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博士導師對我沒有任何指導怎麼辦?

amaocc


博士生導師對(我)沒有任何指導怎麼辦?

首先,與導師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勇氣,查明為什麼導師沒有時間指導自己?導師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如果自己的導師大忙,或者對你本人不是很瞭解,獲得該導師的同意後,可以向所在學校(學院)書面申請更換自己專業導師。

剛讀博一,怎麼知道到導師對自己學術研究沒有實際指導的作用?這樣判斷是否為時過早嗎?是導師的授課方式有問題?還是自己操之過急的要發表論文的原因,還是導師的學術水平?

再說,能在雙一流大學帶博士研究生的導師,老師的學術水平及成就、治學方法是不容置疑的。當然有一些(40後或者50後)的文科老教授,都有自己的古怪的教學方式,或者與眾不同的帶博士生的方式。如果90後的青年學生,無法理解和接受或者無法溝通,可以向學校申請更換導師,或者申請調整自己研究方向和博士專業。如果兩者行不通的話,或者乾脆申請休學,去工作一兩年後再回讀博士,總比“混日子”心態去等畢業好,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比博士學位的榮譽,我認為生命更重要,調整好心態和心理,平衡讀博與快樂生活兩者兼得。

國內雙一流大學文科博土畢業難嗎?

工學博士、理學博士、藝術博士、心理學博士,法律博士、醫學博士,倫理學博土、生態學博士等自科學博士要順利畢業,實驗項目大量數據、和需要在核心期刊一區、二區發表3篇文章以上,而文科博士學位論文還是有優勢的,過學校+導師兩關,北大在讀理學博士生陳更,不僅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冠,並已出版詩歌研究專著(已具備文科博士水平吧),激動人心的消息,應該給國內文史哲在讀博士生更多的驚喜和信心吧。

目前國內985.211雙一流大學對文科博士生髮表論文數量及質量、期刊有嚴格學術標準,(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吉林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東南大學、天冿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等有硬性規定的)

文科博土生如果缺少導師的厚愛下?學校又不能更換導師,如何順利畢業並按期完成學業有成獲得學位呢?

一。有目標有計劃完成高品質論文寫作。

首先:一個在讀博一的文科博士生,必須培養創新能力,明確研究方向和論文主題。對自身知識結構及時更新,及時糾正偏科,知識面較窄,或者一心只讀聖賢書必須改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與理工類、海外的博士、老師、師兄師姐多交流,擴大知識面,有條件的話,去國外名校的學生進行交流,使本人研究課題更具體國際性、前瞻性、社會性、現化性、人文性、科學性等等。

其次,“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文史哲研究領域必突破社會意識形態的束縛,拓展突破文史哲研究的思維廣度、寬度、深度,讓文哲史更具交流性、文化性、人文性、國際性。通俗說課程設計“頂天立地”,研究方向必須站在世界、國家層面的高度,又與國家文化規劃戰略規保持一致,又接地氣,人氣和差異性。

讓古老傳統文化活起來,讓古老歷史活起來,讓古老哲學活起來,“故宮亮燈”“民族文化復興”轉型中,讓文史哲博士畢業生,更有發揮作用的、實現自己理想的大空間,大平臺。“詩和遠方,文化+旅遊部合併了,與時俱進,文哲史博士你們的核心競爭力,解決思想,大膽創新,發揮文科生獨有豐富的想象力。只有豐富的想象力才有創新力。才能有系列創意創新的觀點,有新的方法論。“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北大胡適教授名言)應該是讀文史哲博士生的座佑銘。

其三,多聽高端、國際的文化藝術的講座。

現在很多大學研究生院有明文的規定,博士研究生聽學術論文講座算學分,在上完導師的科目外,多聽文史哲的學術講座,利用互聯網平臺學習學科前沿知識文化交流。

其四。多發表、翻譯國外小篇幅小論文、文章。

多發表或者翻譯小篇幅文章,寫作好論文,需要千里馬的非凡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決心,好文章、在日積月累的完成,兩年後編成10一20萬字的書來出版、亦可為畢業論文做知識儲備。

在國內中文核心期刊發表A類文章的確不容易,但是博士生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