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衝明明聰明絕頂,為何年僅13歲就離奇去世?誰的嫌疑最大?

史海閒聊


有關曹衝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有一個著名的“曹衝稱象”。實際上,這個故事並未見諸於《三國志-曹衝傳》之中,只見於《後漢書》之中,其真偽尚待考證。

但是,曹衝的聰明、仁德,卻是有明確記載的:

(曹衝)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三國志-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

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僅十三歲(實際上十二週歲)的曹衝就去世了。考慮到該年冬天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發生——赤壁之戰,因此曹衝之死應該是在上半年(是年七月,曹操南征荊州)。

有關曹衝的死,應該是自然死亡。因為在華佗的傳記裡,有這麼一件事——

及後愛子倉舒病因,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所謂曹倉舒,就是曹衝(曹衝字倉舒)。這裡的“病因”並非現在所說的“疾病的原因”,而是說的疾病漸重的意思。這說明曹衝的疾病是有一個疾病加重的過程的, 並非速發疾病而暴亡。

當然,也有一個人具有一定的嫌疑,那就是曹操的嫡次子曹丕。有兩件事可以佐證這個觀點:

曹衝去世的時候,曹操為之致哀,曹丕身為此時實際的長子(曹昂已經戰死)前去寬慰,曹操冷冷地說了一句很重的話:“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稱帝后,有一次談到自己的兄弟時,他也不無感嘆地說:“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當然,這事也有兩說。畢竟曹昂死後,曹丕就是他事實上的嫡長子,具有無可辯駁的繼承優先權,甚至連同為嫡子的曹植都沒搶得過他;僅僅是側室環夫人所生的曹衝,未必就能是曹丕的對手。那麼,曹丕還有必要暗害他嗎?值得深思。

您對曹衝之死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交流互動。



青言論史


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衝感染疾病,曹操親自為曹衝找尋醫生救治,可最終曹衝還是病逝了,年僅十三歲。因此因“疾”而死,就是曹衝真正的死因。不過,因為曹衝的傳記中還有一些別的記載,讓後人對曹衝之死也就有了許多猜想。莫非曹操懷疑曹衝竟然是曹丕害死的?

對於曹衝之死,史書上說得明白:“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

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衝感染疾病,曹操親自為曹衝找尋醫生救治,可最終曹衝還是病逝了,年僅十三歲。

因此因“疾”而死,就是曹衝真正的死因。

不過,因為曹衝的傳記中還有一些別的記載,讓後人對曹衝之死也就有了許多猜想。

猜想之一:被哥哥曹丕害死。

《三國志》中提到:“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見到父親很傷心,於是上前勸解。沒想到曹操生氣地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卻是你的幸運。”

此言一出,在場諸人無不大驚。莫非曹操懷疑曹衝竟然是曹丕害死的?

畢竟曹丕對於世子(太子)之位一直非常熱衷,在後來與曹植就手段盡出,鬥得不亦樂乎。

不過,對於這個猜想史學家們主要還是持否定態度。清人何焯就認為,曹操之所以會那麼說,是因為當年正遭逢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本就煩悶,心愛的幼子又病故,因此,才會口不擇言,說了一些氣話。

在多年之後曹丕稱帝,曾經寫了一篇文章道歉弟弟曹衝,還告訴群臣:“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曹丕的意思是說,我哥哥曹昂(曾被舉薦為孝廉)若在,由他繼承大位天經地義。若是曹衝(字倉舒)在,我也沒有天下。

有些人據此以為,曹衝大有機會爭奪繼承人位置,而曹丕對曹衝之死也充滿愧疚。

其實曹衝對曹丕的威脅並不大。

東晉史學家孫盛提出:春秋之義,立嫡以長不以賢。衝雖存也,猶不宜立,況其既沒,而發斯言乎。

孫盛認為,自古以來,都講究立嫡立長。曹丕是嫡子,也是當時曹操諸子中最年長的兒子,由曹丕當繼承人天經地義。作為排行很小的曹衝,並且還是庶出的曹衝,對曹丕的威脅並不大。

猜想之二:被周不疑暗害

事實上,對於曹衝之死,曹操並沒有懷疑曹丕。他懷疑的對象是一個叫做周不疑的人。

史書記載:周不疑,零陵人,幼有異才,太祖欲以女妻之。太祖愛子蒼舒夙有才智,謂可與不疑為儔。及倉舒卒,太祖心忌不疑,乃遣刺客殺之。

這個周不疑乃是和曹衝一樣的少年天才,對於行軍打仗,治國安邦有著特殊的才華。曹操在平定荊州之後得到了周不疑,很高興,要招周不疑做女婿,沒想到周不疑竟然拒絕了。後來,曹操把周不疑放在曹衝身邊,希望周不疑能為曹衝所用。沒想到周不疑道曹衝身邊沒幾天,曹衝就死了!於是曹操就對周不疑很是猜忌。

曹操為何懷疑曹衝之死和周不疑有關呢?

因為周不疑是荊州人,而荊州被曹操所破,周不疑的舅舅一家、自己一家,或者被曹軍所殺,或者被曹軍被俘。周不疑拒絕曹操的提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屑於和曹家聯姻,心中依然有仇恨。

曹操在攻破荊州之後,為了表示大度,對那些有才華的人一直很照顧。他自然不能公開破壞自己的高大形象。於是,他暗中派了刺客,把周不疑殺死。

因此,與其說曹衝是死於兄弟奪嫡之爭,不如說曹衝是曹操南征北戰的一個犧牲品。


唐明國亮


年僅13歲的曹衝離奇去世,曹操眼裡有兩個嫌疑人。

1、曹丕

在曹衝的追悼會上,曹操指著曹丕的鼻子說:衝兒之死,吾之不幸,汝之大幸也!

曹丕是曹操的嫡長子(曹昂不是嫡子),所以必然是王位的有力競爭者。因為曹衝平時深受曹操喜愛,所以曹衝的存在會威脅到曹丕的世子之位,因而招致曹操的懷疑。

有野史編撰出兩個版本的故事,來敘述曹丕殺害曹衝的過程。

其一、曹丕請曹丕來赴宴,在他的飯菜裡下了蛇毒,曹衝稀裡糊塗中就中毒了,之後不治身亡。

其二、曹丕綁架了曹衝的母親,威脅讓他自己喝下毒酒,否則就殺死他母親,仁愛孝順的曹衝無奈之下,喝下毒酒而死。

這是野史中流傳的兩個版本,當故事聽可以,仔細品就會發現漏洞百出。首先從淺層次的分析來看,曹丕是後來的魏王,黑歷史一定會被洗白,怎麼會讓這麼荒唐的鍋落到自己身上的。然後曹丕是一個手段高明的政客,怎麼會用這麼拙劣的手段呢。

然後我們從深層次分析一下,曹丕不可能這麼做的原因:

  1. 曹丕是嫡長子,論資排輩都是他繼承王位,而曹衝是庶出,要當世子阻力很大的,曹丕壓根沒有理由冒險殺人。


  2. 吳質陳群司馬懿都是擁護自己的門客,而曹衝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子,一點勢力都沒有,人畜無害,曹丕根本沒理由加害他。

  3. 曹丕的心機很深不假,但是並不莽夫,他真正的對手是曹植。曹丕到最後都沒有殺死曹植,他怎麼會動手殺害曹衝呢?

  4. 曹衝死的時候是公元208年,赤壁大敗而歸的時候,曹丕如果動手也不能在父親火最大的時候吧!

所以,真實歷史上的曹衝之死不會是曹丕所為。

2、周不疑

曹衝生前有一個同窗同學,名叫周不疑。曹衝死後,曹操派人把周不疑殺了,所以有人認為曹操懷疑是他殺害的曹衝。至於原因嘛,有些荒唐。周不疑小時候和叔父在荊州生活,在那裡和劉備有過接觸,因此受到耳濡目染,對曹操產生恨意。後來叔父來曹操手下當官,因此為了完成劉備的心願,一直蓄意殺害曹操,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最後想著把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殺了也行,於是就殺害了曹衝。

當然這也只是野史傳說,不值得相信 ,畢竟周不疑跟曹衝一樣,都是天才兒童,這麼荒唐透頂的事應該是幹不出來的。

結論:曹衝應該是死於正常疾病,因為古時候醫療措施有限,所以才沒有救過來,曹操才會喊:“悔不該殺那華佗喲!”並沒有誰加害於他。曹操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九個沒有活過十三歲,所以曹衝的夭折也並不反常。

當然如果非要說是曹丕加害曹衝,也是有一丟丟可能的,畢竟最後坐擁大魏江山的曹丕可以隨意更改歷史。


海賊說歷史


曹衝的死和曹丕真的沒啥關係,大家不要被《新三國》的腦洞忽悠了。13歲因病早亡,在醫學條件不夠發達的漢末,應該是個常見的事情。

覺得曹衝之死和曹丕有關的原因,其實還是史書中的幾句記載,比如:

“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意思是說,因曹衝早夭曹操悲痛欲絕,曹丕過來勸慰,老曹卻說:小沖沖的死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指曹丕兄弟們)的幸運。

啥意思?就是說,如果曹衝不死,估計世子的位置就沒有其他人啥事兒了。

《魏略》中也記載了曹丕在登上皇位後的坦言:

“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把已故的兄長曹昂和曹衝抬得很高,如果他們不死,自己就沒機會得天下了。

是這樣嗎?並非如此,老曹能那麼說,其實是對已經死去的幼子在悲痛時的一種慰藉,一個13歲的孩子,雖然聰慧過人,但曹操也分的清長幼嫡庶。建安初年,曹昂去世的事情讓正室丁夫人與曹操決裂,於是卞夫人上位,因此曹丕不但成了曹操在世的最年長的兒子,更是因為母親卞氏成為正室而成了嫡子。

而曹衝是環夫人所生,無論年紀還是出身都比不上曹丕。所以最有可能和曹丕較量的只剩下曹彰和曹植了。兩個人年齡上比曹丕並沒有太大劣勢,且都是卞夫人所生,可惜曹彰偏科太重,就想當個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另一個曹植雖然才華橫溢,又因為酗酒放蕩為曹操不喜,所以曹丕做世子基本上沒有任何懸念。

所以“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這種話也不過是曹丕的自謙而已,當不得真。更不可能去殺害曹衝,因為13歲的娃娃,雖然被父親喜愛,但並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一點曹丕應該還是心裡有數的。


明離子


中國古代有很多神童的故事,大致分兩類,一類是神童,但是沒有長大成人就夭折了,這些孩子以曹衝為代表,這是很可惜的。

還有一類是名人,這些人成人之後有很高的地位,就是大官,或者有很高的聲望,就是大文人,這麼聰明智慧的人小時候肯定聰明,於是就有一些編造的故事,附會到這些人身上,比如說這個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

說是司馬光和一群小孩玩耍,其中一個傢伙往甕上爬,結果失足落入甕中,其他的孩子都跑了,司馬光急中生智,撿起一塊石頭就把甕砸爛了,孩子得救了,故事裡說的是甕,但是傳來傳去就成了缸了,北宋時候是燒製不出來可以淹死一個小孩的大缸的,那司馬光砸什麼去?

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思維方法,教人們從一個相反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失足落入缸中,一般的解救措施就是把孩子撈出來,這是在大人在場的情況下,可行。但是在大人不在場的情況下,怎麼辦?這個故事就教給人們一個辦法,把缸砸爛把水放掉,孩子一樣得救。

人們為了讓這個思維方法流傳後世,就編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主人公要選一個大家公認的聰明人才行,於是這個歷史性的光榮就落到司馬光頭上了。人們早就知道故事比簡單的說教有效的多,所以古人就很會編故事,講故事。

曹衝稱象這個故事,出現在曹衝身上也不是歷史上第一次,在更早的時候就有人用這個辦法稱大象,而且別的民族也有類似的故事,印度的佛教故事裡就有人用這個辦法稱大象的重量,這也是一種思維方法,人們記錄下來,流出後世,啟發子孫的智慧。

於是就要講一些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得是聰明孩子,於是曹衝這個非常聰明的小孩子,就成了這個故事主人公的不二人選了。當時和曹衝齊名的一個神童名叫周不疑,這個孩子智力水平和曹衝不相上下。

但是為什麼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荊州神童周不疑呢?因為周不疑的家族沒有曹衝這麼顯赫,也得不到大象,有這個智力,但是沒有用武之地。曹衝稱的大象是孫權從南方抓住進貢給曹操的,這裡面也暗含著孫權對曹操的挑戰。

周不疑從哪裡弄一頭大象去?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就算當時中原地區有大象,周不疑也沒有抓大象的能力呀!所以這個稱大象的智力遊戲只能由曹衝來玩,其他人不能勝任,於是這個故事就流傳下來了。

古代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醫學還比較落後,所以小孩子很容易被病魔奪去生命,曹衝是病死的,這是符合歷史實際的,歷史上很多皇室成員甚至是重要成員都死於疾病,這是當時生產力水平決定的。對於這樣的英年早逝的天才,人們都說是天妒英才,表示惋惜。

和曹衝齊名的周不疑也死了,而且是被曹操派人暗殺的,因為曹操覺得這個人太聰明瞭,不是曹丕能駕馭得了的,所以這個人得死,於是周不疑被暗殺。

也可能是從這個事情出發,引起了人們對曹衝之死的另一種猜測——被害。既然周不疑聰明絕頂無人能駕馭必須死,那麼曹衝這個絕頂聰明的人今後誰能駕馭得了?沒人能駕馭得了,是不是必須死?所以有人懷疑曹衝是被曹丕殺害的,正因為曹丕殺了曹衝,曹操才殺的周不疑,曹丕求情也沒用。

歷史的真相誰也不知道,只能猜測和分析,這也是歷史的魅力。


史海閒聊


個人認為,曹衝成名於他的聰慧,也是死於他的聰慧。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普通百姓之家倒沒什麼,但生於曹操之家,面對不久之後的世子之爭,必成眾兄弟的眼中釘。何況當時的曹沖年齡尚小,並無成人的城府,而且當時曹操又表現出了對他的特別喜愛,更使得他必成兄弟相爭中的首批犧牲品。當時曹昂已經去世,按古代立長的傳統,曹丕無疑是第一世子候選人,所以曹衝被曹丕所害的嫌疑最大。




寧121


所謂陰婚也叫冥婚,是指為死去的人找配偶,當然這個配偶不會是大活人。算是一種感情寄託吧,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後也孤孤單單的,所以曹操為曹衝找了邴原亡女與之合葬,但由於陰婚不合儒家禮儀,一直是禁止的,所以被邴原拒絕了,此事並沒有成。

曹操雖說傲視群雄,但在禮法面前也得退一步,但他並未放棄,又繼續為曹衝找了甄氏亡女配陰婚。《三國志》記載:為聘甄氏亡女與合葬。

當時荊州有個神童叫周不疑,也是聰明絕頂,和曹衝玩得好。曹衝死後,曹操就開始懷疑周不疑了,要殺他,曹丕還求情,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最終派人刺殺了周不疑。


歷史的波瀾壯闊


先來講一個故事:


華佗惹怒了曹操,曹操要殺他。

荀彧求情,說這是個有用的人。

曹操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其實就是說,“沒啥,還缺這幫子下流玩意兒嗎?”

然後就宰了華佗。

再然後,有個會稱象的小孩生病了,沒人能治,死掉了。


這個故事一方面為曹衝之死惋惜,另一方面感慨政治家對人才的鄙視。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太白滿懷熱情地投身政治,本望大展身手,結果缺僅搞了個翰林待詔,根本不是翰林學士。學士就可以搞搞公文,還能時常提些意見建議,待詔就是等待著皇帝有興趣了就召喚一下,是不是跟皇宮有個叫“答應”的稱呼很像。

其實,像華佗、李白這樣的人也就是政治家眼裡的“鼠輩”而已。


至於曹衝是不是被人害死的?好像還真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也許他要是能再長大一些,一定會被曹丕他們所嫉妒,也許真會像曹植一樣被“煮豆燃豆萁”,但曹衝畢竟死得過早,可能還不被足夠嫉恨,不應該是被謀殺的。

真實的情況也許就是染上了某種傳染病,不治而亡的。古代孩子夭折的畢竟也不少。


Bond零零柒


曹衝是曹操的第七子,我國曆史一個神童式的人物,“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可惜13歲就去世。

關於曹衝的死因有三種說法:1,病故 2,被哥哥曹丕害死 3.周不疑復仇

 一、病故的可能性

  曹衝是環夫人所生,聰明伶俐,非常討曹操喜歡。有一日,曹操得到一頭大像,想知道這隻龐然大物倒底有多重,滿朝文武束手無策,總不能把大像大卸八塊。正當眾人苦思冥想的時候,七歲的曹衝想出了辦法:先是把大像放在船上,紀錄水沒船身的位置,然後用這條船再稱放石頭,當石頭放到水位到達原來標記的位置時,大像與石頭重量相同。曹衝的聰明不僅讓大臣驚愕,更是給好大喜功的曹操臉上增光。

  曹衝不僅聰明,而且很健康,曹操還有立其為嗣子的打算。所以曹衝的突然去世很蹊蹺,如果他先天不足而體弱多病,曹操不可能會有這種想法。關鍵曹衝的病,就連太醫也是一頭霧水,就算華佗在世也不見得起死回生,所以因病致死很值得商榷。 

二、周不疑害曹衝

  周不疑也是一個神童,曹操素來愛才,攻陷荊州之後將其收歸門下,而周的家人都死於曹操之手。從這點上看,二者有血海深仇,曹操欲嫁女兒於周,周不從。但是周與曹衝的關係非常要好,兩個人天生異稟,惺惺相惜,心靈上也能產生共振。曹衝死後,曹操每見到周不疑就想起故去的愛子,心中非常難過,悲痛之餘難免會猜測兒子的死與周有關,於是沒多久就派人把周暗中刺殺。

  其實,周不疑是冤枉的,試想如果他想報仇,曹操才是真正的目標。如果他有害死曹衝的能力,為什麼不用在曹操的身上,何況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周不疑沒必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去害死無辜的好友。再說了,如果曹衝之死真的與周不疑有關,曹操直接就把他處死了,根本不會猶豫再三、暗箱操作。而曹操殺周不疑真正的原因是把他當做了第二個楊修。

三、曹丕害死

  曹丕雖是曹操的嫡長子,但他是曹操二十多個兒子中很不受待見的一位。曹操繼位嗣子的理想人選是劉夫人所生的長子曹昂,可惜征討張繡的時候,曹操強佔張的嬸嬸,引起了張的不滿,被張偷襲,小曹為掩護老曹逃命被殺。正是由於曹操好色人婦的怪癖將長子害死,所以不得不另覓嗣子人選,而此時曹操優先考慮的是四子曹植和七子曹衝。如此一來,曹丕就是一受冷落的邊緣人物,如果想將來繼承王位,只能是先把兩個弟弟掃除。

  曹植與曹丕一奶同胞,母親是正夫人卞氏,曹衝為環夫人所生。其實,曹丕並沒視曹植為最大的威脅,因為曹植實際上是一個舞文弄墨的書呆子,論權謀與自己相差甚遠。曹丕最大的障礙是曹衝,因為曹衝不僅受曹操的喜愛,並且曹操處處袒護於他。所以曹丕可以略施小計就能擺平曹植,但在曹衝身上狠花了一番心思。據說,曹丕抓來了一條毒蛇,先把曹衝咬傷,然後自己也假裝出被咬的假相。結果曹衝殞命,曹丕“死裡逃生”。


事實上,曹丕從少年起就疾病纏身,為了繼承王位“忍辱負重”,騙過了所有人的目光,城府之深可見一斑。所以,僅從這點上看,曹衝的死並不是天妒英才,也許是曹丕所為。除去曹衝符合曹丕的利益。


風雲天下之談古論今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曹衝的死亡,我們可以看看史書的記載。



《三國志曹衝傳》記載:“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國志華佗傳》:“及後愛子倉舒病因,太祖嘆曰:“吾侮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也就是說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衝是病死的。

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曹衝是病死的。他們說曹衝的死曹丕嫌疑最大。如果以歷史的發展來看,曹衝的死可能真的是曹丕嫌疑最大,畢竟後來曹丕繼承了曹操的王位。如果曹衝是被他人所殺,就要分析曹衝死後對誰最有利,這樣誰的嫌疑就最大。所以按歷史的發展來看,曹丕嫌疑最大無疑!但這樣分析有點牽強!因為當時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是曹衝,其次是曹植!所以曹衝一死,對曹植最有利!並不是對曹丕最有利。所以說曹衝的死曹丕嫌疑最大不成立!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曹植嫌疑最大呢?我看也不是,因為歷史上各代史學家沒有一個說曹衝的死跟曹植有關!

所以我認為,曹衝是病死的!因為,曹操也說了,他後悔殺了華佗,以至於曹衝的病無人可治!沒有人比曹操更清楚曹衝是病死還是他殺,況且他殺的說法兩個最大嫌疑人又不成立。那麼懷疑他殺的說法顯然行不通!

所以,我最後的結論是曹衝是病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