART


父母和孩子当然能成为朋友,而且可以无话不谈。前提是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跟孩子聊任何话题,从中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并帮他分析身边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跟孩子沟通自己在家庭及工作中遇到问题,甚至可以让孩子帮着出出主意,虽然可能孩子的想法幼稚,但他会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就会像朋友一样相处。

当然,现实中,往往父母中一个人会成为孩子的朋友,另一人则是严厉的角色。而更多的家庭是那种高压式的管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孩子没有自己的可控时间,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在学习时“出工不出力”。但是,如果父母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双方以平等、尊重为前提,那么孩子会尊重父母的意见,父母也会为孩子着想的。

我自己和女儿就是一个例子,在她中学时期,因为他们重点班作业多到写不完,直到半夜还有人写作业,而我告诉孩子如果她会,可以不写,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已知的问题上呢?女儿告诉同学后,他们都说我是“别人家的妈妈,从外星来的”。而女儿从来没有完不成作业。在孩子的心里,只有朋友会说出不写作业那样一番话。

记得女儿第一次跟男孩子出去约会是情人节晚上,她打电话给我说晚上跟同学出去吃饭看电影,我回答她可以去,但是吃晚饭要让男孩子送回家(不用问就知道是男孩子请吃饭)。我在电话里问她,男孩子是否订好了餐厅座位?她说没有,我问男孩子有没有提前买好电影票?女儿说没有。我说,好吧,那你可能会在一个小饭馆吃饭,去看电影时可能买不到票,然后你们俩可能会在漫天飞雪中浪漫地冻成冰棍。女儿不相信,下午下课后她跟男孩子去了。我回家做饭吃饭,刚放下碗筷,女儿就回来了。她说,妈妈你为什么猜的这么准。我真快冻成冰棍了(我们北方零下二十多度)。这时候,我告诉她,男孩子如果有担当,就会提前做好一切准备,不让女孩子受一点儿委屈。女儿貌似听懂了。第二天,晚上回家就告诉我,跟那个男孩子吹了。

其实,有时候父母不能跟孩子直接说不许这样,不能那样。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所以从小就要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和孩子会因为尊重而互相信任,和谐相处。




女人五十正青葱


父母和子女像朋友相处是最好的,尤其是小孩,小小自尊,不容忽视,也需要父母平等对待。



因为父母和子女相处像朋友,家庭更和谐,氛围更融恰。

一是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犯错,父母首先不是质疑、而是相信他,心平气和坐下来和孩子交流。看孩子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先不是无休止数落,或言语打击,而是安慰和鼓励。



二是孩子的课处兴趣,跟父母想法有了冲突,会很友好和孩子讨论或商量,始终尊重孩子的想法。



三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父亲的教育不能缺位。

但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难免也有错,往往很多父母为了面子,拒不承认错。

孩子受了委屈,父母若平等对待她。及时认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这样孩子更容易和父母建立信任和情感依赖。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愿意敞开心扉,最终和父母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性格乐观开朗,更懂得感恩和孝顺。


一滩秋月


父母和子女能不能成为朋友?我们主张父母和孩子,尤其是小孩与父母成为朋友,正确吗?

我们能够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父母和孩子每天朝夕相处,当然能是一种朋友关系,特别是越小的孩子,父母更应该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以对待朋友的态度与感情和孩子交流。

以朋友的态度,更意味着是更尊重孩子。

在与朋友交流时,我们是与平等的身份和方式与之交流情感和看法。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总是替孩子做主,不给孩子自行选择的机会,总是说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忽略孩子的想法。这就是没有把孩子与自己一样身份平等的交流方法。

用对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更易倾听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世界去看到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与朋友相处中,我们会倾听朋友的意见,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同样,我们就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去赏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而不是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或者抱着分享的愉悦来找你时,父母一句“噢,嗯……”就打发了孩子。

而是以孩子的喜悦而喜悦,从孩子的眼中看到孩子的世界。

所以,我们说父母要与孩子成为朋友,我觉得说的就是一种平等身份去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应该要与平等的方式去孩子交流。

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一个未曾被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遇见问题,遇见成长!嗨!我是时光小兜,在职幼儿教师一枚,多年养育实践,欢迎关注噢❤️,让我们与爱,与问题共成长!


时光小兜


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也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负有文明传承的责任。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关系。所谓上行下效,做父母的应严格要求自己,许多事要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个榜样,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文明的传承。有人说我也是有脾气的,但孙子、孙女都上初中了,非但没见过我和孩子们大声训斥和发脾气,而是非常愿意和我相处,每次离开回自己家时都有些依依不舍。其实,做到这样并不难。首先,老人在孩子面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许多事情要“难得糊涂”。即大事要态度鲜明,观点明确;无关紧要琐事儿,则切勿婆婆妈妈。孩子有时做错了什么,要心平气和地指出其厉害关系,讲清道理就行了,后边的事由他自己琢磨。否则,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里态度很重要。其次,要善于学习,加强沟通。循循善诱,而不强加于人。经常向孩子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讲一些精彩的趣闻逸事,参加他们的讨论等。第三,力所能及地参加他们的活动,身体力行,减少代沟。举一简单的例子:在一次署假郊游时,孙子和他的玩伴喜欢昆虫,听到山上有蝈蝈鸣叫,而他们的父亲不会逮。我亲自出马一会儿就给捉了一只,又给另一个孩也逮了一只。露了这么一手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了,从而和他们打成一片。综上所述,老人和晚辈能否和谐相处?我认为不仅应该,同时也是做得到的。祝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和睦相处,老人乐享天伦之乐,孩子茁壮成长。


友话要说


这个要看孩子的年龄段。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应该不同对待和教育。

幼儿园阶段,教养为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社会规范,有时候遭遇小朋友对抗,只是讲道理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拿出家长的威严,该管要管,不能放任,佛系的认为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这个阶段基本当不了朋友,或者父母当中总有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让孩子知道犯错有人会管他,有委屈了也有人可以诉苦。

上了小学之后,基本上可以培养孩子成为自己的朋友了,遇事多和他商量,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小事情上他自己做主,大的事情还是要一言堂,由父母做主。小学的孩子还是比较贪玩,会逃避学习压力,这个阶段父母要恩威并施,萝卜加大棒,确保孩子健康发展。

到了初中,基本上就就可以看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朋友了。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和观点更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让父母耳目一新,完全可以平等沟通。

孩子懂事了,会让人欣慰很多,在这个时候才会体会到生命发展的神奇,某一天,父母会惊诧于那个咿呀学语的小毛头,已经一晃成为一个心中有梦想的少年了。


无梦到徽州


父母跟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去沟通交流,但在孩子面前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使自己要有威严和威信。因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会更加积极向上,潜在影响着孩子也会积极向上。长此以往,父母才有力量去引导孩子成长的方向,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正常的伦理。

做好自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将自己不断打磨优秀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人生教材。

我们家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一起玩游戏扮演着同伴的角色玩的开心过瘾之后就引导他去做应该学习的事情他很少耍赖皮不去做、因为他找不出借口,而且很快就能钻心的投入进去,记得我带他出去旅游坐在火车上看着延路的风景高兴的手舞足蹈的叫着我的名字真的好像他的同学一般,兴奋之后他依偎在我的身边讲述着和同学们最近发生的事情.我也趁机问他一些问题,就这样我会很轻松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也好对症下药,虽然看着都是不经意的事情,但是我感觉效果不错、我家的儿子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在我的精心管理下虽然算不上多么的优秀、但是我觉得非常满意他自立能力非常强、自从上大学之后从没有让我操过任何的心、经过自己的打拼考入上海的公务员、工作也非常努力,娶了一个德才貌具全的好媳妇。

从我们家的孩子成长历程来看我觉得家长和孩子成为朋友是对的!但是不能只是朋友一个角色!还要是家长去关爱孩子!还要是老师去教育孩子、还要是心理医生去疏导孩子、还要是警察去侦探发现孩子的错误及时纠正。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是漫长的需要家长们付出极大的辛苦。只要坚持不放弃一定会让孩子才华并茂的成长起来。


紫萍沪漂临记


回答:正确,按传统的文化,就是不正确的,父母就是父母,怎能与孩子以朋友论?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说,“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分,就是名分,即正名。名分错了,礼序纲常就乱了,何以齐家~。

这看似不能做朋友,可父母放下身份和小孩沟通时,就是以朋友的心态,让小孩比较容易接受。

父母悉心教小孩什么是尊与德,以朋友的身份让小孩从心里学会尊重,道德,礼仪。而不是传统的我是你的父母,就一定要盲目的尊从,不管对错,都要执行。所以我觉得是正确的,此回答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